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儺戲儺面具藝術展亮相鎮江
昨天,「儺魂神韻——中國儺戲儺面具藝術展」亮相鎮江博物館書畫展廳。通過對儺文化兩種重要表現形式——儺戲、儺面具的展示,近距離向我市觀眾展示儺文化的生動與多彩,領略我國儺文化的獨特魅力。儺,以鬼神信仰為核心,以各種各樣的請神驅鬼活動為表象,目的在於驅鬼逐疫、祈福禳災。如今,儺的功能已經逐漸從娛神轉為娛己,以戲曲、舞蹈等為表象的諸多形式,成為中華民族藝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
神秘儺面具到訪廣州!141件(套)珍貴文物齊集南越王宮展示儺文化
10月30日,「儺魂神韻——中國儺戲·儺面具藝術展」在廣州的南越王宮博物館陳列樓臨展廳開展。 該展由南越王宮博物館、貴州省民族博物館聯合舉辦,通過141件(套)珍貴文物,向觀眾展示古老而神秘的儺文化。該展覽將持續展至2021年1月4日,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
外地人想搞定貴州?先從博物館開始吧
「初到一地,先參觀博物館,然後再去各景點遊玩,這樣會對民俗民風、史地淵源有一定的了解,有助於更好的遊覽體驗。」那?來貴州,一定得去貴州省博物館!以前也逛過別的博物館,一般這種民俗類建築,博物館因場地或者別的原因限制,都不會實物展示出來,大多是以照片、視頻的方式。但沒有想到貴州省博直接將他們建在了博物館裡面!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民俗民族面具欣賞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民俗民族面具欣賞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峽文化、大後方抗戰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等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傳播為一體的綜合性省級博物館,館舍由主館、白鶴梁水下題刻博物館、保衛中國同盟總部(宋慶齡舊居陳列館)、塗山窯遺址四部分組成。
-
儺面具,展示古老文化的生命力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通訊員 梁豔萍/文 王維宣/圖) 昨日,南越王宮博物館的展廳中,安順地戲面具雕刻周官胡氏派第23代傳人、貴州儺面具雕刻藝術代表性人物胡科偉,用手中的雕刀嚓嚓幾下,木料上顯現出粗獷的幾道刻痕。
-
南豐儺面具:傳承千年的古老「表情包」
儺面具是儺文化中儺舞、儺祭、儺戲中使用的道具,是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儺面具種類眾多,一般為楊柳木和香樟木所雕,並敷彩上漆,粗獷樸拙,莊典華麗。在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國際面具文化陳列館收藏了810餘件造型各異的儺面具,一起來看看這些傳承千年的儺舞「表情包」。
-
去貴州省博物館,聽文物講貴州的故事
而除了這些技藝 博物館帶給我們的還有 多彩的服飾與民俗 讓我們進入 織布機 除了服飾 貴州少數民族的歷史還蘊藏在紛彩的民俗中 貴州少數民族總愛用歌舞表達感情
-
細說鎮江的民俗文化_中國鎮江金山網 國家一類新聞網站
漫步於鎮江的民俗文化長廊,你會被躍動在其中的鄉情民風所感染。節俗文化春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初一,鎮江人除夕的年夜飯裡必有三道菜餚:一是魚,寓意年年有餘、代代有餘;二是糖醋安豆頭,有身體安康之意;三是水芹菜,又稱「路路通」,有幸福道路長久,錦繡前程暢通之意。另外,在除夕夜,鎮江人有到金山寺燒香祈福撞鐘之習俗。
-
貴州兩個案例獲全國博物館研學推介
研學,讓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活起來」為促進博物館研學旅行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助推博物館研學旅行質量的提升,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的「2015至2019年度博物館研學課程及線路推介活動」,面向全國範圍博物館、紀念館、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徵集近五年來已實施開展過的研學課程和研學線路。
-
文化動態|白銀區民俗文化博物館即將精彩亮相
白銀區終於有自己的博物館啦位於白銀區全民健身廣場的白銀區民俗文化博物館正在緊張布展遠山如黛 河帆遠影黃河之畔 鍾靈毓秀白銀區民俗文化博物館的外牆裝飾與民俗主題相得益彰透露著濃濃的鄉愁進入館中一個殷實人家的四合院堂屋高大氣派 瓷韻茶香廚房鍋碗瓢盆 煙火溫馨藥鋪生意興隆 懸壺濟世後院農具滿當 倉廩殷實農耕之餘
-
世界博物館日,逛逛貴州省博物館,了解貴州發展歷程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要了解貴州歷史,貴州省博物館便是一重要去處。貴州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1958年正式開館,老館位於貴陽市雲巖區北京路。於2013年6月28日遷址建設,新館位於貴陽市觀山湖區林城東路中段北側,與貴陽國際會展中心、貴陽城鄉規劃展覽館隔路相望。
-
鎮江市委統戰部來句容開發區企業參觀考察
中國江蘇網訊 6月10日下午,鎮江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黃寶紅一行來到江蘇神牛家具有限公司參觀考察生產經營和銷售等情況,句容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陳桂生等陪同調研。活動中,黃部長一行來到神牛紅木藝術博物館進行參觀考察,聽取了神牛家具的發展、設計、製作、收藏等方面的現場講解。
-
到南越王宮博物館 看「面具的力量」
10月30日,南越王宮博物館的展廳中,安順地戲面具雕刻周官胡氏派第23代傳人、貴州儺面具雕刻藝術代表性人物胡科偉,用手中的雕刀嚓嚓幾下,木料上顯現出粗獷的幾道刻痕。隨著他的雕刀移動,一張帶有神秘色彩的面具也漸漸顯露出雛形。
-
線上博物館來啦!在家也能「逛」遍全國博物館~
02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現有藏品數量140餘萬件,涵蓋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圖書古籍善本、藝術品等多種門類。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萬件(套),近現代文物藏品34萬件(套),圖書古籍善本24萬餘件(冊),共有一級文物近6000件(套)。
-
在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裡追尋閃光的足跡
7月9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授牌儀式在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舉行,這座滿載燃情歲月的博物館又增添了新的光芒與使命。順應時代之需、傳承之要,2013年六盤水市委、市政府修建了「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築就了一座城市洗滌靈魂的精神家園。
-
天水民俗博物館開展「行走的動畫——DIY皮影體驗」研學活動
8月9日至10日由天水民俗博物館組織的 「行走的動畫——DIY皮影體驗活動」第二期在天水民俗博物館舉行,135名學生及家長來到現場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往常不同,這一次沒有難懂的解說詞,而是出現了一個個的小任務,這些改變讓孩子們的這次活動變得格外有趣。
-
從定義,歷史以及民族價值三個角度,談談毛南族儺面具的傳承意義
毛南族儺面具毛南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主要居住在廣西環江縣和貴州平塘縣等地。在歷史的發展變遷中,毛南族的祖先們不斷創造文化,而儺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儺面具是毛南族文化的代表,是毛南族儺文化的載體,承載著毛南族的歷史和生活。
-
貴州水族文化博物館榮獲國家三級博物館稱號
喜 報 貴州水族文化博物館 年7月至12月組織開展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 貴州水族文化博物館 貴州水族文化博物館是以展示中國水族歷史與文化為主題的民族類專題博物館
-
百餘件西周文物亮相山西青銅博物館
本報太原10月13日訊(記者王媛)日前,由山西博物院、隨州市博物館聯合策劃的「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在山西青銅博物館二層臨展廳開展。這是山西博物院2020年推出的「中國古代文明」系列主題展覽中的一個重量級展覽。 與山西新發現的倗國和霸國一樣,在湖北發現的曾國也是一個史籍失載的西周封國。
-
548件「最年輕」文物!首批戰疫見證物入藏貴州省博物館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應騰)423張照片、17篇詩詞和日誌、64條視頻、42篇專題稿件……11月17日,由多彩貴州網捐贈,來自貴州戰疫主戰場——貴州省將軍山醫院548件(套)文藝作品,作為首批戰疫見證物入藏貴州省博物館,成為「最年輕」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