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這些技術,中國壟斷了全球

2020-12-06 騰訊網

似乎說起「科技」兩個字,我們國家長久以來都在模仿和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畢竟距離我們真正從愚昧的封建社會國家走到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中間所走的路也不過一百多年而已。

以前的清王朝,我們別說自主研發的科技了,可能連科技是什麼都不知道,相比於兩百六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而言,我們國家在科技上確實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戰五渣「。我國真正開始自主研發的歷史,才71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才有了發展自主科技的條件和歷史環境。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聽到的關於科技的話題都是「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西方企業壟斷XX科技技術」等等新聞,鮮有我國技術能夠壟斷世界的新聞出來。

其實,這話放在10年以前或者還比較應景,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從2010年開始,我國的科技力量已經開始了飛速的發展,不管是不是我們最先發起的技術,只要是能夠民用和商用,都在我國得到了近乎於爆炸式的普及,比如「掃碼支付」這麼個玩意,在5年前的2015年有多少人了解?可是僅僅5年以後,基本全中國的智慧型手機用戶應該是沒有誰不會用掃碼支付了吧?而掃碼支付這個無現金的交易方式,甚至在很多西方國家都尚未普及。

實際上,我國在經過了新中國成立以後幾十年的沉澱和幾代人的不斷努力,我們正在享受著前人給我們遺留下的寶貴財富和累計後所釋放的科技發展紅利,時至今日我們已經擁有了為數不少的可以堪稱在世界範圍類「壟斷」的科學技術。中國有多少壟斷全球的技術?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量子通訊技術」。

在文藝界有句話叫「邏輯不夠、量子來湊」,似乎全世界的科幻電影在實在拿不出有效的科學依據去解釋劇情的時候都喜歡用」量子力學「來湊數——畢竟這玩意太過於高深,解釋起來一般人也聽不懂,反正大家只要知道這是個很厲害的技術就夠了。

但是在現實的科學領域,我國卻真的在「量子通訊」這個方面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一。什麼是量子通訊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量子糾纏效應來實現語音、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傳遞,而非利用我們常規的通信手段。至於其原理解釋起來很複雜,甚至我們就算是普及常規通信技術也可能有大量專業詞彙導致各位讀者看的雲裡霧裡,索性這裡我們就不做過多的詮釋了,總之大家知道這是一門很高深的通訊手段就好了。

那麼這個「量子通訊」,其最大的特點是容量大速度快和保密性高,其中前兩個特點好像和5G網絡有點像沒什麼亮點,但是「保密性」高這一特點就很厲害了。我國發射了全球第一顆量子衛星的時候,美國的相關軍事領域專家就公開指出,我國在量子通信上已經做到了全球巔峰,其超高的保密性讓我國的軍事信息保密上升到了一個難以被破解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美國的學者這麼說並非是吹捧我國,而是再次搬出了「中國威脅論」來說事,當然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但是不管美國的專家初衷幾何,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的成就卻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這不是我們自嗨,而是世界公認。

說完量子通訊這個壟斷技術,我們來說說排在第二名的我國壟斷的技術,這項技術其實我們都很熟悉,它就是——中國高鐵!

實際上,高鐵技術並非我國首創,在很多年前,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就已經在在即國家內實現了高鐵技術的普及,只不過這項技術被我國學會以後,直接在我國被發揚光大。不僅把高鐵的規模做成了全世界第一,甚至在高鐵技術的更新迭代上我國也做到了舉世無雙。

首先是我們的高鐵規模。我國的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通車於2008年,隨後我國開啟了高鐵飛速普及的時代,截止到前年也就是2018年,我國正式投產的高鐵總線路已經達到了77條之多,位居世界首位,並且獨佔了全球高鐵建設市場份額的7成比例,直接讓曾經的源發國沒得賺沒得玩。

那麼為什麼這項技術雖然不是我國首創,卻在我國被做成了壟斷的技術呢?說到底還是我國廣博的地理環境帶來的加持。首先,我國的國情不可能像美國那樣去大力發展公路運輸大搞私家車,想要打通經濟發展的動脈就必須要普及高速鐵路,而我國的地理結構又十分複雜,初始的高鐵技術只能應對地理結構比較簡單的地段,但是一旦涉及到山區、丘陵、甚至高原地帶等複雜地貌時,日本和德國最初的高鐵技術就不好使了,因此我國的科學家和科研機構們充分發揮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優良傳統,在吃透日本、德國等國家的給高鐵技術後,結合我國的實際生產建設需要,進一步研發出了能夠應對多種地理結構的高鐵技術,並且還配套研發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案,這一項壯舉是全世界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就拿我國出口的高鐵技術來說,我國向來都是人家不敢做的我們做,人家不願意做的我們做,哪怕是虧本也要承接。比如十多年前沙特找到我國想要我們幫他們修建高鐵,為什麼沙特不找別的國家而找到我們,不是當時我們的技術有多發達,而是別的國家都不願意接。因為沙特的地理條件太特殊了,到處都是沙漠這種鬆軟的土質,想要建設高鐵成本投入相當大。而當時我國明知道會虧本的情況下也接下了這筆生意,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件人家出錢讓我們去做試驗的好機會啊!

最後歷時十年,我們終於幫沙特建成了他們想要的高鐵,我國虧了40多個億,但是如果是我們自己獨立去做研發,可能虧的錢還不止這些。並且,在攻克沙特高鐵技術的時候,也為我國沙土地帶建設高鐵提供了鮮明的案例,可以幫助我國日後在西部沙漠地帶建設高鐵打下堅實的技術奠基,此外我們在出口高鐵技術的時候,又可以新增一個可建設的服務方案,這樣算下來我們虧的那40多個億其實一點都不虧。

說完了全球第一的高鐵技術以後,我們來看看第三個我國已經壟斷全世界的技術,這個技術和「鐵軌」有關,它就是——高速磁懸浮道岔。

我們都知道雖然高鐵現在的速度很快,最高時速幾乎和飛機差不多,但是實際上在運行時候,車體和鐵軌之間依舊還有物理接觸,而這種物理接觸也實實在在的限制住了高速鐵路的運行速度上限,所以無實體接觸的磁懸浮高速列車成為全世界各國豆子努力探索的領域。雖然磁懸浮列車這個概念已經被普及了幾十年,但是實際上科研進展十分緩慢。

不過這項技術又被我國給拿下了!由中鐵寶橋公司自主研發的高速磁懸浮道岔,已經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研究上而是轉化到實際的應用中了,並且相關部門已經對這個高速磁懸浮道岔已經通過了驗收,馬上就要實際安裝和調試了。

據了解,這個高速磁懸浮道岔的最高時速可以直接突破目前最快的高鐵時速達到每小時600多公裡,可以有效的進一步縮短地理空間距離,進而進一步推動我國社會的整體進步和緊急發展。

那麼有人會提出疑問,高速磁懸浮一定不可能是鋪海量的磁石,這不現實,最有效的做法一定是通過電磁技術實現的列車懸浮,而電磁技術對與電量的需求十分巨大,我國想要普及高速磁懸浮道岔的話,有那麼多年用嗎?

別說,還真問對了,我國還真的是全球第一發電和輸電大國,這就牽扯到了我們今天要談的最後一個我國已經做成世界壟斷的技術——特高壓輸電技術。

我國在曾經很長一段時間確實非常缺電用,很多人小時候都經歷過限電和停電的生活經歷,這確實是當年我國很缺電的一個最直觀表現。當我國發現中西部地區擁有大量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並且花了巨資修建了新能源發電站以後,在一段時間雖然產生了大量的電力,卻已經沒有緩解缺電的現狀。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呢?因為當時全世界用的都是高壓電以及超高壓電的方式進行遠距離電力傳輸,但是這種方式應對不是特別遠距離的傳輸還可以,一旦想把我國西部地區清潔能源產生的電力輸送到東部地區,傳統高壓電和超高壓電技術就不好使了。中間動輒2000公裡、3000公裡的距離會造成超大的電能傳輸損耗,使西電東送、北電南供的設計方案稱為泡影。

因此我國拿出了壓箱底的科研技術,特高壓輸電技術!從2011年開始,截止到2017年,我國以簡稱的特高壓輸電網已經位居全世界首位,也是憑藉著這樣一門「獨門絕學」,曾經所設計的「西電東送、北電南供」終於得以實現。

現在我們日常所使用的電能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從西部地區或者北部地區傳送過來的清潔能源所生產出來的電能!為我國節省了一大筆煤炭發電的煤炭使用,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國的空氣品質也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

想不到這些技術,中國壟斷了全球,所以,我國壟斷世界的技術,你現在了解嗎?

相關焦點

  • 美德壟斷全球空冷塔,隨意操控價格,中國企業成功打破壟斷
    眾所周知,以往的中國較為貧窮與落後,受到了許多國家的「打壓」。從零開始的中國,受的苦只有我們自己知道,但即使前方布滿「荊棘」,中國人民卻從未放棄,憑藉著堅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如今的中國已經令許多國家刮目相看。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中國正式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今天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
  • 中國「獨步全球「的技術,曾被西方壟斷幾十年,如今已成金色名片
    長期以來,我國發展速度較慢,不僅在許多領域存在著技術空白,而且由於西方國家實行的嚴格的技術禁運,使我國難以從國外獲得新技術,因此,只有我們自己摸索。儘管這一過程很漫長,但結果卻是非常令人高興的。在中國,「獨步世界」的技術,在西方已經壟斷了幾十年,現在已成為一張金色名片。
  • 壟斷全球的光刻機,一臺機器10萬個零件,是否含有中國技術?
    其中,ASML的高端光刻機出貨量更是在全球佔據90%的超高份額。EUV光刻機研製更是被ASML獨佔,處於壟斷地位。EUV光刻機有著「半導體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之稱,據悉,其製造難度不亞於原子彈。那麼,為何高端光刻機生產如此之難?
  • 打破美國GPS壟斷,中國這項頂級技術,獲得137個國家的力挺
    目前,定位導航技術已經融入到各種電子設備當中,不少用戶都習慣性地將其稱為GPS功能。而事實上,GPS最初所指是美國研發的全球定位技術,用戶之所以將GPS代指定位導航技術,很大原因在於全球定位導航市場長時間被美國GPS所壟斷。
  • 陝鼓自主研製全球最大軸流壓縮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陝鼓自主研製全球最大軸流壓縮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2020-09-02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有沒有壟斷世界的技術?
    說起壟斷世界的技術我國還是有的,儘管不是那麼的多,像LSBO晶體,助推-滑翔彈道飛行器,啟明星系列。除此之外,還有領先世界的技術,但不處於壟斷的地位,如量子計算機,可控核聚變,量子通信,反艦彈道飛彈技術。總體上還是國外壟斷的技術比較多,但是我國正在對被國外壟斷的技術進行攻關了。先來看我國壟斷的技術。LSBO雷射晶體。
  • 荷蘭巨頭壟斷全球,在中國紮根20年,賣給中國700餘臺光刻機
    目前放眼全球,90%的光刻機市場份額都掌握在日本佳能、尼康以及荷蘭ASML手中。其中,當屬荷蘭巨頭ASML實力最為出眾。ASML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夠生產EUV光刻機的公司,成功壟斷了全球高端光刻機市場。
  • 航母高強度特種鋼材,全球僅美俄兩國能造,中國一家國企打破壟斷
    而這僅僅是鞍鋼為中國航母所用的鋼材研發走出的第一步。航母特種鋼材甲板鋼在全球被美俄兩國壟斷除此之外在航母所用另一種高難度鋼材上,中國鞍鋼集團可謂是功不可沒。這些高要求就需要甲板鋼要有超高的屈服強度,但在這種甲板鋼的製造上,全世界僅有美國和俄羅斯具有完備的製造流程,並且在瓦良格航母的修復上拒絕給中國提供生產甲板鋼的技術,並在技術上完全壟斷。
  • 英國媒體:若不是中國發明這項專利,美國的科技不可能壟斷全球
    英國媒體:若不是中國發明這項專利,美國的科技不可能壟斷全球!中國的張浩教授曾經將自己研發出來的濾波器晶片給申請了專利,也許大夥對這個晶片比較陌生,但是它的功能是非常強大的。 然而,美國通過誘捕的方式,將張浩教授給扣留在美國,並且這個專利技術也被美國給盜取了。
  • 卡脖子的技術,真想不到……
    普通人看到中國IT業繁榮,認為技術差距不大,實則不然。3家美國公司壟斷手機和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數據顯示,2017年安卓系統市場佔有率達85.9%,蘋果IOS為14%。
  • 一臺機器賣7億,日本設備壟斷全球,卻被這家中企打破壟斷
    但是,我國OLED面板生產技術起步較晚,在質量與產能上都落後於日韓企業。而且,製造OLED面板的關鍵設備——真空蒸鍍機也被日本企業Canon Tokki所壟斷。中國企業想要突出重圍,所要面臨的挑戰頗多。據悉,一臺真空蒸鍍機的售價高達7億元,但即便售價如此高,其也仍舊是供不應求。
  • 日媒關注:「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 11月27日0時41分,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引發日媒關注。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28日報導,中國國有核電巨頭中核工業集團11月27日宣布,中國獨立研發的新型核電機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此前中國使用的核電機組主要通過從歐美引進,未來將加速獨立研發核電機組的建設,並將大力推動海外出口。 報導稱,「華龍一號」全球首堆於2015年開工建設,經過試運行後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
  • 英媒:中國簡直「反人類」,德國壟斷世界的技術被輕鬆攻破
    在工業領域,德國作為一個工業大國,之前也是遠超中國的存在,有很多技術對中國和其他國家都實行了封鎖,通過技術的優勢來獲取高額的利潤,曾經德國有一個尖端科技,一直對中國實行封鎖,
  • 美國最不想看到的來了,歐洲13個國家抱團攻克技術,壟斷終將打破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從今年發生拿起史無前例的全球性衛生影響大事件開始,全球各國的很多行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要說受影響較重的那肯定會是半導體這一方面,因為頂尖半導體製造被少數國家壟斷,一環扣一環,一步出錯就全體連帶。
  • 打破外國技術壟斷,這家河南公司發力軍民兩用...
    打破外國技術壟斷反攻海外市場在中國製造業領域,在關鍵技術和設備上被卡脖子的事情數不勝數,但一批優秀的中國企業正在不斷打破外國的技術和市場壟斷。曾幾何時,進口一臺盾構機要花3億人民幣,中國市場的話語權全被外資掌控。
  • 曾經壟斷全球市場90%,如今對手林立!吉列的中國挑戰者,來了
    如今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在國產科技品牌不斷崛起的趨勢下,巨頭吉列,在中國還吃香嗎?1手動剃鬚刀,為什麼會成為高度壟斷市場?吉列剃鬚刀是如何壟斷全球的?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品牌沒有機會。壟斷之下,其實還有兩大機會點,等待中國品牌挖掘:首先,中國人剃鬚和歐美人剃鬚的不同。
  • 中國向世界宣布,再次打破技術壟斷!日本卻向中國施「苦肉計」?
    我們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都一直有著大幅度的增長,僅僅七十年時間,我國竟已經成為了世界強國之一。在高科技領域中,作為發達國家的美、日、德等自然各佔優勢,所以此前,我國不得不進口發達國家的高科技零件、機器。如今,我國向世界宣布,再次打破一項技術壟斷!但日本卻玩起了「苦肉計」,表示希望中國能夠網開一面。這是為什麼呢?
  • 比亞迪IGBT4.0打破國際核「芯」技術壟斷,開創「中國芯」
    然而IGBT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長時間以來卻一直被日本、歐洲為首的國外廠商壟斷。預計2018-2022年,全球電動車年複合增長率達30%,但同期車規級IGBT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僅為15.7%。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全球車規級IGBT市場的供應將愈加緊張,可謂是「一芯難求」,嚴重製約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大規模商業化的發展。
  • 製造晶片的關鍵材料,幾乎被日本壟斷,這家中國巨頭打破技術壁壘
    國產晶片的生產,一直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擺在半導體企業面前,那就是光刻膠被海外廠商壟斷。光刻膠是製造晶片的關鍵材料,對光刻工藝有著非常重要影響。某種意義上來講,在沒有光刻膠的情況下,即便國內企業研發出高端光刻機,也很難完成高端晶片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