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驕聖地鄂爾多斯,現代名城鄂爾多斯。傳統與現代,一脈相承;使命與初心,矢志不渝。蒼蒼庫布其,見證擁軍本色;滔滔黃河水,高唱愛民讚歌。鄂爾多斯,連續四次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
為全市擁軍工作先進單位頒獎。
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黨的十八大以來,鄂爾多斯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新型軍政軍民關係,10個100%亮點頻現,即:軍隊轉業幹部和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安置上崗率100%;傷病殘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士官)接收安置率100%;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地方經濟補助金發放率100%;有參訓意願的退役軍人免費培訓率100%;有安置意願的隨軍隨調家屬安置率和未就業隨軍家屬基本生活補貼發放率100%;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按時按標準兌付率100%;現役軍人、烈士子女入託入學優先優待率100%;各類優撫對象撫恤優待金按標準足額兌付率100%;優撫對象醫療參保率和重點優撫對象實施二次醫療救助率100%;徵兵任務完成率100%。軍民魚水情,正在凝聚起推動鄂爾多斯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高質量發展的磅礴之力。
思想大領航 黨政軍民親如一家
幹事謀業,思想先行。
黨政軍民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如何進一步夯實軍民團結的思想基礎,用中國夢和強軍夢凝聚軍民共識和力量,築牢軍政軍民團結奮進的思想根基?
鄂爾多斯用行動回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為指引,不斷創新國防教育、雙擁宣傳形式,從以鄂託克前旗「1+6紅色教育基地」為核心,以桃力民革命抗日根據地、中共烏審旗委辦公舊址、獨貴龍運動紀念館、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物館等為節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到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張永福、自治區最美退役軍人韓偉等一大批身邊典型和榜樣,從黃河流域到大美草原,從脫貧攻堅一線到高質量發展前沿,從社會到個體,都在同唱一首歌——「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思想明,行動篤。偉大思想引領下的鄂爾多斯,不斷「固化」黨政軍民關係紐帶,親如「一家」成為最廣泛共識。
全市努力實現雙擁工作的社會化、經常化、制度化,成立了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自上而下切實做到了組織機構、人員配備、工作機制、經費保障、辦公場所「五個落實」,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作、軍地配合、群眾參與」的工作格局;市、9個旗(區)、77個蘇木鄉鎮街道、972個嘎查村社區均設立了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構建起「1+4」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立了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長效工作機制更加完善。
從一處陣地到一條街道,從身邊榜樣到社會標杆,全市建立起點、線、面聯動的雙擁工作宣傳教育體系,讓「橄欖綠」成為孩子們嚮往、全社會崇尚的最美顏色。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把國防教育、雙擁宣傳納入部隊政治教育內容、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範圍、納入各級黨委中心組學習範疇、納入各級黨校培訓計劃。廣泛開展了國防(雙擁)教育「五進」活動,通過舉辦軍地文藝晚會、國防知識講座、形勢報告、軍事訓練、國防教育展等活動,多途徑、多角度、多載體加大國防(雙擁)宣傳教育力度,累計舉辦各類活動500餘場次。各旗區均建成了國防(雙擁)教育展廳、國防(雙擁)主題教育廣場(公園)、國防(雙擁)一條街,設立了雙擁永久性標識。依託「成吉思汗陵」國家級國防教育基地、東勝區烈士陵園等5處自治區級國防教育基地和39處自治區、市、旗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泛開展國防和雙擁宣傳。
深入開展「關愛功臣」「雙擁在基層」活動,每年元旦、春節、「八一」等重大節日期間,各級均組織開展軍地互動聯歡和走訪慰問活動,市、旗區四大班子領導都要走訪慰問駐地部隊官兵、重點優撫對象和退役軍人家庭,2016年以來,累計發放慰問金、慰問品1500餘萬元。不斷深化科技、教育、文化、法律、醫療等領域擁軍活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雙擁共建,本土化特色化雙擁品牌不斷湧現,雙擁活動更加具有鄂爾多斯味道。投入6億元高標準建成以城川民族學院為主的紅色「1+6」國防教育基地。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新建、修繕烈士紀念設施,精心組織開展清明祭英烈、烈士紀念日公祭等活動,大力弘揚杜宏烈士、王磊烈士等英烈先進事跡。
積極培育和選樹先進典型,2019年舉辦「最美退役軍人」表彰暨雙擁聯誼會,對全市10名最美退役軍人、10名最美擁軍人物和17個擁軍工作先進單位進行了表彰。為28556戶家庭懸掛了光榮牌,為51名立功受獎的現役軍人家庭送喜報,為112名老戰士老同志頒發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先後有5名退役軍人分別獲得「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全區模範退役軍人」「全區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1名同志榮獲全區「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個人」榮譽稱號,1個單位榮獲全區「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為牧民送電纜,解決用電問題。
政策全覆蓋 擁軍優屬不愁後路
軍隊有地位,國家有力量。
退役軍人安置得好不好、政策落實得是否到位,直接關係著軍人權益的保障、現役士兵訓練積極性和適齡青年的參軍熱情。鄂爾多斯有著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歷史傳承,軍民之間早已結下血肉相連的深厚情誼。該保障的要保障好,該落實的政策必須落實,是鄂爾多斯擁軍優屬工作的一個縮影。
從組織退役軍人免費接受職業培訓,到大力扶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從改進創新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到組建退役軍人事務局,從逐步建設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到出臺各項保障辦法,鄂爾多斯想方設法不斷提升軍人的獲得感、歸屬感和幸福感。
全市統籌安排,以問題為導向,堅持安置到位,把軍人的「後路」安排好;堅持服務到位,把軍人的「後院」鞏固好;堅持關愛到位,把軍人的「後代」關心好,切實維護軍人、軍屬的合法權益,讓各項政策成為軍人一往無前的最強保障。
構建「1+4」退役軍人服務體系,蘇木鄉鎮街道、嘎查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由黨組織書記擔任站長,配備工作人員2383名,推動建立市、旗區、蘇木鄉鎮、嘎查村四級雙擁工作體系。充分發揮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安置退役軍人主渠道作用,2016年以來,接收安置計劃分配軍轉幹部106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45名,為困難企業軍轉幹部發放各類解困資金161.9萬元。完成2539名退役士兵的接收工作,762名符合安置政策的退役士兵全部妥善安置,為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發放一次性地方經濟補助金1.94億元、為現役義務兵發放優待金4366萬元。設立退役軍人關愛基金,建立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將重點優撫對象全部納入城鎮醫保或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準均不低於國家和自治區標準。對生活困難退役軍人在危舊房改造、廉租房公租房租賃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將重點優撫對象全部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享受大病醫療救助和優撫醫療補助等優待政策,2016年以來,累計為重點優撫對象發放撫恤補助金1.14億元、醫療救助金1567萬元,實現重點優撫對象醫療費用「零負擔」。
從2010年開始,率先在全區實行退役士兵免試免費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累計培訓退役軍人3877名。提出「四個一」工作舉措(即一套教育培訓體系、一批就業創業孵化基地、一個就業創業信息化服務平臺、一系列就業創業促進機制),幫助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僅2019年,全市各級共組織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26場,幫助892名退役軍人實現上崗就業;召開了2次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座談會,舉辦退役軍人適應性培訓班9期、創新創業培訓班5期,培訓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和自主就業退役士兵310人。引進內蒙古金葫蘆大數據產業有限公司在東勝區建設退役軍人創業就業園。
成立了鄂爾多斯市退役軍人暨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專項工作組,按照「對應對口」原則對符合條件的隨調家屬全部進行安置,制定出臺相關辦法,對未就業隨軍家屬按1500元/月標準發放基本生活補貼。2019年市本級安置隨調家屬6名,未就業隨軍家屬12名。
將優質教育資源向軍人子女傾斜,保證所有軍人子女都能就近擇優入學。明確革命烈士、傷殘軍人和駐市部隊現役軍人子女的加分政策,確保符合條件的對象都能享受到加分照顧。
鄂爾多斯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大廳。
建功新時代 軍地融合肝膽相照
心有山河卷,明月照肝膽。
庚子年的春天,那一份份摁滿紅手印的請戰書,那一聲聲鏗鏘有力的集結令,那一個個奔赴前線的背影,都是軍民同心,為「疫」而戰的深刻體現。
人民有難,軍人當先。那風雨兼程、急如星火的腳步,在全市抗疫一線敲擊出一個個振奮人心的音符。不論是退役軍人還是在役官兵,他們聞令而動、向戰前行,有的捨身奮戰在醫療救治一線,有的竭力保障物資供給,有的慷慨發動慈善捐贈,有的率先投身社區防護。駐軍部隊充分發揮應急應戰職能作用,10名「武常委」及時加入市、旗兩級疫情防控指揮部,34名師團級領導幹部全部深入到任務點位和執勤一線檢查督導工作,累計動用民兵約42720人次,協助公安、交通等部門設置檢查卡點295處,檢查排查人員近72500人次、車輛31500臺次,入戶排查12350餘戶。
在第一時間,鄂爾多斯市退役軍人抗擊疫情志願服務隊成立,市、旗兩級聯動迅速組建起1支市直應急救援分隊、9支旗區志願服務分隊,共有2000餘名退役軍人志願者第一時間投入到疫情防控中,湧現出了安達救援隊、援鄂醫護人員郭浩楠、吳明等一批退役軍人抗疫先進典型……他們堅守初心使命,在危難之中淬火成鋼,詮釋了忠於黨、忠於人民的政治品格,展現了衝鋒在前、敢打必勝的軍人本色。
民擁軍、軍愛民,軍地融合、肝膽相照,正在鄂爾多斯譜寫著新篇章。
鄂爾多斯始終把支持服務部隊改革建設作為重大政治責任,除了著力解決部隊官兵「三後」問題,還在全區率先出臺關於全面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政策措施,堅持指揮體系共建、經濟科技共享、基礎設施共建、物資裝備共儲、人才隊伍共育,全力支持軍隊改革建設。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資金4.2億元支持部隊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武警支隊「智慧磐石」項目。市、旗區共投入4000餘萬元,為民兵應急分隊配備了應急指揮車、無人偵察機、氣墊船、衝鋒舟、防化服等裝備2萬餘件(套),組建了市、旗區、蘇木鄉鎮和大型企業的民兵應急隊伍和防凌爆破、防化救援等民兵專業隊伍,多次參加自治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和軍區組織的防凌破冰演練。圓滿完成了各項保障任務。
「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出現在哪裡。」這是駐市部隊的「愛民格言」,他們全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參與生態建設、脫貧攻堅、搶救救災、維護穩定等工作,湧現出了一批受全國、全區表彰的先進單位和個人,軍地共同創造了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並將之升華為「守望相助、百折不撓、科學創新、綠富同興」的「庫布其治沙精神」,浸潤了一代又一代鄂爾多斯人,為世界荒漠化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近年來,鄂爾多斯軍分區動員廣大民兵預備役人員大力開展治沙綠化「115工程」,累計治理荒漠30餘萬畝,建成生態基地11處。2019年杭錦旗人武部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表彰為「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武警支隊先後出動官兵2000餘人次,植樹造林1000餘畝,防沙治沙3000餘畝。
2016年以來,駐市部隊投入資金790餘萬元,掛鈎幫扶24個嘎查村,完成幫扶項目120餘項,先後與270戶貧困群眾結成幫扶對子,累計援建或資助學校10所。在「春蕾」助學行動中,鄂爾多斯軍分區31名團以上幹部每人資助1名貧困學生,武警支隊結對幫扶貧困學生34名。2019年杭錦旗人武部榮獲了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是全軍唯一一家受到表彰的單位,在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作了典型報告。
近年來,駐市部隊先後參加黃河防凌防汛、森林草原防火等急難險重任務140餘次,解救安置受災群眾280餘人次,挽回經濟損失1500餘萬元。市消防救援支隊共接警出動2747起,搶救被困人員3000餘人,搶救疏散被困人員3000餘人,累計挽回經濟損失20多億元。
不論是日常維護安全穩定,還是重大活動的安保任務,都有官兵們辛勤堅守的身姿。2016年以來,武警支隊出色完成一級警衛勤務以及會議安保等勤務76次,出動兵力3460人次,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2017年《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期間,鄂爾多斯市軍警通力合作,圓滿完成安保、勤務等保障任務。在鄂爾多斯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市等活動中,也都有軍人的無私奉獻。
為現役軍人張昊家庭送去喜報。
櫛風沐雨見肝膽,接續奮進寫華章。從一線到後方,從地方到軍隊,從城市到農村……鄂爾多斯高原,處處滲透著雙擁力量,彰顯著雙擁擔當。
來源:內蒙古日報
原標題:《10個100%,見證鄂爾多斯「魚水深情」》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