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有幾位了不起的爸爸,一是牛津大學教授託爾金,他每天晚上給孩子講故事,這些故事日後就成了經典兒童讀物《精靈金鑽》和《霍比特人》;二是老穆勒,兒子三歲時,就讓他閱讀《伊索寓言》,八歲時,閱讀《羅馬史》,九歲時,就開始閱讀政治經濟學著作了。還有一位就是肯尼斯.格蕾厄姆。
肯尼斯.格蕾厄姆就是《柳林風聲》的作者,他也是一位會給孩子講故事的好爸爸。
格蕾厄姆有個兒子叫耗子,40歲才結婚得子,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了孩子身上。當夜幕降臨,他和兒子依偎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講述著他新編的一個又一個故事,兒子聽得太入迷了。
有一次,耗子有一個機會到海濱度假,他竟然不願去,因為他怕聽不到爸爸講故事了。爸爸告訴他:「去吧,孩子!爸爸每天給你寫信講故事。」格雷厄姆就這樣一篇篇地寫下去,最後竟成了他贈送給全世界孩子們的童話禮物——《柳林風聲》。
柳林、風聲,多麼美妙的大自然,書名既有畫面的意境美,又有大自然的音韻美,怎能不吸引孩子們呢?
作品的主人公都是純粹的動物,不像有些童話故事那樣是小女孩、小男孩。它們一個個能說會道,非常新奇,非常可愛。
恭敬安順的鼴鼠,聰明智慧的河鼠,還有放蕩不羈的蛤蟆和老成持重的獾。有趣的是,這些動物們都穿著人類的衣服出場,特別親切,也特別的溫暖。
這個充滿了童趣、妙趣、情趣的的童話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
大自然是人類和動物共同的家園,本應和諧相處。人類應當重新審視動物和人的相處之道,我們應該反思「人類是地球主人」的觀點,激發人類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道德意識。
英國詩人惠特曼說:「一個孩子向前走,他最初看到的是什麼,他終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嚮往幸福,渴望有一個美滿家庭的人,他又有著怎樣的童年生活呢?
格雷厄姆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父親是個律師,卻有著酗酒的惡習。五歲時,母親因病去世,沒幾年父親也去世了,他們兄弟幾人就由親戚收養,他則被外婆帶到了鄉下撫養。
小小年紀,連遭不幸,他心靈所受到的創傷,不是成年人能夠理解的。他渴望幸福,渴望陽光明媚的世界,鄉村美麗的風光,就成了它安放苦難心靈的地方。
他聽不懂小鳥說的是什麼?也不懂泉水叮咚;不理解雨打樹葉的故事,更不懂田野裡盛放的花兒為什麼而幸福,但他的心頻頻與它們交流,為之愉悅,為之震撼。
這些童年的記憶就積澱成他創作童話故事的素材,他將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嚮往幸福的心願,通過自己的童話故事傳達給了他的孩子和全世界的孩子們。
你知道這本童話故事有多精彩嗎?
美國總統羅斯福讀完《柳林風聲》後,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連忙寫信告訴格蕾厄姆:「我一口氣讀了三遍。」
連《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也說:「這是我最喜歡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是我們每個人成長初始的精神故鄉,是大人備給孩子們的禮物。孩子的童年如金子般貴重,從小他接受怎樣的精神主張和審美趨向,這決定著他將來的人生方向。
大人們將自己總結的高貴精神,重新編輯,佑護自己和孩子的童話世界,以此來遮擋粗俗和醜陋的注意力,這是大人做得最坦然的一件事。
好爸爸,給孩子們講好童話故事吧,相信一簇火苗的能量。
願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永遠葆有純潔、純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