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讀丨古詩詞中的海南水果

2020-12-15 澎湃新聞

編者按:

春天的芒果,初夏的荔枝,緊接著龍眼、紅毛丹又來了,進入秋天,百香果、火龍果飄香,哪怕是隆冬時節,海南的哈密瓜、西瓜也能不斷上市,更有那一年四季都可見到的標誌性的椰子。海南島,滿足了全國人民對於熱帶水果的想像。

時光回溯到兩三百年前,當時的海南居民恐怕都沒有見過如今常見的很多水果。如現在聞名全國的海南芒果,在清代中期以前的海南史志中都未見有記載,菠蘿在海南的記載也不早於清道光年間,而紅毛丹、蓮霧、火龍果等水果傳入更是近代的事。

那古代海南人靠什麼水果消夏呢?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荔枝,原產於海南或較早傳入海南的水果還有龍眼、椰子、波羅蜜和楊桃等等。千百年來,這些水果滿足了海南先民的味蕾,它們的形象也融入於古人的文字之中,我們可以從卷帙浩繁的史料中找出一些詩詞,一窺其中風採。

荔枝圖。(毛迪)

波羅蜜

海外碩果落瓊筵

未進庭院,先見一株高大樹木在門前,抬頭望去,一個個碩大如冬瓜的波羅蜜掛在枝頭,這是海南鄉村常見的情景。許多成長於海南鄉村的人,總是難忘童年那株高大的波羅蜜樹。

波羅蜜。(陳永鏘)

單單從字音上看,波羅蜜這個名字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是舶來品,但究竟何時傳入海南卻難探究竟。明代海南著名詩人王佐(字汝學)在《波羅蜜》一詩中寫道:

碩果何年海外傳,香分龍腦落瓊筵。

中原不識此滋味,空看唐人異木篇。

王佐詩作中所見土產不少,但大多是日常可見的,如椰子、檳榔等,可見明代之時波羅蜜在海南已經分布很廣,傳入時間應該也不短,而且當時的海南人對波羅蜜的吃法發掘得也很全面,王佐另一首詩為證:

《波羅蜜》(節選)

霜刀分黃金,入口來聚首。

老稚各滿量,棄核收升鬥。

濯香炒其核,比慄猶可口。

下惠食飴美,思以養黃耇。

「霜刀分黃金,入口來聚首。」這一句的描寫形象生動,這也是一般波羅蜜的吃法。「濯香炒其核,比慄猶可口。」將波羅蜜的核清洗乾淨放入鍋中炒,其味道比炒慄子還要可口。

明代正德《瓊臺志》記載,臨高地區的波羅蜜因品質優良,常常作為貢品進獻京城,但因勞民傷財,明英宗即位後隨即禁止。

南宋詩人方信孺在《波羅蜜果》一詩中寫道:

累累圓實大於瓜,想見移根博望槎。

三百餘篇誰識此,世間寧復有張華。

漢代出使西域的張騫曾封博望侯,「博望槎」則指傳說中張騫至天宮所乘的舟楫,這裡是將波羅蜜傳入中國的根源追溯到張騫。《隋書・南蠻傳》最早記載了波羅蜜,所以波羅蜜不一定是張騫所處時代傳入,但張騫的「鑿空」之舉無疑為原產於印度等地的水果傳入奠定了基礎。

《唐大和上東徵傳》記載,唐代鑑真和尚第5次東渡日本,遇颱風漂流到振州(今三亞),獲救後,從本島南端振州取道到島北,途中見到過波羅蜜,「彼處珍異口味……又有波羅捺樹,(果)大如冬瓜,樹似檳楂。」這裡的波羅捺樹即波羅蜜樹。

龍眼

何緣喚作荔枝奴

龍眼,殼青黃色,形如彈丸,剝開殼,圓溜溜的果肉瑩潤如玉。

龍眼。(方君璧)

如此瑩瑩動人的水果,古人卻給龍眼取了另一個名字——荔奴或荔枝奴,鹹豐《瓊山縣誌》中記載:「荔枝過則龍眼熟,故謂之『茘奴』,言常隨其後也。」還有說得更直接一些的:「言色味不敢與荔枝儕匹,或曰,荔枝過後,龍眼始熟,故名。」

除了成熟的時間緊隨其後,龍眼自身也和荔枝有太多相似之處,一樣擁有晶瑩剔透的果肉,一樣的甜潤。難怪古人們總把它們聯繫在一起。兩宋之際抗金名臣李綱曾被貶海南,雖然他只待了三天,但也對南方的水果印象深刻。他寫過一首《即事》:

荔枝紅紫已交加,龍眼新來又著花。

便欲謀居不須去,咀冰嚼雪過年華。

對龍眼的喜愛,讓古代文人騷客不吝在詩詞中對它讚美,明代文人王象晉也是著名的農學家,對水果的點評應該說是專業的,他在《龍眼》一詩中寫道:

何緣喚作荔枝奴,豔冶丰姿百果無。

琬液醇和羞沆瀣,金丸玓瓅賽璣珠。

好將姑射仙人產,供作瑤池王母需。

應共荔丹稱伯仲,況兼益智策勳殊。

在王象晉看來,龍眼和荔枝至少也是伯仲之間。還有許多人為「荔奴」這個稱呼替龍眼抱不平,清代吳玉麟也曾寫過一首《龍眼》,直言「未許荔稱奴」,似要為龍眼正名。

黃裡裹冰膚,累累若貫珠。

誰將龍刮目,未許荔稱奴。

益智神能健,清心暑可驅。

更憐嘉樹蔭,霜雪總無殊。

宋代謫瓊名臣李光所作的一首詩,將龍眼比作珍珠,暗示龍眼的珍貴。

《文昌陳令寄龍眼甚富》

不羨蒲萄馬乳寒,品流須著荔支間。

幽人頓覺空囊富,合浦明珠一夜還。

這首詩先說嘗龍眼的滋味,與葡萄、荔枝比較,接著說它的形狀如同大粒的珍珠。李光此時已被貶多年,囊中羞澀,如今陳縣令寄來這麼多龍眼給他,讓他自覺像得了很多珍珠,一下子富裕了起來,這整首詩幽默風趣,值得玩味。

龍眼。(鄭楓林)

椰子

醉來笑吸瓊漿味

椰風海韻是許多遊客對海南的最直觀印象,椰子也是海南的一個靚麗名片。椰子樹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在海南已無法考證,但椰子的形象確實很早就出現在了古人的詩文當中。

陳良秋《中國椰子史略》一文介紹,中國最早提及椰子的文獻是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其中寫道「沙棠櫟櫧,華楓枰櫨,留落胥邪,仁頻並閭……」胥邪即是椰子。唐代沈佺期也有詩詠椰子樹

《椰子樹》

日南椰子樹,香嫋出風塵。

叢生調木首,圓實檳榔身。

玉房九霄露,碧葉四時春。

不及塗林果,移根隨漢臣。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用語雋秀,形象生動地描寫了椰子樹出塵的風姿與仙露佳品一樣的果實。末聯悲嘆椰子樹如此好的一棵樹,卻無法栽植朝廷所在之地,實為自況滿腹才華卻得不到朝廷的賞識,表達了詩人被流貶後的苦悶心境。

到了宋代,椰子又有了另一層的意象供文人們使用。先看愛國詩人陸遊所寫的一首詩:

《晚過保福》

堂靜僧閒普請疏,爐紅氈暖放參餘。

蓮花池上容投社,椰子身中悔著書。

茶試趙坡如潑乳,芋來犀浦可專車。

放翁一飽真無事,擬伴園頭日把鉏。

為何會有「椰子身中悔著書」的說法?這來源於一個佛學典故,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曾問智常禪師:「經書中所講的『須彌山容納芥子』,對此我沒有異議,但是『芥子容納須彌山』一語,該不會是虛妄之談吧?」

《碩果纍纍》。(陳德雄)

智常禪師微微一笑,反問道:「人家說你『讀書破萬卷』,是真的嗎?」李渤說是。智常禪師於是說:「摩頂至踵如椰子大,萬卷書向何處著(附著)!」李渤有所醒悟,不由地點頭。於是後來就用「椰子身」比喻人身微小。

陸遊這裡所說的「椰子身中悔著書。」也有點「人生識字憂患始」的意味,如果不是讀了那麼多聖賢書,何以要以小小的身軀擔起偌大的家國責任,而不是做個「一飽真無事」的「放翁」?

到了明代,海南文化前所未有地昌盛,不少本土的文人雅士寫下不少詠椰詩,最為出名的屬丘濬寫過的《椰林挺秀》:

千樹榔椰食素封,穹林遙望碧重重。

騰空直上龍腰細,映日輕搖鳳尾松。

山雨來時青靄合,火雲張處翠蔭濃,

醉來笑吸瓊漿味,不數仙家五粒松。

楊桃

黃金顏色五花開

楊桃,也稱洋桃或陽桃,別名五稜子或五斂子。在清代鹹豐《瓊山縣誌》中記載,「洋桃,種自大洋來,有甜、酸二種,樹高二三丈,花紅色,實五瓣,然亦有六瓣、七瓣者。始產閩中,今瓊地亦處處有之。」

楊桃。(王影)

楊桃因為有五條稜,所以被稱為五稜子,這個稱呼大文豪蘇東坡就曾用過。他曾在《次韻正輔同遊白水山》(節選)一詩中寫道:

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閩人誇。

恣傾白蜜收五稜,細劚黃土栽三椏。

這段記述中也明確說了楊桃是海外舶來,而且國內也是從福建等地傳來,楊桃自古便是福建的特產之一。寫楊桃之詩較為著名的還有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他圍繞楊桃的特點展開了描敘。

《臨江仙·和葉仲洽賦羊桃》

憶醉三山芳樹下,幾曾風韻忘懷。黃金顏色五花開,味如盧橘熟。貴似荔枝來。

聞道商山餘四老,橘中自釀秋醅。試呼名品細推排。重重香腑臟,偏殢聖賢杯。

開頭二句寫產地,但辛棄疾是採用了追憶的方式,追憶他在三山(今福州)的芳樹下,飲美酒品楊桃。辛棄疾描述楊桃味微酸,如成熟的盧橘,味道絕美,更盛譽其身價之名貴,和荔枝不相上下。

其實楊桃傳入海南也很早,現存最早的海南地方志正德《瓊臺志》就對其有記載。明代海南名士鍾芳曾有詩詠楊桃花,這首《楊桃花》寫出了在幽僻之處獨自綻放的楊桃花,仿佛是詩人的自喻。

《楊桃花》

花發纏交碧玉枝,疏風時復露胭脂。

莫緣幽僻輕顏色,穠綠深藏亦一奇。

清代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中還有記述,楊桃「以糯米水澆則甜,名糯羊桃。廣人以為蔬,能闢嵐瘴之毒。中蠱者,搗自然汁飲,毒即吐出。脯之,或白蜜漬之,持至北方,不能水土與瘧者。皆可治。」這裡寫出了楊桃的不少民間妙用,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及偏遠的海南,楊桃的作用可能早已超出了水果的範疇。

更多古詩詞

食柑

宋 蘇軾

一雙羅帕未分珍,林下先嘗愧逐臣。

露葉霜枝剪寒碧,金盤玉指破芳辛。

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

坐客殷勤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貧。

送李方水掌教臨皋

明 何絳

一官雖遠未為貧,海漆花開島上春。

教罷諸生酌椰酒,籧篨布地引兒嚬。

(註:桃金孃古代稱倒捻子,曾被蘇軾改稱海漆)

食餘甘

明 王佐

甘隨苦後知何似?不獨餘甘橄欖同。

版築巖間商輔相,釣漁城下漢英雄。

橄欖

宋 蘇軾

紛紛青子落紅鹽,正味森森苦且嚴。

待得微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

詠荔枝

明 丘濬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

一種天然好滋味,可憐生處是天涯。

原標題:

瓊地珍果賦華章

(編者註:本文原載於2020年8月10日海南周刊,見刊略有刪減。)

海南日報新媒體、海南日報海南周刊聯合策劃

記者:梁君窮

值班主任:楚煜

值班總監:袁鋒 李國棟

責任編輯:張運桐 周鈺

原標題:《慢讀丨古詩詞中的海南水果》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慢讀丨海南這一家子族譜續修了800年,從未間斷
    謝氏後人告訴記者,謝渥出身書香門第,他的祖父謝濤少時就愛讀書,年輕時就名揚江南,32歲中進士,75歲病歿時,大文豪歐陽修為其撰寫墓志銘;父親謝絳21歲就中進士,敢陳時弊,為官清廉,46歲就因勞累過度去世,卒後家無餘資,僅存文集五卷,可惜已經散佚。他與三個哥哥謝景初、謝景溫和謝景平,也都考中進士,可謂「一門六進士」。
  • 慢讀丨這位海南人是中國現代試驗物理的奠基人之一
    而在海大的9名博士中,便有8人是海南人,三位正副校長顏任光、範會國和梁大鵬,均為留洋博士,範先生是有影響的數學家,梁大鵬為年輕有為的政治學博士。作為第一任校長的顏任光,是當中學術地位最高、資歷也最深的一位,那一年顏任光已年屆60。
  • 慢讀丨這份名冊上的每一個名字,都值得海南人銘記!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今天海南日報微信公眾號慢讀欄目轉發海南周刊報導1950年海南解放以前入伍的,大多是在內地參軍,然後隨部隊參加了志願軍,比如1949年分別在廣州和湛江參加解放軍的瓊海人李明、林華盈;有一些烈士,在海南解放的過程中加入了解放軍,然後隨部隊入朝;還有一些更年輕的烈士,在抗美援朝開始後,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直接參加了志願軍。不得不提的是,76名烈士中有25人是原瓊崖縱隊的戰士,佔了很大的比例。
  • 海南熱帶水果有哪些? 海南水果大盤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南熱帶水果有哪些? 海南水果大盤點 海南水果可以說一年四季都有,這是海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的優越性所致,不過很多水果不是當季產的,下面就來看看海南熱帶水果有哪些。 小米蕉 果實不大,但皮極薄,口感香甜,果肉細膩。
  • 慢讀丨海南這座紀念碑,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6年都沒被發現!
    在海口府城有一座「毋忘九一八國恥紀念碑」,紀念碑的設計者,時任瓊山縣建設局局長王尊榮於1931年憤然樹碑,這座紀念碑在海南人民的機智保護下,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存在了6年都沒有被發現。89年來,紀念碑歷經風雨,依然完好無損地佇立在那裡。今天跟著慢讀頻道,一起去看看這座紀念碑,一起來聽聽王尊榮樹碑的故事。
  • 慢讀丨海南有「條」海,名叫老爺
    他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傳說,原來在老爺海捕魚的周邊村莊,主要有龍保村、新村和龍山村、東澳村等。村民到海灣捕魚時,經常會因為海區的歸屬、撒網的先後、撒網的深淺等問題產生矛盾,發生糾紛,甚至引發械鬥和訴訟。老爺海養育了東澳人。有一次,雙方又發生衝突,將訴訟官司打到了州府衙門。州府的知州官老爺傳來各方人等對簿公堂。
  • 海南 光影如約丨《小鞋子》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從兒童的目光中...
    在馬基德·馬基迪的從影生涯中,大部分作品從孩子淳樸的視角洞察社會問題,以家庭為背景,探討親情、血緣、社會的溫暖與沉重。 「三亞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海南電影發展也非常具有潛力,我與海南電影行業相關人員交流後,發現他們大力發展電影產業的信心很足。」馬基德·馬基迪很想看看這個年輕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即便前往中國需要隔離14天,還是決定參加本屆電影節。另外,他表示,希望在海南尋找到適合電影拍攝的取景地。
  • 慢讀丨山蘭酒、椰子酒……海南究竟還有多少「寶藏」美酒?
    這些酒類,有的一直沿襲到今日,也有的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用山蘭酒待客是黎家習俗。海南日報記者張杰攝瓊州多好酒釀酒成風,飲酒成習。歷史上,海南島飲酒之風興盛。蘇軾在《儋耳夜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屠酤紛然。」
  • 慢讀|搭乘這些老火車,去穿越海南鐵路史
    1884年中法戰爭的失敗,以及隨之而來的海防危機,促使清政府開始重視海南,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便是在此背景下,主張修建鐵路,開發海南,借發展固防禦以抵外敵。在其修鐵路的方案提出「築鐵路至海南腹地」一說。然張之洞開發海南之舉並沒有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終因財政窘迫,官力難支,地處貧瘠,各項建設虎頭蛇尾,興修鐵路的計劃也隨之泡湯。
  • 身為海南人,這麼多水果你未必叫得出名→
    菠蘿、蓮霧、木瓜、芒果、百香果……一年四季,琳琅滿目的新鮮水果從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的海南出發,走上全國各地人們的餐桌。點擊圖片看H5產品你不知道的海南水果↓↓神奇水果知多少檸檬中有「魚子醬」、南瓜長成楊桃樣
  • 三農專家齊聚博鰲共同探討海南熱帶水果產業發展
    來自全國三農領域學者專家、產業智庫、金融及業界代表以「世界熱帶水果之窗」規劃建設為主題,圍繞海南熱帶水果農旅融合發展話題,進行前沿分析,機遇解讀及創新產業模式等紛紛建言獻策,進行深入交流。「柑桔紅了叫人樂,芒果黃了叫人愛、芭蕉熟了任你摘,菠蘿大了任你採。」女高音歌唱家於文華唱出了海南熱帶水果豐收的生動圖景。
  • 海南水果上市時間表!(完整版只此一份,拿好不謝)
    雖然,在海南 你可能一年四季都有各種水果吃 但是,最愛吃水果的你 知道海南各種水果的上市時間嗎? 知道什麼時候哪些水果最新鮮嗎?
  • 進入6月,誰還吃過季水果?5種海南時令水果讓你暢爽一夏
    苦夏的日子很難熬,但是水果冰冰涼涼酸酸甜甜好開胃啊,特別是海南水果,那是真愛啊!海南的夏天來得更早,這也意味著獨特的海南熱帶水果上市的更早哦,特別是海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出產的水果那是真得香甜可口,鮮嫩多汁,比內地水果好吃起碼高五個加號哦!海南新鮮青檸檬青檸檬,是檸檬的一種,主要為榨汁用,有時也用做烹飪調料,但基本不用作鮮食。
  • 慢讀丨這款海南「椰寶」,為何越來越稀缺?
    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人類憑藉著智慧,發明了很多手工藝品,它們曾經影響一代代人的生活,甚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而美好的回憶。 手工椰棕繩。然而,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發展變化,一些傳統手工藝正面臨消失。海南日報記者張茂攝經多番打探,聽說文昌市東郊鎮有阿婆堅持在做手工的椰棕繩,海南日報記者專程前往尋找,恰逢77歲的「菸斗公」騎著電動三輪車在椰林下穿行。「現在不好找了,但是以前多得很!」聽說記者來意,阿公立馬熱情當起了嚮導,打開了話匣子。
  • 海南日報數字報-引種熱帶水果 打造「綠色品牌」
    羅昭政,是海南省名優水果產銷促進會會長、海南省臺資企業協會農業科技顧問、海南寶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創始人。這位來自臺灣的企業家,來到海南創業20餘年,引進和開發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的多種熱帶水果,打造海南水果「綠色品牌」。  1995年,羅昭政和其他臺灣企業家一起在海南投資創辦海南寶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倡導綠色農業,我從臺灣請來農業專家共同謀劃在海南發展的路子。」
  • 慢讀丨開漁啦,海南漁民為什麼愛唱哩哩美?
    海南日報記者於偉慧 攝魚滿艙來歌滿港陪同海南日報記者採訪的臨高哩哩美老藝人林華介紹,每次漁船出海,漁村漁民們都要通過唱哩哩美表達感情,歡送親人出港,祈福平安歸港。還有一些羞澀青年情侶就選擇在前一晚對歌,表達愛戀之情。
  • 海南童趣:熱帶水果的島民玩法
    文\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在海南,每到暑假,就是熱帶水果成熟的季節。這些熱帶水果不僅美味,也是很多海南人童年記憶中不可或缺的「玩具」。穿梭在這座熱帶水果的遊戲王國裡,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國王與皇后」,有著屬於島民自己的玩法。  用椰子葉編織的「球」  都說椰子全身都是寶,那是在吃貨的眼裡。在海南的小玩伴眼裡呢?
  • 推薦:海南應季熱帶水果上市時間表,一年四季都有的吃!
    你知道你最喜歡吃的海南熱帶水果,是幾月份產的嗎?()是推薦時間購買。百香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鈣、磷、鐵、鉀、SOD酶,更被稱為水果中的VC之王,口感獨特(粒子香脆可口,營養豐富)。是世界上最重的熱帶水果,一般重達5-20公斤,最重超過59公斤。菠蘿蜜中含有豐富的糖類、蛋白質、B族維生素(B1、B2、B6)、維生素C、鈣、磷、鐵等礦物質、脂肪油等。 菠蘿蜜中的糖類、蛋白質、脂肪油、礦物質和維生素對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機能有一定作用。
  • 中國水果海南篇——海南島熱帶水果
    2芒果芒果為著名熱帶水果之一,具有特殊的芳香氣味,鮮甜多汁,深受女人及孩子們的喜愛。芒果還可以製作多種加工品,如芒果醬、蜜餞、果汁、脫水芒果片等。3.菠蘿蜜菠蘿蜜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果肉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做成罐頭、果汁它有著止渴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菠蘿蜜不可和蜂蜜一起食用。
  • 海南 光影如約丨海南你早 世界你好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在城市的另一端,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式晚會執行總導演王欣然剛剛結束一晚緊張忙碌的彩排工作,準備迎接12月5日晚的重頭戲——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轉播車、攝像機、調音臺、導播團隊都整裝待發,一切為了開幕式能圓滿舉行,助力3歲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越走越好、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