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又名大籽蒿,也稱茵陳蒿,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葉可以食用,老莖可用做「中藥飼料」,「半老」的莖葉還是一味中藥材,具有去滯散疸之作用,因此,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歡迎。不過,由於白蒿多為野生,自然分布量較少,因此,售價不菲。在我們這裡,白蒿嫩葉的市售價為30元/斤;而在有些地區的市售價已經達到了45元/斤。為了使大家不花錢或少花錢都能吃到白蒿或當做藥材出售及飼料採收,下面,我們就聊一聊白蒿以及白蒿的人工種植方法。
一、白蒿的基本形態特徵
白蒿為草本植物,僅有一根主根,主根上長有若干鬚根。其莖幹單生一條,而且呈直立狀,高50-150釐米,莖幹上多有分枝。其葉片呈淡綠色,長約4-8釐米,寬約3-6釐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2-3個,葉片先端鈍或漸尖,並被有灰白色柔毛。白蒿有多層兩性花,而且,花朵可多達80-120朵,花冠呈管狀,花葯呈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瘦果呈長圓形。花果期一般為6-10月份。
二、白蒿的生物學特性
(一)白蒿對土壤的要求
野生白蒿不擇土壤,除了低溼的鹽漬化土壤之外,均能夠正常生長。但是,要想獲得較高的產量,在人工種植時,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富含腐殖質的夾沙壤土環境。如果土壤的粘性較大,透氣性能不好,是不適合種植白蒿的。
【土壤選擇經驗:有人採用黃壤土、紅壤土、沙壤土進行過種植試驗,結果發現,在沙壤土上種植的白蒿長勢最好,葉片肥碩,枝條茂密;其次,在黃壤土上種植的白蒿長勢也可;但在紅壤土上種植的白蒿長勢很差,不但枝條稀疏,而且葉片瘦小。因此,在選擇土壤時,應優選沙壤土或黃壤土。】
(二)白蒿對水分的要求
野生白蒿的根系非常發達,在疏鬆的沙壤土上種植時,其主根可伸入到深達100釐米以下的土層中,因此,白蒿非常耐旱。但是,在人工種植的條件下,應該根據土壤乾旱情況進行適度澆水。
【水分把握經驗:有人做過對比試驗,在土壤中的持水量低於50%時,其植株生長遲緩;當土壤中的持水量穩定在65-70%時,其植株的生長勢最好;當土壤中的持水量高於80%時,其生長勢會出現停滯的現象。因此,應將土壤中的持水量保持在65-70%之間為好。】
(三)白蒿對環境溫度的要求
白蒿對環境溫度的要求不是特別嚴格,在5°C-28°C的溫度範圍內均能夠正常生長。不過,其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3°C-22°C。倘若溫度低於0°C,其植株和地下根莖就會停止生長;倘若溫度超過25°C,其植株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因此,在高產種植白蒿時一定要注意溫度的變化。
(四)白蒿對光照的要求
白蒿喜半陰半陽的生長環境。如果光照過強,其植株就會較快地進入衰老期,不利於採葉;如果光照過弱,其植株生長會受到抑制,就會出現長勢較差,葉片瘦弱的現象。
【地塊選擇經驗:有人將白蒿種植在疏林的邊緣,發現長勢很好;而真正種植在大田地裡的白蒿,長勢還不是太好。】
三、白蒿的高產種植方法
(一)苗床準備
先取廄肥2份與1份沙壤土拌勻,然後用鐵鍬反覆拍打(目的是將苗床土徹底弄碎,利於出苗),拍打幾遍後,用鐵耙「摟一摟」,最後鋪在地面上攤平做苗床,苗床的厚度為10釐米以上,寬度與長度按實際育苗需要取捨。苗床鋪好後應澆足水備用。
(二)白蒿繁殖
白蒿有兩種繁殖方法,即種子繁殖和分根繁殖。
1.種子繁殖
種子繁殖一般採用上年度採收的種子做種。在繁殖前,應篩掉癟粒和瘦弱粒,留下健壯粒。
利用種子繁殖,一般在2-3月份進行。在播種前,應先將種子放入30°C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然後撈出,並用溼布包裹,置於溫度為20°C的溫室環境中。待種子已有「芽眼」萌動時即可進行播種。
白蒿的種子非常細小,千粒重僅為0.15克,頂土能力非常差。因此,不能採用挖穴或開溝的方式進行播種,一定要採用撒播的方式進行播種。在撒播種子時,可將種子與細沙拌勻後一塊進行撒播。
注意:將種子均勻地撒播於苗床上之後,一定要先覆蓋一層乾草,然後再澆水。如果在沒有覆蓋乾草前進行澆水,就有可能將種子「衝」入土壤中,從而影響發苗。
2.分根繁殖
在早春時,可選擇一年生植株進行採挖,然後將根莖切成3-5釐米長的小段做插穗,最後將小段插穗埋植於苗床上即可。埋植的深度為0.5釐米,株行距分別為2釐米x3釐米。
根段插穗埋植好後先用雜草覆蓋,然後澆水。
(三)整地施肥
應選擇地邊上栽植有喬木的沙壤土或黃壤土作為種植地塊。在整地前,應先清理掉地塊周圍的雜草,撿淨地裡的石塊、雜物等。當地塊清理乾淨後要先進行施肥,然後再進行耕作。
白蒿喜肥,因此,應多施底肥。依據經驗,每畝應施入廄肥4000公斤;「草糞」(雜草漚制的農家肥,施用這種農家肥有利於增加土壤的疏鬆度)1000公斤;複合肥30公斤。施肥後深耕耙平並做畦,以便天氣乾旱時澆水使用。畦寬大約為1-1.2米左右。
(四)白蒿移栽
當白蒿苗長出兩片真葉後即可進行移栽。在移栽前,應先按株行距8-10釐米的距離進行挖穴,應將穴深控制在2釐米左右。當穴挖好後,可將苗床上的白蒿苗帶土挖出,然後將白蒿苗栽植於穴內並澆水覆土即可。
為了確保白蒿苗移栽後的成活率,原則上每穴應移栽兩棵。
(五)大田管理
1.間苗
當白蒿苗高3釐米時進行間苗。原則上每穴留一棵壯苗,將另一棵苗子剔除即可。
2.追肥
白蒿每年都需要追肥四次。
第一年第一次追肥可在間苗後進行。此次追肥可以追施非常稀薄的人糞尿水,也可追施濃度為0.2%的尿素水。在追肥時一定不要追施在白蒿苗的根部,原則上應在距離根部3釐米處挖穴,穴深1釐米,然後澆入肥料並覆土即可。
第一年第二次追肥應在5月初進行,此次追肥應追施複合肥,原則上每畝應追施40公斤。追肥的方法與第一次相同。
第一年第三次追肥應在6月下旬進行,此次追肥應追施尿素,原則上每畝應追施25公斤。
第一年第四次追肥應在10月下旬進行,此次追肥應追施廄肥,原則上每畝應追施3000公斤。
以後每年都以這個時間段和這種方式進行追肥。
3.鬆土、除草
第一年應進行三次鬆土。第一次鬆土應在5月中旬時進行。此次鬆土宜淺不宜深,原則上鬆土的深度不應超過1釐米;第二次鬆土應在6月中旬時進行,此次鬆土也不能太深,原則上以3釐米的深度為宜;第三次鬆土可在8月上旬進行,此次鬆土可以適當深一些,但也不應超過5釐米。
第二年及以後各年鬆土應進行四次,前三次的鬆土時間與第一年相同,第四次的鬆土時間應在10月初進行。而且,從第二年開始,可將鬆土深度提高到8釐米以上。
4.澆水、排灌
上面,我們已經說了,白蒿在田間持水量為65-70%時生長最好。因此,在春秋季時,可每隔半個月澆水一次;在夏季時,可每隔10天澆水一次;在冬季時,可一個月澆水一次。
另外,當雨季來臨時,一定要修好排水溝,以防澇漬。
5.摘蕾
白蒿一般在6月份即可開花。為了保證植株生長良好,除留種需要之外,當白蒿有花蕾出現時,一定要悉數摘除。
在摘蕾時,一定要選擇晴天的8點-11點時進行,以防因陰雨侵染花蕾上的傷口或太陽灼傷花蕾上的傷口。
6.冬季防凍
為了促使白蒿的地下根莖在冬季時也能夠緩慢生長,從而為翌年春天來臨時白蒿的枝葉繁茂打下基礎,原則上在冬季來臨時應對種植地做防凍處理。
防凍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也就是在11月初時,先在種植地裡撒一層「草糞」,「草糞」的厚度為1釐米,然後澆一次防凍水,最後在澆水一周後覆蓋一層2釐米厚的雜草即可。
當然,如果自己條件具備,也可以不用雜草覆蓋,改用塑料薄膜覆蓋。
7.採收
白蒿種植的當年是不可以採收的。從第二年開始即可進行採收。
如果當蔬菜食用,應在2-3月份時進行嫩莖採收。在採收時可用利刀齊地面將地上莖割掉,然後洗淨即可當蔬菜食用;如果當藥材出售,可在5-7月份進行採收。方法也是用利刀齊地面將地上莖割掉,然後曬乾即可;如果當雞、鴨、鵝的飼料使用,可在冬季來臨前進行採收。採收回來後先曬乾,然後打成草粉,按比例摻入其它飼料中即可當做飼料使用。
一般情況下,白蒿的地上莖在割除後的一周內即可發出新芽,只要墒情充足,在半個月後其主莖幹即可長至10釐米高。
四、白蒿的病蟲害防治
白蒿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和菌核病;主要蟲害有蚜蟲和地老虎。
(一)根腐病根腐病主要由真菌、線蟲、細菌引起,可導致白蒿根部腐爛,最後導致白蒿死亡。
防治方法:可採用55%根腐靈可溼性粉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30%惡黴靈水劑、15%咪醯胺乳油等按推薦濃度噴霧或澆灌病株。
(二)菌核病
菌核病可導致白蒿莖基軟腐或縱裂,病部表面生出白色棉絮狀菌絲體。發病嚴重時,可導致白蒿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可採用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50%多菌靈或40%紋枯利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0.2%-0.3%波爾多液或13波美度石硫合劑噴灑白蒿植株莖基部。
(三)蚜蟲
蚜蟲主要危害白蒿的嫩芽。
防治方法:可噴灑50%辛硫磷或50%殺螟松各1000倍液,20%殺滅菊酯2000-2500倍液,或50%抗蚜威3000倍液進行防治,一般需要防治多次。
(四)地老虎
地老虎主要危害白蒿的根部。
防治方法:可採用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拌成毒餌進行誘殺或人工捕殺。
五、種植建議
(一)少施化肥能提高莖葉的鮮嫩度和藥材的品質
如果將白蒿當做蔬菜或藥材進行種植,在種植的過程中應儘量不施用化肥,可全年施用人糞尿和「草糞」。這樣施肥可以提高嫩葉的鮮嫩度和藥材的品質。具體施用量可根據植株的長勢自己確定。不過,產量會有所降低。如果將白蒿當做飼料進行種植,可以按照以上介紹的方法進行種植。
(二)一定要適時採收
如果當蔬菜食用,一定要把握「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的原則,在3月15日-3月25日之間採收的白蒿最為鮮嫩。因此,一定要在這個時間段內進行採收;如果打算當藥材出售,在6月中旬左右,白蒿中的揮髮油、蒿屬香豆素含量最高,藥材形狀最好。因此,應在6月15日-6月20日之間進行採收;如果當飼料採收,則可根據需要或早或晚進行採收了。
結語:白蒿既是一種野菜,也是一味中藥,更是一種可供畜禽食用且有藥用價值的雜草。種植效益還是不錯的。據部分種植戶講,種植一畝白蒿可創造5000-6000元的經濟價值。因此,如果部分農戶具有種植條件,可先少許試種一些,用以「投石問路」。當發現經濟價值真的較高時,可擴大種植面積;當發現經濟效益不高時,可以停止種植,畢竟小面積種植也損失不了什麼。總之,不能盲目。另外,只要嚴格按照以上介紹的種植方法進行種植,一般是可以獲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