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華師範大學發布關於大熊貓保護的最新研究成果:大熊貓面部識別技術。
據悉,目前該技術主要針對圈養大熊貓,可為各只大熊貓建立專屬ID,既方便工作人員管理,也方便遊客們對每隻熊貓的識別、了解。
西華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研究員張晉東表示,「從2015年開始計劃做這個事情,找人來合作,從思路到確定方法,一直到2019年才把數據的手機、模型的訓練、最後的結果得出來。」
張晉東教授參與的大熊貓研究團隊與鄭伯川所在團隊進行合作,以25隻圈養大熊貓的6.5萬張面部照片為基礎,利用深度學習技術,成功建立大熊貓面部識別網絡,平均識別率達到95%,解決了大熊貓長期野外跟蹤和監測數據沒有合適方法來識別和監測大熊貓目標個體的技術難題,可用於大熊貓等野生動物的個體識別、生活史和社會機制等研究中。西華師範大學副教授韋偉稱,目前主要用第三代紅外線相機,把它放到大熊貓旁邊就不用管了,只要熊貓從旁邊過,它就能拍到個體的圖像。但是「人臉識別技術」是比較先進的,它可以運用人工智慧通過不同的模型來矯正,且準確率是比較高的。
未來,大熊貓種群身份庫的建立,可以解決大熊貓長期野外跟蹤和監測數據,沒有合適方法來識別、監測的難題,為野生大熊貓保護研究做更深入的工作。
對於這項「大熊貓人臉識別」技術,網友們反應如何呢?
對大熊貓臉盲的朋友們,本項技術的出現,再也不會對大熊貓傻傻分不清了!
既然
大熊貓都用上人臉識別了
那麼
人臉識別是什麼?
人臉識別是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 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除了最熟悉的手機人臉解鎖
你知道人臉識別還用在什麼地方嗎?
人臉識別測溫門禁
智慧安防、人員軌跡分析
可通過利用分析比較人臉視覺特徵信息進行身份鑑別的計算機技術。
通過系統對黑名單嫌疑人員進行識別和光警戒報警和獲取相關人臉信息,可進行人臉實時比對、人臉錄像回放、人臉軌跡查詢、陌生人快速入庫、人臉庫查看,黑名單布控報警、徘徊逗留、客流量分析、考勤打卡統計、人臉識別門禁等實用性應用。
通過系統選擇某個通道進行設置,可通過軌跡按鈕,查看該人員的軌跡圖。
智慧辦公、無感考勤籤到通過攝像頭實時採集人臉信息,與系統資料庫進行對比,進行人員的考勤、籤到。
人臉識別、智慧支付刷臉支付終端是實現智慧食堂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對就餐人員的識別,扣除所需餐費,真正實現"靠臉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