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曾經被寫進語文課本裡被世人膜拜歌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真實的故事還有個倖存者的故事,用一生譜寫著一個平凡人不平凡的史詩。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葛振林,狼牙五壯士之一。
一、接手重任,五個人為了不被活捉跳下懸崖
1941年的秋天,當時正值9月份,葛振林所在的7連6班為八路軍晉察冀第一軍所屬。他和其餘四個「壯士」奉命負責掩護部隊和群眾的轉移工作。五個人斷後狙擊敵人的過程中,把敵人引到了狼牙山的懸崖上。原本他們也可以不用這麼做的,但是為了完成保護組織和群眾的任務,他們選擇了一條相反的路線轉移敵人注意力。
槍彈已經用盡,他們就用石頭,石頭用完再無可以還擊的兵器後,他們相互看了一眼,高喊著口號選擇了跳崖自盡。先後犧牲的有連長馬寶玉,河北張家口人。胡德林、胡福才都是河北保定人,他們也接著連長的路走了。
副連長葛振林,河北保定人,他和宋學義因為跳崖時候被樹枝掛住才倖免於難。傷勢累累的二人被人救起時候,已經奄奄一息,所幸附近的廟宇裡有個會醫的道士救活了他們倆。
日本軍方面,跟了半天不敢相信居然就跟到了五個人,已經氣急敗壞的他們浪費了太多彈藥。一直嗷嗷叫著要抓活的日本兵看到五壯士挨個跳下去後簡直是驚呆了。
二、萬幸活下來用生命詮釋活著的意義
萬幸活下來的葛振林和宋學義用一生詮釋了什麼是人活著的意義。首當其衝的是葛振林,他傷口癒合之後隨即就參加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在戰場上,他抱著視死如歸的態度作戰,勇敢不要命的精神一如當時跳崖時候的決絕,屢建奇功。戰後,回歸鄉林村野之間的他簡單樸素,善良溫和,低調謙遜的品格依然影響著後人。
葛振林從不驕傲,他居住的地方裝飾簡約樸素,一把椅子用了40年,屋裡連個像樣的家具和電器都沒有。葛振林為人卻很大方,平常外出買菜或者其他,但凡遇到需要找零頭的情況,他都擺擺手不要了。
戴著一頂小黃帽,穿著一身舊軍裝。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英雄應該有的模樣,走在人群裡,也就一個不顯眼的小老頭子。小老頭子葛振林
平易近人,不管誰都能處得來,連要飯的都喜歡去他家。
葛振林從不居功自傲,連他自己的孩子都是通過電影知道自己父親的英雄事跡。就算是兒子找工作,孫子生病,他也從不麻煩別人,用英雄的名義走後門。他常常叮囑自己的後人:不能給別人添麻煩。
三、把吸毒兒子送進派出所,以感恩的心面對社會
1993年,他的兒子葛擁憲吸上了毒品。用葛振林的勳章換了毒品。葛振林知道後第一時間大義滅親,報警抓了自己的兒子。他還不顧派出所的從寬處理,一定要求派出所嚴懲並且勒令兒子戒毒。
當年那個在山崖下背起他和戰友的救命恩人叫餘藥夫。再次遇到救命恩人的時候,葛振林已經從小夥子變成了小老頭。倆人45年沒見面了,一見面回憶往昔,葛振林更加唏噓感慨自己的生命來之不易,總要做點什麼。
每當遇到需要捐款的事情的時候,葛振林一改往日低調謙遜的作風自己帶頭捐款捐物。一邊捐還一邊念念有詞的說:國家還不富裕,有多少就該出多少力。
葛振林的另外一個戰友宋學義也在用自己的行為詮釋著什麼是真正的英雄。宋學義餘生一直致力於建設祖國的各種鬥爭中,在疲勞中過早積勞成疾而去世,用行為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英雄。
四、英雄落幕,事跡被搬上螢屏
葛振林去世的時候,他的事跡依然在電影院裡放映著,人們爭相排隊搶票,座無虛席。五壯士跳下去的懸崖成為了遊客們最愛的景點,他們觀摩英雄並且延續這種民族氣節和精神。
慶幸葛振林和宋學義搭著肩膀往下跳,所幸還有樹枝掛著他們,最感恩路過的餘藥夫背著他們去道觀養傷。最幸運的是,周圍的人因他們的存在而開心幸福。
葛振林一生只講究奉獻卻不索取,一生簡樸卻對外人大方熱情,甚至是乞丐都喜歡他。他看著只是一個小老頭子,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卻是一個巨人一般的英雄。
葛振林用他的一生維護著狼牙山五壯士的名譽,用行動詮釋什麼是對得起黨和國家的行為。2005年,葛振林病逝。曾經被他舉報的兒子跪在靈前,一會說恨他,一會又感激他。
結語
生命的意義在於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英雄葛振林和其他四位戰士,活下來的活出來了精神和勁頭,已經死去的死的光榮死的偉大。不管生與死,每個人都用生命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