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動漫《魔道祖師》還是電視劇《陳情令》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雖然日子已經過去很久了,但依然讓很多人懷念。在欣賞了《魔道》一系列衍生作品之後,小編心中一直存有一份遺憾。
這份遺憾就來自義城篇中曉星塵與薛洋之間的牽絆,由於原著被削減得太厲害,很多感動與悲涼都沒能體現,真的太可惜了。義城篇之所以讓人難忘,是因為義城裡都 是一群可憐人,沒有誰是勝利者,大家同樣輸得一敗塗地。
(一)曉星塵是義城中最善良的可憐人,出於善意,卻終得惡果。
曉星辰為常氏出頭,開罪了薛洋,薛洋報復,卻連累了好友宋嵐。曉星辰出於俠義,蹚了這渾水,終究是對是錯?若從事件的開端來看,他沒有錯,世界上也確實需要他這樣見義勇為的人,他也擔得起一個「俠」字。
但從結果來看,他錯了。他所化解問題的方法就是以暴制暴,由於他的武力強於薛洋,便自以為是地替人出頭。曉星塵一沒有了解整件事情的緣由,二對薛洋也並不了解,僅憑一身孤膽便插手他人的恩怨,確實是不對的。
旁人的立場應為化解,而非代人懲戒。他的所做所為引來薛洋的報復,也在情理之中。曉星塵又是出於善意,救了重傷的薛洋,又被薛洋所騙,做了無法成受的錯事,最終自殺。
曉星塵的觀念中是正義鋪就的白色,容不得一絲邪惡。他接受不了世間的不美好,更接受不了自己的錯誤。
曉星塵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而不是承擔惡果、手刃薛洋,彌補錯誤,最終成了失敗者,可以說曉星塵純潔無瑕,但終被自身的純潔無暇所累。
(二)薛洋的悲慘一生告訴我 們,萬惡皆有源,緣起緣滅終有果
薛洋對常氏的惡,來自少年時的殘忍對待,惡的種子已在那時就深深地種下,並且慢慢長大。薛洋本身就是個忍辱負重、嫉惡如仇的人,以前沒有報復,是因為沒有能力。
但當他一旦具備能力,就會對施暴者加倍奉還。但是,誰又能想到薛洋在七歲之前也有赤子之心。
在惡環境成長的薛洋也有善,他所有的善都給了曉星辰。曉星塵的善良是與生俱來的,他的俠者之心可以讓所有人心生敬佩,也包括薛洋和阿菁。
曉星塵在與薛洋生活的日子裡,做的都是他稀疏平常的事,對別人的幫助與關愛是他的本能,也是他的日常。
但薛洋的一生卻從來體會過別人對他這麼好,他仿佛受到天大的恩賜,薛洋眷戀著這份美好。薛洋之後的所做所為,無非是想將曉星塵拉到自己的世界中,期盼與曉星塵的關係能長久地維繫下去。
雖然這是薛洋僅有的良善的一面,雖然他的索求也很簡單,但他種下的孽,終得了惡的果,他什麼也不有得到。
(三)換一種方式,也許結果會不一樣
若曉星塵不是這般黑即是黑,白即是白的性情,能以感化、包容的態度對待薛洋,將薛洋帶在身邊,而不是殺了他、懲罰他,也許就沒有後來的悲劇了。
薛洋既然是真心想與曉星塵結伴而行,那就應該放下從前的自己。而不是選擇繼續欺騙,真誠的懺悔也許是最有效的方式,特別是對於曉星塵來說。
但很可惜薛洋還是太自我了,自尊心太脆弱了,終究沒有如此的選擇。
(四)所有人都是失敗者,全部賠上自己
曉星塵心中只有正義,然而卻做下了多件不義之事,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了自己的知己宋嵐,屠了城中百姓,唯獨沒有殺掉自己一心想殺掉的人。他沒有想到自己成了比薛洋更惡之人,這樣的自己他接受不了,死是他的唯一出路。
薛洋要的無非是愛,薛洋可憐,自他來到這個世界上,他便在夾縫中生存,經歷的也都是相互利用、爾虞我詐。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對他好,只有越來越多對他喊打喊殺的人。
終於讓他碰見了曉星塵,但兩人之間的隔閡無法跨越。曉星塵死了,薛洋的希望也滅了,他知道他再也找不到像曉星塵這般對他好的人了,薛洋的心也早就隨著曉星塵的死而亡了。
義城是個孤城,寒了所有人的心。每個人的願望其實都很簡單,但每個人卻都有自己的無可奈何,他們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在深深地傷害自己,人走後留下了一城的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