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跡鳶都②:走近楊家埠木版年畫 精雕細琢展非遺魅力

2020-12-14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春杉 濰坊報導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民間美術形式,也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隨著時代的進步,手工木版年畫逐漸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日,由大眾網·海報新聞和濰坊廣濰一汽奔騰4S店主辦的「悅享奔騰,尋跡鳶都,一汽奔騰尋找濰坊文化符號」活動帶您走進楊家埠,一起探尋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歷史。

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流傳於山東省濰坊市楊家埠的一種民間版畫,興於明初,盛於清乾隆年間,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製作工藝別具特色,是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齊名的三大民間年畫之一。和興永畫店是楊家埠代表性畫店之一,畫店位於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東側,集年畫創作、製作、銷售與一體,產品齊全、質量上乘、銷售量大,在國內外民間工藝界擁有很高的知名度。

楊乃東是楊家埠和興永畫店第十三代傳人,自幼師從父親楊明智學習楊家埠木版年畫創作、刻制、印刷技藝,畫樣和刻板功夫深厚。楊乃東的畫意隨時隨俗,構圖嚴謹飽滿,刻板線條柔和,印畫光彩奪目,先後創作、刻制木版年畫600餘套3000多塊。

一張張精美的木版年畫看起來十分簡單,但是它的製作工藝十分的複雜考究。做木版年畫需要先畫樣,然後刻版,版是梨木刻的,一塊木版的雕刻可能需要二十多天,然後才是套色印刷,採用套版的方式上色。一張年畫最少也要5個色,對應需要5個版分別上不同的顏色。

楊乃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楊家埠木版年畫由於線條流暢、色彩鮮豔、眉眼清晰等特點深受市民的喜愛,一幅年畫代表著一個故事,同時也記錄了每個時代發生的故事,隨時代的變遷不斷發展,也算是歷史的記載者,所以能夠流傳至今。」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因其貼近群眾,古樸雅拙,簡單明亮鮮豔,被喻為「行走的中國春節傳統民俗」。木版年畫的繪製、雕版、印刷程序繁雜,這樣一種依靠技藝傳承的文化,需要傾注年畫手藝人畢生的精力和信念,這與汽車產業的經營之道也是相通的,一汽奔騰一直以來不斷突破,專注汽車製造,深度融合國內外先進理念和科技研發體系,為國人帶來了一部部品質卓越的汽車產品。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戲曲木版年畫 現在根本看不到了
    以前一到過年,是要貼年畫,還要唱大戲的。傳統的木版年畫,總是少不了傳統戲劇題材。那些唱過的大戲,也就在這一張張年畫中。 華容道(《三國演義》),山東楊家埠年畫。
  • 純手工製作,國家級非遺佛山木版年畫復活,變身「國潮IP」
    地點:佛山 故事:佛山木版年畫始於宋元,盛於明清,歷經過700年風雨興衰後成為了首批國家級「非遺」。這些要經過20多道工序、純手工製作、有著「萬年紅」之稱的木版年畫,過去曾是家家戶戶爭相採購的「年貨」,並遠銷海內外。
  • 年畫裡的新年|年畫|木版年畫|胖娃娃|春節
    年畫《四季平安》。年畫《雙喜臨門》。市民選購年畫。以年畫《六子爭頭》為主題的文創產品。汪銳現場演示傳統木版年畫的製作。記者 李向紅 見習記者 王梓萌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身邊的年味越來越濃。過年的記憶是熱鬧的爆竹聲,是孩童們身上的新衣,是收到的壓歲錢,是大紅的「福」字和春聯……除了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年味標誌,年畫作為時代的「記錄者」,也是中國新年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張貼寓意吉祥的年畫,是中國家庭迎接新年的固定儀式。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1月16日,記者走進西安市瑞豐堂木版年畫社,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色彩鮮豔、富有濃厚藝術氣息的年畫。
  • 湖南本土民間藝術走近市民身邊 精美年畫重溫記憶
    湖南本土民間藝術走近市民身邊精美年畫重溫記憶,就診孕媽瞬間放鬆華聲在線12月11日訊 「陪家人來醫院檢查,沒想到重溫了兒時的溫暖記憶。看著這些年畫,都是逝去的青春。」市民劉女士感慨道。今日上午9點,長沙市婦幼保健院聯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灘頭年畫)傳承人鍾星琳,共同在門診舉行「辭舊迎新送年畫」活動。在醫院產六科(家化二區)和產科家化區門診,一幅幅濃墨重彩的精美年畫,親手贈送給了前來就診的孕媽媽。「本來作檢查還有些緊張,看著這些年畫,心情一下就放鬆開朗了很多。」劉女士說,年畫做工精緻,畫風明朗,看著就滿心歡喜。
  • 樣式匱乏:聊城木版年畫傳承面臨的現實困境
    國家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來,聊城木版年畫的組成部分即東昌府木版年畫、張秋木版年畫、遲莊木版年畫、冠縣木版年畫、臨清木版年畫等都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名義重新走到社會舞臺前列,但與楊家埠木版年畫、楊柳青木版年畫相比較而言,聊城木版年畫整體上依然處於「未挖掘」的狀態,其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等並未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 佛山木版年畫第28代傳承人馮錦強 賣月餅籌建年畫博物館 「要把...
    不到20歲回鄉傳承木版年畫        「佛山是中國木版年畫的其中一個產地,佛山木版年畫曾經是四大木版年畫之一。它始於宋元時期,明清到抗戰前為全盛時期,印製木版年畫的作坊一度有幾十家,從業人員達4000多人,年產量幾千萬。佛山木版年畫中的『門神』是珠三角地區家家戶戶每年的必備之物,它的影響力遠至東南亞及世界各地的華人區。」 馮錦強對廣州日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祖輩與木版年畫的淵源。        「我的曾祖父叫馮標,是廣州花縣也就是現在的廣州花都人。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激活·衍生」——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參會人員合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大學主辦,中國手藝網、四川大學教育基金會、四川大學非遺研究中心承辦的「激活衍生」——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於2020年12月5日成功舉行。
  • 山東非遺傳人「花樣忙年」 讓傳統文化浸潤「中國年」
    濟南結藝非遺傳承人胡立華1月15日攜滿滿一箱色彩絢麗、寓意豐富的中國結作品踏上飛往塞爾維亞的航班,參加即將在該國舉行的「歡樂春節」廟會活動。「我們也借『忙年』時間段集中向大眾展示非遺技藝,從文化底蘊到製作過程,擴寬普及範圍,壯大傳承隊伍,讓人們重拾傳統文化年的韻味。」除海外獻藝秀絕活、年俗廟會急趕場,山東還有非遺傳人新年訂單接不停。春節前夕,最具年味的中國年畫銷售火爆。楊家埠木版年畫非遺項目傳承人楊乃東和兒子楊科委正在家中趕製來自全國各地的新春訂單。
  • 一曰:日進鬥金;一曰:牛馬平安——月令楊家埠
    先立春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天子乃齋。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禮記·月令》中午,參觀楊家埠。導遊帶我們走進一座小房子說,這兒是楊家埠的舊居狀態。房子一分為二,外間大些,裡間小些。
  • 第二屆四川大學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在成都舉辦
    12月5日,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大學主辦的第二屆四川大學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在成都舉辦。本次會議圍繞《 年畫「釋義」》《略論傳統年畫中的鍾馗形象》《康乾時期年畫的視覺趣味兼談八破畫的起源》《技術變革、城市文明與木版年畫的北宋之音》《「異域同繪」——日本浮世繪與中國木版年畫風格之比較》《社會變遷與現代性表達——以晚清年畫<上海勝景洋場跑馬圖>為例》《民俗、圖像、傳播——傳統木版年畫的緣起與流變》《傳統年畫的創新傳播》《傳統文化元素的可持續設計的思考
  • 看展 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近日在中國美術...
    近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一百餘件作品展出,為觀眾帶來美的盛宴。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相映成趣。展覽分為美人、戲劇、風景三個板塊,展示了日本浮世繪與清代木版年畫在題材選擇和形象塑造方面的異同。浮世繪中的美人往往姿態曼妙、衣衫華美,而清代木板年畫中的女性姿態端莊、溫柔嫻靜。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2020年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
  • 展演|再展一個月!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亮相美術館!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展覽日期-2020年8月5日-10月15日-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五層19、20、21展廳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製作工藝相近,又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裡大放異彩、相映成趣,成為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兩顆璀璨明珠。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讓美育融入公共生活,讓藏品走出庫房,組織了「典藏活化」系列展。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
  • 尋跡鳶都⑤:執鐵為筆,描繪世間萬物,傳承永恆經典
    12月1日,上午,由大眾網·海報新聞和濰坊廣濰一汽奔騰4S店主辦的「悅享奔騰,尋跡鳶都,一汽奔騰尋找濰坊文化符號」活動來到昌樂縣烙畫非遺傳承人王全戰家中,近距離觀賞不一樣的繪畫方式,體驗民間繪畫的多樣性。近年來,烙畫在濰坊得到了非常好的發展,比較突出的、有影響力的是「王派烙畫」。
  • 寄給春天的請柬——訪《年畫》詞作者楊玉鵬、曲作者利宇翔
    【第八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14】    光明日報記者 郭超  說起年畫,很多人第一感覺可能是「歡天喜地吉慶熱鬧」。對楊玉鵬而言,年畫更是「一種文化,一種信仰,一種鄉愁」,年畫是「寄給春天的請柬」。
  • 還有清代木版年畫精品
    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相映成趣。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一百餘件作品展出,為觀眾帶來美的盛宴。
  • 他將Q版「年畫娃娃」搬上文創舞臺,讓非遺 「潮」起來!
    首創於明末,鼎盛於清朝的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一的"楊柳青年畫",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已成為西青的名片、天津的名片,甚至中國的名片。一提到「楊柳青年畫」,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色彩豐富,或憨或嘎、或靜或動的大胖娃娃。這些代表著生命繁衍,寓意著美滿吉祥的娃娃,在張榮章手中變得表情更生動、動作更俏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