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近日,曾是科創板首單被「暫緩表決」的復旦張江再次登陸科創板,並成為時隔7年後,A股市場中首次嘗鮮累計投標詢價制度的IPO。在此消息帶動下,其港股股價三個月累計漲幅超過60%,本期IPO聚焦來看創新藥企復旦張江。
早在2002年,復旦張江就在港交所上市當年盈利81萬,然而此後一直虧損直至8年左右才再次盈利,股價盤整了8年之久。2019年3月,公司作為第一家宣布申請科創板上市的醫藥股,港股股價一飛沖天,短短三個多月,股價暴漲220%。然而,7個月後,公司竟因5000萬商業補償金的質疑成了科創板第一隻被「暫緩審議」的IPO,股價應聲大跌。
(復旦張江港股股價大漲大跌)
如今,苦等一年多,復旦張江終於要在科創板上市,港股股價過去3個月大漲超過60%,那麼,這個被稱為 全球光動力技術引領者 的公司究竟是怎麼樣的?究竟是投資餡餅還是陷阱。
復旦張江發布的官方上市宣傳片稱,復旦張江自主研發的光動力藥物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是目前全球光動力藥物產品線最多的公司。公司首個上市銷售的光動力產品艾拉是世界首個用於尖銳溼疣治療的光動力藥物,新上市的產品復美達則為全球首個治療鮮紅斑痣的靜脈用單體光敏藥物,裡葆多是全球首個抗癌類脂質體Doxil的國內首仿藥。
一財記者發現,艾拉、富美達、裡葆多是復旦張江引以為傲的三款產品,三者營收佔比合計高達96%。這些產品主要應用於皮膚病、腫瘤和自身免疫等領域。過去兩年,公司收入增速40%左右,淨利潤增速也突飛猛進,然而光鮮的背後風險也不容忽視。
(復旦張江過去17年淨利潤表現)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研究部分析師吳文華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復旦張江兩大主打產品艾拉、復美達屬於光動力治療的藥物,在國內是一個比較窄的領域,這類藥適應的場景或者說它的藥品適用症相對來說是會少一些。公司的第三大產品裡葆多主要用於腫瘤的化療,2019年該藥對應的國內市場收入約45億元,同比增長70%,但這其中巨頭雲集,石藥旗下產品佔據了80%的市場份額,復旦張江佔比約10%。
也就是說,公司目前三大主打產品,光動力藥物雖然技術領先但適用症和市場空間較窄,抗癌藥物前景巨大,但卻競爭激烈,需要和巨頭廝殺。此外,三大主打產品有兩個都是十年前就已投入市場,目前的產能利用率不到40%,因此,拓展適用症、開拓國際市場和新藥開發成為發展關鍵,被公司賦予重望。
復旦張江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海波 在上市宣傳片中表示,公司將強化和推進公司領先的ADC藥物的系統,治療自身免疫性的疾病的一些小分子藥物系統,同時還會將公司的光動力藥物在國際進行註冊。
對於創新藥來說,競爭的核心就是新藥研發和上市。然而,目前復旦張江大部分在研項目仍處於一二期臨床研究,距離上市仍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吳文華告訴記者,對於創新藥企業來說,創新的投入和產出是一個較大的風險。對於復旦張江來說,目前能看到三個產品集中度比較高,往後在研產品是不是真的能夠產出,產出之後它的銷售規模,這可能是比較大的風險點。對於創新藥投資來說,最主要考察的是公司研發的投入,以及它在研藥品管線價值。最大的投資風險點就是高額的投入並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回報。
1978年,據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白皮書顯示,中國整個醫藥工業銷售為72.8億元;截至2017年底,據工信部數據,中國醫藥工業總銷售收入已經達到2.96萬億元。40年,400倍增長。然而,在吳文華看來,如今醫藥行業已進入到了優勝劣汰,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競爭態勢,所以即使在創新藥這一個領域裡面也要篩選投資品種、篩選公司,要看的非常細緻,且在股價較低時入場相對比較安全。
老齡化所帶來的醫藥市場需求的確是一個確定性的投資機會,過去幾年創新藥市場突飛猛進。復旦張江目前的產品線的確形成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格局,然而如何讓老產品持續發力,如何讓新藥儘快接棒也是擺在其面前不容忽視的難題。醫藥股既具有消費屬性,又有科技屬性,屬於偏成長型的行業,這個行業空間巨大但競爭激烈,投資仍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