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祖國邊防線的戰士 巡邏在「蚊蟲王國」的北灣官兵

2020-12-22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北灣邊防連,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植被茂盛的叢林地帶,那裡看似風景如畫,實則條件艱苦。據防疫部門檢測,蚊蟲高峰期,每立方米空間蚊蟲多達5200多隻,所以也被人們稱作「蚊蟲王國」。

北灣邊防連駐地地勢平坦,兩岸遍布的沼澤和雜草成為了蚊蟲繁衍的天然「溫床」。打建連之日起,官兵們就開始了與蚊蟲的戰鬥,「點著牛糞打籃球,燒著茅草上廁所;蚊帳裡面開班會,夏穿棉襖去巡邏」是連隊流傳的順口溜,也是駐地獨特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

總臺央視記者 徐明遠:官兵們在開展室外活動前,要提前燒一些牛糞和艾草,再用驅蚊劑從頭到腳噴個遍,戴上防蚊紗巾,然後才能放心地開展娛樂活動。

入夏前,上級為連隊配發了驅蚊凝膠、驅蚊劑和消腫止癢的10餘種防蚊祛痛藥品,同時,20套太陽能滅蚊燈安裝在了營院內的角角落落,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官兵們的生活都得到了全方位保障。

新疆阿勒泰軍分區北灣邊防連指導員 楊立保:過去我們官兵夏天都是在室外開展訓練,官兵們被蚊蟲叮咬後流膿、休克、傷口潰爛的現象十分普遍。現在上級給我們修建了室內訓練場,我們夏季一般都在室內進行訓練,戰士們叮咬致昏致傷的現象也大大減少了。還有我們院子各個角落放置了20個大型太陽能滅蚊器,這是一個地方公司捐贈給我們連隊的,滅蚊效果也很好,每天滅蚊的數量能裝20多個軍用臉盆。

連隊新兵劉志偉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不是洗漱,而是先清理滅蚊器裡邊的蚊蟲。

新疆阿勒泰軍分區北灣邊防連列兵 劉志偉:如果長時間不清理的話,長時間累積,滅蚊燈上面就會糊滿蚊蟲,底下的盒子也會盛滿蚊蟲,那樣就會大大降低滅蚊燈的滅蚊效果。你看,現在每天都可以清理這麼多蚊子。

北灣邊防連的官兵們說,蚊蟲只不過是他們生活中的調味料,蚊蟲改變著官兵的生活方式,也磨礪著官兵的意志。

這天是連隊前往中哈39號界碑徒步巡邏勘察的日子,那裡素來被稱作「蚊子窩」。巡邏出發前,官兵互相檢查防蚊服的密封情況,在領口、袖口、褲口等容易裸露的位置上,逐一噴塗驅蚊藥。

新疆阿勒泰軍分區克孜烏雍克邊防營營長 侍大磊:今天由我帶隊,對防區39號界標進行巡邏,主要任務是對沿邊一線邊防設施進行檢查維護。

官兵離開營區,一路徒步前進。他們穿過茂密的灌木,蹚過成片的沼澤,在撲天蓋地的蚊蟲襲擾下向目的地徒步前行。

新疆阿勒泰軍分區北灣邊防連四級軍士長 吳春思:天氣太熱了,驅蚊藥剛噴上還管用,一會兒就蒸發了,蚊蟲就立馬撲上來了,我帶了兩瓶藥,一瓶已經快見底了。

北灣地區的蚊蟲種類多、毒性大,雖然官兵防護措施齊全,經驗不足的新兵還是被蚊蟲鑽進了防蚊帽中,把脖子咬得通紅。軍犬炎龍也忍受不了蚊蟲叮咬,突然跑進額爾齊斯河中,在河中將身上打溼,再也不願上來。

新疆阿勒泰軍分區北灣邊防連四級軍士長 吳春思:炎龍已經入伍8年多了,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守防老兵,在它之後已經有多條軍犬因蚊蟲叮咬犧牲了,為了炎龍驅離蚊蟲,我們專門搭建了犬舍和蚊帳,這樣能大大減少蚊蟲叮咬的傷害。

戰士們穿過重重蚊海,終於抵達了39號界碑。一代代戍邊軍人駐紮在北灣邊防連,從建站到現在,他們發揚連隊「蚊蟲叮咬不言苦,犧牲奉獻不言虧,衛國戍邊不言悔」的「三不言」精神,與蚊蟲的鬥爭已經有57年,用青春和熱血,在一次又一次的巡邏中踐行了戍邊使命。

新疆阿勒泰軍分區北灣邊防連指導員 楊立保:戰蚊蟲、履使命,巡邏在邊防一線,在「蚊蟲王國」中築起一道鋼鐵長城,見證祖國邊防的安全穩定。

(總臺央視記者 劉冠青)

相關焦點

  • 世界四大「蚊蟲王國」之一!太恐怖,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世界四大「蚊蟲王國」之一!太恐怖,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炎熱的夏季,一提到蚊蟲,大家都會不自覺地渾身發癢,避之不及。然而,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駐紮蚊蟲肆虐的地區,守衛著祖國的邊疆。新疆軍區北灣邊防連駐守在中哈邊境線上,是世界四大「蚊蟲王國」之一。作為「蚊蟲王國」巡邏兵的戰士們,每次巡邏,都要穿上層層防護服,穿過肆虐的蚊群,前行在這條特殊的邊境線上。日前,記者就跟隨他們一起踏上了「蚊蟲王國」的艱險巡邏路。
  • 他們這樣把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
    駐守「蚊蟲王國」他們有「三不言」精神每立方米蚊蟲達5200多隻一巴掌能拍死100多隻……盛夏新疆阿勒泰軍分區北灣邊防連防區內肆虐的蚊蟲鋪天蓋地這裡的邊防戰士「點著牛糞打籃球,燒著茅草上廁所,蚊帳裡面開班會,夏穿棉襖去巡邏」每年4月下旬,蚊子開始肆虐
  • 神秘的塔吉克族:長著白人的面孔,卻義務幫助戰士守衛中國的邊疆
    塔吉克族是一個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民族,雖然他們長相酷似白色人種,但他們卻是為國家守衛邊疆的可愛戰士。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塔吉克族仍然保持著他們守衛邊疆的光榮傳統,他們始終處在邊境的最前沿,堅決守護我國邊境線,有位叫做巴亞克的塔吉克族人,38年來一直堅持帶領邊防官兵巡邏。
  • 情系邊關:守衛「西北第一哨」
    >邊防戰士守衛著一座座天邊的界碑最遠的巡邏點位騎馬往返要走8天7夜數百公裡的山路途中要經過眾多無人區「白駱駝崖、克敖吾特激流登天道、絆馬林旱獺總部、落馬灘」他們讓一個個無人區不再無名一起走進「西北第一哨」——白哈巴邊防連
  • 北部戰區陸軍某旅三角山邊防連:祖國永遠在心中
    2014年1月26日,滴水成冰的隆冬,就在這座界碑旁,習主席踩著厚厚的積雪走向巡邏官兵,同大家親切交談。隨後,習主席乘車前往三角山哨所和連隊駐地看望慰問官兵。那一天,北疆邊防線上的一個個冰雪哨點,一股暖流浸潤戰士心田。這一刻,曾受到習主席接見的邊防戰士,依然心潮澎湃,備受鼓舞。
  • 新疆邊防官兵零下40℃踏雪巡邊
    官兵出發前作準備。 徐明遠 攝官兵乘馬行走在邊境線上。 徐明遠 攝巡邏路被大雪覆蓋,地勢複雜,軍馬不易通行,官兵們由乘馬改為徒步,繼續執行巡邏任務。 徐明遠 攝為防止軍馬在冰面上再次發生滑倒的情況,巡邏官兵給馬蹄綁上紗布。
  • 寒冷冬日,他們走進祖國北部邊疆,服務官兵—— 千裡巡診 不落一兵...
    一年多來,聯勤保障部隊第962醫院和武警黑龍江總隊醫院響應聯合訓練、聯合保障、聯合運用的時代要求,突出為戰導向、聚力為兵服務,三次抽組骨幹力量組成聯合巡診隊赴祖國邊疆服務官兵,解決實際困難,讓官兵更好聚焦練兵備戰。——編 者「大興安嶺,我們來了!」11月的大興安嶺天氣寒冷,綿延起伏的林海銀裝素裹,青松白樺已被冰雪覆蓋。
  • 這個小隊和邊防戰士共同守了十九年界碑……
    從那時起,隊員們利用課餘時間,和邊防軍戰士們一起共護界碑。自願報名參加護界碑小隊在灘散小學附近,有兩座清朝光緒15年間立的界碑,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中國的界碑,如同一位忠誠的衛士,守護著國家的邊界線。
  • 微電影《青春之花綻放在克克吐魯克》致敬守衛國門的邊防軍人
    觀眾從這部微電影中可以近距離了解到克克吐魯克邊防連官兵長年在「生命禁區」的戍邊生活,聆聽他們前赴後繼、紮根邊疆的青春誓言。「青春,是什麼?青春,是吃一個饅頭只要兩三口;青春,是巡一趟界碑需要一整天;青春,是穿一身迷彩無悔一輩子……」微電影《青春之花綻放在克克吐魯克》以對青春的思考為序章,通過山巒、雪原、冰川等一系列長鏡頭和空鏡頭,展示了克克吐魯克荒涼貧瘠、寒冷缺氧的極端惡劣環境。
  • 邊境發回的最新視頻,戰士們終於露臉了……|喀喇崑崙山|邊境線|...
    這個國家最可愛的人在最遙遠最殘酷的地方守衛戰士們站在飄飛雪花中唱了一首《祖國不會忘記》請一定認真聽一遍身處繁華城市中的人們有時很難體會邊關軍人心中家與國的分量10月1日赴最遠的遠山最邊的邊關在沒有界碑的邊境線上他們就是祖國的界碑2011年2月喀喇崑崙山腹地5390前哨官兵巡邏在邊境線上▼2008年7月帕米爾高原的卡拉蘇邊防官兵按計劃對邊境線進行例行性巡邏▼2004年2月喀喇崑崙山的天文點邊防連遇大雪封山
  • 高原邊防官兵換新型防寒被裝 官兵們暖心又暖身
    在海拔5400米的某駐勤點,晚上最低氣溫達零下35度,平時風力8至10級,穿上新大衣去巡邏,戰士們點讚:輕便、暖和、及時!「從頭到腳全面防護,從外到裡多層次搭配,品種多樣、體積輕巧的巡邏被裝,讓我們輕裝簡行。」巡邏歸來,下士李超偉找到連隊司務長王剛講述自己的試穿感受。這段日子,負責搜集新被裝試穿效果的王剛格外忙碌。
  • 邊防線上,有我們的青春和熱血
    「裡孜戍邊模範連」官兵巡邏到達界碑前,向國旗宣誓併合影留念。鄔 軍攝「裡孜戍邊模範連」加大對體能等科目的訓練力度,有效提升官兵身體素質。圖為官兵正在進行搬運輪胎訓練。馮寧波攝軍隊跟黨走,強軍先鑄魂。身處邊防一線,一批批官兵用青春和熱血守護著國家安寧、人民幸福。
  • 戍邊軍人守護著祖國,而他,用專業和敬業守護官兵健康
    在雲南邊陲,熱帶的溼熱氣候和蚊蟲極易讓戍邊軍人生病,在當地醫療資源極缺的情況下,他擔負著官兵們健康安全的責任。今年,雲南的春天氣候依然溫暖舒適,但卻格外特殊。2020年1月23日,關於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聞迅速佔據各大頭條,各地區相繼進入防疫狀態。那一晚,王永恆失眠了。
  • 向邊疆戰士致敬!他們用青春和生命捍衛祖國邊疆每一寸領土
    【我和軍隊的不解之緣】向邊疆戰士致敬!他們用青春和生命捍衛祖國邊疆每一寸領土未來網8月1日電(記者謝深森 見習記者朱延生)遼闊草原有烏蘭牧騎,高原雪域有巡邊衛士。邊疆戰士們行走在祖國邊防線上,捍衛著祖國邊疆的每一寸領土。今天是「八·一」建軍節,向駐守在祖國邊疆的軍人們致敬!
  • 邊防線上,有我們的青春和熱血(記者探營)
    「裡孜戍邊模範連」官兵巡邏到達界碑前,向國旗宣誓併合影留念。 鄔 軍攝「裡孜戍邊模範連」加大對體能等科目的訓練力度,有效提升官兵身體素質。圖為官兵正在進行搬運輪胎訓練。馮寧波攝軍隊跟黨走,強軍先鑄魂。
  • 記者探營:邊防線上,有我們的青春和熱血
    前不久,本報記者採訪了身處祖國西陲的西藏軍區「裡孜戍邊模範連」,傾聽官兵們的動人故事,感受拳拳強軍之心、報國之志。  ——編 者   青藏高原,雪山起伏。風從山間吹來,呼呼作響。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巍峨群山間,一條公路從下蜿蜒到山上。
  • -20℃,邊防戰士用上暖風摩託雪橇巡邏
    出發前,戰士高戰走進連隊「植物工廠」中,採摘著剛長熟的孔雀菜,作為巡邏路上的補給。「植物工廠」是新疆軍區為白哈巴邊防連援建的,滿足了連隊官兵冬季對新鮮蔬菜的需求。以往,官兵每次巡邏都要天一亮就出發,長途巡邏對官兵和軍馬的體力消耗比較大。儘管戴著皮帽子、穿著皮大衣,但手腳凍傷的現象還是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