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Chris Shao:以空間的多維度美學,探索「中國製造」在當代...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炎熱的8月,一場名為「COEXIST」展覽在上海市井巷弄內的一棟老洋房裡拉開序幕。這一次展覽中,空間主理人Chris Shao與以一幢墨綠色的老洋房建築作為空間的起點,放眼全球,邀請各個地區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進行合作,一同踏上旅途,找尋生活之本、實美之物。從建築、室內、家具、布料;從三維到二維,Coexist講述了藝術、家居、空間巧妙的融合,豐富不同維度的思考。

Chris Shao,設計師& Objective創始人

2016年,Chris Shao在紐約創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Chris Shao Studio,在世界版圖上開展自己的設計歷程。他的設計非常引人入勝,因為在他的設計裡,不僅有男性的荷爾蒙也有女性的細膩,豐富的面料和前衛的現代感,浪漫的理想與古典的斯多葛主義相得益彰。他用自己的方式給日常必需品賦予了新的詮釋。

兩年後,他來到上海,成立了自己的第二家設計公司召禾室內設計,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項目委任。今年,在室內設計師身份之外,Chris以空間主理人的身份創辦了「Objective」,思考生活、講述設計藝術之美。Objective意在從生活的本質思考,以「Tangible Object(可接觸物)」作為主人公,講述空間、人與家具的故事,以空間為載體,以人為軸心,創造美學與性能融合的居家物件。同時,Objective也強調,不同空間與地點對於家具功能的理性需求。

對於「Objective」的定位,Chris有自己的思辨,他認為,Objective首先是一間畫廊,一個展廳,「我們把空間作為運載有形物體的工具,通過特定的內容來呈現本物本體是我真正想做的,所以『空間』是我們這間畫廊的關鍵詞。而『Objective(空間名)』則是目標與客觀物體之間的雙關語,雖然我稱它為畫廊,但我認為『畫廊』這個名字並非全部,因為這裡不是單一層面的內容交流。」Chris希望在這個空間裡舉辦一系列能夠與觀眾產生情感連接的活動,「這是雙向的交流,觀眾也可以創造,同時與我們的空間進行互動。」

為了兼併美學與功能性,Objective的每一件單品背後,是設計師、藝術家與匠人們不斷探索的過程:從設計、選材到製作。在這裡,生活之美是碰撞,是融合,亦是相輔相成,人們可以在這裡挖掘和探索生活的無限可能。

「Coexist」是Objective創立以來的首個展覽。展覽從建築與空間為出發點,講述跨越時間、空間的發現美的旅程。充滿韻味的百年上海老洋房,被粉飾成灰綠色的樓梯與建築外立面,仿佛盛夏上海的苔蘚綠意躍入空間。由此,Coexist展覽定調淡雅綠色,從戶外到室內延續一場生機盎然的美學探索。

為何展覽取名為「Coexist」?Chris告訴我們,這其中有多種解釋,用一句話來表達,是共存與共生。「把新藝術搬進老洋房,就是一種『舊』與『新』的共存。這棟老洋房就仿佛是一面鏡子,可以映射出當下和過往的對照。同時,展品中也有中古家具的藏品,當代設計師、藝術家們的作品與Objective自身設計的全新系列置放於同一個空間內,是關於重構的藝術,仿佛不同時代的交錯而形成了對話。我們希望為人們去講述人與家具、空間之間的故事。」

「我真正想做的事,是模糊藝術與裝飾的邊界,Objective想要讚美身處於當代世界中的藝術對於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意義。當你進入空間時,你會先來到二層空間,在二樓,我們從藝術品著手開始思考,你能看到很多來自王一和關小的藝術作品,我們根據藝術品來策劃家具的部分。但在第四層,我們先把家具搬進來,然後Simon和他的團隊,策劃了與家具相搭配的藝術品,所以,兩者的關係是非常不同的。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創造了這樣一個展覽內容,因為通常人們會從藝術品開始,然後再是家具,但這一次我們把兩者平衡詮釋得恰到好處。」Chris補充道。

步入一樓的空間,Objective將藝術家韓冰的作品作為第一個展品。在2019年的香港Art Basel藝術博覽會,Chris與天線空間的創始人Simon Wang因一幅韓冰的作品相識,此次以這幅作品作為開場,意在講述一場純藝(fine art)和功能藝術品(functional art)碰撞融合的故事。

韓冰的作品對Chris有著重要且深遠的意義。「同為背井離鄉生活在美國的人,因為我與她相似的文化背景與經歷,我總能與她的作品產生共情。所以在我看來,她的藝術價值是自然而然彰顯出來的。如今,她的作品被洛杉磯的LACMA永久收藏,這也是她在藝術領域有所成就的肯定。」Chris謙虛地說,「其實我個人是一個非常年輕的藏家,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能與自己收藏的藝術品產生情感共鳴,我不會去以很商業的眼光去挑選藏品,或考慮它未來的升值。除了韓冰的作品,我很喜歡Cy Tombly,他的作品筆觸像是草稿一般,卻又給人靜謐的感覺,這種強烈對比的衝擊,讓人看到它的第一眼就不想再把視線挪開。」

沙發前的綠色「冷翡翠」大理石茶几,採用了疊加石板的手法,打破傳統思路。漂浮沙發是Objective的原創家具設計系列,材料是選用來自Dior前創意總監Raf Simons與丹麥品牌Kvadrat合作的面料系列。

在一旁的落地燈,是由美國藝術家Brecht Wright Gander和他的團隊手工製作而成的,造型獨特,靈感來源於他在童年時期收集的海百合化石的美好回憶,這不僅僅是一件具有照明功能燈飾,由於它本身的獨特性,提升了整個空間的氛圍。

這是Brecht在中國參與的第一個展覽,在這次的創作過程中,Brecht和他的團隊運用了大量的銅浸漬水泥,然後用銅著色覆蓋,得到了一個充滿化學反應的、有機的、變化的表面,呈現了銅的真實質感。

「Brecht告訴我他在學校學的是哲學,從未學習過藝術,但在他的頭腦中,他總是有這種創作的技藝和激情,以及動力。」當我們聊起Brecht,Chris笑著介紹道,「Gander對非常規材料的使用得心應手,其中的複雜工藝讓他的作品有一種張力和侵蝕的美感。有一段時間,他特別喜歡Art Povera運動和Alberto Burri,所以設計的東西和其他的奢華家居設計不同,呈現了一種野蠻的暴力美學,比如此次展出的Illumination Machine #1。」

客廳外側為一間長方形室內露臺,採光極佳。一整塊色澤清透的弧線不規則大理石雕塑桌放置於此,這件是來自設計師Lorenzo Bini作品,意在通過不規則的弧線線條,讓使用者錯落相間而圍坐,改變傳統餐桌帶來的沉重嚴肅的氣氛。

二樓的空間中設置了一個更為靜謐的場所。一張偌大的1950年代的古董書桌,由義大利著名建築師和設計師Gianfranco Frattini設計,搭配來自巴黎的品牌R&Y Augousti的經典設計之一——Eden Chair,筆殼和青銅搭配了黑色的馬毛,具有異域風情的造型,為空間帶來一種神秘感。火爐上是主理人在摩洛哥旅行時的意外發現,這是三隻由駱駝骨製成的器皿,都是當地匠人手拼接工製作而成,十分罕見稀有。與之相呼應的是壁爐內骨頭造型的天然蠟燭,由Studio Morrison設計。

來到頂樓,首先用藝術家Arno Declecq的圓桌與餐椅作為開場,Arno的設計極具自然簡約之美,通過簡單的黑色橡木,他完美地將西非中獨特而又神秘的部落藝術融入其中,卻也能完美地與周圍家具相調配。

另一邊放置的則是設計師Robert Kuo的設計作品。他尤其擅長將自然界中有機的形式賦予到其設計作品中,更是通過藉助傳統工藝方法、技術、材料等技藝使得Robert Kuo在藝術創作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這盞屏風也非常獨特地用簡單的梨形樣式來傳達出他那種對生活的深度挖掘。藝術來源於生活,卻也高於生活。

屏風前,是造型感十足的單人沙發,獨立設計師Bryce Cai將人體工學完美考慮其中,如喇叭般的造型讓使用者如嵌入沙發中那樣,舒適而溫暖。Bryce擅於把上海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融會貫通,將不同文化和元素強烈地注入腦海中,創造出這次展覽中令人驚嘆的家具作品。Bryce 解釋道,「這次我的作品描述的是都市人的一些心態,表達都是人的冷眼旁觀的一種態度,所以主要的元素就會在眼睛的部分來表達,工藝上主要採用了法繡的傳統工藝,加入了一些新的演繹,包括和不同材質的一些混搭,把家打造成藝廊的感覺。」

位於一側的沙發,是來自設計師Vladimir Kagan設計,他將普通材料經過高度的藝術化整合,突破傳統坐的方式,打造出別具一格、隨心所欲的設計體驗,是一款非常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沙發。

展覽的最後一站,來到由原本浴室改造的一間隱秘展廳,映入眼帘是巴西的建築師Bruno de Carvalho所設計的鞦韆椅,意在還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原始風貌,當這件展品融入進展廳,則平添了一絲趣味與挑逗。展廳旁側,牆上掛著的是由荷蘭設計工作室STUDIO OS OOS設計的一面鏡子,豐富的層次與令人有趣的配色,為此次展覽畫上一個愉悅的結尾。

多重的藝術設計,各自風格獨具,將自然與生活中的那些普通的事物賦予一些新的概念。生活之美,在於碰撞,在於調和。以客觀之眼,呈現真實的物體。就如黑格爾那句話所詮釋的,「美是理念的感性展現。」

未來,Chris更想做一些特別而有意義的事,去定義「中國製造」在當代的含義。他眼中的「中國製造」,應該是國際化的,它不應該與低質量的產品相關聯,它應該是所有中國人都能為之驕傲的精神。「或許很多人提到『中國製造』,第一反應是名聲不好的複製仿造品,但事實上,國內如今的製造業發展迅猛,尤其是高效益的精湛工藝是值得我們去挖掘的。」

福布斯生活系列活動

涵蓋沙龍、晚宴、論壇、展覽、品鑑會等形式

暢談健康、消費、居住、出行、科技等前沿趨勢

致力於打造生活愛好者與創新者的跨界交流平臺

見證中國新消費時代的美好生活

相關焦點

  • 「分鏡頭的和聲」藝術展 探索與嘗試當代藝術多維度、多角度融合
    本次展覽是年代美術館對當代藝術多維度、多角度融合的探索與嘗試。年代美術館館長 羅靜方、年代美術館創辦人 黃蕾、藝術家 陳鎰晗、藝術家 梁曼琪、策展人 面面、藝術家 鄭煥、藝術家 朱湘閩、年代美術館執行館長 康文峰 四位藝術家分別構建出四個分鏡頭:「當代考古現場」、「混沌幻想」、「模糊的空間邊界」、「尋找瘋兔子的777」,他們在各自的分鏡頭中,展現出對藝術的多維理解與創造,共同向觀眾呈現一部屬於80、90後的大電影。
  • 建築空間的機械美學
    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01空間融合SPACE FUSION 徐州,春花秋月,夏果冬雪,四季分明,繽紛多彩。作為兩漢文化的發源地,賦予這座古老的文化城市以新的現代工業社會的歷史要務。具有「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稱號。
  • 試論當下中國戲曲舞美創作的美學追求
    設計師精心設計選取的高脊飛簷黑瓦,粉黛白牆的月亮門、吊窗等徽派建築中的局部元素,通過它們在空間的重組,仿如中國的水墨建築繪畫,在空白與墨跡之間盡顯中國戲曲空間的當代寫意之美。在當代戲曲藝術創作中,對傳統藝術元素的開掘利用,已成為體現中國藝術精神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中國戲曲舞臺美術設計師在一些當代戲曲藝術的實踐中,探索如何充分利用中國傳統戲曲藝術中的典塑元素,以當代視覺藝術的方式組織重構傳統戲曲舞臺空間,創造具有視覺表現力和衝擊力的舞臺形象,傳達中國舞臺美術設計在世界戲劇舞臺中的中國文化意象。
  • 康德對二十世紀中國當代美學的主要影響 張政文
    有中國特色的當代美學是在中國古代美學思想與西方美學理論雙向參照中根據20世紀中國文化、理論、文藝的實際需要建構、發展的。西方美學特別是德國古典美學對20世紀中國美學意義巨大,對此的研究始終是中國美學界的重要話題。不過,在研究中人們似乎更重視黑格爾,而康德的影響未能充分確認。
  • 設計師原研哉來青島詮釋無印良品的空間美學:簡潔而美麗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12月28日訊(記者高忠業)12月27日,MUJI無印良品中國第6家大型旗艦店在青島銀座商城正式開業。當天下午,設計師、無印良品顧問原研哉做客少海匯,詮釋MUJI INFILL打造的簡潔而美麗的舒適生活空間美學以及背後的故事。
  • 秘密大改造 設計師季春華眼中的德立淋浴房|空間美學
    季春華,中國建築裝飾協會設計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室內裝飾協會設計委員會常務理事。他不拘泥於某種設計風格,而是追求空間持久的生命力,因為好的設計需要細節工藝才能體現。「設計是講究美學的,但我認為應該是一種應用美學,全方位地了解使用者,甚至變成他本人,才能讓我們的設計和使用者更加貼切。」——季春華在《秘密大改造》第四季第8期節目中,季春華將這種「感同身受」的設計理念完美地應用到榜樣人物劉英松家中,讓75㎡的壓抑空間,改造成聾人也能自如交流活動的舒適之家。
  • 世界第一部陶瓷聊齋定格動畫,堪稱古典美學當代傑作
    ▲圖片來源於網絡動畫中可以感受陶瓷生命的張力及精緻質感、瑩潤光澤、歷史古韻這部融合陶瓷極致美學的定格動畫不僅展現東方古典韻味更突出當代藝術創新精神、藝術美學、美好寓意每一塊巖板都是當代藝術與傳統美學的極致碰撞我們一起來欣賞下冠軍磁磚最新推出的巖板吧!
  • 優衣庫攜+J首次亮相進博會,演繹當代科技極簡美學
    (原標題:優衣庫攜+J首次亮相進博會,演繹當代科技極簡美學) 2020
  • 「當代美學的論爭與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浙江社科界學術...
    本次國際學術論壇結合了線上直播,為來自中國各地以及美國、英國、俄國、澳洲、德國、比利時等多國研究者們提供了共同探討當代藝術與美學議題的平臺。論壇開幕式上,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延安大學副校長王剛、國際美學協會前主席阿諾德柏林特(Arnold Berleant)分別發表致辭。在疫情、後疫情時代,當代美學的論爭與建設更加需要全球藝術與美學研究者們針對新現象、新問題加強交流對話。
  • 20位獲獎設計師論家居美學,金句頻出
    無論空間是小是大,其中隱藏的美學小執念,才是打造美好家居生活的重要因素。繼雙十一分賽場之後,又有20位設計師突破重圍,在雙十二分賽場中登上了「潮流家居搭配」的獲獎榜單。他們不僅展現了獨一無二的空間審美,還充分證明了自己吸引流量的「洪荒之力」。這些有生命力的設計作品映射著設計師對生活的熱愛與堅持,更凸顯著他們不隨波逐流的美學態度。小編深受感染,也希望能見證更多優秀的設計師為美發聲,讓世界看見中國好設計。
  • 劉榮祿專訪:現代輕奢就是具有理性思考的美學堆疊
    關於杭州這座城市的美學印象,興輝瓷磚在這座城市留下了美好的印記。2017年10月13日,興輝瓷磚「現代輕奢探索之旅」跨國設計師沙龍在如詩如畫的西溪花間堂舉行。臺灣劉榮祿國際空間設計及經典國際藝術陳設執行董事劉榮祿先生就空間設計的國際趨勢做了精彩研究,與300多名當地設計師共同相約探討設計與生活的話題。PChouse記者有幸採訪到劉榮祿先生,聽他講解關於設計美學與現代輕奢的設計理念。
  • 北京CBD銀泰中心聯手YUAN LIVING為國內設計師提供高端展示空間 讓...
    日前,北京CBD落戶全新生活美學空間「YUAN LIVING 源」,該空間由北京銀泰中心聯手YUAN MUSEUM推出,旨在向消費者傳播高級格調的美學意識,兼容並包的將藝術、設計、商業、生活融為一體,為消費者和藝術鑑賞人帶來高品位的綜合生活方式體驗。
  • 「紅棉獎·2020最美藝術空間設計獎」頒獎典禮圓滿落幕
    廣州設計周與東鵬ART+瓷磚聯合創辦「紅棉獎·2020最美藝術空間設計獎」旨在盤點並表彰對於「美學節奏、文化張力」的藝術風格設計具有獨特示範美學的室內空間項目,致力於搭建生活美學與藝術在空間設計中融合的平臺。2020年12月5日,一年一度的「紅棉獎·2020最美藝術空間設計獎」頒獎典禮盛大揭曉。
  • 2019年不可錯過的17個瓷磚品牌的設計師活動|年終盤點
    ,激發思維探索,助力中國設計師成長。2018年發起時,帶領近千位設計師在全國7座城市尋找城市的獨特靈魂。2019年,亞細亞·中國設計公開課再次全新啟程,為探尋中國當代新人居而努力,從建築及設計觸發,輻射有關藝術、文化的探討,並從當地設計師的視角,探索每座城市不一樣的文化特色,尋找每座城市最具創新思維以及代表性的設計師帶來獨特的分享。
  • M+中國高端室內設計大賽TOP20設計師集結敦煌
    2020M+高端室內設計大賽薈萃中國頂尖設計精英打造了國內最大規模直播類設計比賽。經歷150座城市強強聯動,90天的賽程,大賽最終角逐出了20名"頭號設計師"。他們將從全國各地啟程,集結黃河北岸,探訪2019年炳靈秘境的新建改造項目,共赴一場意義非凡的研學之旅,感受敦煌設計美學的滋養。
  • 電視文化類節目傳播中國傳統東方美學理念
    【文化評析】在全球化浪潮衝擊下,中國主流電視媒體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窗口,必然要立足於本土文化,堅守文化自信,爭取國際話語權,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範式,傳播中國傳統東方美學理念。近年來,國家積極推動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創優,強調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傳播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時代氣息的中國故事。基於此,廣播電視機構的電視文化類節目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從內容和形式兩個維度進行創新,抒寫國人情感,構建集體認同。
  • 第七屆「設計上海」開幕:疫情中見證設計師的「發光發熱」
    在獲得良好坐感的前提下,創造出美學價值。設計師周宸宸於2015年創立的品牌FRANK CHOU COLLECTION以節約的當代家具為特色,試圖讓家具成為日常可以使用的藝術品。在此次「設計上海」中,Terra桌、Lento扶手椅、Font茶几等設計亮相當代設計館。2-LA Design「設計得到」由室內設計師朱小斌創立,在本屆展會帶來室內設計應用的新材料,打造一個特別的「材料美學館」。
  • 「六個盒子」當代藝術展在悅來美術館開幕
    「六個盒子」當代藝術展將悅來美術館既有的建築空間,假設為六個形狀各異的「空盒子」,讓六位藝術家成為不同「盒子」的掌控者,在有限的「自由」下,通過各具特點的現場創作來賦予這六個空間不同的內容、感知和想像,用作品激活存放在美術館中的六個盒子空間。
  • 中國頂級設計師文化朝聖第三季啟程,直播窺秘,燃炸設計...
    2020M+高端室內設計大賽薈萃中國頂尖設計精英打造了國內最大規模直播類設計比賽。經歷150座城市強強聯動,90天的賽程,大賽最終角逐出了20名"頭號設計師"。他們將從全國各地啟程,集結黃河北岸,探訪2019年炳靈秘境的新建改造項目,共赴一場意義非凡的研學之旅,感受敦煌設計美學的滋養。
  • 14家畫廊、7家藝術工作室、10家美學先鋒……一場大型的當代藝術...
    記者了解到,M50成立20年之後,首次推出了大型當代藝術盛會。此次舉辦的M50當代藝術周邀請了來自園區內14家最具有代表性的當代藝術畫廊,7家藝術家工作室以及10家城市生活美學先鋒。主辦方介紹說,這些全球頂級畫廊與機構,力圖構築一個專業的平臺給藝術家、收藏家、贊助人和美術館負責人,讓大家進行交流,分享最新的當代藝術動向與想法,打造上海藝術文化品牌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