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歷史最悠久的民營企業,海馬如今也成為了最失敗的民營企業之一。
連最後的運營體系都在不斷的潰縮,顯然在汽車領域,海馬似乎早已無心經營。作為企業拓展市場的核心中樞,小團隊以及落後的團隊,很難在如今下行的乘用車市場中,做出太大的動作。
但這,似乎與總經理陳高潮所述完全不同。
對外界,代表海馬汽車的陳高潮是合格的,作為職業經理人,他將企業的雄心壯志描繪的如美景一般,一來他要求海馬緊跟市場推全新產品,二來要求海馬注重研發謀求未來發展,且同時不忘記新能源市場的發展。
但作為企業高層管理,陳高潮手中的海馬,每況愈下。
兩年前,原銷售公司總經理劉海權調離工作崗位,副總經理陳高潮升任海馬汽車總經理,接棒之時,海馬銷量雖然表現不佳,但仍然有一定資源做支撐。
一個是經銷商體系尚且完善,另一個則是銷量基礎。
2018年,海馬經銷商體系尚且穩定,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一部分海馬經銷商還能夠保證自給自足,那一年,海馬銷量仍然有7萬級之多。
兩年的車市動蕩以及海馬汽車的無心經營,陳高潮兩年大考階段性成績出爐,與一邊不斷釋放給公眾雄心壯志完全不同的是,海馬汽車的下行速度愈發加快。
2020年前十個月,海馬銷量僅僅只有10626臺,仍舊處於下滑狀態,深一層次的問題是,海馬經銷商數量離散殆盡。
以大本營鄭州為例,跟隨景柱多年的經銷商大部已經宣布合作結束,輻射千萬人的鄭州市場,只剩下河南天時一家經銷商。
長期疲倦於體系整改,讓經銷商離散而去,這意味著海馬想要提升銷量數據幾乎無望,為了順應時代發展,也為了緩解「無經銷商賣車」的尷尬,海馬推出「網上賣車」業務。
事實上,直營店的確是一種突破,但對於小體量的海馬來說,想要真正意義上翻身,反而是一種壓力,以來直營店建設不僅僅增加資金壓力,同時也會分散企業精力,想要做好經銷商體系改革,海馬的本意是好的。
但事實上,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海馬如此為之,是被離散而去的經銷商逼迫的,畢竟,沒有經銷商就意味著企業無法賣車。
對於企業整改,陳高潮曾經也想作出自己的一份力,但事實上都無功而返。
今年疫情催化海馬嚴峻程度,陳高潮第一件事兒不是做人才收攬,而是做裁員減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ST之後的海馬的確非常需要優化財報,但裁員只會增加品牌前行難度,拖慢研發速度。
陳高潮接棒的海馬,已經是下行許久,品牌吸引力以及產品競爭力早已退居邊緣。
之所以如此,是海馬早些年放緩技術研發速度,大力進軍房地產導致,在乘用車市場發展最快的十年,海馬房地產板塊風生水起。
2007-2017這十年,海馬將更多業務精力放在房地產開發上,譬如說在鄭州市場,民間就有河南地產看鄭州,鄭州地產看東區的說法。
在房價最貴的鄭東新區,海馬高端樓盤拔地而起,成為鄭州地界中最會賺錢的企業之一。
進入鄭州,海馬是以極大的目標願景來交換鄭州資源,拿到了價格相當低廉的工廠用地,這成為海馬在房地產業務中風生水起的跳板。
這與華泰之流頗有相似,鄂爾多斯為了招商,以煤礦為代價吸引華泰汽車,項目落地之後主業變副業,贈送的煤礦卻成為華泰賴以生存的利潤來源。
如今的海馬想要生存,首先想要的就是賣房,而不是真正意義上把整個體系架構建立起來,不同於鄂爾多斯較為邊緣的地理位置,鄭州作為中原核心,對海馬汽車如此作為並未坐視不管。
陳高潮或許也想拯救海馬於水火之中,但其心知肚明,所謂的「網上賣車」根本行不通,而所謂的研發先行,更是在其裁員計劃中,成為一句空談。
海馬的今天不能怪某一任領導,而是這家企業,或許就是這樣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