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學普」之「峨邊特色」
「小壁虎,在牆腳抓蚊子,一條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掙,掙脫了尾巴就跑走了……」電視畫面裡,來自峨邊彝族自治縣小太陽幼兒園六歲的小朋友饒依婷,用一口充滿童真的普通話,講述《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4月30日,「我是彝家娃 愛說普通話」——小涼山「學前學普阿依小主播」系列電視節目在峨邊電視臺上線。系列節目包括「阿依講故事、阿依小演員、阿依小遊戲、阿依小醫生、阿依小老師、阿依小導遊」六個主題,將彝族民俗文化、歷史傳說融入其中。據悉,接下來,「阿依系列」將每日推送一個節目,通過電視臺、戶外電子屏、微信公眾號等進行全方位投放。
「阿依系列」是峨邊打造的「學前學普」的特色活動之一,旨在通過展示學前幼兒的普通話學習成果,營造良好的學普社會氛圍。記者了解到,在「學前學普」行動中,峨邊以「雙線五統」管理模式,大力推進「學前學普」工作常態化,並走出了一條「組織推動、要素促動、創新驅動」的特色之路,助力彝區學前幼兒展翅高飛。
「雙線五統」管理模式
推進「學前學普」常態化
據悉, 「雙線五統」是峨邊建設「一村一幼」的管理模式。「『雙線』即黨委線(組織部—鄉鎮黨委—村支部)和教育線(教育局—鄉鎮中心校—村級幼兒園),『五統』即統一辦園條件、統一師資標準、統一課程設置、統一常規管理、統一保教評估。」該縣學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介紹,該縣積極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教育部門具體責任,及時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實行縣級領導負責掛聯鄉鎮制度;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將「一村一幼」建設工作納入每年相關部門和鄉鎮的目標考核內容。教育部門設置學普辦公室,各鄉鎮中心校積極主動配合當地黨委、政府每期做好入園兒童摸底調查和政策宣傳引導工作。
在「五統」方面,按每個幼兒園5萬元的標準進行升級改造,完善教學設施設備;為村級幼兒園每個班配備至少2名教師,現為142個教學班配齊292名教師;全縣統一使用「一村一幼」免費教材,選用《樂山市「一村一幼」雙語輔導用書》,統一使用北京華言公司研發教材和統一使用地方教材;規範辦園行為,堅持「幼兒教育活動化、幼兒活動遊戲化」;統一制定《「一村一幼」保教質量評估考核辦法》,年終從安全保育、教育教學、班級管理、師德師風、教師評價等5個方面對「一村一幼」進行考核評估……「雙線五統」管理模式為峨邊「學前學普」的常態化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時,該縣根據轄區「一村一幼」校點布局,結合山區地理和鄉鎮實際,將全縣「學前學普」行動劃分為五大片區,選好召集人,搭建區域合作網絡,聯動聯研。
遊戲化教育教學
保證「學前學普」成效
「學普」質量,重在教學,根在教師。近年來,峨邊通過多渠道、多方式、多舉措,對全縣幼兒教師尤其是「一村一幼」教師進行培訓,每年組織各級各類培訓近10次、培訓千餘人次,逐漸轉變了教師們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方式方法。
為保證「學前學普」成效,該縣堅持遊戲學普——「一村一幼」的「一日活動」以遊戲為主,充分利用專業教材在一日生活各環節讓孩子進行普通話學習。晨間的語言遊戲(晨談活動、念兒歌比賽、傳話遊戲)、豐富多彩的區域遊戲(用普通話自由交談、講述故事、表演故事情節),讓孩子們自由玩耍,開心地用普通話交流……集教活動中,教師始終堅持以遊戲貫徹始終,孩子們在遊戲活動中獲得知識、練習說普通話。
在園玩遊戲,放學後將遊戲帶回家,實現親子「學普」同行——村幼教師在孩子離園時,會為孩子們布置小任務,把當天在幼兒園玩過的遊戲帶回家教家長一起玩。孩子們在家和家長玩遊戲時,學說普通話,充分讓家長了解和積極參與「學前學普」活動。久而久之,教學相長,孩子和家長的普通話水平都明顯提高。
「現在家長們都非常了解和認可『學前學普』活動的實施,肯定『一村一幼』辦得好!」該縣學普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打造課程實施與教學範式
實現「學前學普」標準化
近年來,峨邊「一村一幼」主要統一使用「一村一幼」免費教材,並選用樂山幼教專家根據少數民族地區情況編撰的《樂山市「一村一幼」雙語輔導用書》。從去年開始實施「學前學普」行動後,同時統一使用北京華言公司下發的「學前學普」專業教材。「無論是使用哪類教材,我們都要求村幼教師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選取適合的內容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不搞盲目效仿和『一刀切』,保證孩子學有所獲。」該負責人介紹,在專業教材的專業引領和普通話教學的重點實施過程中,孩子的普通話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同時,以縣幼兒園和毛坪、新林、五渡、新場、黑竹溝、大堡六所鄉鎮中心園為實驗基地,參加樂山市重要課題《視域視野下幼兒園區域遊戲層級推進實踐研究》的研究活動,努力探索「在區域遊戲中如何更好的促進孩子普通話水平提高」,總結經驗打造可以複製和模仿的教育教學範式進行全縣推廣。
另外,該縣還積極打造「主題教學活動中培養孩子說普通話」「親子活動中培養孩子說普通話」「混齡班級裡如何培養孩子說普通話」等教育教學範式,確保「學前學普」標準化推進。
此外,峨邊還因地制宜實施地方課程,編撰地方教材移風易俗幼兒讀本《爭做好阿依》、編撰印發防疫地方課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護指南》(幼兒版)等,確保「學前學普」工作創新推進。
堅持教研創新
促進「學前學普」突破發展
以研促教,教研相長。峨邊積極鼓勵「一村一幼」以中心校為單位,定期開展園本教研活動,以研促教。自啟動「學前學普」行動以來,在樂山市課題專家組的指導下,該縣立足「家園共育」「小手拉大手」等民族地區學普特色實際,在總課題《立足家園共育提升彝區學前兒童普通話水平的活動開發與實踐研究》的統領下,將全縣公民辦園和「一村一幼」劃分成三大片區,分別開展三個子課題研究,三個課題各有側重,也互為兼顧,並將重點落腳在「學前學普」上。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紮實開展了教學活動展評,教師優秀論文評比,幼兒繪畫作品、手工作品評比和義賣,民族特色手工評比,童話節等系列活動,讓孩子帶動家長充分參與各項『學普』活動。」該負責人介紹,活動中,孩子們的普通話水平及動手動腦等能力不斷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能力突飛猛進,家長育兒觀念、行為習慣、語言表達等都有很大轉變。
據統計,「學前學普」行動實施前,峨邊「一村一幼」有1404名學齡前兒童不會說普通話,佔比39.2%;「學前學普」行動實施後,截至2019年12月,全縣普通話聽不懂不會說的學前幼兒僅462名,佔比12.9%,學前幼兒語言障礙得到有效破解。同時,通過「小手牽大手」為彝區群眾家庭傳遞現代文明生活正能量,帶動近萬個彝族家庭與普通話同行、與文明同行。(記者 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