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手怪」式的網文作者們:每天一睜眼就覺得欠讀者8000字

2020-12-14 剝洋蔥people

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駐站作者達1936萬,其中77萬為籤約作者,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7元。

2020年9月4日,北京,以「網映時代,文譜華章」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在中關村展示中心開幕。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文 | 新京報記者馮雨昕 實習生 李雨凝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李項玲

本文約3862閱讀約7

臥室角落裡是一張簡易寫字桌,桌上碼著咖啡、電腦、機械鍵盤,桌腳下是《鬥破蒼穹》之類的網絡文學書籍。

23歲的網絡文學兼職作者北冰洋每晚窩在這裡寫作,從晚上8點寫到凌晨2點,每天至少4000字,一周能寫3萬字。

他還是埋怨自己慢。他認識一些作者,單日更新就達一萬甚至三萬字,「簡直懷疑他們有八隻手。」

他們把更新快、更新字數多的作者們稱為「觸手怪」。2020年9月,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2019年度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駐站作者達1936萬,其中77萬為籤約作者,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7元。截至2019年,中國線上網絡文學作品累計達到2590.1萬部,網絡文學平臺日均更新一千餘萬字。

「作者多,作品更多,再優質的作品也會有替代品。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網絡文學編輯劉曉鍾稱,網絡文學寫作中,每日更新千字、萬字幾成行規。有作者堅持「日更」、期待成為「大神」,靠稿費生活;也有作者離開、尋回傳統寫作的節奏,因為覺得「日更」的節奏在「透支創作生命」。

2010年左右,18歲的白樺林逐漸在網絡文學平臺停筆。過去,他「每天一睜眼就覺得欠讀者八千字」,在他的網文作品評論區的七八百條留言裡,有近百條是嫌他寫得慢;還有些是謾罵他的,怪他把喜愛的角色寫死了。

這些年來他只懷念一個讀者。當時他在創作一篇二戰小說,寫到一個日本兵在中國湘西的原始森林裡迷了路。有位讀物候學的讀者,在評論區和他討論文中的天氣、地貌和植被。他感受到尊重和成長。

現在,白樺林還會寫小說,但想到就寫,存在電腦裡,不發上網。「就像過去的作者們,十年、幾十年就寫一部著作,我覺得我這輩子也可以幹一件這樣的事。」

「90後」作者北冰洋:每天熬夜寫作,想做「大神」

長期只睡四五個小時,一早起來,北冰洋睜眼不能見光,眼底會泛酸、發澀。這兩個月,他白天上班偶爾發暈,記性好像也沒以前好,有時候甚至聽不清領導說話。

每天早上7點,他從北京黃村的出租屋出發,坐地鐵半小時上班。他的主業是UI設計師,和網站構建打交道,一臺厚重的遊戲本背來背去,既是設計工具,也是寫作工具。

晚上7點多北冰洋抵家,一個人吃頓飯,寫作直到凌晨。他談了位女朋友,但「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從牙縫裡擠時間約會。

為寫作,北冰洋習慣困了就洗把臉,用風油精抹抹眼底。創作遇阻,就翻出「大神」寫的書,學習思路。

網文作者北冰洋用來寫作的角落。受訪者供圖

有一次,朋友邀請北冰洋晚上去KTV唱歌。朋友在一邊唱,他坐著,拿手機打字、趕進度。手機屏幕小,包間裡又吵,朋友正好唱到一首周杰倫的情歌,寫著寫著,對話寫成了歌詞:

「而瀾滄城主的面色並沒有因為剛剛殺了一個人而泛起絲毫波瀾,反而好奇地盯著林雲:『小友,在下瀾滄城主瀾武,不知道小友怎麼稱呼?』

——『留下唇印的嘴。』」

在KTV待了三小時,北冰洋寫了1600多字。回家後又趕夜工,再補上兩千多字。

寫作再累,他也決心苦撐,夢想著「達到大神的水平」,寫出的作品能在網站獲得幾十萬的收藏量。他三年前開始動筆寫玄幻小說,已經斷斷續續寫過三本書。但他的小說只有七八千的收藏量。

北冰洋籤約的網絡文學網站規定,作者們在每月1日零點至當月最後一天23:59期間,籤約作品的VIP更新字數達到每日四千字以上,即可獲得每月600元的獎勵。

但一旦「斷更」,則要按公式扣算全勤獎金。當月連續「斷更」超過三天,則全勤獎金全無。

網絡文學編輯劉曉鍾稱,網絡文學作品篇幅浩大,一部作品有幾百萬、上千萬字都不算罕見,不快點寫,不知寫到何年何月。另一方面,網絡文學作品多如牛毛,「日更」是在激烈競爭中獲得人氣的基礎。

「別人都日更,你不保持日更,讀者會擔心你的作品爛尾、棄更,轉而去看別的,直接會影響你的付費訂閱。」據《報告》,網絡文學平臺日均更新字數達1042.1萬字。

北冰洋籤約的網絡文學網站關於全勤獎的規定。圖片來自起點官網

9月中旬,北冰洋的公司接了個網站設計的項目,他連續加了兩天班,所寫小說不得不「斷更」,這個月的600元全勤獎拿不著了——他的作品尚未打開市場,這是他每月寫小說所掙的唯一收入。

「80後」作者月笙:寫網文是高密度、高體力需求的勞動

月笙是從論壇裡走出來的全職作者,有十幾年的網絡文學寫作經驗。三年前,她的一本小說連載到六十餘萬字時,因「日更」的壓力,焦慮症發作,眩暈、發炎症,還犯強迫症,身心俱疲,在醫生的勸說下,棄文而去。

在那之前,她的寫作節奏是「日更」萬字。小說見網前,她預備了十五萬字的存稿,但因更新節奏快,不到兩周便將存稿用完。

月笙說,當時自己在網站開連載沒多久後,責任編輯找到她說要幫她做推薦,提高作品曝光度。但每日只「單更」不能獲推,必得保持每日「雙更」才行;如想獲得「連續推薦」,則要每日「三更」及以上,即每日更新不少於萬字。

編輯許凱說,網站籤約了新書,在質量與更新都穩定的前提下,會幫著在頁面裡做新書推薦,推書進排行榜,以吸引讀者。而後若留下的讀者數目可觀,網站則會後續投入更多推薦資源。「更新多、穩定,讀者追讀率就高,網站給的推薦也多。推薦一多,追讀率更高,是一種正向循環。」

受訪的編輯稱,「大神級」作者們,周更、月更的作品或也有人追著看,只是市場日趨飽和,天賦、機會可遇不可求,「哪兒還有那麼多大神?」

有一天月笙寫了兩萬多字,覺得不滿意,推翻重來,又一口氣寫了一萬八千字。再想寫最後幾千字時,精力已完全透支,「只是趴在桌子上,一個字都不想再多寫。」保持「日更」期間,通宵寫作是家常便飯,她推掉一切社交聚會,沒有節假日概念,「與世隔絕。」

「很多人覺得網文寫作沒有門檻,有臺電腦或者手機就可以嘗試。但其實寫網文是高密度、高體力需求的勞動,到最後寫的就是一個身體、一個心態,你的文筆反而是其次了。」

為適當化解更新壓力,月笙在早期參與過「拼文」比賽。每天固定時間段內,QQ群裡的作者會比賽「誰能在有限時間裡寫得多」,第一名往往能寫到一小時四千字。最後一名則要接受懲罰,比如學狗叫,在微博上發140個「汪」。

作為成熟的寫作者,每年暑假,月笙會收到很多青少年粉絲的私信,向她諮詢網絡文學寫作,闡述成為全職作者的夢想。月笙覺得「不現實」,總勸人三思而後入行,但作用不大。

據《報告》,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駐站作者數量達1936萬,同比增長181萬。月笙也發現,網站的分類板塊中,每個月「開新坑」的作品可能有四位數,而堅持一個月還沒有停止更新的,「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視劇《花千骨》。圖片來自宣傳海報

「70後」作者朱西寧:這就是唯一一條有可能讓我逆襲的道路

撞上疫情,朱西寧自己的店鋪小生意黃了。

4月份,她見網上有「網絡文學寫作訓練營」,心動之下報名參加。從前做慣了讀者,第一次變成作者,「突然覺得也沒有那麼高不可攀。」

營裡的初級班招攬了百來位學生,由導師領著,看過往的網絡小說,然後總結、仿寫,學習「讓讀者爽」的標準。同時,訓練營會根據各大閱讀網站的榜單預測讀者需求,告訴大家什麼題材會熱、趕緊去寫。

初級班結班時,朱西寧寫出了兩萬字的小說開頭。通過導師的關係,將稿子投給某閱讀網站的責任編輯,後者將她籤下。

從7月1日籤約起,她白天給人做收銀工作,晚上兼職寫網絡小說,每天雷打不動寫四千字。但小說的銷路一般,付費訂閱的人數只有個位數,每月800元的全勤獎幾乎佔據她網絡寫作所獲的全部。

訓練營中的導師多米是朱西寧的偶像。多米從初中起就給雜誌供稿寫言情小說,近兩年轉行寫網絡文學。她的微博簡介是「一個沒有感情的碼字機器」。她稱自己每日更新多時有兩萬字,少時也有一萬字,現已寫了八百多萬字,且經常同時著手寫四五本書。

她說,剛開始寫時也會有壓力,但通過大量閱讀網絡文學作品,她提煉出了一套寫作規律。

「和傳統寫作不一樣,網文的內容是為了服務大眾,讓讀者爽。比如說,主角要先被身邊一群人瞧不起,後面又能輕鬆反擊、突破各種困境、走上人生巔峰——許多讀者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場景,總被上司、女朋友指責謾罵,那他看到文字後就會有滿足感、有心理補償。」

如何鋪墊、轉折、引入高潮?掌握規律後,再反覆練習寫,逐漸「就像有了一種肌肉記憶」,現在多米要寫滿一萬字,只需花兩三個小時。

朱西寧經過訓練,寫作4000字的速度從六小時提升到兩小時。她保持每晚8點寫作至10點的習慣,不敢放假,「就怕一旦懈怠了,就再也緊不起來。」她要將寫網絡小說變成謀生手段。

「寫網文不需要什麼投資,只要投入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就是唯一一條有可能讓我逆襲的道路。」

多米不願透露具體收入,但暗示比給人打工、做白領要多掙許多。朱西寧則覺得,堅持寫下去,「一個月掙一兩萬都很正常。」但據《報告》,44.6%的網絡文學作者的寫作月收入為零至兩千元以下,24.1%的作者月收入為兩千至五千元,月收入五千元以上的作者總佔比為31.3%。

朱西寧說,第一步,眼前這部言情小說她打算寫滿一百萬字,開個好頭兒。而後,總有一天,她要成為暢銷書作者,不再工作,「就每天在家裡寫兩章小說就行。」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洋蔥話題

說說你喜歡的網絡文學作品。

相關焦點

  • 「觸手怪」式的網文作者們:「每天一睜眼就覺得欠讀者八千字」
    23歲的網絡文學兼職作者北冰洋每晚窩在這裡寫作,從晚上8點寫到凌晨2點,每天至少4000字,一周能寫3萬字。他還是埋怨自己慢。他認識一些作者,單日更新就達一萬甚至三萬字,「簡直懷疑他們有八隻手。」他們把更新快、更新字數多的作者們稱為「觸手怪」。
  • 在網文的世界裡,淘寶被作者們玩壞了
    作者:淘 淘 編輯:養樂多有人說網文時代,已經走下坡路了;也有人說網文已經被其他短視頻平臺取替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只要你點開網文的網站,就會發現網文依然很火。最近有一類網文很火,其獨特的題材設定,立馬吸引了大批讀者的關注。
  • 「碼字勞模」血紅做客網文講壇:打算寫到1億個字再收筆
    網絡作家血紅再寫15年,寫到1億個字再收筆如同許多大神級網文作者最早都是純粹的書迷,血紅大學時期也沉迷於各類武俠經典與西方奇幻,2003年5、6月間,辭去工作的血紅從長沙跑到武漢玩了幾個月,閒暇時就看網文,然而彼時幾乎沒有專職的網文作者。「等更新好慢,不如我自己寫。」 於是血紅開始了傳奇般的創作歷程。
  • 網文作者:只看平均數沒有意義
    話本小說網是國內一家主打00後讀者的網文平臺,提供原創和閱讀平臺,迄今已有60餘萬部原創作品。話本小說一工作人員認為,《報告》中提到的「網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7元」與實際不符,因為「就像國民收入一樣,只看平均數沒有意義」。該工作人員透露,平臺籤約作者的平均月收入一般在1000—2000元左右。要想成為籤約作者,最主要是看寫手的「水平」和「勤奮度」。
  • 河圖洛書與觸手怪與魔法少女
    這就是河圖則八卦,即烏賊章魚觸手不一樣但都是觸手怪從這段話也可以知道,烏賊和章魚在古代是生活在黃河裡的。觸手怪特點是觸手,要靠畫出來所以叫河圖,那麼洛書就是靠書寫出來,因此洛書的秘密在字,這個後文會提到!那麼為什麼這些在五行志裡?這就要說到第三個觸手怪:海星。
  • 月收入幾百和百萬差別呈現,網文作者推動「五五斷更」就不足為奇
    一周前的「五五斷更節」,是眾多網文作者對相關不公平合同的一次圍剿。但是,引發網文作者群集體斷更舉措的,僅僅只是因為平臺的一紙合同嗎?網文作者們為何如此「敏感」?「其實,一開始我對於(網傳合同)條款是無感的。」李騫是一名90後網文創作者。
  • 《劍道獨尊》作者劍遊太虛因病離世,網文作者們健康堪憂
    大家好,我是佛門射手,第一時間給您帶來小說力推、作家趣聞和IP改編的介紹,希望喜歡的讀者關注點讚評論來一波,今天跟大家說的是《劍道獨尊》的作者劍遊太虛。近日一則訃告震驚了整個網文作者圈,32歲的玄幻網文大神劍遊太虛因病離世,這很多作者和讀者都為他唏噓。雖然他為人低調,但是當年的那部《劍道獨尊》卻是玄幻小說中的經典之一。《劍道獨尊》已故網文作家劍遊太虛作品。
  • 豫籍網文作者安徒生:每天「吃」兩部電影,渴望寫中國的《哈利波特》
    2月13日,豫籍網文作家楊哲(筆名安徒生)接受了大河網記者的專訪。「汶川地震時我在成都,也參加過SARS的志願工作。所以,只要大家聽從指揮,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我相信能戰勝病毒。」安徒生告訴大河網記者,他會充分利用「居家閉關」的時間認真思考、寫作,陪伴家人。
  • 網文廝殺二十年:一場倖存者的遊戲
    在此前,他堅持每天跟粉絲「龍蛋」們說晚安。2019年12月,一封信發在自己的連載小說《龍族》最新章節裡,自爆患上了抑鬱症,一段時間無法更新。南派三叔2015年前後也因過度勞累住進療養院。當年成神的網文作家,有些人寫不動了,但新一代的寫手洛長天們正活力爆屏,重新澆築網文金字塔的底座。
  • 網文作者以沒人盜版為恥?
    頭部up主們的視頻,一萬播放有幾十元收入,假如有100個盜版帳號每天上傳他們的視頻卻不被處理,從此他們自己的視頻可能半天審核不過,甚至被下架。反而100個盜版帳號時空倒流,比up主還提前發布視頻,拿走大部分廣告分成,就像網文行業一樣。
  • 網文作者聯合起來後,閱文看到了房間裡的大象
    接受PingWest品玩採訪的網文作家們仍然透露著不安,騰訊對閱文IP化運作和免費閱讀化的改造在他們眼裡是昭然若揭的,已經發生的諸多涉及閱文和作者之間的官司的最終結局也讓他們確信自己無力與平臺抗衡,他們有人選擇觀望,有人則已經打算離開。
  • 微信付費閱讀如何養活網文作者
    據「丁凡的美妙國際」主辦人丁凡透露,網文網站的籤約作者,1000字價格為5分-8分,他每次更新一章的字數為2000字左右,放到網站上,一章收費不足1元。也正因如此,最開端在大眾號測驗付費閱覽時,他對1元錢並不適應,憂慮會對讀者造成擔負。丁凡在1月16日第一次測驗微信付費功用時,當天就流失了六七十個讀者。
  • 網文迎來多事之秋,依附於網文和動漫文化下的輕小說能否迎來轉機
    閱文集團的霸王條款,作者們的五五斷更節,其後讓作者不甚滿意的座談會等等等等,都讓網絡文學領域從作者到讀者更深刻地認識到了圈子的現狀。你可能聽說過千七,但其實早就已經有了千五,而且這些也只是浮於表面的東西罷了。
  • 網文作者今天集體斷更抗議,資本大佬使出殺手鐧
    來源:時代周報文 / 慕天 馬妮 5月5日午休期間,許多讀者懶懶的往沙發上一躺,打開起點中文網APP準備追自己訂閱的「大大」(讀者對網文作家的暱稱)們的更新,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失望地發現更新並沒有如期而至。更有甚者發現自己追的「大大」們連文章帶作者頁面「憑空消失」了。
  • 又一大神級網文作者英年早逝:年僅32歲,留下一部《劍道獨尊》
    網絡小說是很多人的日常陪伴,身為讀者最反感的就是作者更新太慢。但是要保證快速更新,小說作者就必須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必須花大量時間構思和碼字。因而,大量網絡小說作者都有一些「職業病」。再加上生活不規律和運動量較少,一些網文作者的身體素質不免比不上同齡人。甚至有一些網文作者英年早逝。
  • 底層網文作者:過半月入2000元,「賣身契」已籤到去世後50年
    中小網文作者舉起「苦霸權合同久矣」的旗幟,但內在的訴求在於對免費閱讀趨勢的反抗。而閱文等平臺的回應,在網文作者們看來,似乎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姿態。中小作家們只能維護眼前可見的付費閱讀的分成,但平臺的意願開始向免費閱讀、IP多元化運營轉移。矛盾,一觸即發。
  • 我是讀者,我是作者,我還是讀者
    首先,為這篇文章取這個題目,是因為自己很喜歡的一本書——《說英雄誰是英雄》,很有和諧感,繞來繞去成了風度,而我在寫小說的時候通常也會犯著同樣的難,誰是讀者,誰是作者?或許,我是讀者,或許,我是作者。有這麼一句話,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作者,必須要先成為一個合格的讀者。這話,是有道理的。不管是筆觸還是技巧,以及劇情構思,都一定要在閱讀中找到靈感,沒有人是天生的作者,所有的好點子,所有的辭藻,所有流溢於字裡行間的光彩,都誕生於無數的偉大文學作品中。
  • 網文‖《劍來》謎一樣的一本書
    讀者們對劍來這本書的評價褒貶不一,愛它的人可以把它捧上天,踩它的人可以把它踩入地,而站在邊緣猶猶豫豫要不要入坑小夥伴看著這些評論竟有些瑟瑟發抖,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讀者們對《劍來》的評價吧!雪中在柿子一入江湖前都要挺著看,而後面怎一個香字了得。
  • 網文小說在海外爆紅,外國小哥:這種中國式故事讓人無法自拔
    有不少外國人表示,這種中國式的故事,讀起來實在是讓人無法自拔。"網絡小說"究竟是什麼?"網絡小說"是現如今上至80後下至00後,都十分喜愛的文化之一。這個年齡段的大部分人,都有自己喜愛的網文作者,或者作品。
  • 網文作者有哪些奇葩的拖更理由?隔壁貓咪下崽,廚房突然爆炸
    對於讀者來說,一部小說能不能夠吸引自己,除了要看這部小說適不適合自己的口味以外,作者更新速度以及更新穩定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而對於網文作者們來說,寫小說雖然是自己的愛好或者謀生手段,但是總是坐在電腦前面碼字時間長了也會有歇一歇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