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鄉愁》:南方的「解放草」「民國菜」,類似於北方的榆錢

2020-12-10 聽風吹麥浪

《遙遠的鄉愁》之111

數萬年前的一天,一個原始人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在巖壁上畫下一個掌印——讓今天的我們,感知到遙遠如他的存在。

隨後,在世界某個角落,另一個人類被美人打動,魂牽夢縈,於是努力雕刻出她的樣子——這些今天看來,工藝似乎過於粗陋的產物,出自兩萬年前的人類之手。

想到這裡,你也會像我一樣,有一種莫名的觸動和連接感嗎?

其實,古代的巖畫,和後期產生的文字,一直纏繞貫穿在中國的文明發展史中。

因此,用文字記錄下曾經經歷的一些畫面,以為紀念。

1

還是讓時間的指針回到半個世紀前——

那時候,在農村裡吃榆錢很方便,倒是城裡人想吃個榆錢窩頭就難了。

有時候,還要託人,從農村的親朋好友那裡帶一點,才能嘗個稀罕。

靠近城邊的精明農民,往往還會割下來一抱抱的榆錢,到城郊的路邊擺著賣,居然還賣得很快。

「特想有個小院,種上一架吊瓜。貓兒一旁做夢,我坐下面喝茶。」

若干年後,這個當時很普通的、大家都擁有的生活場景,卻成為「城市牢籠」裡每個人的夢想。

「城市牢籠」也像是「圍城」:「外面的人拼命想進來,裡面的人拼命想出去……」

2

若干年後的一次春天,專門從雲南回到故鄉看望大舅,老人家已經八十多歲了,見我去看他,笑得滿臉的皺紋都舒展開來。

兒時的大舅家,雖沒有北方地道的四合院,但畢竟還有個小院子。

那裡,曾留下我和表兄弟們嬉鬧的痕跡。但如今,北方的城市發展步伐也加快了。

小院子、小屋子雖然還在,但周邊已經林立起了各種吊車和塔吊及喧囂的施工聲音。

據說,這個地方也將被拆遷,建設成高樓大廈,以適應城市的發展。

到吃飯時,他說:「小密啊,今天給你嘗個稀罕。」

他端來一個小筐子,放在一桌子的肉菜上面,裡面居然有幾個榆錢窩頭。

看見窩頭,我感到太親切了,一氣吃了兩個,才感到終於找到了故鄉的味道。

「少小離家老大還,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歸鄉之期,去不逢時,農村的榆錢已經搖落,沒能看到滿樹榆錢搖曳的場面。其時,榆葉已經一蓬蓬地跳躍在枝頭,夏天已經來臨。

3

數年後的冬天,攜80歲高齡的老媽,從雲南經福建,回到山東老家,也再次見到了大舅。

那時,大舅家的小屋已經拆遷了,一家搬到了小區裡。

因為大舅已經高齡,所以住在了進出比較方便的一樓。

以前,大舅還是能緩慢行走;但現在,也因為體胖,行動愈加不便,只能坐在固定的椅子上,防止摔倒。四個表兄弟,也開始每晚輪流守護著老人。

這一次,時令不對,沒再吃到榆錢,而是一桌子的美食。

高齡的大舅見到蹣跚的母親,很是欣慰,兩人也互相問候著,兄妹之情讓我們這些後輩動容。

還沒等吃完飯,母親舊疾發作,又開始舞動拐杖,對空私語。

房間狹小,屋裡還有大舅和舅母,這頓飯就倉促吃完了。帶著母親輾轉另外一個縣——冠縣,去看望他們十兄妹中另一位尚健在的六姨。

六姨那裡沒有榆樹,只有梨樹。

花開時節,梨花如雪;但時至冬令,只有瘦硬的梨樹枝條,在北方的朔風中輕微抖動。

斯年,天寒地凍,中國遭遇了50年來最強的寒流。離鄉多年,我和母親在南方生活多年,均已無法適應北方的寒冷。在父親的墳頭祭奠後,只好匆匆回到城市裡,蜷縮在爐火前禦寒。

在寒風的呼嘯中,轉過年來,母親和大舅相繼去世。

母親這一代的十兄妹中,就只剩六姨碩果僅存。時至如今,在表哥們的照顧下,老人還能自理,還健康地生活在那片梨花如雪的沙漠中。

4

清香的榆錢,讓我剖開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再次回到上一個千年的故鄉,再次看到兒時成群的夥伴,再次看到滿眼搖曳的嫩綠……

母親去世後,和父親合葬於故鄉的土地下。

如果說人生也分上下半場,上半場最怕的是錯過;而下半場,最怕失去。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僅剩歸途。

轉過年後,無牽無掛的我,也再次返回溫暖的南方,開始了獨自的萍飄生涯。

人,其實不是理性邏輯動物,而是感性行為動物。故,執念難破。

離鄉之時,年關的鞭炮還稀疏地迴蕩在故鄉小城的上空。硝煙散盡時,我已經置身西南邊陲的春城。

於是,這一年榆錢綻放的季節,也再次錯過了。

於是,又想起那句名言:至於完美,全是執念,得失才是人生的日常。

以後的人間四月,守望桃花一遍,一顆心安然向暖。願每個人,在紛呈世相中不會迷失荒徑,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5

再回雲南後,身無羈絆,可以經常出差,穿梭在雲南的十萬大山中。

雲南多山茅野菜,在困難時期,也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其中,有兩種類似於北方榆錢的植物,在山茅野菜也沒有時,填充了無數雲南人的腸胃——「解放草」、「民國菜」。

「解放草」是個外來物種,在西南的一些地方叫水花生,學名喜旱蓮子草,全草可入藥,有清熱利、涼血解毒作用,可作飼料。但是,在上世紀中葉的饑荒之前,一度成為老百姓的救命草。

其實,真正的「解放草」叫紫莖澤蘭,別稱解放草、馬鹿草、破壞草、黑頭草、大澤蘭,主要分布於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是一種重要的檢疫性有害生物,是中國遭受外來物種入侵的典型例子。

紫莖澤蘭原產於墨西哥,自19世紀作為一種觀賞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種後,因其繁殖力強,已成為全球性的入侵物種。在2003年,由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科學院發布的《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名列第一位。

6

而關於「民國菜」,則說法不一。

第一種,是指和南京文化有關的一大菜系。

民國菜與我們平常所指的川菜、魯菜不同,不是特指某個菜系和流派,它指的是民國時期(1912-1949年)在南京地區流行的一些菜餚,包含了多個菜系。當時封建王朝剛結束,那些皇家貴族的私廚流落民間,使得美食文化得以流傳並與民間的文化結合,民國菜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在當時,也許還沒有民國菜這一個稱謂。

100年後的今天,才漸漸形成了民國菜這個概念。近年來,民國菜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崛起,在南京也出現了好幾家民國大菜示範店。

其實,民國菜在菜式上似乎跟其他大酒店的菜沒什麼兩樣,只是因為民國菜這個名字,仿佛就多了一層文化底蘊。

這種民國菜距離百姓遙遠,更無緣品嘗到;雲南人指的「民國菜」,則是一種道地的野菜,當年也是一種救命菜。

7

西南邊陲的野生蔬菜資源,種類繁多,看名字就眼花繚亂——海菜、蕨菜、魚腥草、篇蓄、葛根、餘根子、筍類、松仁芝麻菜、高河菜、民國菜、席草筍、樹番茄、苦刺花、抽筋菜、棕苞、辣子草、車前草、蓮子草、苦賣菜、馬齒苑、蒲公英、荊芥、辣根、土茯苓、桔梗、豬毛菜、水蓼、水紅花、地榆、木、鐵刀木、紫苜蓿……

在眾多的野菜中,「民國菜」至於有沒有其他名字,不得而知,但這種菜據說是在民國時期才在雲南被認識並食用的,時間要早於「解放草」。

因為頑強的生命力,「民國菜」當年在雲南的很多山旮旯裡都有分布,在饑饉年代,填充了無數人的轆轆飢腸。

不管南方還是北方,在困難年代,老百姓總能找到救命的食材。雖然可能沒營養,但至少能裹腹。

畢竟,人活著才有希望。

如果有一天,生你養你的兩個人都走了,這世間唯一與你有著,最親密血緣關係的人就沒了。

如果有一天,生你養你的兩個人都走了,這世間就再沒有任何人,會毫無保留的、真心真意地疼愛你了。

如果有一天,生你養你的兩個人真的走了;是真的不在了,他們再也不會說話了,再也不會喊我們的名字了;再也不會睜開眼睛了,再也不會和我們一起吃飯了。

那麼,我們擦開淚水,我們不哭,我們要勇敢,我們要堅強。人,總是要走的。

如果有一天,生你養你的兩個人都走了,那麼我們也就不會有遺憾了。因為在父母在世時,自己已做了該做的。

陪伴,是最好的感恩。

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窮盡一生也無法償還!願天下所有父母,吉祥安康。

相關焦點

  • 5月裡一口榆錢「鹹食」,吃出媽媽的味道和鄉愁
    每一個在農村長大的人,在5月裡,差不多都吃過一種美食---榆錢「鹹食」。每一個在城裡長大的人,可能都對榆錢「鹹食」感覺陌生。但只要吃過榆錢鹹食的人,都會想到媽媽和童年。「鹹食」,是中國北方對一種烙制食品的方言稱呼,有的地方也叫「閒食」。基本食材構成有面、油、食鹽。加上韭菜的,為韭菜鹹食,加上榆錢的為榆錢鹹食。
  • 一碗榆錢湯,讓我明白「真味只是淡的」道理
    只因我在南方長大,南方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蔬菜,對於吃野菜不感冒。而北方冬季漫長,又長達半年之久沒有農作物,因此在計劃經濟的年代,北方生活確實相比南方要堅苦些。老百姓在長期的清貧生活經驗中,能發現特殊的美食,一輩傳一輩也就不足為怪了。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逐漸好轉,感覺這幾十年中沒有再聽到身旁的人說吃榆錢樹這一事情了。
  • 南方羊的鮮,北方羊根本不懂!
    ▲ 紅燒羊肉,是西北風味食材與南方烹飪手法的美妙結合。 攝影/lcc54613 圖/圖蟲·創意-風物君語-江浙滬吃羊地圖在北方人眼裡,南方,尤其是江浙滬的羊肉幾乎不值一提。圖/視覺中國相比於北方牧區對羊肉的唾手可得,在江浙滬,羊肉並非日常飲食,而是一味講求時令儀式感的食材——白切羊肉,是江南宴席上最硬的冷盤;酥羊大面,那是杭嘉湖平原秋冬的標配;徐州人為了夏天吃羊,還特地設了個「伏羊節」。而包郵區吃的羊肉品種也與北方不同,吃羊多以山羊為主,比之北方嫩而不羶的綿羊,山羊肉質更加緊實,同時羶味也要大得多。
  • 中國「最尷尬」的省份,北方人說它是南方的,南方人說它是北方的
    中國的地理位置有南北的區別,北方和南方有很多區別,比如南方發達的城市多,北方發達的城市少,南方熱,北方冷,說到安徽,安徽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可以說是沒辦法的,為什麼?南方人認為是北方人,我覺得南方人是北方人,有時連安徽人都不怎麼說,南方人是自己嗎?還是北方人?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 燕子南飛過冬,天氣回暖又回遷北方,為什麼不選擇一直定居南方?
    燕子南飛過冬,春暖花開時返回北方的遷徙習性,是老幼皆知的常識。有很多的鳥類會隨著季節變化周期性地南北遷移,這類就被稱作候鳥。燕子就是一種典型的候鳥。每年在冬季來臨前,燕子都會成群結隊地從北方飛遷遙遠的南方,不遠萬裡地飛抵熱帶地區越冬。在春天來臨之際,燕子又會從南方回遷至北方溫帶地區,開始築巢或修補舊窩,繁衍生息。
  • 名師·正能量讀書會|我的南方和北方
    自從認識了那條奔騰不息的大江,我就認識了我的南方和北方。自從認識了那條奔騰不息的大江,我就認識了我的北方和南方。我的南方和北方相距很近,近得可以隔岸相望。我的北方和南方相距很遠,遠得無法用腳步丈量。大雁南飛,用翅膀縮短著我的南方和北方。
  • 鄉村紀事:豐縣老家的榆錢窩窩
    此時,67歲的施大叔,正在池塘邊的一棵榆樹下捋榆錢,眼下正是榆錢花盛開的時節,每年的這個時節,他都要採摘一些,回家做窩窩頭或蒸吃,然後和親朋好友們一起分享一下,感受一下家鄉的鄉土美食。在農村,榆樹是最常見的一種樹,在村莊的房前屋後,溝渠河邊,到處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 南方人都很注重宗族祠堂,為何北方卻沒這些建築?並非你想的那樣
    南方在古代統治者看來一向都是蠻荒之地,是流放犯人的絕佳場所;歷史上北方外來民族也很少有能打過長江的。因此南方地區在社會環境上比北方更為安穩,也就更利於宗族勢力的發展壯大。第二,北方地區離境外遊牧民族較近,經常有胡漢雜居,互相通婚的情況,外來文化對北方的漢傳文化產生衝擊,文化的多元性導致北方越來越不重視漢族禮儀。
  • 南方的鳥和北方的鳥:這波鳥糧好甜
    《南方的鳥和北方的鳥》作者阿悶。被這部漫畫的名字吸引,只看名字後,有一點點奇怪,不就是兩隻鳥嗎?這樣的題材有什麼可寫的,但是看的過程我就真香了,這年頭,不僅要吃狗糧貓糧,現在又流行起鳥糧了...下面來說正題,這部漫畫還是一部不錯的漫畫,畫風很簡潔,主要人物就是一隻南方的小麻雀和一隻北方的黑雁,但吸引漫迷們的是他們之間有愛的互動。故事的開始,一隻來只遙遠北方的黑雁在南遷時和同伴走散,於是為了找到同伴,他就一直在走散的地方守著。
  • 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是怎麼來劃分的?
    關於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劃分,有很多種說法,在了解這個南北方劃分之前,我們先來學習一下中國地理區劃和自然地理環境。按照地理區劃劃分,有幾種劃分方式:1、四大地理區劃: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區;2、六大地理區劃: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3、七大地理區劃:東北、華東、華北、華中、華南、西南、西北;由於中國疆域寬廣,不同地區的氣候、地形、人文、經濟等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相比而言七大地理區劃應用的更為多多一些,相比而言反映各地域的特點更為細緻
  • 曾是北方人「吃不起」的水果,畝產10噸,今5毛1斤,南方常烤著吃
    而在北方地區,近些年也因為叫它便利的緣故,之前只在南方看到的水果,現在北方地區也變得常見了。 很多人都知道在北方地區,有一些水果冰凍以後才好吃。比如在北方很受歡迎的凍梨,就一直讓不少的網友們津津樂道。在以前因為可吃的水果不多,而且水果還不耐保存,有些人就會想方設法延長水果的存儲時間,就是希望冬天也有水果吃,於是凍梨就應運而生了。
  • 沒有暖氣的南方冬天到底有多冷?聽聽在南方居住的北方人咋說?
    而在另外一些人看來,東北好歹有暖氣,南方冬天潮溼的冷空氣,才是讓人無處可逃的夢魘。那麼,沒有暖氣的南方冬天到底有多冷呢?大家也都知道,北方因為地理位置靠近緯度比較高,所以在冬天的時候,氣溫往往低的讓人受不了,潑水成冰這個詞最初也是發源於這裡。也就是北方地區那裡的氣溫低到無法忍受,但是國家也為他們統一裝備了暖氣,他們也算是因禍得福。
  • 三裡屯街拍,南方姑娘和北方女生穿搭還是有區別的,南方小巧可愛
    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南方人按斤買菜,北方人聽說是裝麻袋裝麻袋買的。南方人過著美好的生活,北方人過著坎坷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南方女孩個子小,北方女孩個子高。所以南方女孩和北方女孩在穿著上差別很大。北方很冷,室外空氣零下幾十度。所以北方女生穿的衣服比較厚,外套會是保暖性強的棉襖羽絨服。但是北方女生個子高,棉襖很臃腫,北方女生一般很難穿。
  • @南方老鐵,快過來給北方老鐵道歉
    @南方老鐵,快過來給北方老鐵道歉 2020-12-17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方的暴雪刷屏,而南方……
    對不少北方的小夥伴來說,是風!隨寒潮而來的大風拍了一夜的窗戶,每拍一下都好像在說:「凍蒙你!」中央氣象臺預計,12月12日至14日,強冷空氣將「橫掃」中東部,大部地區將出現入冬以來最寒冷天氣。同時,南方大範圍雨雪天氣也將來襲,雨雪分界線或將抵達貴州北部、湖南北部、江西西北部、安徽南部一帶。
  • 蜜蜂白堊病在我國是從南方傳到北方嗎?養蜂人講了實話
    對於蜜蜂白堊病來說,我們都知道蜜蜂白堊病是西方蜜蜂的病,而我國是沒有土生土長的西方蜜蜂的,所以蜜蜂白堊病,是從西方蜜蜂引進國內以後被帶入國內的,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國內的蜜蜂白堊病就是從南方傳染到北方的呢?
  • 南方vs北方,今天冬至吃啥呢?
    南方vs北方,今天冬至吃啥呢?年輕人為家人端出了他們的答案南方北方還不太一樣數據顯示,「餃子」派實力強勁北方年輕人是挺「餃子」中堅力量而南方年輕人也不甘示弱除了花樣翻新的餃子還有冬至傳統硬菜——羊肉為家人燉上一鍋冬日滋補的藥膳羊肉
  • 美國南北戰爭,北方人口是南方4倍,為什麼總是打敗仗?
    美國南北戰爭打響,實際是以林肯為代表的北方希望看到的。因為在當時看來,北方擁有壓倒性優勢。首先從正義性上看。南方同盟是要分裂國家,他們打著捍衛州權的旗號,維護奴隸制度,還要建立「大奴隸制共和國」。從力量上看,北方有壓倒性優勢,全國34個州中北方佔23個,自由人口2200萬;而南方只有545萬,如果算上奴隸的話,也不到900萬。北方是以工業為主,物資豐裕,軍火充足。資金方面,北方也更雄厚,南方則窘迫很多。但是戰爭打響之後,北方在很長時間內連吃敗仗。原因何在呢?
  • 南方人初到北方,見北方人家吃飯睡覺都在炕上,不會覺得髒嗎
    南方人初到北方,見北方人家吃飯睡覺都在炕上,不會覺得髒嗎此時大雪已過,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冬天,尤其是北方地區,都已經下過大雪了。為了禦寒,北方人早早就已經開始供暖,有些人家依然燒炕。其實多年前北方人都是燒炕,那時候生活條件沒有這麼好,沒有供暖,人們過冬全靠燒炕,現如今依然有一些北方家庭燒炕。相比之下,南方似乎沒有冬天,最冷的時候就像是秋天一般,南方人初次到北方去,看到北方人吃飯睡覺都在炕上,感覺很怪異。眾所周知,南方生活精緻,比較講究,愛乾淨,每天都會洗澡,不會吃飯和睡覺都在床上。
  • 南方冷還是北方冷
    現在,寒潮真的來了……那些降過的溫讓北方銀裝素裹也讓南北過冬的話題再次熱了起來所以世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南方不懂北方的冷北方不懂南方的痛 小編卻在忽冷忽熱的「地帶」一會露著膘(辦公室)一會裹著貂(室外)然鵝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天氣一天天冷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