在抗美援朝作戰中,上甘嶺戰役是一次艱苦卓絕的戰鬥,也是劣勢裝備的志願軍大敗優勢裝備美軍的一次勝戰。
上甘嶺作戰,是志願軍第15軍楔入敵陣地突出部位的一場戰鬥,但是,志願軍能經受住美軍的反覆爭奪,挫敗美軍多次進攻,並且堅持了整整43天。
靠的是什麼?
第15軍45師的師政委聶濟峰說:「關鍵就是陣地堅固,這是戰役勝利的堅強後盾。」
事實也是這樣。
那麼,志願軍的「陣地堅固」靠的是什麼呢?
一是志願軍官兵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和頑強作戰的戰鬥作風,還一個就是陣地上築有堅固坑道。
坑道在上甘嶺戰役中到底有什麼作用?
聶濟峰說:「有坑道,就有了家。戰士們形象的說法叫『以陣地為家』!上甘嶺作戰能把敵人持續猛烈的攻擊遏制在3.7平方公裡的兩個基本陣地上,進而徹底擊敗敵人,坑道工事的防禦功能起到了關鍵的保障作用。這—條特別要緊。」
在戰前和戰鬥中,志願軍以坑道為骨幹,構築了不少核心工事。這些工事以坑道為主,與支撐塹壕相結合,形成了許多不規則的環形防禦工事。這些工事堅固了,就能「供應不缺」,為守兵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防守的官兵進了坑道,指揮、屯兵、儲備糧彈、飲水,就都有了保障,就像進了「家」,就能安心。
聶濟峰說:「沒有坑道的時候,戰士們總想著什麼時候換我下去;有了坑道,以陣地為家,他們就能做好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
上甘嶺坑道的作用是巨大的。
坑道可以屯兵。
597.9高地是一個加強連的陣地,但在戰時可以屯兵1至2個營,隨時可以以敵軍進攻的情況增減陣地上的守軍兵力。
坑道可以屯彈藥。
在上甘嶺戰役爆發時,志願軍在597.9主陣地上,重機槍打了上萬子彈,大大超過了平時的機槍子彈基數。
為什麼?
因為坑道中子彈的貯存量大大超過了平時的備戰量。
此外,從前線到後方都築有坑道。像五聖山的救護所,就建立在五聖山後邊的坑道裡。傷員到了那裡,首先動手術,再送到後方,這樣比直接送到大後方大大節省了搶救時間,減少了好多不必要的輕傷變重傷或不幸犧牲的情況。
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同兵力強、火力猛的美軍作戰,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保存持續作戰的有利力量。而上甘嶺志願軍陣地上有大坑道4條,小坑道19條。正是它們發揮了巨大屯兵屯糧和保存兵力的巨大作用。
對此,聶濟峰少將在幾十年後還感嘆說:
「(上甘嶺的)坑道這一條很要緊。無論是指揮、屯兵、囤糧、儲彈,等等,坑道都發揮了巨大的威力。這對堅持長期防禦、積極防禦,是很重要的一條經驗。所以毛主席說『工事堅固,是防禦制勝要素』,的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