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明月漢時光,萬裡長徵人未還」,其實人類的歷史更像是一場時間長河當中的長徵,曾經多少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消磨在了無限的時間長河當中。然而人可以死,人的子孫後代卻可以世世代代的流傳下去,還有人的思想、學問、文化,都會通過書籍和口耳相傳而直至千秋萬代。
漫長的歷史早就價值,許多文物曾經不名一文,如今都變成了價值連城的寶貝。不僅文物如此,連人也有因為傳承的漫長而變成寶貝的。曾經就有一個人,因為他的家族太過於漫長和影響力巨大,在他出生的時候國家派出將軍坐鎮,同時山東省的省長負責在一旁監督,防止別人狸貓換太子。
這個人就是77代衍聖公,孔德成。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非同尋常的名字決定了他非同尋常的命運,而他的出身又更是註定了他來到這個世界就與眾不同——他是聖人孔子的後代,按照當時的說法,他就是中國的「聖子」。孔子從開創儒家開始,就給中國的文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加上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他成為中國的「第一聖人」。
為了表示對聖人孔子的尊敬,為了讓聖人的聖學——儒學能夠一代一代的永續傳下去,為了讓儒學傳播天下來實現天下的太平,歷朝歷代都開始尊奉孔子的後代。王朝可以覆滅,但是衍聖公的位卻從來不會改變,甚至一個王朝的建立必須得到衍聖公的支持 ,才會被當時的人看做是正統的王朝,否則就是割據勢力,不足一提。
從秦朝到清朝,孔子的家族生息繁衍了2000多年,到了孔德成父親孔令貽一代,這個家族出現了大問題。孔令貽出生於1872年,他是民國冊封的「衍聖公」,處在東西方劇烈碰撞的時代。也許是因為國運不濟,代表中國聖學的孔令貽的子嗣也變得艱難起來。孔令貽娶了一妻一妾,卻都不曾誕下子嗣。
後來續弦一個陶氏,生了一名男嬰,卻早早夭折。中國的「聖子」遲遲不見 ,衍聖公孔令貽的身體卻一日不如一日,令人驚喜的是1919年孔令貽的丫鬟王寶翠受孕了,給當時包括孔家帶來了巨大的希望。不料這時孔令貽卻病重去世,留下了挺著大肚子的王寶翠,讓大家亂做一團。
雖然當時的儒家因為西方的入侵受到了極大的批判,但是絕大多數當時的知識分子還是以儒家為中國的最高學問的,而知識分子又能夠引領輿論界,所以當時全國上下都對孔令貽的這個遺腹子強烈關注。但是孩子究竟是男是女?不得而知,如果是個女孩,就沒法繼承衍聖公的職位,如果是個男孩,那麼孔家還將繼續風光,中國又有了自己的「聖子」。
為了防止在孩子出生前發生意外,也為了防止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對孔令貽的獨苗「狸貓換太子」,當時的北洋政府派出了大將軍帶著軍隊包圍了孔府,連一隻蚊子都飛不進去。不僅如此,為了防止將軍「監守自盜」,當時的山東省省長屈映光也去了孔府,專門等待地77代衍聖公的出生。
1920年,在眾多人的期待下,孔德成出生了。大家對這個男嬰的誕生感到非常的驚喜,孔府專門派孔德成的大娘陶氏對其進行撫養,同時請了當時的大儒、名士教授孔德成儒學、書法、畫作、古琴等等,甚至連英語都專門找了老師來給孔德成傳授。如此一來,飽讀詩書的聖子終於學富五車,博古通今的大學問家,並繼承了衍聖公的職位。
然而1937年左右,日本對中國發動戰爭的意願已經昭然若揭,國家都處於危亡當中了,家族又豈能置身事外呢?日本打入東北,又打入華北,甚至一度打到了長沙附近。民國的衍聖公孔德成後面去了臺灣,中國人的思想也不再是「獨尊儒術」的思想,而是與時俱進的學習每個時代的先進思想,他成為了「末代衍聖公」。
希望我們這個時代又出現新的像孔子這樣能夠為中國文化打下千年根基的人,讓我們民族民族的復興走向高潮。估計,這也才是仁者無敵的孔子最想看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