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林北辰
「TV萊茵認證」對熟悉手機發布會的人來說並不陌生。作為數碼電子產品認證的常客,「TV萊茵認證」在近幾年頻繁出現在手機廠商的宣傳語中。
此前,魅族發布新機16T後,在其配置介紹中,提到了魅族16T獲得「德國萊茵護眼認證」。這一說法隨後被TV萊茵微博官方號駁回,聲明中稱魅族整機未通過TV萊茵認證,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爭執出現後,魅族於10月25日在微博上發表聲明,向德國TV萊茵表達了歉意。這事件的起因在於魅族16T與三星定製的AMOLED屏幕通過了德國萊茵TV認證,但在宣傳時,未標明「屏幕通過萊茵TV認證」,導致輿論誤以為魅族在宣傳「整機通過萊茵TV認證」。
事實上,TV萊茵作為一家歷史超過140年的德國企業,旗下業務覆蓋工業、交通、產品、生命關懷、數位化和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等六個領域的認證服務;在手機等數碼產品的認證過程中,TV萊茵對於單項指標與全機認證的指標有著不同的認證標準。
而TV萊茵也面臨著自己的困惑,正是因其龐大、複雜的認證業務,消費者很難分清手機廠商所說的TV萊茵認證具體是屬於TV萊茵的哪一項認證。
界面新聞記者受邀參觀了TV萊茵在德國總部的實驗室,從光伏實驗室、電磁兼容實驗室至玩具、家居、無線實驗室,TV萊茵試圖在過去近150年的經驗積累上,在新的商業認證領域挖掘更多的認證業務。
發展歷程
根據TV萊茵官方的介紹,TV萊茵公司的成立可追溯到19世紀30年代,德國頒布了第一部關於新興大型蒸汽機和工業工廠技術安全的法律法規。在當時的背景下,德國對工業設施的不信任程度較高、政府的管控力度較大,然而在普魯士等德國州府,對蒸汽鍋爐檢驗工作進行監督的官員往往並沒有相應資質。
在一次嚴重的鍋爐事故之後,蒸汽鍋爐的經營者們自發成立了監督協會,旨在加強技術安全,1872年成立的「埃爾伯費爾德和巴門地區蒸汽鍋爐監督協會」就是德國萊茵TV的前身。
1993年,TV Rheinland e.V.通過引入新的公司架構,德國TV萊茵公司正式成立,並由此前的蒸汽鍋爐監督協會100%控股,旗下業務逐漸發展為六大板塊:工業服務、交通服務、產品服務、萊茵學院與生命關懷、數位化和信息安全、以及管理體系服務。
從2018年的財報來看,TV萊茵的整體營收為19.9億歐元,45%來自德國以外地區的業務收入,其利潤率為6.9%。其中,約為25%的營收來源於集團的認證服務。
目前,TV萊茵作為德國三大檢測機構之一,其認證服務遍布德國全境,一位在德國生活的華人對界面新聞記者解釋,「你可以把TV萊茵看作德國的『工商局』」。
與中國國內由政府機構主導消費品市場認證的情況不同,德國等歐洲國家的認證工作往往由TV萊茵這樣的商業公司完成。
由於在工業時代,這些公司的出現是源於對行業的約束與自律,TV萊茵在書寫公司簡介時,也將「非營利性組織」的定位進行強調,聲稱集團營收在保證公司正常運營、員工福利以及擴張研發投入之外,不再追求其他更高利潤。
根據TV萊茵提供的數據,目前,公司業務範圍覆蓋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公司每天需要執行700次電梯檢驗、每月檢測近10000個新產品、每年進行1000萬輛汽車的檢測以及提供12000個培訓機會。
萊茵實驗室的床墊壓力測試,圖:林北辰在德國TV萊茵總部的實驗室內,界面新聞記者參觀了多個「德國之最」:最大的回聲室,配備最完善的光伏實驗室、EMC電磁兼容實驗室等。德國TV萊茵同時是著名旅行箱RIMOWA的測試檢測方。
萊茵實驗室的旅行箱性能測試,圖:林北辰例如,在德國TV萊茵的聲音實驗室中,研究員搭建了兩個長、寬、高為8米*8米*6米的回聲室,為了保證測試結果不受外界聲音影響,通過不同的材質將回聲室設定為「強回聲」與「弱回聲」的狀態,以此測試所有可發聲物體的噪音和不同環境下的音量差。
其中,弱回聲的房間牆壁由楔形的吸音棉組成,強回聲的房間則塗滿了特殊塗料將房間內的所有聲音彈回。研究員表示,這樣的回聲室一次只能測試一件物品的聲音強弱。
聲音實驗室的楔形吸音棉及測試器材,圖:林北辰「TV萊茵標準」還體現在對產品測試方法的嘗試上。在家居、家電實驗室內,界面新聞記者見到了TV萊茵對烤爐、烤箱、洗碗機等樣品測試的方法:通過反覆模擬使用場景,研究使用效果及極端情況下的受損情況判斷產品是否符合相關安全和品質要求。
實驗室負責人介紹,不同國家對家電的質量評判標準均有所不同,TV萊茵會自己研發出一套測試標準以判斷產品的安全和質量水平,這些測試方法偶爾還會被行業乃至歐盟採納作為地方標準。
例如,在判斷烤箱使用效果時,TV萊茵自建了17種曲奇的成色色卡,以色卡對比曲奇的成色標準來判定烤箱性能。相似的自研發色卡也被應用在對洗衣機、洗碗機性能的測試標準中。
萊茵對烤箱測試的曲奇對比色卡,圖:林北辰老品牌的挑戰
TV萊茵在30多年前進入中國市場,近年來進入消費者視野最多的場合是電子產品中常出現的「低藍光認證」、「護眼認證」等標籤。但根據TV萊茵大中華區電子電氣產品服務副總裁楊佳劼的解釋,市場常對TV萊茵的認證存在誤解。
作為一家第三方檢測機構,TV萊茵在認證領域的商業模式是通過對企業銷售測試及認證服務收費。出於保密的原則,消費者可以從電子消費品的TV萊茵標籤中掃碼找到TV萊茵對該款產品進行了哪些測試,卻無法獲得完整的測試報告。而對廠商而言,TV萊茵的服務常常僅限於部分配件或某種性能。
這就意味著,獲得TV萊茵認證的某款面板、某項功能並不等同於該款產品整機獲得了認證,但廠商傾向於將「TV萊茵認證」作為整款產品的宣傳標籤,因而對TV萊茵的公信力造成影響。
TV萊茵大中華區電子電氣產品服務研發部經理沈鵬雲舉例,TV萊茵頒發低藍光認證時,並沒有讓這個認證完全和『』護眼認證『』畫等號,這是由於在所有光譜中,藍光並不是造成眼部傷害的唯一因素,而TV萊茵認定的「護眼」要求比「低藍光」更高,選擇TV萊茵服務的企業卻常常希望將「低藍光」等同於「護眼」進行宣傳。
然而,低藍光確實屬於護眼的一個維度,護眼也比低藍光更易理解;而如何讓廠商平衡營銷與認證內核的關係,是TV萊茵在新業務拓展中比較麻煩的問題。
除了與企業的周旋之外,TV萊茵還面臨著企業轉型,如何挖掘中國電子消費品認證市場的問題。對國內的消費電子領域來說,將認證機構同消費端連結的模式僅是剛剛起步。
傳統業務增長乏力、新業務尋求突破的背景下,TV萊茵從過去單純的第三方服務走向主動性的市場調研和產品分析,其看中的是中國電子消費市場的潛力,也是試圖掙脫認證品牌過於「隱形」的標籤。
楊佳劼表示,通過產品理解,把公司過去積累的百年資源最大化利用是TV萊茵在中國業務的重點,未來TV萊茵也考慮從消費者的視角進行認證、並發布更公開的認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