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王國是非洲西北部的一個沿海阿拉伯國家,東部以及東南部與阿爾及利亞接壤,南部緊鄰西撒哈拉,西部濱臨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
1979年摩洛哥佔領西撒哈拉,但其在西撒哈拉的權利一直未被國際上任何國家所認可,但阿拉伯國家聯盟明確承認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領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及梅利利亞應為其領土,但實際上是由西班牙管轄。
除阿拉伯語外,在摩洛哥境內還有許多地方語言,而法語和西班牙語也被同時使用。
摩洛哥是非洲古老的國家之一,在卡薩布蘭卡以南幾公裡的地方,發現了大約在30~40萬年前的「卡薩布蘭卡人」的遺蹟。
摩洛哥的最早居民是柏柏爾人,他們保持著原始氏族部落組織,從事遊牧業,定居在沿海和平原地區的部落也種植穀物。
公元前16世紀腓尼基人就進入摩洛哥沿海一代殖民,公元前10世紀腓尼基人建立了利克蘇斯、丁吉斯等城市,在反對腓尼基人的鬥爭中,摩洛哥北部曾出現了柏柏爾人部落聯盟-茅利塔尼亞,它的勢力一直到達今阿爾及利亞的西部。
公元2世紀中葉迦太基滅亡後,羅馬在摩洛哥北方建立了凱撒-茅利塔尼亞和丁吉塔那-茅利塔尼亞兩個行省。
公元5世紀汪達爾人入侵摩洛哥。
公元6世紀拜佔廷代替了汪達爾人的統治,汪達爾人和拜佔廷的統治只限於沿海的一些城市。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阿拉伯人徵服摩洛哥,傳入伊斯蘭教,阿拉伯人的統治引起了當地柏柏爾人的反抗,並於8世紀建立第一個阿拉伯王國,789年建立了阿拉伯的伊德裡斯王朝,它以非斯為中心,在經濟和文化上曾一度繁榮,985年被西班牙科爾多瓦哈裡發國家所徵服。
11世紀中葉,摩洛哥以南的撒哈拉到尼日河一帶的柏柏爾人倫圖那部落興起,推翻了科爾多瓦哈裡發在摩洛哥的統治,在馬拉喀什建立了阿爾穆拉比特王朝。
12世紀中葉,在前阿特拉斯山區馬斯穆達部落的柏柏爾人建立了阿爾穆瓦希德王朝取代阿爾穆拉比特王朝。
13世紀後半期,阿爾穆瓦希德王朝分裂,居住在東部地區的巴尼-馬林部落的澤納塔人,建立了馬林王朝,定都非斯。
14世紀末,馬林王朝中央政權逐漸削弱,形成了分裂局面。
從15世紀起,西方列強先後入侵摩洛哥。
15世紀起,葡萄牙佔領了休達、丹吉爾和阿爾西拉,西班牙佔領梅利利亞。
16世紀初,歐洲列強控制了幾乎整個摩洛哥大西洋沿岸地區,並向內地侵襲,1525年蘇斯河流域的阿拉伯-薩阿德人掀起了反對異教徒的「聖戰」,反對歐洲殖民者,在鬥爭的過程中建立了薩阿德王朝。
1666年居住在塔菲拉勒特地區的菲拉勒人創立的阿拉維王朝(又稱菲拉勒王朝)取代了薩阿德王朝,這個王朝在伊斯梅爾蘇丹統治時期(1672~1727在位),依靠奴隸組成的軍隊,擊潰了歐洲列強的武裝入侵,收復了除休達、梅利利亞港口和少數小島外的沿海失地,摩洛哥一度強盛,伊斯梅爾蘇丹死後,封建主的內訌和混亂又使國家陷於分裂和紊亂的狀態。
歐美列強利用摩洛哥國內分裂和紛爭的機會紛紛入侵,法國和西班牙於1767年,奧地利於1805年,美國於1836年,英國於1858年,陸續與摩洛哥籤訂不平等條約,在摩洛哥取得領事裁判權和貿易特權。
1844年8月,藉口阿爾及利亞民族起義領袖阿卜杜·卡迪爾和他的軍隊避居摩洛哥,法國炮擊丹吉爾和阿加迪爾港,並從東部入侵摩洛哥;9月,法國和摩洛哥籤訂了丹吉爾條約。
1845年5月法國和摩洛哥籤訂劃分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邊界的條約,西班牙通過1859~1860年對摩洛哥的戰爭,取得了摩洛哥的大量賠款和伊夫尼漁業基地。
20世紀初,法國佔領了摩洛哥沿海一些重要戰略據點和港口,1901~1902年法國強迫摩洛哥蘇丹籤訂條約,規定法國可給摩洛哥政府「幫助」和「合作」,使法軍向摩洛哥腹地推進合法化。
1904年法國銀行團給摩洛哥政府6200萬法郎貸款,使摩洛哥在經濟上進一步依附法國。
1905年2月,法國向摩洛哥蘇丹提出一項改革計劃,在法國監督下創辦警察、建鐵路和礦山,對此德國立即幹預,不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特殊地位,法德爭奪摩洛哥的鬥爭形成第1次摩洛哥危機。
1906年1月16日,在阿爾赫西拉斯召開國際會議,參加會議的各國在承認摩洛哥是獨立國家的同時,答允法國和西班牙在摩洛哥境內有組織警察、維持治安的權利;規定法國、德國、英國和西班牙4國「平等」地享有在摩洛哥經營鐵路、租借礦山等權益,但須保持法國的「特殊利益」。
1907年3月藉口法國醫生被暗殺事件,法國派軍隊佔領摩洛哥東部的烏季達地區;5月,又以殺害法國建築工人事件,法軍強行在卡薩布蘭卡登陸。
1911年4月,法國派兵佔領摩洛哥首都非斯和一些主要城市,西班牙乘機也派軍隊從北部入侵摩洛哥;同年7月1日,德國把炮艦「豹子」號開到阿加迪爾港,引起被稱為「豹子號事件」的第2次摩洛哥危機;11月4日,法德籤訂協議,德國取得法屬剛果的一部分和南摩洛哥的鐵路經營權,並承認法國對摩洛哥的保護權。
1912年3月30日,法國強迫摩洛哥蘇丹籤訂了對摩洛哥實行保護制度的非斯條約,4/5以上的摩洛哥領土歸入法國保護區,同年11月法國又與西班牙在馬德裡締結了分割摩洛哥的協定,西班牙獲得了摩洛哥北部的裡夫地區和西南端德拉河以南的沙漠地帶(這部分被稱為西屬南摩洛哥,併入西屬撒哈拉),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丹吉爾被劃定為特別區。
1942年11月,美國軍隊佔領法屬摩洛哥。
1945年,美國、法國、英國和蘇聯籤訂巴黎協議,規定丹吉爾為國際共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摩洛哥的民族獨立運動有了新的發展,要求取消「保護」制度、爭取完全獨立的示威和罷工運動此起彼伏,1947年8月,卡薩布蘭卡人民舉行示威運動,遭到鎮壓。
1948~1949年,為了反對法國殖民當局推行的欺騙性「改革」,全國掀起了大規模的罷工和示威運動。
1953年8月,在法國殖民當局指使下,薩米·格拉維發動政變,廢黜了同情民族獨立運動的蘇丹穆罕默德·本·優素福,另立優素福的叔父阿拉法為蘇丹,政變引起了人民的嚴重不滿,馬拉喀什、卡薩布蘭卡、拉巴特等主要城市都爆發了抗議的示威和武裝起義,在摩洛哥人民反對下,法國同意談判,並讓阿拉法退位。
1955年11月優素福復位,組織新政府;1956年3月2日法國同意廢除非斯條約,承認摩洛哥獨立;同年4月,西班牙放棄它所佔領的摩洛哥北部的保護地。
1956年3月2日摩洛哥獲得獨立。
1957年8月14日摩洛哥定國名為摩洛哥王國,蘇丹改稱國王。
1958年摩洛哥收回了西班牙所佔領的南部保護地。
1960年摩洛哥恢復了丹吉爾的主權。
1961年2月穆罕默德五世國王逝世;3月,哈桑二世國王登基。
1969年摩洛哥收回了伊夫尼,但是西班牙還佔著休達和梅利利亞地區。
1972年3月經公民投票通過了憲法;1980年5月,對憲法作了部分修改,摩洛哥對外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支持非洲民族解放運動。
1984年8月31日,摩洛哥和利比亞籤訂《阿拉伯-非洲聯盟條約》,兩國結成聯盟。
1999年7月23日,哈桑二世國王因病逝世,王儲西迪·穆罕默德於同日即位,7月30日正式登基,稱穆罕默德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