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傅高義去世,曾說美國應公平對待中國

2020-12-22 新京報外事兒

北京時間12月21日,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發表推文稱,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宣布,前主任傅高義逝世,1973年至1995年,傅高義教授在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擔任主任,他是我們心中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極好的朋友,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推特截圖。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逝世,享年90歲。

哈佛大學日美關係項目負責人克裡斯蒂娜·戴維斯也證實了這一消息,戴維斯稱,「傅高義在接受外科手術後恢復不佳,不幸離世」。

在此次住院之前,傅高義教授仍在工作。新京報記者曾於12月12日與傅高義取得了聯繫,他表示自己的身體狀況不佳,需要前往醫院,或許可以在2021年1月的某個時候再接受採訪。

傅高義,生於1930年7月,是美國最傑出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撰有《鄧小平時代》、《日本第一》等著作。

在12月21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傅高義教授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方對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於他的家人表示誠摯的慰問。

「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不懈努力。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汪文斌說。

此前,在12月1日晚間舉行的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上,傅高義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機會,中美之間應該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三個層次進行推進。傅高義還表示,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

今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專訪傅高義著作《日本第一》序言譯者、復旦大學教授沈丁立。他表示,對於中美關係來說,傅高義取得的成就是最為顯著的。傅高義希望中美之間能夠加強合作,減少衝突,他也一直在推動中美關係朝著和平的方向發展。

「謙虛是傅高義的靈魂」

新京報:今天聽到傅高義逝世的消息,你是什麼樣的心情?

沈丁立:就我個人而言,感覺十分突然,因為好像最近還看到他活躍在媒體和講座中,與此同時,我也感到十分悲痛,世界再無傅高義。

新京報:在為《日本第一》序言進行翻譯的時候,你是否與傅高義見過面?你覺得,傅高義是個怎樣的人?

沈丁立:其實翻譯《日本第一》序言時,我與傅高義主要通過郵件溝通。不過,我跟傅高義是老朋友,見過多次,他邀請我為該書翻譯序言。

在我看來,他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是美國人,而吹噓美國取得的成就,他會虛心了解其他國家取得的成就,也會承認他們的優點。

除此之外,傅高義非常尊重其他人的觀點。當我們坐在一起交流中美或者中日問題時,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傅高義經常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回應,十分符合他希望中美加強合作的觀點。現在說起來,我都能回憶起他的音容笑貌,好像已經浮現在我眼前,栩栩如生。

新京報:傅高義曾在《日本第一》的序言中提到,希望中日兩國能夠擴大他們的和平互動,中日之間和平共處、中國和日本人民密切交往,有利於雙方利益。你認為,中日應該如何加強交流?

沈丁立:目前來看,中國在高科技產業仍需加強與日本的合作,不管與哪個國家交往,我們都有需要學習的地方,從傅高義的角度來看,我們在與各國交往中應該保持一種謙虛的態度。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目前的中美關係?

沈丁立:這個問題也是一樣,中美關係根本沒有達到傅高義的預期。傅高義大多數觀點的靈魂就是「謙虛」,是各個國家積極展開交流,中日之間沒有做到充分交流,中美之間的關係更是某種程度上呈「自由落體式下降」。

從整體而言,中美、中日問題都只是一個縮影,更大的問題是美國人傲慢地認為其他國家都不如美國,但美國應該要學會「借鑑」,就算無法全部學習,起碼也要對一些問題有著深刻的認識。

新京報:當選總統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將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

沈丁立:一停二看三通過。所謂「一停」,就是暫停中美關係的繼續惡化,先把矛盾「冷處理」,等到過兩天情況好轉了,就到了「二看」,看看中美之間能夠在哪些問題上進行合作,就目前來看,中美可以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問題上加強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合作,也不會是深度合作,但至少比沒有合作要好,三通過,就是逐步改善關係,從教育角度來看,可能會減少給中國留學生頒發籤證的限制,但也沒辦法回到幾年之前的情況。

新京報:你如何評價傅高義的個人成就?

沈丁立:首先,傅高義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所做的研究橫跨中日和中美,作為一名美國人,傅高義不僅是個「中國通」,還是個「日本通」。其次,傅高義對於事物的觀察比較客觀,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是美國人,就覺得美國一切都好。對於中美關係來說,傅高義取得的成就是最為顯著的,他希望中美之間能夠加強合作,減少衝突,他也一直在推動中美關係朝著和平的方向發展。

1993年至1995年,傅高義曾在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擔任東亞國家情報官員,把自己的研究「學以致用」,從這個角度來看,傅高義為美國的國家安全帶來了新立場,即通過合作的方式,使各國和平相處。

文/雅卓

相關焦點

  • 社會學家、漢學研究學者傅高義去世,曾表示美國該承認中國的貢獻
    社會學家、漢學研究學者傅高義去世,曾表示美國該承認中國的貢獻一個人一輩子究竟做了什麼,在他的身後可以看出來,有的人活了一輩子,卻似乎只活了一天,有的人只活了半輩子,對於很多人來說卻是流芳千古,永垂不朽,12月21日,據《朝日新聞》報導稱,美國著名社會學家
  • 傅高義去世,世界還能更多了解中國嗎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於20日在麻薩諸塞州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傅高義對中國問題的觀察和寫作持續數十年,對中國的政情、輿情以及社會經濟狀況有深入的了解。同時,他的研究興趣也涵蓋現代日本和日本的工業化等話題。
  • 傅高義:一個「沒想過」從事中國研究的外國人,成了中國通,理解了...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12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對傅高義(Ezra F. Vogel)去世的消息作出回應道,傅高義教授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方對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傅高義說,他最喜歡的中國作家是茅盾,認為最方便做中國研究的城市是廣州和北京,在美國的時候每個禮拜還會見各種各樣的中國學者……而就是這樣的一位"中國通",在30歲那年被問及是否願意研究中國時,他曾回答:"沒想過。"當年,東亞研究中心的一位教授告訴他,哈佛大學獲得一筆基金,想培養研究中國的年輕學者,可以留在哈佛教書。
  • 「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回顧他眼中的經濟特區和深圳
    研究中國的國際學者眾多,能冠以「中國通」的則甚少,其中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傅高義則被譽為「中國先生」。
  • 哈佛「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
    當地時間12月20日,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發布了著名中國研究專家傅高義去世的訃告。訃告說:「我們非常悲傷地宣布我們的前主任傅高義教授(1930-2020年)去世。傅高義教授曾在1973-1975年和1995-1999年擔任中心主任。他是我們中心真正的守護者,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們會非常想念他。」
  • 傅高義去世 中國大使: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傅高義去世,中國大使: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環球網報導】當地時間12月20日深夜,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連發多條推文,就美國知名中國研究學者傅高義去世表示哀悼。崔天凱發推說:「聽聞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我很難過。他是一名傑出的中國研究學者,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畢生致力於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對中美人民友誼及中美關係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中國(研究)上的智慧和見解不僅對該領域研究者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對世界而言也是如此。」
  • 美國著名學者傅高義去世 曾在八旬高齡寫出《鄧小平時代》
    在哈佛大學有著「中國先生」稱號的著名學者傅高義去世了。據《朝日新聞》消息稱,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當地時間12月20日,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這一消息。
  • 傅高義去世,10月份剛給了蔡英文五個字
    傅高義曾提醒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兩岸問題不會留到下一代解決!」「要非常小心!」 《朝日新聞》剛剛消息稱,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
  • 傅高義去世:人們不會忘記「中國先生」的記錄
    圖/新京報網文|徐立凡 據《新京報》報導,北京時間12月21日,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發表推文稱,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宣布,前主任傅高義去世。據悉,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去世,享年90歲。 當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發布數條推特,對傅高義的去世表示哀悼。
  • 《鄧小平時代》作者、美國著名學者傅高義去世
    在哈佛大學有著「中國先生」稱號的著名學者傅高義去世了。據《朝日新聞》消息稱,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當地時間12月20日,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這一消息。
  •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悼念傅高義: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當地時間12月20日深夜,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發布數條推特,就美國知名中國研究學者傅高義(ErzaVogel)的去世表示哀悼。崔天凱大使在推特上說:「知道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我很難過。他是一名傑出的中國研究學者,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 我們為什麼懷念「中國通」傅高義?
    採訪過他的華文記者則有一個共識,傅老溫文儒雅,可以說是一個把儒者風浸淫到骨子裡的美國學者。最直接的,英文叫「Ezra Vogel」的他,給自己取了「傅高義」這個中文名,即可見其中國文化之修養。傅高義曾解釋,他父親是波蘭猶太人,姓「Vogel」,德語發音近「傅高」,名「Ezra」首字母「E」音近「義」,「我知道在中文裡,『義』也意味著有很高的道德標準,這正是我想追求的。」
  • 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曾贊山東「發展很快」
    日本《朝日新聞》12月21日報導,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的一間醫院去世,享年90歲。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表示,他收到了戴維斯發來的郵件,得知傅高義去世的消息。
  • 日媒: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 傅高義個人資料介紹及代表作品
    【環球網快訊】《朝日新聞》剛剛消息稱,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朝日新聞》還稱,傅高義在醫院接受手術,因治療後情況不理想而突然逝世。
  • 「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生前致力於幫助西方了解中國
    《朝日新聞》消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本文發表於2019年11月,南方人物周刊就中日關係問題在香港專訪了傅高義 「我開始去日本是1958年,呆了兩年。
  • 憶傅高義:美國著名的「中國先生」走了
    圖片由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對外溝通專員James Evans提供驚聞傅高義(Ezra F. Vogel)教授去世的噩耗,心裡不願相信,這位哈佛大學裡的「中國先生」、美國學界的「中國通」加「日本通」真就這樣走了。坐在電腦前,點開以往的採訪實錄,仿佛又看到,一位駝背、體瘦的老人,彎腰開門納客,一臉的慈祥微笑,全身的謙和低調。
  • 《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去世,生前因東亞研究具有盛名
    日本《朝日新聞》12月21日報導,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的一間醫院去世,享年90歲。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他收到了哈佛大學日美關係項目負責人克裡斯蒂娜·戴維斯(Christina Davis)發來的郵件,得知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戴維斯也對《朝日新聞》證實傅高義了去世的消息。戴維斯稱,傅高義在接受外科手術後恢復不佳,於劍橋奧本山醫院離世。
  • 傅高義:寫完《鄧小平時代》10年後,我更覺得改開偉大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12月20日,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推特上發布消息稱,《鄧小平時代》作者、著名中美問題學者、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於(Ezra F. Vogel)去世,終年90歲。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理察·塞繆爾斯(Richard J. Samuels)也在推特上確認了相關消息,並稱傅高義在手術後因併發症去世。
  • 「中國先生」傅高義,帶著對中美關係的憂思走了
    當地時間12月20日,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訃告:「我們非常悲傷地宣布我們的前主任傅高義 (Ezra F. Vogel)教授(1930~2020年)去世。傅高義教授曾在1973~1975年和1995-1999年擔任中心主任。他是我們中心真正的守護者(a true champion of our center),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很好的朋友。
  • 哈佛教授傅高義逝世,曾指出中日關係好對中國全球影響力有好處
    據《朝日新聞》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F. Vogel)去世,享年90歲。傅高義是美國哈佛大學亨利·福特二世社會學榮休教授,曾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東亞研究專家,在哈佛享有「中國先生」的稱號,並被認為是美國少有的精通中日兩國事務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