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國土面積近122萬平方公裡,人口5700餘萬,礦產資源極為豐富,擁有非洲最完善的工業體系和位居世界前列的深井採礦技術,是非洲的第二大經濟體,也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南非的經濟增長一度位於世界前列,約翰尼斯堡、開普敦等大城市甚至毫不遜色於同期的歐美發達國家,以至於讓很多人對南非產生了它是一個發達國家的錯覺。
然而,南非的「經濟奇蹟」是有代價的,彼時南非的基尼係數高達0.61,巨大的貧富差距和飽受詬病的種族隔離制度造就了其國內不可調和的矛盾鴻溝。
雖然「南非國父」曼德拉上臺後開創了一個多元族群民主的局面,以相對和平的手段完成了南非的政治轉型,但此後南非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停滯,其GDP增長率世界排名由1994年的102名降到了16年的154名。
此外南非還存在愛滋病泛濫、犯罪率居高不下等各種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某些程度上恰恰是因為南非的「好人性格」造成的,南非告訴我們,不能隨便當國際好人。
舊南非的發達幻象:貧富差距下的眾生百態
1994年南非的人均GDP高達3400美元,是中國的七倍。彼時的南非不僅可以獨立製造家用電器和代步汽車,還能生產飛機、大炮、坦克等尖端軍工產品。
其中MGL 40mm榴彈發射器被美軍大力購買;Casspir裝甲車是防地雷反伏擊車的鼻祖;Rooivalk武裝直升機的性能指標比阿帕奇毫不遜色。先進完備的工業製造體系,繁華整潔的花園城市,在布爾人的統治時期,單看南非的部分指標,儼然發達國家的氣象。
然而,這些不過是建立在種族隔離制度之上的幻象而已。
種族隔離制度造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和種族對立。白人幾乎把持著這個國家的一切命脈,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科學技術,這也導致了不同人種之間的收入存在一個巨大的鴻溝。
白人在乾淨整潔的寫字樓裡工作,在獨棟花園別墅裡生活,幾乎家家都有代步汽車,優渥的生活不次於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居民。相比之下,黑人就要糟糕很多。
1959年,隨著《班圖斯坦法案》的頒布,黑人們被統治者趕到了劃定的聚居區,狹小的空間裡環境衛生極差,幾乎沒有像樣的公共服務,本就處於底端的黑人甚至沒有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機會,每天的生活如同煉獄。
從某種程度上,種族隔離制度讓白人通過剝削黑人廉價勞動力實現了經濟上的富足,而剝離了大量黑人的南非呈現出了所謂發達國家的幻象。黑白人種數量上的巨大差異決定了布爾政府的統治根基不穩。
1948年,白人在全國人口中佔比23%左右,1988年這個數值為14%,而至今日,變成了不足8%。在人口數量的壓倒性優勢面前,白人統治再也離不開黑人勞工的支持,黑人的罷工運動和暴力反抗所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上的輿論壓力和經濟制裁越來越難抗衡。
所以,和平交接權力於黑人中的溫和派成為最優解決方案。199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曼德拉和非國大聯盟登上南非的政治舞臺,開啟了南非的民主新時代。
新南非的重重問題:好人主義要不得
南非社會治安很差,犯罪率居高不下,經濟長期停滯,愛滋病泛濫,種族問題和貧富差距依然得不到有效解決,而這些問題,都與其政策上的好人主義息息相關。
威望高如曼德拉,在面對這些問題時也是受制於各方利益集團而束手束腳,未能利用其自身強大的影響力而進行針對性的改革和改善,不得不在執政三年後黯然辭職,並表示不再參加下屆總統選舉。
南非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這與其奉行的好人主義關係很大。根據南非警方的統計結果,在17~18年南非有兩萬多人死於謀殺,有超過四萬的強J受害人,一個沒有戰亂的國家竟然形同戰區,居民生活連起碼的安全保障都沒有。
10年的南非世界盃踩踏事件更是在全球臭名昭著,南非如此不堪的社會治安不僅嚇住了外來投資者和消費者,也讓本國的各類人才紛紛逃離。那麼這與南非的好人主義有關係嗎?答案是必然的,最直觀的就是廢除死刑。
曼德拉為何廢除死刑?因為他相信死刑只會落在黑人頭上,出於同根同種的好人主義,他不允許南非有死刑存在,為此,他甚至發出了「理智之聲」平息了克裡斯哈尼的遇刺身亡事件。
為了抑制犯罪率的上升,祖瑪政府著手於強化警力和打擊犯罪,但是由於南非的槍枝泛濫而且沒有死刑,罪犯們持槍拒捕甚至殺警也屢見不鮮。
出於自身安全的考量,南非警察執法時往往比較暴力,甚至出現了馬西亞事件和馬裡卡納礦慘案,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根本無助於犯罪問題的解決。泛濫的好人主義,到底有沒有達到讓黑人免於死亡的初衷?筆者認為,南非長期以來的犯罪案件就是最好的答案。
過分優待黑人的好人主義是南非經濟停滯的原因之一。自黑人總統執政後,統治機關對黑人的優待就從未停止。先是強制把所有行業的一部分職位分配給黑人,無論其有沒有適配的技能及合格的素質。
然後在2003年通過了《黑人經濟振興法案》,黑人的國民待遇得到了充分保障,無論就業還是生活都享受優厚待遇,甚至要求上市公司的黑人持股不得低於四分之一,並對黑人持股較多的企業給予更多的扶植力度。
在此背景下,有技術有資本的白人加速逃離,而對一個經濟體而言,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全面流失是災難性的,既會造成直接的經濟停滯,又會造成經濟缺乏活力,前景黯淡。
20年,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南非的主權信用等級調整為負面,不得不說,南非對黑人過分的好,造成了經濟上的被動局面。
好人主義與種族歧視其實是某種程度上的一體兩面,只不過是歧視雙方的角色轉換。在南非的加冕地區有一個叫克魯格斯多的村落,是唯一的白人貧民窟。
少數曾經享有特權的白人竟然在優待黑人的政策主導下找不到工作,只能在黑人政府的救濟下艱難求生,這真是一種莫大的諷刺,也是南非轉頭換面種族歧視下的悲哀寫照。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種族歧視和種族對立永遠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大隱患,在平時會拖累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在特定條件下又會引發巨大的禍患。
國際好人南非:執政者的不成熟非理性政策
在布爾人失勢後,執掌大權的黑人執政者們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成熟的,制定的很多政策是非理性的,雖然在國際上贏得了一片叫好聲,傷害的卻是整個國家的集體利益。南非國際好人的美譽背後,又付出了哪些沉重的代價呢?
作為一個國際好人,南非全面開放了市場,卻大大降低了本國的經濟競爭力。雖然南非曾經在少數行業擁有一定的實力,但隨著高端人才的不斷外流,這些行業基礎被嚴重削弱了。
在此背景下放開的南非市場,對別國來說簡直無異於商品傾銷地,因為在全球產業體系中,南非的產品實在沒有什麼競爭力。
與此同時,失去了金融壁壘的南非,很容易被外國資本搶佔行業份額,許多國內企業在面臨生存困境時,通過出售股權來獲取資本支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企業的幕後股東是誰,在被資本挾持時能否獨立決策,這些都是未來南非要面對的問題。
作為一個國際好人,南非降低了移民門檻,大量非洲難民湧入,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治安問題和巨大的社會矛盾。根據南非1998年頒布的《難民法案》,每個難民都有求職權,而且享有與其他居民一樣的基本醫療權和教育權。
南非的經濟基本盤並不大,在本身就存在就業壓力的情況下竟然又吸收了更多的待就業人口,白熱化的崗位競爭必然帶來本地居民與外來人口的緊張對立。
15年,南非多個地方爆發了針對難民的排外事件,造成數千人流離失所。19年,部分在南非的難民受排外騷亂影響,向聯合國難民署駐南非辦公室靜坐示威,以達成逃離南非的目的,本地居民和外來難民的對立情況可見一斑。
在經濟運行不暢之時又背上了沉重的難民包袱,南非這個國際好人下足了本錢,卻只收穫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很難說這樣的政策是成熟理性的。事實上,由於南非國際好人的特點,其已經失去了勞動力資源上的價格優勢和國內市場的成熟可能性。
再加上種族歧視和難民問題的拖累,各項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停滯不前,經濟不堪重負,政治決策不夠成熟,又缺乏適配的深化改革,以至於國家陷於發展困境而久久無法自拔。南非的發展進程告訴我們,國際好人不能隨便當!
作者/來源:趣史錄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