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訊》刊發華中科技大學馮光團隊離子液體超級電容器研究...

2020-12-12 中國教育在線

  11月16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研究長文形式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能源學院馮光教授團隊關於離子液體超級電容器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目為「加鹽提高含水離子液體電化學窗口」(Adding salt to expand voltage window of humid ionic liquids)。華中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分別為能源學院博士後陳明和廈門大學博士生吳傑督,通訊作者為馮光。

  離子液體僅由陰陽離子組成,在室溫下呈液態。除了揮發性低、熱穩定性好、不可燃等優點,相比常用的水或有機溶液電解質,離子液體具有更高的電化學窗口(4~6 V)。近些年來,用作儲能裝置(如超級電容器和電池)、電潤溼技術等所需的電解質,離子液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和重視。因其固有的吸水性,離子液體中的水總是難以被徹底除去。針對離子液體含水的影響,馮光團隊的前期工作(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5222)表明,在形成電極-離子液固液界面的過程中,離子液體的親疏水性決定了水的吸附行為:親水性離子液體可以有效避免離子液體中的水吸附在負電極表面上,從而避免工作電壓的降低;而疏水離子液體中的水將會富集在電極表面上,而減小其工作電壓與性能。因此,如何減小含水的疏水離子液體中水的負面影響,成為了離子液體電解質領域內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馮光團隊利用分子動力學模擬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為主要研究手段,發現向含水的疏水離子液體電解質中添加少量的鋰鹽,既可以有效避免含水離子液體中的水吸附在電極表面上,又可以降低電極吸附水的反應活性,從而增大了含水離子液體電解質的電壓窗口。這一方案適用於不同種類的疏水離子液體。模擬預測結果得到了合作者廈門大學毛秉偉和顏佳偉教授團隊的實驗證實。團隊進一步闡釋了加鹽的微觀作用機制和實現原理:由於鋰離子的強水化作用,水被拽離了電極壁面;鋰離子與仍吸附在電極上的水相結合,降低了水的反應活性;鋰離子改變了吸附水的方位分布,抑制了水的分解;與鋰離子結合,降低了水的HOMO能級,從而提高了其氧化穩定性。

  該工作基於納米尺度界面與能質傳遞的基礎研究,以儲能器件中的電極-電解質固液界面為研究對象,探究了添加鋰鹽對疏水離子液體在電極表面上吸附水的影響規律及其作用機理。這一研究結果,以及前期有關親水離子液體的工作,解決了離子液體因吸水而降低電壓的難題,不但給離子液體超級電容器儲能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而且還有利於含水離子液體在其他領域內的應用(如具有高濃度鹽溶液的電池)。同時,利用類似策略「開發恆電勢分子模擬技術」研究納米尺度界面與能質傳遞現象,通過跨尺度理論和方法並結合實驗驗證,馮光團隊還開展了基於導電MOFs和離子液體的新型超級電容器的研究工作,成果已於數月前刊發在了《自然•材料》上,華中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

  這些工作都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

相關焦點

  • 「科」創未來|華中大第二十八期科研資訊
    「科」創未來,旨在帶領大家了解華中大最新科研資訊。我們頌揚那些深耕科技興邦國的大師們,同時也在華中科技大學這片土地上,期待一個又一個的騰飛。該系列研究成果為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自然通訊》刊發馮光團隊離子液體超級電容器研究成果11月16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研究長文形式刊發了我校能源學院馮光教授團隊關於離子液體超級電容器的最新研究成果。
  • 華科的奇思妙想——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前沿青年團隊的調查報告
    跨專業組團攻堅華中科技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教授、博導薛宇及其團隊。此刻,一江之隔的華中科技大學腦研究所也集聚了以朱鈴強教授為首的三位年輕人,進行他們每周一次的學術討論。朱鈴強(中)和他的「腦功能研究團隊」每周要開一次學術討論。
  • 華中科技大學趙強教授《Mater. Horiz.》:「陽離子腈」序列編碼聚...
    例如,最新研究表明蛋白質序中的離子和電荷的序列分布對其凝聚體材料調控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當前高分子合成化學的重要方向之一是通過聚合物主鏈上可控的單體序列來精準實現目標結構與功能。然而,主鏈上單體之間的序列調控往往需要較為複雜的合成方法,且「序列~功能」構效關係在功能材料中的精確轉化仍存在困難,難以放大與模塊化。
  • 超級電容器(電化學電容器,Supercapacitors,ultracapacitor)
    超級電容器(Supercapacitors,ultracapacitor),又名電化學電容器(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雙電層電容器(Electrical Doule-Layer Capacitor)、黃金電容、法拉電容,是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通過極化電解質來儲能的一種電化學元件
  • 基於3D雷射誘導石墨烯的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可伸縮的微型超級電容器,可自供電可穿戴設備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煥宇教授科學與力學系的多蘿西·奎格(Dorothy Quiggle)職業發展教授,教授Huanyu" Larry" 程煥宇教授帶領的一組國際研究人員
  • 離子液體綠色工程應用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為推動中科院科學技術研究面向國家地方需求、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鼓勵在服務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公益等科技創新活動中作出重要貢獻的集體,自 2014 年起,中科院設立了「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2017 年度共 7 個團隊榮獲該獎。
  • 中國超級電容器產業規模及消費市場結構分析_超級電容器產業規模...
    它是一種電化學元件,但在其儲能的過程並不發生化學反應,這種儲能過程是可逆的,也正因為此超級電容器可以反覆充放電數十萬次。    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新型儲能裝置,具有顯著的法拉級超大容量特點和優勢,可以在某些領域取代傳統蓄電池,在節能環保日益成為主題的今天,它的應用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
  • 斯威本大學研究人員開發3D列印生物傳感混合液體RFID標籤
    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SU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3D列印聚合物——液體混合RFID天線。該團隊的新傳感設備利用低成本的FDM製造技術,其特點是微流體通道,可以使用不同的離子流體改變其極化。
  • 豐田與京都大學研究氟化物離子電池純電續航可達1000公裡
    據媒體報導,近日,日本京都大學和豐田汽車聯合製作了新一代氟化物離子電池的原型。研究人員發現,與當前市面上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在儲電能力和容量上,「氟化物離子電池」的確更加具備優勢。京都大學等之所研發氟化物離子電池,也是因為氟化物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有可能實現大幅超過鋰離子電池極限能量密度。 氟與金屬結合起來的氟化物攜帶大量氟化物離子,能高效產生電力。能量密度按照電池的單位重量相當於鋰離子電池的7倍。能量密度越大,越能製造出輕而小的電池。大小相同的情況下,電池則能使用更長時間。
  • 新型離子液體電解質使納金屬電池更加安全
    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氯鋁酸鹽離子液體電解質。採用這種電解液的可充電鈉金屬電池能量和功率密度較高、循環壽命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這種電解液由氯化鋁/1-甲基-3-乙基咪唑氯/氯化鈉離子液體和兩種添加劑組成。在製備過程中,研究人員將無水AlCl3和[EMIm]Cl按1.5:1比例混合,形成室溫離子液體。
  • 華中科技大學團隊奪取全球首個機器人抓取雲競賽冠軍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歡教授陸續收到了熵智科技、武漢需要智能等校友企業對其指導的iRobotCNC團隊的合作意向郵件。  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受到如此多關注,是由於該團隊在一項全球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 華中科技大學超過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晉級十強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都是如雷貫耳的中國名校。很少人會把這三所大學放在一起比較,覺得級別不同,領域不同。但今年的校友會榜單卻突然讓人眼前一亮:這三所大學竟然挨在一起?華中科技大學竟然勝出?
  • 華中科技大學不愧是頂級高校,4人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年薪201萬
    一、張霽(華為「天才少年」,頂級年薪201萬)張霽,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最高學歷博士,是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計算機系統結構博士研究生,他的研究方向是依託於人工智慧與計算機體系結構、智能系統優化技術研究
  • 原位π離子凝膠有機超分子電晶體,用於碳基柔性電子學和高效光伏
    新型原位π離子凝膠有機超分子電晶體,用於碳基柔性電子學和高效光伏電晶體是控制電流開/關的重要元件,它內置於PC和智慧型手機等電子設備中。為了克服電化學電晶體的這種問題,日本筑波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由導電聚合物製成的離子凝膠,創建了一種新的碳基電子器件,即π離子凝膠電晶體(PIGT)。這項工作(Advanced Materials,"利用原位π離子凝膠的快速響應有機超分子電晶體")可能會導致更便宜,更可靠的柔性可印刷電子產品。
  • 新版「龜兔故事」,就在鋰電池和超級電容器之間
    隨著科技初創公司和更多的超級電容器供應商開始進一步利用潛在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回收、儲存和管理將展現良好的發展前景。 當然,人們還是希望超級電容器能夠在當前迫切需要快速充放電、高充電循環,以及極端溫度下高效工作、高功率、高可靠和安全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電動汽車應用。最近,網上也在討論超級電容和大功率鋰離子電池哪個更適合混合動力汽車的問題。
  • 南京工業大學的邵宗平教授團隊NC:單相鈣鈦礦氧化物:超交換誘導...
    藉助第一性原理模擬鹼性HER的不同基元反應步驟,作者進一步確定了STRO催化劑中多個活性中心之間本質上的協同作用,即Ti3+離子幾乎無動力學障礙地促進水解離,Ru5+離子有利於OH-脫附,以及非金屬氧位點 (包括氧空穴/晶格氧) 可以促進H*中間體的最佳吸附和H2析出。這項工作從根本上揭示了單相多活性位點的協同作用,為通過原子尺度調控策略開發先進的高性能的電催化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三維互聯石墨烯卷骨架增強反應動力學的鋰離子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三維導電網絡對均勻負載良好分散的活性納米結構尤為重要,同時也能夠為納米活性物質提供三維快速的電子和離子傳輸通道。一維石墨烯卷繼承了石墨烯優異的電學性能,具有一維材料的一些性能,如表面積比大、載流子遷移率高、自聚集受限、機械強度高等。此外,與表面無縫的碳納米管相比,石墨烯卷在埠和邊緣處呈開口狀,這更有利於電解液的滲透和離子的遷移。
  • 王忠林在華中科技大學調研科技創新:解決「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
    王忠林在華中科技大學調研科技創新:解決「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加快成果轉化 2020-11-11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世界神經領域研究十大進展揭曉,華中科技大學研究成果入選
    長江網12月22日訊 近日,由梅斯醫學評選的2020年世界神經領域研究十大進展揭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王偉教授領銜全國7家醫院開展的《針灸用於無先兆發作性偏頭痛預防的RCT研究》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