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為什麼能贏?秦基偉:需要什麼給什麼,送一個蘋果二等功!

2020-12-22 大國將令視頻

1950年10月,志願軍趕往朝鮮半島參與作戰,史稱抗美援朝。在此期間,發生了大大小小無數戰爭,其中上甘嶺戰役可以說是名氣頗大的一場,戰鬥的激烈程度以及殘酷程度遠超其餘戰役。美軍出動了大批飛機以及坦克、大炮,鋪天蓋地的炮彈傾瀉而下,在如此猛烈的進攻下,我軍是如何堅持下來的,上甘嶺戰役又為什麼能贏呢?這場戰役的主要指揮官之一秦基偉回憶道:我們需要什麼,上級就給什麼。

我們都知道,在戰況如此激烈的戰役裡,每天的彈藥以及物資消耗都是非常恐怖的,所以對後勤保障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如果後續的支援跟不上的話,就會極大的削弱戰士們的戰鬥力。美軍的後勤隊伍非常強大,這也是人盡皆知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方軍隊又是怎麼撐下去的呢?

其實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前線需要物資,那就必須要有人去送物資,不管冒著怎樣的槍林彈雨,都必須把彈藥送到前線戰士們的手裡,無數負責運輸的戰士們都倒在了這條路上,但是還有更多的戰士義無反顧的踏上了這條路。當時為了讓前線戰士們吃到蘋果,上級親自下令,只要能把蘋果送進坑道,就可以記二等功。但是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短短的五百米距離,卻顯得那麼長,因為沒有絲毫掩體,所有去送蘋果的人都得冒著生命危險。在這種背景下,只有一個蘋果被送了進去。這個蘋果就顯得尤為珍貴,大家輪流著吃,每人啃一點,就這一個蘋果,在坑道裡轉了兩圈兒才被吃完。

敵人抱著想把我軍困死在坑道裡的想法,對我軍實施了密集的封鎖,但是儘管如此,我軍還是憑藉著堅強的意志力撐了下去。後勤部門全力以赴,想盡一切辦法為戰士們進行補給,還有不少當地群眾自發組織起來,幫助我們運送物資,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在前線戰鬥的戰士們才有彈藥能用,才有機會吃得上一口飯。上甘嶺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後勤部隊起了很大作用,同時也告訴了我們,在建設軍隊的時候,必須要重視後勤,進一步提高後勤保障能力。

相關焦點

  • 上甘嶺戰役打的有多慘烈?坑道被打短五六米,送一個蘋果立二等功
    課本中曾經出現過一篇名為《一個蘋果》的散文,名字看起來很普通,但實際包含了無數的心酸。故事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八位志願軍戰士在防炮洞裡,儘管乾渴得很厲害,卻捨不得吃完一個蘋果的故事。乍一看或許有人會覺得誇張,可這個蘋果真的來得很不容易,它的背後是上甘嶺戰役慘烈的一角縮影。
  • 上甘嶺戰役打得多艱難?送一顆蘋果一個二等功,8萬斤只進去1個
    上甘嶺戰役1952年10月14日,中朝已經從原先的進攻轉為戰略防守,在上甘嶺地區構建防禦工事近一年。此時美國對這片土地,發動了一年以來規模最大的進攻,這就是耗時一個半月的「上甘嶺戰役」,美國那邊則稱之為「三角山戰役」。
  • 參加「絞肉」戰役的老兵說: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死在了上甘嶺
    由於美軍炮火全覆蓋,志願軍戰士完全斷水,他們向後方提出要蘋果。秦基偉自掏腰包,讓人火速從平壤買來2萬個蘋果,45師黨委發出號召:送進坑道一簍蘋果者,記二等功一次。但一直到戰役拉上帷幕,沒有一簍蘋果能夠衝過美軍的火力封鎖線。火線運輸員傷亡1716人,傷亡率高達90%,都超過了坑道部隊的傷亡率。最後只有一名運輸員從犧牲的隊員身旁撿了一個蘋果帶進坑道。
  • 秦基偉打電話給師長:老崔,守不住上甘嶺,回來不好見我哦
    這一戰,就是1952年10月14日開始的上甘嶺戰役。戰役發生地上甘嶺村不過十幾戶人家,在落彈如雨的激戰中被炸成一片焦土,經此一戰,村子不復存在。 範弗裡特採用「守正出奇」打法,佯攻平康方向西方山谷地,一開始就在五聖山方向給了秦基偉一個下馬威。
  • 上甘嶺特功八連連長,半年4次特等功,對付美軍炮火3點體會
    饒是如此,4天後決戰充任全縱尖刀,超額完成政委李成芳交給的任務,授予集體二等功。 抗美援朝第一戰,是第五次戰役沙五郎峙戰鬥,半小時攻下7個山頭,被15軍授予「出國作戰第一功」錦旗。上甘嶺戰役,8連10月18日進入坑道到11月1日堅守14晝夜。
  • 韓軍作戰參謀投誠,稱美軍有大行動,15軍沒信,秦基偉:失策了!
    上甘嶺各號陣地,標示得特別明顯、突出,插滿表明敵我雙方態勢的小旗。室中間的長方形條桌上,鋪著黃色的軍毯,兩頭放著3部皮包軍用電話機,各有一名參謀守候著。秦基偉和副軍長周發田、參謀長張蘊鈺從拂曉到黃昏沒有離開作戰室。秦基偉全神貫注地望著地圖思考著:如果敵人攻擊上甘嶺只是小規模的進攻,為什麼頭一天就集中那麼多的火力和兵力?
  • 上甘嶺戰役為什麼打得如此艱難?戰前一個重要情報被忽視
    上甘嶺戰役我軍斃傷美韓聯軍25000多人,但自身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45師損失過半,連一個完整的建制連都沒有了,機關和後勤人員都上了前線,秦基偉還把自己的警衛連給派了上去,戰鬥之慘烈由此可見一斑
  • 68年前今天,上甘嶺之戰打響!15軍軍長秦基偉:準備拼老命
    新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迫切需要一場勝利,緩解美國朝野的強烈不滿。戲劇性的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艾森豪威西點軍校的同班同學詹姆斯奧爾沃德範弗裡特,成了主導新的攻勢的指揮員。他以消耗彈藥而聞名,以至創造了一個專用名詞:「範弗裡特彈藥量」。
  • 上甘嶺戰役不止有一個「黃繼光」!更多壯舉披露
    兩個高地後面的山窪裡有個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叫上甘嶺。當時沒人能料到,這個小村莊名字將因為這場戰事而載入史冊。負責五聖山一線防禦的是志願軍第15軍。彭德懷總司令在朝鮮戰場上最後一次排兵布陣把第15軍放在了這裡。那次作戰會議後,彭德懷把第15軍軍長秦基偉留了下來,告訴他:「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失掉它我們將後退200公裡無險可守。你要記住,誰丟了五聖山,誰就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
  • 偉人接見上甘嶺功臣,秦基偉決定:必須去買雙皮鞋!
    1953年,在上甘嶺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第15軍軍長秦基偉奉命回國。回來沒多久,他就從上級那裡得知一個天大的喜訊:偉人要在6月16日單獨接見他!對秦基偉來說,這次接見可以說非比尋常。自己參加革命20多年,這還是頭一回被毛主席單獨接見。
  • 上甘嶺戰役:15軍軍長秦基偉,帶領志願軍們拿命換取兩個小高地
    詹姆斯由此獲得了一個「範弗裡特彈藥量」的稱號,這場戰爭美軍不論是在兵力還是武器裝備上都以絕對的優勢壓制志願軍,但最後還是志願軍慘勝為結果。而指揮志願軍扭敗為勝的正是秦基偉將軍,時任志願軍第15軍軍長,小詹姆斯22歲。
  • 為什麼美軍無法打贏上甘嶺戰役?因為上甘嶺陣地上人人皆英雄
    上甘嶺戰役是唯一收錄在美國軍事院校教科書中的中國戰例,為何美國人會如此重視這場戰役?因為美國人不僅吃了虧,而且徹底見識到了一個民族崛起所迸發出的能量。用秦基偉將軍的話來說:「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 血戰上甘嶺
    在近半年的時間裡,第十五軍在陣地上共構築了300多條戰防兼能屯糧儲彈的坑道,總長近9000米。「堅不堅一丈三」,說的便是志願軍防炮掩體上蓋的最低要求,志願軍主坑道的積土在4米以上,10月14日,敵軍對上甘嶺兩高地3.7平方公裡的表面陣地發射炮彈30 餘萬發,投炸彈500餘枚,我軍表面陣地工事幾乎全部被毀,卻沒能摧毀志願軍的坑道。
  • 上甘嶺戰役的4個功臣師長,他們都是誰?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的英勇作戰得到了世界的認可,特別是在上甘嶺戰役中,僅在3.7平方公裡的地方,展開了43天的英勇作戰。1952年10月開始,由於志願軍的參戰,美軍節節敗退,為了扭轉當前的局勢。聯合國軍司令詹姆斯·奧爾沃德·范弗裡特制定了「攤牌行動」,決定佔領上甘嶺高地,正好可以卡住志願軍的咽喉,起到抑制作用。
  • 秦基偉將軍回憶:長徵路上,我比後來當軍區司令、國防部長還威風
    解放戰爭時期,秦基偉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9縱司令員、4兵團15軍軍長,率部參加了挺進大別山、淮海、渡江、兩廣、解放大西南等戰役。 建國後,秦基偉奉命率15軍赴朝作戰。15軍是上甘嶺戰役中我方的主力部隊,他們在6萬多美軍,300多門大炮,3000多架飛機的轟炸下,堅守上甘嶺40多天,頂住了這次「世界戰爭史上最猛烈的火力攻擊」。
  • 45師傷亡4000多人,秦基偉請示是打還是收,王近山:你們自己決定
    第二天,軍參謀長張蘊鈺趕到第45師師部,聽取各團團長匯報上甘嶺戰況。孫家貴、劉佔華和張信元三位團長,都說手上已經沒有什麼部隊了。張蘊鈺一聽,大驚,問:「你們怎麼沒報告?」 驚人的傷亡,使秦基偉一下意識到戰局的嚴峻,遂於20日召開軍緊急作戰會議。從軍機關和直屬隊抽調了1200人,為45師補充起了13個戰鬥連隊,以保證該師持續作戰的能力;同時命令第45師將除上甘嶺兩高地以外的所有防務,移交給第29師,以集中全力於上甘嶺作戰。
  • 上甘嶺戰役隱藏半個世紀的秘密,是時候說了…
    美國的軍事研究者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嶺為什麼會打不下來。 電腦往往只能模擬常識性的東西,它永遠也模擬不出一個民族重新覺醒時所能迸發出的力量。 而五聖山方向只留下了一個連,秦基偉自己也承認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師,區區一萬來人。
  • 指揮上甘嶺戰役的五大名將都是誰,他們後來成就如何
    上甘嶺戰役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美軍是飛機大炮,中國志願軍是血肉之軀。可是事實證明,中國志願軍的血肉之軀擋住了美軍的飛機大炮,還有生化細菌戰。上甘嶺戰役被載入世界戰爭史,志願軍創造了一個奇蹟。那麼,這場舉世聞名的戰役到底是誰指揮的呢?很多人都說王近山,李德生,秦基偉等等。其實,指揮上甘嶺戰役的至少有五大名將。
  • 抗美援朝時,這場戰役,讓美軍痛失「上甘嶺」,損失數萬士兵
    韓戰時期,上甘嶺一役,一直是美軍心中難以跨越的一道坎。本來只準備用兩個營地200兵力作戰,生生演變為了雙方投入十幾萬兵力的大型戰鬥。美軍在損失了數萬士兵後,仍舊沒能奪下上甘嶺這個彈丸之地。這對美軍來說,可是參加世界戰爭來所遇到的最為尷尬的局面。
  • 棲霞老兵趙福臣:上甘嶺上立過二等功!
    上甘嶺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展開的一場著名的戰役,我市抗美援朝老兵趙福臣就是那場戰役的參與者和見證者。1952年5月,作為 15軍45師134團2營6連的炮兵班長的趙福臣在上甘嶺戰役前試探性進攻的五聖山戰鬥中立下二等功,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走進趙福臣老人那場戰鬥歲月。聽說我們要來採訪,趙福臣興致勃勃地拿出自己的寶貝,這些都是他從抗美援朝戰場上帶回來的,這張泛黃的材料是他作戰用的一六零炮的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