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將軍戰功赫赫,1955年,為何不是元帥,而被授予大將?

2020-12-19 轉瞬間落日殘煙

粟裕大將是一位戰功赫赫的將領,先後指揮領導了多次戰役。關於這些戰役,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一直以來,關於粟裕大將的軍銜問題,一直被大家所熱議。因為很多人認為從戰功來說,粟裕大將已經足以授予元帥軍銜,因為在萊蕪戰役、淮海戰役等一系列戰役中,粟裕大將的表現是非常突出的。甚至在50年代之初,毛主席起初想讓粟裕帶兵出徵。那麼,1955年的授銜中,粟裕大將為何沒有被授予元帥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1955年評選元帥、大將等軍銜的標準。1955年2月,毛主席籤署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按照條例的規定:「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勳的高級將領,授予元帥軍銜。」如果上溯到八路軍時代和紅軍時代,基本上是紅軍時代的軍團級、八路軍時代的師級幹部,才有可能授予元帥軍銜。如果按照這些標準,年輕的粟裕大將,確實資歷略有不足。

我們看一下條例中的描述,首先是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立有卓越功勳,基本上屬於紅軍時代的主要將領了。

1927年,紅軍逐步建立、成熟的時候,朱德元帥已經是團長了。正是朱德元帥帶領部隊與毛主席在井岡山會師,逐步形成了紅軍的主力部隊。在朱德元帥的部隊中,還包括了陳毅元帥(團級)和林彪元帥(連級,非常年輕)。

賀龍元帥是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還領導了桑植起義,屬於紅軍第2軍團的主要締造者。聶榮臻元帥也是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此外,還領導了廣州起義。葉劍英元帥和徐向前元帥,都參與領導了廣州起義。

彭德懷元帥是平江起義,並且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羅榮桓則參加了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由於戴著厚厚的近視眼鏡,被毛主席親切的稱呼「羅眼鏡。」

由此可見,1955年的10位元帥,在紅軍建立之初,已經參加了革命,並且處於領導層為主。進入30年代以後,紅軍部隊越打越壯,在各地陸續建立了大片的根據地。

當時,10位元帥基本上都處於最高領導層,最低也是軍團長的職位。例如:朱德元帥是紅軍總司令、第一方面軍總司令,彭德懷元帥是紅1方面軍總指揮、紅3軍團軍團長。林彪元帥和羅榮桓元帥,分別是紅1軍團的軍團長和軍團政治部主任,聶榮臻元帥則是紅1軍團的政務。劉伯承元帥和葉劍英元帥,先後擔任了紅軍總參謀長。賀龍元帥和徐向前元帥,並不在江西,而是在其他的根據地,分別擔任了紅2方面軍總指揮和紅4方面軍總指揮。至於陳毅元帥,當時是江西軍區的總指揮。

粟裕大將在紅軍時代迅速崛起,先後擔任了班長、營長、團長、師長、軍參謀長和軍團參謀長。不過與10位元帥相比,資歷上還是差了一線。

1937年,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我國開始了全面抗戰的艱苦歷程。當時,為了團結一起力量抗戰,各地紅軍的各個部隊,開始接受改編。起初,改編為第八路軍和新四軍。起著,北方的紅軍部隊被改編為八路軍,南方的紅軍部隊被改編為新四軍。到了1937年12月,第八路軍又改為了第18集團軍。八路軍剛剛建立的時候,下轄了115師、120師和129師。每個師擁有1萬多官兵,3個師的總兵力為4萬多人。再加上駐守陝北的陝甘寧留守兵團(7000多人),整個八路軍的兵力為5萬餘人,這就是八路軍建立初期的家底。新四軍下轄了4個支隊,總計1萬餘兵力。

請注意,新四軍的軍級,相當於八路軍的師級,支隊相當於八路軍的旅。在抗戰時期,粟裕大將先後擔任了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支隊改編為師以後,擔任了師長、蘇中軍區司令員、蘇浙軍區司令員、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等職務。

我們看一下抗戰時期10位元帥的職位,當時,朱德元帥為八路軍總司令,彭德懷元帥為八路軍副總司令(同時兼任前敵總指揮)。朱老總和彭老總的稱呼,就是這麼來的。葉劍英元帥為八路軍參謀長,林彪元帥為115師師長、羅榮桓元帥為115師政委、聶榮臻元帥先後擔任了115師的副師長和政委。劉伯承元帥為129師師長、徐向前元帥為129師副師長,賀龍元帥為120師師長,陳毅元帥為新四軍的軍長(粟裕大將一直稱呼陳毅元帥為『軍長』)。

也許大家發現了這個問題,其實在抗戰時期,十大元帥的地位已經大體上確立了。雖然後來出現了變化,但基本上達不到這個層級。

當然,在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大將堪稱是大放異彩、叱吒風雲、氣吞山河,先後指揮了蘇中戰役、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崗戰役、沙土集戰役、像東戰役、濟南戰役等一系列戰役,並且參與了至關重要的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由於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過於突出,被任命為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等職務。

在1955年的授銜過程中,對於各級將領的等級,已經進行了各方面的考慮。最終,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而且是十大將之首。大家看一下十位大將的名單: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從資歷上說,部分大將的資歷還高於粟裕大將。粟裕大將過於年輕,因此在紅軍組建階段,錯過了很多關鍵節點,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戰神粟裕:開國第一大將,為何沒有位列十大元帥?
    解放戰場上的粟裕將軍彷佛諸葛亮再世,以少勝多,打了一場場神仙仗。在數十年的軍旅生涯中,粟裕屢立重大戰功,深得偉人喜愛。1955年解放軍進行授銜儀式的時候,偉人感嘆:「論功勞,論才能,論品德,粟裕足以領元帥銜,整個解放戰爭中,誰人不知道華東的粟裕啊?」可就是這樣一個戰功卓越,用兵如神的當世軍神,為何沒能評得上元帥呢?
  • 粟裕未當選元帥,不是謙虛而是資格不夠
    1955年9月27日,新中國第一次授銜儀式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此次授銜一共確定10名元帥,10名大將,75名上將,177中將,802大將。毛澤東主席親自為10名元帥授銜。、許光達授銜完畢,對於粟裕授予大將軍銜而非元帥眾說紛紜,曾有謠言傳出,粟裕最開始授予的是元帥軍銜,最後他自己請辭,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粟裕打遊擊戰為何如此厲害?他有自己的5大作戰要領、6大遊擊方針
    而在我國眾多的開國將領中,經遊擊戰運用的得心應手的將軍,非粟裕莫屬。在我國的開國將帥中,粟裕是被稱為"沒有元帥頭銜的元帥",他很早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新中國的成立和繁榮昌盛立下汗馬功勞。粟裕1907年出生於湖南省,在他9歲的那年,在他叔父創辦的第八國民學校讀書。
  • 此人曾任粟裕警衛員,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如今百歲仍然健在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十大元帥、十大大將,以及一大批開國將軍,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還頒發了許多其他較低的軍銜,如校級軍銜。而且,在眾多的開國大校中,此人曾是粟裕的衛兵,而且因為後來他在軍隊中的出色表現,在1988年第二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現在百歲老人依然健在!這位是萬海峰將軍。
  • 1955年首次授銜,有四位將軍不滿,他們是誰?最終為何接受?
    1955年的授銜,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授銜。這次授銜典禮上,有上千位解放軍的將領被授予開國將軍軍銜,這是讓人高興的事情。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將軍都滿意的,有四位將軍就表示了自己的不滿。他們或是讓上級幫助自己說情,又或是吵鬧,但最終,他們還是接受了自己的軍銜,這是為何?
  • 在開國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的時候,國家為了表彰那些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巨大貢獻的將領們,授予一千多名將領將帥軍銜。這些將帥避免不了的也是遵循自然規律,生老病死。那麼在這些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呢?
  • 全國還有多少開國將軍健在?1955年,他們被授予什麼軍銜?
    開國將軍,我們心中永遠的偉大英雄!他們帶領人民軍隊浴血奮戰,為保衛祖國人民立下了赫赫戰功!那麼在2020年,全國有多少位開國將軍健在呢?這些健在的開國將領,他們在1955年都被授予什麼軍銜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話題。
  •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為何取消了大將和元帥軍銜?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為何取消了大將和元帥軍銜?軍銜制度是一項國際性的軍事制度,是國家授予軍人以區別其等級、地位、權力、責任、榮譽待遇的稱號和標誌的制度。中國人民解放軍曾於1955年頒布實行軍銜制度,它曾對促進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後,軍委的老帥們即開始考慮我軍恢復軍銜制的動議。
  • 中國十位開國大將,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需要什麼標準?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1955年授銜儀式上,中國當時有10位元帥,10位大將,可以看到大將的地位十分的高,這十大將分別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和許光達。我們都知道這十位大將都是赫赫有名之人,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資歷才能被入選呢?
  • 古今中外的軍銜,元帥與將軍有什麼區別?為何和平時期無元帥?
    眾所周知,在古今中外的軍銜領域,最高級別軍銜不僅是軍人嚮往的目標,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大家有時討論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蘇聯的朱可夫元帥,有時討論中國的十大元帥,都非常有趣。同時,最高級別軍銜也是平常人包括軍迷群體關心的話題,大家喜歡討論元帥和將軍這些高級別軍銜,很少有人去關注每一名列兵軍銜的軍人。那麼,元帥與將軍有什麼區別呢?相信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都考慮過。最大的不同,其實就是戰時和和平時期授予標準的區別。元帥一般在戰時授予,讓一名大將軍掛帥出徵了,授予他元帥軍銜,也就不為過。
  • 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那麼,在首批授銜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中,第一個去世的分別是誰呢?開國十大元帥中,第一位去世的是羅榮桓元帥。羅榮桓是一位高級知識分子,卻在動蕩的年代投筆從戎,參加了革命。在412反革命政變後的白色恐怖中,羅榮桓入了黨,在組織的安排下,前往通城發展農民群眾,開展農民運動。
  • 粟裕大將戰功彪炳,為國鞠躬盡瘁,為何參軍之後始終沒有回過老家
    1955年建國後首次立功大授銜儀式上,為國家抗日和解放大業居功至偉的粟裕被國家授銜為開國第一大將,一路坐到全軍總參謀長的位子上,戰功彪炳,是百戰百勝的「戰神」。粟裕但讓人疑惑的是,粟裕大將18歲離家參軍後,直到77歲病逝,也沒有回過家一次,這是為什麼呢?
  • 1952年評定軍隊級別,將全軍將士劃為24級,分別授予啥軍銜
    而參加授銜的第一級別全部三位元勳,都被授予開國元帥軍銜,可謂是當仁不讓的,無論是貢獻還是級別,他們都是全軍的領頭羊。第二等第一級:大軍區的司令員和政委級。開國將帥中,位於這一級別的有七位,分別是:陳老總、徐帥、劉帥、聶帥、葉帥、羅帥、賀老總。這一級別的元勳和第一級別的元勳們一樣,也是全部被授予元帥軍銜,以他們的突出貢獻和赫赫戰功來說,自然也是當仁不讓的。
  • 1946年我軍痛失四位將星,使新中國少了四位開國將軍,他們都是誰
    這就註定了194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解放戰爭就此打響。然而,1946年,也是最為痛惜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我軍折損了四位名將、愛將。如果這四位將領不犧牲的話,在1955年舉行的首次授銜儀式上,將會增添一位開國元帥、大將、上將和中將。那麼,這四位將星分別是誰?他們都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 授銜時,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最多的省份分別是哪個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1955年,人民軍隊授銜儀式勝利舉行,後來,王建安、李聚奎、聶鶴亭、賀誠等人又被補授上將、中將軍銜,到了60年代初,又有200多位大校被提升為少將軍銜。
  • 55年授銜:誕生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十大元帥竟有4位請求降銜
    1955年的9月27日下午5時,在金色迷人的北京城,莊嚴肅穆的中南海懷仁堂內,激動人心的《義勇軍進行曲》響亮的奏響了。  身穿筆挺中山裝的毛主席將授予元帥軍銜的命令狀,  一一交到了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手中。
  • 歷史人物|大將粟裕三子女,中將、大校、總經理
    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副指揮,1941年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第六師師長。解放戰爭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身經百戰,戰功赫赫,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粟裕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職。1984年2月5日逝世。
  • 紅四方面軍十大名將,何人戰功最多
    在鄂豫皖根據地蓬勃發展的中期階段,則有許繼慎、蔡申熙、曾中生、徐向前、曠繼勳、徐海東等名將,這些名將們為紅四方面軍的蓬勃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遺憾的是,除了徐向前、徐海東,他們大部分都犧牲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了,未能見證新中國的誕生,也未能參加1955年的授銜儀式。
  • 「常勝將軍」粟裕:三次婉拒元帥頭銜,一生最大遺憾沒能解放臺灣
    1950年,中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解放。最高層指示粟裕將軍負責對寶島的解放。為此,對岸老蔣陷入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因為在解放戰爭期間,粟裕的厲害他就領教過。如果此番粟裕做好渡海工作,準備解放寶島,老蔣或許真的該考慮流亡菲律賓了。不料,隨後爆發的抗美援朝運動,耽誤了寶島的解放工作。
  • 經常聽到十大元帥,但你知道十大將軍是哪十個嗎?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了軍銜制。在中南海懷仁堂,毛澤東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帥軍銜;周恩來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將軍銜。中國軍隊著名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將由此確立。(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59位少將)1.粟裕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1]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湖南會同人。中國現代傑出的革命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後進入井岡山,參與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長徵時留在南方組織遊擊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