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天氣陰沉、濃霧籠罩。從冕寧縣城出發,沿108國道行駛約30分鐘,記者來到彝海鎮曹古村。在曹古村甜櫻桃園、曹古小學等地,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清淤泥、查災情、清理泥漿渣滓……當地群眾積極投入自救,為守護家園盡一份力。
自救
清淤挖溝一天也等不得
清理淤泥、挖排水溝……28日,李曉林、李清瑩姐妹倆早早地在位於曹古村的百畝甜櫻桃園裡忙開了。
2013年,姐妹倆來到曹古村,流轉河灘地栽種甜櫻桃104畝。進入盛果期,櫻桃園為姐妹倆帶來了豐厚收益,「大多是遊客進園採摘。」
但26日晚開始的一場暴雨,讓甜櫻桃園受損嚴重。簡易工棚內積起半米深的淤泥,除草機、犁地機等機械被埋,甜櫻桃園遭遇大面積漫水。
果園工人還未返工,姐妹倆穿上雨靴在甜櫻桃園內闢出排水溝。「一天也等不得,這些果樹是一家人多年的心血。」姐姐李曉林說。
村子受災區域目前仍處於停水停電狀態,姐妹倆只能白天搶著幹。李曉林初步估算,有40畝的櫻桃地可能保不住了,「清淤等工作結束後,我們再補種些,等幾年又是一片好果園。」
彝海鎮曹古小學裡,校長俄爾尼姑忙著查看受災情況。此前,由於端午節放假,全校600多名學生及教職工未在學校。
由於學校主體建築多數建於2003年以後,比較堅實穩固,洪災並未對校舍造成損壞,只是大量泥漿湧進操場、食堂、廁所,衝倒了一些體育設施,造成斷水、斷電。「我們已通過班主任微信群和村幹部通知家長,學生延期到校上課。」俄爾尼姑說,這兩天,相關人員正在對學校受災情況進行勘查,預計從29日開始清理泥漿、渣滓,用不了多久就可複課。
保障
安置點群眾吃上熱菜熱飯
「香。」6月28日11時,彝海鎮曹古村安置點一頂帳篷內,受災村民果基克巴的兩個外孫高興地吃著午飯——一碗簡單的泡湯飯和一份炒土豆片。「昨天還是餅乾零食,今天就吃上熱菜熱飯了。」果基克巴對記者說。
當天,除了清潔的飲用水,可口的飯菜也被及時送到安置點受災群眾手中。災情發生後,冕寧縣共設置4個集中安置點,2100餘人得到妥善安置。
彝海鎮工作人員沙林洪介紹,27日晚,彝海鎮再迎降雨,但比26日晚小了很多,未造成進一步災害。在做好集中安置點各項保障的同時,當地幹部繼續動員受災群眾優先選擇投親靠友的方式渡過難關,「對於選擇投親靠友的受災群眾,鎮裡統一組織客車運送,確保通行安全。」沙林洪說。
守護家園,更多的力量投入到災區一線。
帶上鐵鍬,推著板車,從28日中午開始,來自冕寧縣多個鄉鎮的210餘名民兵,開始分組進入曹古村受災村民家中協助清淤。
「多虧他們來了,幫了我們大忙。」洪水過後,曹古村村民果基木三子家的屋裡屋外積起20多釐米高的淤泥。在12名來自彝海鎮鹽井村的民兵協助下,他家堆積的淤泥在兩個多小時後就被基本清除了。
應急搶險前線指揮部負責人介紹,清淤行動持續展開,沿108國道兩側受災區域的淤泥將被優先清理,進而再向災區縱深推進。
與此同時,如何儘快恢復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也備受關注。冕寧縣縣長劉長佐介紹,災情核查工作已經全力展開,多支專業技術力量進入災區,將儘快搶通交通、電力、通信、供水等基礎設施,為生產自救和災區秩序的儘快恢復創造有利條件。(四川日報記者 袁敏 何勤華 王代強 王雲 程文雯)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