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 譯文參照周啟明・申非譯《平家物語》,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6月。
[2] 譯者註:院政為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一種政治形態。天皇退位後,作為上皇或者法皇(出家的上皇)院廳繼續掌管國政的政治形態。在位的天皇相對沒有實權。
[3] 譯者註:六條天皇為二條天皇之子,後白河法皇之孫,高倉天皇的侄子。六條天皇二歲即位,五歲退位, 尚未元服,遂成太上皇。有關於此,《平家物語》亦稱「漢家本朝,此乃首例。」
[4] 譯者註:如上注所示,六條天皇為高倉天皇侄子。兩人關係在順序上本為「父子(昭穆)」,但叔繼侄位。《平家物語》中凡事皆循古例,在漢家(中國)本朝(日本)尋找類似的例子來說明某事並非無跡可尋。有關這次即位,《平家物語》給出的解釋為:然寬和二年一條院七歲即位,三條院十一歲被立為春宮。並非無先例。
[5] 譯者註:高倉天皇乃後白河院的第三皇子,生母為平滋子。平滋子乃平清盛妻子平時子之妹,與平清盛一脈本屬同門。
[6] 譯者註:如上注所示,平滋子一門與平清盛一門屬同門。兩脈平氏同祖同宗,遠祖為桓武天皇的皇子葛原親王。葛原親王的兩位兒子中高見王為地下平氏平清盛一門的始祖,高棟王為堂上平氏平滋子一門的始祖。
[7] 譯者註:《兩代皇后》,覺一本第一卷第七節,講述二條天皇不顧眾人反對,迎娶叔父近衛天皇的皇后藤原多子入宮的內容。《立匾的糾紛》,覺一本第一卷第八節。講述二條天皇駕崩後,延曆寺和興福寺圍繞各自在墳墓所立的匾額的上下順序所引起的紛亂。《火燒清水寺》,覺一本第一卷第九節。講述延曆寺為報復興福寺,火燒興福寺的下屬寺廟清水寺的內容。
[8] 譯者註:《兵範記》,院政期的公卿日記。作者為兵部卿平信範。現存二十五卷,即1132—1171年的部分。日記記述了平安時代末期的社會情況,其中關於保元之亂和高倉天皇即位等記述詳細且準確。又名《人車記》、《平信記》。
[9] 譯者註:《玉葉》,日本平安末期至鎌倉初期的公卿日記,66卷。作者為九條兼實(藤原家族)。記述了1164—1203年間的政治、社會情況以及朝廷內部的諸事、風俗等。
[10] 譯者註:平安時代的男性日記皆為變體漢文。所以,部分內容需按日文語序理解。
[11] 譯者註:平滋子原在宮中的身份是天皇的妃子,因所生的皇子(高倉天皇)登基,故母以子貴。
[12] 譯者註:《愚管抄》。史書,共7卷,成書於1220年,作者慈圓。全書用假名記錄自神武天皇至順德天皇的歷史以及推動歷史發展的「道理」。
[13] 譯者註:《與殿下爭道》,覺一本第一卷第十一節,是高倉天皇即位的下一章節。講述平重盛之子平資盛與攝政關白藤原基房爭道被辱,平清盛實施報復等內容。在作者的構想中,高倉天皇的即位標誌著平家繁盛達到了頂點,因此才會發生平家目中無人,衝撞和報復攝政藤原家族的事件。
[14] 譯者註:《鹿谷事件》,覺一本第一卷第十二節。講述後白河法院和近臣們在俊寬的莊園鹿谷籌劃推翻平家的內容。
[15] 譯者註:二條天皇,後白河院的第一皇子,六條天皇之父,高倉天皇的長兄。1158—1165在位,在位期間,努力實現天皇親政,以對抗後白河院的院政。
[16] 譯者註:《公卿補任》,日本記錄自神武天皇至明治元年諸公卿的姓名、官曆的名簿。所記內容為敘位、補任、簡歷等。以10世紀成書的《公卿傳》為底本,按時代順序添加內容而成。
[17] 譯者註:《山槐記》,日本平安時代末期至鎌倉初期的公卿日記。作者是內大臣中山忠親。收錄了1151—1194年間的見聞紀,不過有很多缺殘。詳實地記述了平家興旺的史實。又名《達幸記》、《貴嶺記》。
[17] 譯者註:《建春門院中納言日記》,又名《たまきはる》,藤原俊成女兒的日記。1卷,成書於1216—1219年前後,內容包括,作者在宮中供職期間的回憶錄及作者死後由弟弟藤原定家編纂的遺稿。
[18] 譯者註:《平家公達草紙》,作者不詳,成書於鎌倉初期,現有三種內容各異的傳本。該書主要記載了平家公子,特別是平重盛一門和平重衡的逸話,追憶了承安4(1174)年至壽永2(1183)年期間,平時一門公卿的榮華。
[19] 譯者註:<闔第榮華>,覺一本第一卷第五節。講述平氏一門的官位升遷、聯姻天皇家成為外戚等平家權傾一時的情況。
[20] 譯者註:《源平盛衰記》,48卷,成書於鎌倉時代後期,是《平家物語》的另一種版本。與通常流傳的《平家物語》相比,具有精細地再現歷史的明顯傾向,文體稍欠流暢華美。
[21] 譯者註:覺一本《平家物語》,12卷,外加灌頂卷,成書於鎌倉時代中期,是一方流講唱《平家物語》的琵琶法師覺一所整理的《平家物語》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