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失帥為什麼讓人唏噓?五大野戰軍中,唯有三野只有一位元帥

2020-12-15 蕭武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分為五大野戰軍,十大元帥中,除了朱老總和葉帥,其他人都有對應的野戰軍歸屬。一野彭老總,二野劉帥和賀帥,三野陳帥,四野林總和羅帥,華北野戰軍是聶帥和徐帥。

當然,這其中賀帥的情況比較特殊,早期屬於西北野戰軍,也就是一野,擔任副司令員,在中野進軍大西南的時候,他調赴二野,擔任副司令員,並且在劉帥調離之後,他出任了西南軍區司令員。等於一野二野各有一個半元帥。

從五大野戰軍的戰績來說,戰績最好的毫無疑問是三野和四野,一野受各種條件限制,確實戰績一般,華北野戰軍也是受各種原因影響,戰績一般,二野雖然戰績也一般,但有千裡躍進大別山這個巨大貢獻,也沒什麼好說的。

唯有華北野戰軍,在抗戰時期是各根據地中首屈一指的模範根據地,但到了解放戰爭,幾乎是被傅作義摁著打,如果不是四野入關,華北野戰軍完全沒有能力獨立消滅傅作義集團。但就是這個戰績,卻出了兩個元帥,也就是聶帥和徐帥。

那麼相比之下,以三野的戰績而言,卻只出了一個元帥,是五大野戰軍中最少的,自然會讓很多人覺得遺憾。而且,一旦首長軍銜降低,後面其他主要將領的軍銜都會受到牽連,一起降低,該授大將的只得到上將,該上將的只得到中將。

比如從大將這個級別來說,除了粟裕之外,其他人都沒有獨當方面的經歷,只有陳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由中央直接指揮,而張雲逸在華野基本上是掛名,存在感很低,其他人也基本上都是兵團司令員、政委級別,只有粟裕明顯戰功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

因為粟裕只得了大將,華野除了張雲逸以資格老得到了大將之外,其他人就都往下走了,導致後來有些人就比較不服,比如許和尚就認為自己也應該得大將,劉亞樓也認為自己在四野的存在感高於譚政,譚政是大將,他卻是上將,也不服。

除了山頭平衡之外,整體來看,華野的上將也相對而言確實是少了點。比如粟裕比較熟悉的新四軍系統出身的將領中,上將就偏少了一些,如果參考其他野戰軍的情況,那麼王必成其實也是夠資格得到上將的,但最終只得到了中將。郭花若是正兵團級,最終也是只有中將,就偏低了一些。

當然,除了解放戰爭之外,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韓戰就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如果韓先楚不參加韓戰,而是留在國內,那麼以他的資歷來說,其實是不一定能夠得到上將的,但幸運的是他是第一批入朝的兵團副司令,最後得了上將。

上將裡面考慮山頭平衡的因素就更多了,比如四野因為劉震只是縱隊司令,也得到了上將,那麼就導致一些人很不服氣,吳法憲在回憶錄裡就明確的說到過這一點。一野的軍長賀炳炎,同樣因為山頭平衡,也得到了上將,也有人不服氣。

除了元帥、大將和上將之外,中將和少將也同樣存在山頭平衡和資歷等方面的綜合因素考量,比如中將裡就有徐立清、倪志亮這種資格比較老的高級幹部,也有皮定均這種一戰成名之後其實也沒有更多表現的,導致從正兵團級到副軍級都有,也容易出現爭議。

這也就是《亮劍》中丁偉和李雲龍、孔捷都感到不服氣的原因,因為和他們資歷、級別差不多的人也得了中將,他們只得了少將,自然就不服氣了。也就是丁偉說的,程大麻子和我同一年提的縱隊司令,憑什麼他是中將,我就是少將?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期間,四野實力最強,為何殲敵卻不如三野?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番號也是幾經變動,最終在1949年初確定四個野戰軍的番號,還有一個由軍委直接領導的華北野戰軍,這五大野戰軍經過了浴血奮戰,終於解放了全中國。大家都知道,這四支野戰軍中,四野人數最多,打遼瀋戰役時,兵力就達到了七十萬。
  • 只有一人不是元帥,卻是抗美援朝司令最佳人選
    如是,野戰軍級的軍事主官只剩下了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粟裕和徐向前了。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這五位將帥在解放戰爭中所指揮的兵員數量。 42萬人的大兵團,到了1949年,三野發展到了82.5萬人,1950年準備攻臺作戰時,粟裕指揮的最大兵力也有65萬人。
  • 粟裕未當選元帥,不是謙虛而是資格不夠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粟裕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8月13日指揮蘇中軍民反擊日偽「掃蕩」,連續作戰42晝夜,艱敵1300餘人。1945年1月粟裕任蘇浙軍區司令員10月任華中軍區司令員,指揮了徐州戰役和高郵戰役。
  • 被閒置36年,王必成為老首長粟裕抱不平:粟總是被浪費的人才!
    在這兩個問題上犯了錯誤的代表人物分別為劉伯承和粟裕。為什麼說粟裕犯了個人主義的錯誤呢?原因主要有三條,第一他和3位元帥都「搞不好」,然後是他「爭奪軍隊權限」、「告洋狀」,這次會議進行了50多天,粟裕進行了8次檢討,最後才通關。會議結束後,粟裕的總參謀長職務被撤銷,從此離開了他心愛的軍事指揮第一線。
  • 關於元帥軍銜的四個疑問
    有些人可能會說,一直都稱呼元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習慣使然,叫別的肯定短時間內無法適應。其實,不管是不是叫習慣了,從始至終,我軍都只承認一種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元帥的評定粟裕讓帥一說,我在一些論文中看到過,主要依據是毛澤東的衛士長李銀橋的口述。畢竟粟裕在解放戰爭時大放異彩,毛澤東同志都誇讚了蘇中七戰七捷,單論戰功,如果粟裕稱第二,基本上無人可稱第一了。
  • 戰神粟裕麾下的「華野三虎」,若是沒他們,粟裕很難做到百戰百勝
    在我國革命的道路上,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作戰部隊,其中華東野戰軍的名字,相信不少讀過歷史的朋友都聽過,它可以說是四大野戰部隊中名聲最響亮的一個,因為它的司令員是後來被稱為戰神的十大大將之一粟裕。他的輝煌戰績甚至不下林、彭兩位老總,尤其是在解放戰爭中,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的表現尤為驚人,昔日國民黨的名將王耀武就是敗在粟裕手上。但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粟裕大將能夠百戰百勝,與他手下野戰部隊過人的軍事實力不無關係,當時粟裕手下有不少優秀將領,其中最厲害的莫過於華野三虎,他們分別是葉飛、王必成、陶勇。粟裕所指揮的經典戰役,大多都有他們的身影。
  • 粟裕將軍戰功赫赫,1955年,為何不是元帥,而被授予大將?
    粟裕大將是一位戰功赫赫的將領,先後指揮領導了多次戰役。關於這些戰役,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一直以來,關於粟裕大將的軍銜問題,一直被大家所熱議。因為很多人認為從戰功來說,粟裕大將已經足以授予元帥軍銜,因為在萊蕪戰役、淮海戰役等一系列戰役中,粟裕大將的表現是非常突出的。
  • 戰神粟裕:開國第一大將,為何沒有位列十大元帥?
    解放戰場上的粟裕將軍彷佛諸葛亮再世,以少勝多,打了一場場神仙仗。在數十年的軍旅生涯中,粟裕屢立重大戰功,深得偉人喜愛。1955年解放軍進行授銜儀式的時候,偉人感嘆:「論功勞,論才能,論品德,粟裕足以領元帥銜,整個解放戰爭中,誰人不知道華東的粟裕啊?」可就是這樣一個戰功卓越,用兵如神的當世軍神,為何沒能評得上元帥呢?
  • 侗族大將粟裕多才多藝,唱歌跳舞信手拈來,漢族將軍只能望其項背
    01引言都說侗族人在音樂方面很擅長,侗族大將粟裕也是如此。大多數人對粟裕的評價就是他會打仗,稱他是戰神。私下裡的粟裕,多才多藝,對音樂尤其感興趣。他喜歡吹口琴、月琴,就連樂器之王鋼琴也彈得極好。唱歌、唱戲、跳舞也是信手拈來。
  • 華東野戰軍成立,粟裕任副司令眾人不服,陳毅:不要給粟裕擺資歷
    但卻建議山東和華中聯合整編,裁撤山東和華中的軍區、野戰軍,兩軍擴編改組為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軍區領導班子的構成以陳毅為司令,張雲逸大將出任副司令,饒漱石出任政委,陳士榘上將出任參謀長職務,而華東野戰軍的領導班子以陳毅為總司令兼政委,粟裕大將出任副司令,譚震林和陳士榘先後出任野戰副政委和參謀長職務。
  • 我國最初成立十個兵團,為何大名鼎鼎的粟裕和陳唐兵團被取消建制
    11月初,我總部軍委確定的八個兵團分別是東北野戰軍區的一、二兵團,華北軍區的一、二、三兵團,山東、蘇北兵團,以及由陳賡大將和謝富治領銜主導的,可與劉鄧大軍、陳粟大軍齊名的陳謝兵團,而被取消的兩個兵團建制,分別是粟裕大將的兵團和陳士榘上將和唐亮上將的陳唐兵團,這是為什麼呢?
  • 「常勝將軍」粟裕:三次婉拒元帥頭銜,一生最大遺憾沒能解放臺灣
    最高層指示粟裕將軍負責對寶島的解放。為此,對岸老蔣陷入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因為在解放戰爭期間,粟裕的厲害他就領教過。如果此番粟裕做好渡海工作,準備解放寶島,老蔣或許真的該考慮流亡菲律賓了。不料,隨後爆發的抗美援朝運動,耽誤了寶島的解放工作。對於粟裕來說,他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解放寶島。
  • 粟裕和母親多年未見,母親想見兒子,劉伯承為何兩次大動肝火?
    我們的開國大將粟裕將軍,他和自己的母親一別就是23年沒有見面。粟裕大將粟裕將軍,1907年出生於湖南懷化。在他小的時候,粟裕在叔父創辦的學堂中讀書。1925年的時候,粟裕在葉挺將軍的24師教導大隊中擔任學員班長。1927年的時候,粟裕加入了共產黨。
  • 戰神粟裕將軍,11幅毛筆書法題字欣賞,網友:筆墨飄逸品質高雅
    粟裕畫像粟裕既精懂戰略,又善於把每個戰術優長與大戰略進行融通。出手著掘,手段精細老到,動中布巧,巧中促機。在打仗期間粟裕將軍都不忘學習,讀兵書、練書法是他在排兵布陣的高度集中精力下的一點愜意。他的書法和品性都體現了他心思縝密的性格。他的字結構嚴謹、書法顯得文質彬彬,思謀有序的風採,恰是儒將風格。人字和一堪稱完美,一代儒將。
  • 授銜時,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最多的省份分別是哪個
    同為舊軍隊出身的朱老總,雖然是四川人,但他並非出身於川軍系統,而是出身於滇軍系統。年輕時,朱老總靠兩條腿長途跋涉千餘裡,只身前往昆明,考入了近代名將的搖籃:雲南陸軍講武堂。憑藉自己傑出的才能,朱老總在滇軍中做過旅長、昆明警備司令員,可以說是滇軍中的一位高級將領了。
  • 軍委和粟裕意見相反,本想另換統帥,陳毅:只有粟裕才能勝任!
    中央軍委在下發命令後,便要求粟裕將自己的想法上報中央,進行最終決策。對於中央軍委的命令,粟裕卻有著不同的想法。他在這段時間裡面,很是猶豫,不知道該不該上報自己的想法。倒不是說粟裕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反而粟裕擔心自己的考慮是否有局限,沒有從全局來思考問題。倘若自己將想法上報,會否會干擾中央的決策,造成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