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個房仿佛在做「隱藏任務」。
前不久,一男子去看房的裝扮火了。視頻中該男子頭戴著一頂黑色機車頭盔進入了售樓處。
為什麼要帶頭盔看房呢?視頻中的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
事實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口罩」、「面罩」、「墨鏡」等詞在網上檢索,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而這些故事最後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據報導,有地產中介表示:房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與其「分銷模式」有關。人臉識別可以讓房企迅速識別某個購房者是中介拉來的,還是看了宣傳的「自然到訪客戶」,關係到客戶能不能享受中介渠道的優惠。
其實除了售樓處會有人臉識別系統,現在的小區、公司、商場等公共場所都充斥著各種攝像頭,對你的臉進行人臉識別。但是這些攝像頭往往都是沒有經過個人允許進行拍攝的,在公共場所安裝這些攝像頭好像已經成為了一種「默契」。
近日杭州一小區居民稱小區門口的人臉識別系統安上了,可是他們對這個系統為什麼沒有經過同意就裝上了和是否有必要出了質疑。
有人認為人臉識別系統可以方便支付、開門等操作,而且假如遇到盜竊需要的抓捕犯人時候,能準確的找到人的定位。但是更多人是擔心自己的行程、人臉安全造成洩漏,這些都是屬於個人隱私,你有什麼權利來監控我?
這些方法或許能幫你「躲過」人臉識別
1、戴口罩、戴墨鏡
終於知道原來明星戴口罩、戴墨鏡戴這麼嚴實是非常有防範意識的!
本來每次都納悶:其實戴個墨鏡也能不被認出吧?現在才發現,原來是自身保護意識很到位!
2、戴頭盔、戴頭套
這個方法是能將你的頭360度進行全方位保護,無懈可擊!
3、戴面罩、cosplay卡通人物
選擇你愛的「二次元」人物的樣子,既能帶來愉悅的體驗,又能保護臉部信息安全。
4、貼面膜
在補水美白的同時,保證你的臉「躲過」人臉識別。
5、化妝
誇張的妝容讓你和你的身份證錄入照片可以「一點也沒有相似之處」,實在不會化妝可以在臉上塗迷彩色,進行偽裝。
人臉識別案件落槌:為民眾「護臉」為法律「長臉」
你讓我「刷臉」,我告你侵權,因此而備受輿論關注的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落槌了。
因為被動物園要求採用「刷臉」方式入園,遊園年卡辦理者郭兵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決定以服務合同違約為由,將提供服務的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
該案由於涉及人臉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採集、使用等問題,受到輿論廣泛關注,被稱為「人臉識別第一案」。
野生動物世界在合同履行期間將原指紋識別入園方式變更為人臉識別方式,屬於單方變更合同的違約行為,郭兵對此明確表示不同意,故店堂告示和簡訊通知的相關內容不構成雙方之間的合同內容,對郭兵也不具有法律效力,郭兵作為守約方有權要求野生動物世界承擔相應法律責任。雙方在辦理年卡時,約定採用的是以指紋識別方式入園,野生動物世界採集郭兵及其妻子的照片信息,超出了法律意義上的必要原則要求,故不具有正當性。此外,審理中未發現有證據表明野生動物世界對郭兵實施了欺詐行為。
在此案之前,網上已曝出打包販賣人臉數據與「明星換臉」的非法利益鏈,這也在提醒著全社會: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濫用風險與亂用隱患,必須有前瞻性預判與系統性防範。
人臉識別涉及身份信息識別與隱私權保護議題,現行刑法等對非法獲取個人隱私不乏規制舉措。鑑於人臉識別應用的「出圈」化,專門針對人臉識別的倫理規約與法律規定也在完善。
2019年6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原則》,呼籲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慧」,即技術的發展應該符合人類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避免誤用,禁止濫用、惡用。今年5月底通過的民法典則在「人格權編」裡明確,處理人臉在內的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
值得一說的是,就在今年10月26日,杭州市人大常委會還發布了關於《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的說明,條例新增了「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保障業主對共用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權」等內容——該建議的提出者,正是本案的當事人郭先生。這是指向「規範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努力,也有望成為國內首部明確寫入人臉識別禁止性條款的地方性法規。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錢江晚報等
校審:肖剛
資料整理:陳蘇雅、實習生 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