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方便了誰?這樣做或許能躲過「被識別」

2020-12-03 SZNEWS

去看個房仿佛在做「隱藏任務」。

前不久,一男子去看房的裝扮火了。視頻中該男子頭戴著一頂黑色機車頭盔進入了售樓處。


為什麼要帶頭盔看房呢?視頻中的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

事實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口罩」、「面罩」、「墨鏡」等詞在網上檢索,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而這些故事最後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據報導,有地產中介表示:房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與其「分銷模式」有關。人臉識別可以讓房企迅速識別某個購房者是中介拉來的,還是看了宣傳的「自然到訪客戶」,關係到客戶能不能享受中介渠道的優惠。

其實除了售樓處會有人臉識別系統,現在的小區、公司、商場等公共場所都充斥著各種攝像頭,對你的臉進行人臉識別。但是這些攝像頭往往都是沒有經過個人允許進行拍攝的,在公共場所安裝這些攝像頭好像已經成為了一種「默契」。

近日杭州一小區居民稱小區門口的人臉識別系統安上了,可是他們對這個系統為什麼沒有經過同意就裝上了和是否有必要出了質疑。

有人認為人臉識別系統可以方便支付、開門等操作,而且假如遇到盜竊需要的抓捕犯人時候,能準確的找到人的定位。但是更多人是擔心自己的行程、人臉安全造成洩漏,這些都是屬於個人隱私,你有什麼權利來監控我?





這些方法或許能幫你「躲過」人臉識別

1、戴口罩、戴墨鏡

終於知道原來明星戴口罩、戴墨鏡戴這麼嚴實是非常有防範意識的!


本來每次都納悶:其實戴個墨鏡也能不被認出吧?現在才發現,原來是自身保護意識很到位!

2、戴頭盔、戴頭套

這個方法是能將你的頭360度進行全方位保護,無懈可擊!

3、戴面罩、cosplay卡通人物

選擇你愛的「二次元」人物的樣子,既能帶來愉悅的體驗,又能保護臉部信息安全。

4、貼面膜

在補水美白的同時,保證你的臉「躲過」人臉識別。

5、化妝

誇張的妝容讓你和你的身份證錄入照片可以「一點也沒有相似之處」,實在不會化妝可以在臉上塗迷彩色,進行偽裝。

人臉識別案件落槌:為民眾「護臉」為法律「長臉」

你讓我「刷臉」,我告你侵權,因此而備受輿論關注的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落槌了。

因為被動物園要求採用「刷臉」方式入園,遊園年卡辦理者郭兵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決定以服務合同違約為由,將提供服務的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

該案由於涉及人臉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採集、使用等問題,受到輿論廣泛關注,被稱為「人臉識別第一案」。

野生動物世界在合同履行期間將原指紋識別入園方式變更為人臉識別方式,屬於單方變更合同的違約行為,郭兵對此明確表示不同意,故店堂告示和簡訊通知的相關內容不構成雙方之間的合同內容,對郭兵也不具有法律效力,郭兵作為守約方有權要求野生動物世界承擔相應法律責任。雙方在辦理年卡時,約定採用的是以指紋識別方式入園,野生動物世界採集郭兵及其妻子的照片信息,超出了法律意義上的必要原則要求,故不具有正當性。此外,審理中未發現有證據表明野生動物世界對郭兵實施了欺詐行為。

在此案之前,網上已曝出打包販賣人臉數據與「明星換臉」的非法利益鏈,這也在提醒著全社會: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濫用風險與亂用隱患,必須有前瞻性預判與系統性防範。

人臉識別涉及身份信息識別與隱私權保護議題,現行刑法等對非法獲取個人隱私不乏規制舉措。鑑於人臉識別應用的「出圈」化,專門針對人臉識別的倫理規約與法律規定也在完善。


2019年6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原則》,呼籲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慧」,即技術的發展應該符合人類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避免誤用,禁止濫用、惡用。今年5月底通過的民法典則在「人格權編」裡明確,處理人臉在內的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

值得一說的是,就在今年10月26日,杭州市人大常委會還發布了關於《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的說明,條例新增了「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保障業主對共用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權」等內容——該建議的提出者,正是本案的當事人郭先生。這是指向「規範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努力,也有望成為國內首部明確寫入人臉識別禁止性條款的地方性法規。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錢江晚報等

校審:肖剛

資料整理:陳蘇雅、實習生 劉婷


相關焦點

  • 論見|94歲老人被抬到銀行做人臉識別?別讓「人臉識別」吞噬「人的...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湖北廣水94歲的老奶奶行動不便,為了社保卡激活,被人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此事發酵後,涉事銀行迅速做出「以此為戒,舉一反三,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的致歉。 一位腰身佝僂、腿腳不便的九旬老人,顫顫巍巍地被人硬架到櫃檯上去做「視頻認證」,這個畫面看得讓人實在難受。
  • 大熊貓都用上「人臉識別」了,你還不來了解一下人臉識別
    近日,西華師範大學發布關於大熊貓保護的最新研究成果:大熊貓面部識別技術。據悉,目前該技術主要針對圈養大熊貓,可為各只大熊貓建立專屬ID,既方便工作人員管理,也方便遊客們對每隻熊貓的識別、了解。西華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研究員張晉東表示,「從2015年開始計劃做這個事情,找人來合作,從思路到確定方法,一直到2019年才把數據的手機、模型的訓練、最後的結果得出來。」
  • 實戰人臉識別安全性,小滴3D人臉識別智能鎖R5體驗
    前後面板都有柔軟的絨布袋子包裹,可以防塵防滑傷,產品在出廠保護方面做得比較到位。德施曼小滴3D人臉識別智能鎖R5共有高端黑和咖啡金兩款顏色,我購買的是高端黑。門鎖面板大小在390*78*70mm,屬於同類中大小適中款式,一體式噴漆顏色均勻,整體感強。面板採用了鋁合金材質,表面有細膩的磨砂,看上去視覺效果很棒。
  • 你對人臉識別的認識還差一個SAFR
    近日,一則有關人臉識別牽動隱私安全問題的話題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廣東東莞某公廁要靠刷臉才能有紙用這一事件引發熱議,其實了解新聞內容後不難發現,多數人對於刷臉行為並無異議,主要在刷臉可能帶來的隱私安全方面存疑。如果上廁所用紙的代價是交換自己的隱私,顯然沒有人願意這麼做。
  • 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別讓「便利」折騰人
    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別讓「便利」折騰人 2020-11-23 2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技術變成「危險武器」 誰在濫用人臉識別?
    近期,濟南一位看房者戴著頭盔進入售樓處,這樣滑稽的行為,揭開了一條關於技術開發者、使用者和受益者的利益鏈條,人臉識別沒有成為服務消費者的技術,反而成為房地產開發商精準營銷的工具。 對於用戶而言,如果風險無法避免,只能選擇全面避開人臉識別技術。
  • 人臉識別應明晰法律邊界
    在交通出行中,人臉識別技術大大提升了出行效率,譬如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旅客不用列印紙質登機牌或辦理電子登機牌,通過全程「刷臉」便可實現登機……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一方面維護了公共安全、方便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社會效率,但另一方面,原本應用於公共安防等領域的技術卻頻頻「越界」,被很多商業機構加以利用,從而獲取利益。
  • 「人臉識別第一案」:沒有勝訴的勝訴
    對這樣的結果,郭兵並不完全滿意:法院僅支持了刪除自己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這一項,而主張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相關格式條款內容無效的四項訴訟請求,未得到法院支持。法官認為人臉識別格式條款內容只是野生動物世界單方發的要約,郭兵沒有接受,故而對其無效。
  • 人臉識別開發技巧揭秘
    事實上,人臉識別算法在實際部署中存在一些編程開發策略,能對識別效果和識別速度產生顯著影響。虹軟視覺開放平臺推出的「從零學習人臉識別」技術公開課第七期——《人臉識別應用方案(PC和設備端)》對此做了詳細闡述(完整課程可搜索「從零學習人臉識別」),將主要從人臉追蹤、雙目活體對齊、圖像質量檢測和特徵值提取技巧等進行系統性介紹。
  • 以貌取人 人機大戰裡的人臉識別技術
    刷臉」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它是眼下研究很熱門、發展很迅猛的人身識別技術的一種,即人臉識別技術。你可能會說,不就是看臉識人嗎。沒錯,除了極端嚴重的「臉盲症」患者,我們識別一個人最原始、最自然、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看他的臉。相信您已經看過了最新一期的《最強大腦》,百度機器人對戰人類的人機大戰,又一次勝利了。
  • 人臉識別賦能 為公安實戰添實力
    ;2016年新一代的人臉識別技術的識別能力已經超過了人眼的識別能力。由於人臉識別的突破性發展以及人體部位和要素的識別與分析快速推進,人像識別應用具有直觀、高效、準確、方便等特點,有效解決了目前公安管理工作中的盲點,實現對常住人口、暫住人口、重點人口、在押人員、進出境人員等信息網絡化、實時化管理,為公安系統工作提供了有效手段。
  • 「深度」人臉識別泛濫,誰有權拿走你的人臉數據?
    當劉歡及其他在場的參會者提出,如何對收集的個人信息做保密管理,以及公司是否具備相關資質時。「設備方的人要麼答非所問,要麼幾個人相互確認,說應該取得相應資質了會發過來。但直到現在,我們還沒看到資質文件。」劉歡對界面新聞說。
  • 2020人臉識別受益股票有哪些?人臉識別概念股一覽表
    2020人臉識別受益股票有哪些?人臉識別概念股一覽表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一般來說,人臉識別系統包括圖像攝取、人臉定位、圖像預處理、以及人臉識別(身份確認或者身份查找)。
  • 人臉識別在醫院中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臉識別系統在安防管理中逐步得到廣泛應用。人臉識別也叫面部識別,俗稱刷臉,是一種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生物識別技術。其原理是:從視頻或者圖片中的人臉提取相關特徵,與已有資料庫中的人臉特徵相比較,然後計算出待測人臉的特徵與資料庫中哪一類人臉(面紋編碼)最相近,進而得出被測人的身份。
  • 漢王科技中國人臉識別第一龍頭股
    這個人臉識別技術有多厲害?識別人臉只需要百萬分之一秒,且紅外線可在黑暗環境下識別!             簡單來說,人臉識別技術不僅僅是刷臉解鎖那麼簡單,iPhone一旦加入了人臉識別技術,那麼以此為支點,藉助APP可以開發出無數的運用場景:刷臉消費 、刷臉坐飛機高鐵 、互動性更強的遊戲、化妝品 相關......相比指紋識別 不僅更方便更快捷運用場景也更豐富。
  • 江東時評|別讓「人臉識別」吞噬「人的溫情」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湖北廣水94歲的老奶奶行動不便,為了社保卡激活,被人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此事經輿論發酵後,涉事銀行迅速做出「以此為戒,舉一反三,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的致歉。 一位腰身佝僂、腿腳不便的九旬老人,顫顫巍巍地被人硬架到櫃檯上去做「視頻認證」,這個畫面看得讓人實在難受。
  • 當人臉識別遭遇口罩,虹膜識別的機會來了
    當人臉識別遭遇口罩,虹膜識別的機會來了 專家指出虹膜識別標準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 本報記者 馬愛平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臉識別(Face ID)技術遭遇尷尬,因為一旦用戶戴上口罩,就難以實現人臉解鎖。
  • 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整容後無法識別?媒體解答熱點傳言
    視覺中國 圖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隨著人臉識別系統日益普及,我們也逐漸對「潛伏」在身邊的攝像頭習以為常,但這一設備真的任何機構都能裝嗎?
  • 戴頭盔看房背後,誰來阻止不斷被濫用的人臉識別?
    時至今日,已經沒有其他任何一款生物識別技術能比人臉識別技術在魔幻的道路上前進的更遠。近日,幫尼菌得到了一條匪夷所思的消息,房地產廠商們已經大範圍裝備了人臉識別產品,對任何自主進入售樓大廳的客戶進行人臉識別並記錄,被記錄者在2個月之內將不可得到任何中介的返點差價。
  • 細數人臉識別系統的人臉辨認需要攻克的難點
    隨著我國的人臉識別技術發展,目前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人臉識別已經開始廣泛的應用於各行各業中。在這其中以身份驗證、支付、政務、公安等等方面應用較多,因此可以說人臉識別技術在市場上逐漸普及開來。在這個「刷臉」的時代,很多人對於人臉識別這種新技術是願意嘗試和接納的,因為「刷臉」通行、支付、乘車等更方便快捷,體驗感也是非常不錯。在疫情期間,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由於其無接觸性、無感通行、實時測體溫等優勢下,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疫情防控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