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考研筆記168)
學生李清文 編輯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該書作者不詳。此書包括《山經》五卷,《海經》十三卷,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裡、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和寓言故事。
文史知識浩瀚如煙,難以周全,下文中如有差錯,請來函指正,願與同道中人共同進步。
一、說在前面的話:
1、這是一個學生寫的考研複習筆記,是學習過程中所做的摘錄、記錄,還有一點兒自己的隨想隨感。文中所錄的參考答題,也只是參考。
2、為了不把時間耽誤在與撲所迷離的平臺「規則」和舉報「用戶」之間的毫無實用意義的矯情上,下文中將用「話詩一句」的方式來改變文本表面。可能影響閱讀體驗,但為了不破壞參考答案的原文原意,避免加入我個人的表述、轉述,出此下策。望讀者朋友們體諒我的無奈。
二、參考答題要點:
名詞解釋:《山海經》
1、文:地理著作。共十八卷。《四庫全書總目》以為乃「周秦間人所述」。現一般認為是戰國時記錄成文,秦漢間又增補。故不是一時一人所作。前半部是《南山經》、《北山經》等五篇,稱為《五藏山經》,簡稱《山經》;後半部為《海外》、《海內》、《大荒》等十三篇,簡稱《海經》。內容為古代民間故事和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裡、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等。
2、話詩一句: 「習習谷風,維風及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將安將樂,女轉棄予。習習谷風,維風及頹。將恐將懼,置予於懷。將安將樂,棄予如遺。」
3、文:不僅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俗、中外交往有參考價值,更被人視為中國小說之最古者。
4、話詩一句: 「習習谷風,維風及頹。將恐將懼,置予於懷。將安將樂,棄予如遺。習習谷風,維山崔嵬。無草不死,無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5、文:其中黃帝戰蚩尤、大禹治水、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刑天舞幹戚等著名神話傳說,是後代作家和文學史家所珍視的材料。
三、另外一個參考答題要點:
6、文:十八篇。作者不詳,各篇著作時代亦無定論,近代學者多數認為 不出於一時一人之手其中十四篇是戰國時作品,《海內經》四篇則為西漢初年作品。
7、話詩一句: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8、文:內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裡、民族、物產、藥物、祭祀、 巫醫等,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參考價值。
9、話詩一句: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10、文:其中的礦物記錄,為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晉郭璞作注,其後考證注釋者有清代畢沅《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
四、總結及其他:
1、關鍵詞:地理著作、遠古神話、
2、袁行霈老師的教材中提到,「在所有古代文獻中,以《山海經》最有神話學價值」。
3、袁行霈老師的教材中提到,「《山海經》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神話的一座寶庫,對我國神話的傳播和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