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地方議會主席阿克塞爾·約瑟夫森(Axel Josefson)聲稱,於2020年4月22日宣布解除與中國上海的友好城市關係,正式結束了與上海34年的正式合作。
阿克塞爾·約瑟夫森說:「由於當前,哥德堡與上海沒有太多的交流,所以無需繼續下去。」(瑞典當地媒體每日新聞)
瑞典媒體在報導中指責中國隱瞞疫情,認為近日多個瑞典城市宣布解除與中國城市的友好合作關係均與此有關。
報導稱,「由於隱瞞疫情並打壓疫情吹哨人,中國政府遭國際社會追責。越來越多的瑞典人在這段時間也認清了,並對中國媒體和發言人的虛假言論非常反感,包括林雪平市(Linkping)和厄勒布魯市(rebro)在內的很多瑞典城市近日都先後宣布解除與中方城市的友好合作關係。」
據悉,瑞典曾經有116個城市與中國大陸的城市有友好關係,現在已經有近百個城市解除了這種友好合作關係。
在新冠疫情期間,瑞典政府又採取了何等政策來為國為民呢?
在對抗新冠肺炎的全球抗疫戰中,瑞典堅定「逆行」,不走尋常路:全世界都在封城封國對抗病毒,這個國家政府卻堅持不考慮封城,且至今仍要求公立幼兒園、小學和初中照常上課,首相還在敦促全民外出,到餐館打包回家吃以支持餐飲業。
3月13日,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表示,瑞典將面臨更多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及死亡病例。該國公共衛生局當天宣布,瑞典將不再統計全國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瑞典將採取不隔離、不封城、不進行大規模檢測的「三不策略」,靠「群體免疫」對抗疫情。
截至4月21日,瑞典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14777例,死亡1580例,死亡率高達10.69%,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瑞典政府依舊選擇不封鎖不隔離,瑞典專家官員聲稱稱最早5月可以實現「群體免疫」。
民主、文明的瑞典近些年是如何與中國「友好」相處的呢?
2019年9月21日,瑞典電視臺《瑞典新聞》欄目播出了一段辱華視頻。視頻打著給中國遊客提示的旗號,以充滿低級趣味的噱頭,粗俗不堪的語言,赤裸裸地宣揚種族主義、排外主義;節目使用的中國地圖,缺少臺灣省和西藏部分地區,嚴重侵犯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隨後,一個自稱「瑞典官方頻道」的帳號,還在某中國視頻平臺上上傳了該視頻。就此,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發言人已對該電視臺提出強烈抗議。
事後,該電視臺節目製作人辯稱這是娛樂節目,只是「瑞典式幽默」,無需道歉。問題在於,該節目以中國遊客遭瑞典警察粗暴對待的事件為調侃對象,把曾母坐地求救的「救命」呼喊曲解為「Kill me now」(殺了我)的讀音,其戲謔的語氣、肆無忌憚的畫外笑聲,所體現的毫不掩飾的惡毒與侮辱,令人震驚。作為公共電視臺,發表針對當事人乃至所屬國的侮辱言論,既違背了媒體的公正原則,更逾越了道德的底線。
瑞典歷來以平等、多元自居卻又把中國排除在平等對待範圍之外,這種言行相悖的荒誕邏輯,更顯示出一種「心虛的傲慢」。當中國以開放的襟懷擁抱世界,那些「中國人吃寵物」、「中國人買不起車」、「中國人不團結」的等誤解逐漸消弭。但仍然有少數人因種種原因而充滿偏見,對中國既缺少了解也缺少了解的興趣,以造謠生事為能事,以道聽途說為真相,坐井觀天式的視而不見和顛倒黑白式的刻意誹謗,既阻礙了與中國的合作,也會導致自身政策的誤判。
辱華事件,歸根結底出自對中國的偏見。該節目把個別遊客的行為上升為「文化衝突」、把中國人描繪為戴鬥笠、插髮髻的古代形象,還出現了諸如用矮個子、齙牙、鬥笠和「眯眯眼」等特徵嘲笑中國人的畫面,充斥著傲慢與偏見,是對中國人、華人,乃至亞裔人赤裸裸的種族歧視。實在難以想像,這樣的「幽默」,竟然出現在一個「包容多元文明」的國家的公共電視臺節目之中。可以說,這是對於人類共同價值觀的挑戰。
中國人民不可欺,不可辱。新冠病毒溯源問題是個複雜的科學問題,需要聽取科學、專業的意見。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都明確反對將病毒與特定國家和地區相聯繫,反對藉此搞汙名化。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也都高度肯定中國的抗疫工作。然而,瑞典政客及媒體此時卻執意逆國際共識而動,繼續對中國搞汙名化、詆毀抹黑中方抗疫努力,企圖藉此轉移視線、轉嫁責任,用心極其險惡。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瑞典國內疫情也日益惡化。如果此時瑞典政客還不把精力用於自己本國的疫情防控,用於為國際抗疫合作營造氣氛,反而一再挑起政治爭端,試問這種政客還有什麼道德可言?
全世界人民都看得非常清楚,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萬眾一心、迅速行動,在這場抗疫鬥爭中取得了積極成效,為全球疫情防控爭取了寶貴時間、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些早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最後,請瑞典政客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因為這樣只會進一步暴露他們的虛偽和不良用心,只會進一步激起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慨和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