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來自瀋陽的李春波憑著一曲旋律超級好聽的《小芳》,一不小心紅遍大江南北。
當時,我在四川省開縣正壩職中上高二。真的是毫無兆,李春波的《小芳》便在大街小巷流行開來。
那時,可能為了突出宣傳效果,戴著眼鏡、體態瘦瘦的李春波被包裝成一個全能歌手:寫詞、譜曲、自唱。
後來才知道,《小芳》以及後來同樣很火的《一封家書》,都出自李春波表兄之手。
當然,不管怎樣,當年的李春波,的確是個深受歡迎的偶像級歌手,猶如後來的周杰倫林俊傑、當下的李榮浩薛之謙。
當年,李春波的那首好樸素、平實、口語化、民謠風格的《小芳》,不知打動了多少人驛動的心。
李春波自幼喜愛音樂,曾經在北京的一些學藝場所擔任伴奏,樂感極好,頗有才華。憑藉《小芳》這首主打歌曲,很短時間內,他創造了銷量百萬張的驚人紀錄。
時隔多年,回頭再看,歌曲《小芳》的流行,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
1993年,關乎著億萬中國人前途命運的改革開放在經歷短暫停滯之後,在小平「南巡講話」的引領下,再次啟航前行。
這期間,一群曾經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他們中的一些人,經過歲月洗禮或歷練,已然成為社會精英。
到了一定年紀,人總喜歡懷舊。1993年前後,那些已經功成名就的知青,那些回城後依然默默無聞的知青,開始組團故地重遊,尋找早已逝去的青春歲月。
在粱曉聲等知青作家的努力下,一批反映「知識青年」下鄉鍛鍊的電視劇現身銀屏。
其中,電視連續劇《年輪》引起極大轟動,歌曲《天上有沒有北大荒》迅即流行,一下子把人們的記憶帶回那個上山下鄉、戰天鬥地的狂熱年代。
李春波的《小芳》,其實沾了這股懷舊浪潮的光。
沒有考證李春波的表兄是不是曾經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即便不是,他對那些曾經影響了一代人的陳年往事應當十分熟悉。
《小芳》所表達的,不只是永恆的愛情,還有知青們對如煙往事的無盡懷念。
歌曲《小芳》不過是一個載體,歌曲中的「小芳」不過是那個年代很多鄉村女孩的一個縮影。
當年,在我的川東老家,在我們那個偏僻的小山村,同樣有一批來自重慶主城的男女知青。
他們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可鄉親們從來就沒有把他們當過農民。這些年輕的城裡孩子,有自己相對獨立的住房,繼續儘可能地保持城裡人的生活習慣,無論哪個方面都很難真正融入農村生活。
這些來自城裡的年輕人,有才華,有夢想,也有不平。他們身上,實在有太多太多的故事。這其中,當然包括愛情。
在那個年代,英俊瀟灑、才華橫溢的男性知青,對村裡那些情思萌動的年輕姑娘,想來是個致命的誘惑。
對城裡生活的嚮往,對外面多彩世界的嚮往,當然也包括對美好愛情的嚮往,一個農村姑娘不可救藥地愛上了一個男知青。這樣的故事,在那個年代或許經常發生。
事實上,還有不少有情人衝破世俗的偏見,最終走到了一起。知青大規模返城時,有一部分人沒有回去,為了愛,他(她)們選擇留下來。
當然,這只是極少數。大多數在農村戀愛的知識青年,最終無奈選擇了放棄,那份曾經溫暖了他們清苦日子的愛戀,從此永遠埋在了心田。
很多年以後,當知青們頻頻重返曾經生活和戰鬥過的農村,他們中的某些人,是不是還在尋找「小芳」的影子?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失去的愛情,無論如何也找回不來了。
於是,唯有懷念,唯有感謝,唯有不時哼唱李春波的那首憂傷的《小芳》。
我相信,當年《小芳》熱賣的背後,應該有很多上過山、下過鄉的「知識青年」在推波助瀾。
李春波及幕後團隊委實精明。《小芳》熱賣後,他們趁勢又推出了抒發打工情懷的歌《一封家書》,同樣突破了百萬銷量。
《小芳》流行的時候,還在上高中的我們,並不完全懂得《小芳》背後的時代背景。
那時我們只是覺得好聽,不管男生女生,全都跟著哼唱。
當一個班的男生同聲齊唱《小芳》的時候,一些少男少女對愛的萌動,或許已經開始了。
那時的男生們,或許都在尋思:什麼時候,才會有一個像「小芳」一樣美麗善良的姑娘愛上自己?
那時的女生們,或許都在憧憬:什麼時間,才會有一個夢中的白馬王子,與自己演繹一段美妙的戀情?
一曲《小芳》,勾起的不只是知青們的青春回憶,還喚醒了不少青年男女對愛情的渴望和憧憬。
2010年3月29日晨草於遼寧瀋陽,2020年12月7日晨完善於河北石家莊
李春波《小芳》歌詞
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
長得好看又善良
一雙美麗的大眼睛
辮子粗又長
在回城之前的那個晚上
你和我來到小河旁
從沒流過的淚水
隨著小河淌
謝謝你給我的愛
今生今世我不忘懷
謝謝你給我的溫柔
伴我度過那個年代
多少次我回回頭看看走過的路
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
多少次我回回頭看看走過的路
你站在小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