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娶了媳婦忘了娘」,其實還有後半句,你知道是什麼嗎?

2020-12-22 古今悉文明

如果你是中年人,你仍然沒有一個容人的謀略和一個大格局。那建議你經常地閱讀《智囊全集》。曾國藩每天都把它當枕邊書,紀曉嵐日夜捧讀。這本書被稱為「千古第一奇書」!

「娶了媳婦忘了娘」這句老話,是用來抱怨兒子娶媳婦的孩子與父母不在那麼親熱了。其實,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我們來看看吧。

娶了媳婦忘了娘

這個俗語其實來源於民間流傳的一個順口溜:「花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老娘扔進山溝裡,媳婦擱在炕頭上。」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 新媳婦之所以叫新娘,是因為她是新的娘,也就是說,新媳婦從現在起會照顧你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人們的情感寄託可以轉移。如果你娶了媳婦,方向就會改變。因此,對母親的照顧自然會減少。為了照顧自己家庭的和諧,更多的關注點轉移到了自己的家庭。自然,更多的是關注媳婦,而忽視了母親的照顧。

第二、 再者,妻子是一個願意與自己攜手共度餘生的人。當然,他更看重他的妻子。而且,如果他的年齡不差,他和妻子之間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當然,這種關係會逐漸變得更加密切。

其實,這樣的現象也很正常,孩子最終長大了,要有自己的家庭,人的精力和感情都是有限的,原來母親的那份愛轉移到妻子身上,自然對母親的愛減少了,其實沒有忘記母親,但是生活的重心開始轉移,大家都是這樣。

「娶了媳婦忘了娘」,其實還有後半句,你知道是什麼嗎?

男人很容易「娶了媳婦忘了娘」。事實上,女性也是如此。女人婚後與家庭的疏遠表現在後半句話裡,那就是「夫言中聽父言違」。

夫言中聽父言違:也就是說,女人結婚後,她會覺得丈夫的話更加中聽,有時還會不聽父親的話。事實上,這種現象在古代和現代都很普遍。造成這種現象有兩個原因

1、 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在古代,婦女幾乎沒有獨立可言。當他們沒有結婚時,他們是家庭的附屬品。他們應該聽從父親的言行,學會三從四德。婚後,當他們成為別人家的一員時,他們應該聽丈夫的話。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當他們到了男人的家裡,一切都應該以男方家為主,不得不考慮丈夫的話。

2、 妻子和丈夫年齡相當,他們說話和看事情的方式有很多相似之處。當兩個人成為一個家庭,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自然應該首先考慮自己的家庭,丈夫也應該首先考慮自己的家庭。如果兩個人想一起去,妻子會聽丈夫的。

這句話完整看,才能看出老祖宗真正想表達的智慧,有些事,老祖宗看得比我們透徹多了。

老祖宗不僅看人有智慧,在處世上也是數一數二的

曾國藩之所以能夠在官場上站穩腳跟,是因為他溝通順暢,待人處事有智慧。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曾國藩以前也是個平庸的人。他沒做什麼。他是如何做到一路升官發財走向人生巔峰呢?

曾國藩靠的是「智慧」。他每晚閱讀《智囊全集》,學習其中的智慧,並為自己所用。

《智囊全集》是馮夢龍著作,一套囊括中國古人智慧和謀略的經典讀本,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一千二百餘則,為官、經商、做人、處事的智慧寶典,讓你活學古人智慧。

除了曾國藩,連近代的天才精通治國、治軍、治民甚至詩歌的康熙皇帝認為《智囊全集》是國家的有力工具。萬達總裁王健林將其列為必讀書目,並要求萬達高層閱讀《智囊全集》。

這是《智囊全集》的白話版,完全按照原文內容翻譯而成。它不像原著那樣枯燥和難以理解。每個故事都很短。無論何時,只要你拿起它,你就可以隨時隨地閱讀並學習偉大的智慧。整本書最直接、最集中地表達了馮夢龍的政治態度、人生價值、愛恨情仇。

全套上下兩冊《智囊全集》僅僅需要79元,省下你的零花錢,就能領走全冊中華傳統國學名著,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相關焦點

  • 「男人娶妻先看娘,女人嫁夫先看爹」啥意思?這句俗語適用嗎
    這句俗語在農村聽的最多,因為女兒和娘,兒子和爹相處接觸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所以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娶妻先看娘『』,這個意思是說,男人找媳婦娶老婆時,不用先看閨女,首先看看,瞧一瞧她的娘是什麼樣子,從娘身上就可以大概知道女兒的樣子了。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什麼意思?
    結婚對於男女來說都是終身大事,俗話說「一親壞,九代敗」,這裡的「一親」就是指「妻子」,對於男人來說,娶一個好老婆真的太重要了,好的老婆能旺夫、能旺家。但是,怎麼找到賢惠的妻子呢?今天的老俗語就能告訴你答案,這句俗語是古人世世代代的經驗總結。
  • 俗語「笑貧不笑娼」,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讀後長見識了
    俗語的語言讀起來其實沒有詩詞歌賦那麼高雅,甚至還有一點簡陋粗糙的意味,但是俗語背後所隱藏的智慧,卻是深刻的,能夠引人深思,給我們很多啟發。我國的俗語數以萬計,有很多俗語我們也是如數家珍,信口拈來。比如我們經常說的「老牛吃嫩草」,還有「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再比如形容一個人特別的倔,也會說他「不見棺材不掉淚」等等,這些都屬於俗語文化的範疇之內。事實上,俗語有很多智慧,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還有的是觀察天文星象,以此來歸納出很多養生的知識。
  • 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什麼是三撩?其實後半句更為經典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不僅擁有著璀璨奪目的物質文化,而且還有著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而俗語就是精神文化的一種體現。不過,俗語在形成的過程中,由於社會的快速發展,有的已經不適用如今的社會。所以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
  •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這麼說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這麼說大家知道,古代的人們都很迷信,大到一個人的長相,小到一個人的眼睛鼻子,都能說出一些很迷信的話來,人們一個人的長相特點就代表了一個人的命運,其實這跟之前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關係。
  • 民間俗語:「飽暖思淫慾」,後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說破現實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傳統俗語更是深入我們中國人的骨子裡面。但是呢,我們很多人對於這些廣為人知的俗語,卻經常會發生前半句滾瓜爛熟於心,但是後半句就忘了。大多數的時候,整句的精髓,卻往往都在後半句,同時,經典更是後半句。比如:我們都知道「飽暖思淫慾」這句話,但是,你能說出來它的下一句嗎?
  • 世間什麼最惡?俗語說「萬惡淫為首」,後半句能做到才算是好人!
    世間什麼最惡?俗語說「萬惡淫為首」,後半句能做到才算是好人!問世間什麼最惡?想必大家回答得一定是五花八門,有人說殺人放火罪惡,有人說打罵盲人罵弱智者最惡,還有人說挖絕戶墳、半夜三更敲寡婦門最可惡。究竟誰說的對呢?
  • 「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的後半句,你知道嗎?
    經常聽到喝酒的人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大多數人卻都不知道!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在經常說這句俗語的人看來,酒是由糧食釀造的,萃取了糧食中的精華,所以經常喝酒不僅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還能夠讓人更顯年輕。
  • 農村俗語:「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啥意思?
    接下來筆者就來講一句俗語,說的是「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大家知道這句俗語是在說什麼嗎? 難道自己的父母親有錢不是一件好事嗎?其實並不是不好,而是好不好都是相對來講的。
  •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半句才是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劉志知道了之後,並沒有暴怒責備,而是就擺酒宴請姜政,恰巧店小二上菜時不小心把熱湯灑到了姜政的身上,姜政大怒,正準備大罵店小二,劉志這時候就勸告他,店小二肯定不是有意的,是可以原諒的。吃完飯後,姜政回到家再三思考劉志的話,才明白了朋友已經知曉此事,頓生慚愧之意,對劉志妻子的非分之想也就此忘卻。
  • 俗語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當然,在提及財富的時候,或許不少人都只想到了文物、古董等,其實在文學和精神領域內,我們也享受著古人所創造的巨額財富,並讓我們受益至今。很多人應該都知道「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是古人用來進行天氣預測的俗語,由於古代沒有如今這樣發達的科技可以預測天氣,所以他們只能總結生活中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當作推測天氣的依據。時至今日,這些俗語,也有很大的實用性。
  •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什麼意思?其實下半句更經典,你知道嗎?
    說起農村裡的雜草,您第一個聯想到的俗語是那一句呢?農夫首先想到的是「兔子不吃窩邊草」,那你可知道為什麼兔子不吃窩邊草嗎?而且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的,你知道是什麼嗎?兔子不吃窩邊草很多人只知道兔子不吃窩邊草這句話,但是卻並不了解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的表層意思是很喜歡吃草的兔子,卻不會吃自家家門口的雜草,因為窩旁邊的雜草早晚是自家的,不需要太過於著急。
  • 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後半部分你知道嗎?
    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後半部分你知道嗎?不知道各位了解這個農村俗語嗎?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對於這個屬於應該是不陌生的,其實這只是一段的一部分,還有後半部分你知道嗎?這整句話其實是這樣的:「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坐著走,九鬥十鬥啥都有」。其實這看上去很是不好去理解,但是這要是看懂了也是就說這人的手上的「鬥」的數量,去判斷人的未來,這要是「鬥「越多的話,那就說明以後很有錢,對於這樣的解釋應該都懂得了這句俗語的意思,但是這些都是一些封建迷信,對於自己的命運還是需要自己的去創造。
  • 俗語:「老牛吃嫩草」的下一句,你知道是什麼嗎?
    俗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經過代代人的口口相傳,傳承至今。有一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的前半句「老牛吃嫩草」,你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嗎?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老牛吃嫩草大家可能都知道,在古時候,農業並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幾乎全靠人力和牲畜,所以李紳才在《憫農》中寫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 老人常說:「生七不娶、暗九不過」,你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嗎?
    人們會按照老人們世代相傳的警告來指導自己的生活,留下的文字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俗語」。當時,人們還沒有諺語的概念,他們只知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真相,同樣,我們給你們帶來的「俗語」句,在古代也被認為是「聖旨」的存在。人們會嚴格遵守其中的每一個字,即「生七不娶、暗九不過」,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後半句才是精華,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比如「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這些話傳著傳著,到最後就變成另一個版本了,也就是人民群眾口中的「俗語」。何為「俗語」?即老百姓口口相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話,所謂「話糙理不糙」,說的就是俗語不加修飾非常簡單,但是道理很正確。今兒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則老一輩常用的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子孫們各有自己的福分,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它才是精華所在,作為父母一定要知道。
  • 「娶妻娶德,不娶色」,後半部分是經典,老祖宗有大智慧
    老祖宗留下了許多俗語,今天后人依然耳熟能詳。"娶妻要娶德,不娶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句話,流傳已久,大多數人只是聽說過這句話,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部分。對於後半句,則鮮為人知。婚姻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婚姻是一個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 俗語說:「廟小妖風大」,下半句十人九不知、教你4個做人的道理
    俗語說:「廟小妖風大」,下半句十人九不知,教你4個做人的道理中國古代有很多俗語都特別有道理,這些俗語也許用在現在的實際生活中不是那麼恰當,卻能夠給人以一定的生活啟示,如果能夠善加利用,有時候也能讓人避免很多不好的事情。而還有一些俗語,很多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農村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是什麼意思?現在還適用嗎?
    農村的俗語有很多,有的比較容易理解,有的就比較晦澀難懂,今天我們一起來解讀一下這句農村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寡婦」這個詞我們都知道,就是丈夫已經辭世的女人,那麼「生妻」是什麼意思呢?那麼,為什麼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呢?
  • 俗語「虎進門必傷人」啥意思?生肖配對的講究,你知道幾個
    特別是在舊社會,男女青年談婚論嫁,必先要合八字,詢問對方屬相,其中還有許多禁忌。比如俗語「虎進門必傷人」,就是其中的一個。這句俗語「虎進門必傷人」啥意思?字面意思是說老虎進了家門,會傷害家人,言下之意就是家裡娶進來屬虎的女人,會損傷人口。其實這是無稽之談,在清代著名小說《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對各種生肖迷信的批評,更是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