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心我的朋友問,公號更新頻而無功,也不一定有太多關注量。並且某一些題材,比如這個「每周一書」的推薦尤其沒人氣。為什麼還想去做。
在此回答。此公眾號在我自己來看,頗有「日課」的作用。既能讓自己在雜亂的安排之間規律一件事情,也能持續不斷的讓大家看到我對日課的堅持和成果。
當然,有時候也沒全堅持。
但是,我這麼說大家應該就理解了。首先是自己給自己的某種交代吧。以此為基礎上,再能兼顧其他,開散枝葉,再好不過。若不然,弱水三千,只取一勺,也是我「不忘初心」的表現。
當然,自己如果存貨沒那麼多,或者一忙活別的沒弄成也是經常會可能發生的。所以,這個每周推薦書,也只是勉力為之。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朋友們看了,估計很快就有「哈哈,他果然就這麼點晃蕩。」的快樂,那也在所難免。
當然,這也都是無所謂的事情。能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說到久處,終歸是好。
好了,廢話不說,推薦一下周作人翻譯版本的《平家物語》,不是全本。因為周作人沒全翻譯完就死了。但是現存的看殘缺美吧。以後好多事情都要適應「體驗沒做完的美」才好。
知堂譯本《平家物語》記
扶桑諸作,正合知堂轉文。非止狀於形貌,實體徹風神。三昧之味,含咀不匱,審辨於陰晴閃霎之間,每有新得。
其轉得者,非止東洋之固有,猶為一家體說。覽其譯或如觀其文,譯者之如作者,知堂東洋諸譯本之謂也。而其於西洋諸作,皆不合味。所譯莎士比亞劇本,尤慘不忍睹。此不合其性情,亦不合於文性,文化故也。
《平家物語》所云無非極盛衰,錄興亡,詳災異也。
周作人譯本《平家物語》書影
西洋錄史,貫若小說,以人事領經挈緯。中國言史之法最侈,小說家語情同西人,而遷班各異,鑑考互參。東洋「物語」之法,雖出盲師鼓彈,非為大道,它玉於中西,聊具一格。其行文如小品,事如接雲,時興逸筆,觀之有出意之美,使人暇觀如綴片玉。知堂擅精微,重交感,審細喜異,《平家物語》正合其性情。故所譯情悟文合,體具兼美。雖譯本非全,亦具瑕玦之美。時時觀之,頗為觀止。復重考據,後注故實,為文參看更備,此亦知堂之特意也。
平経正之図 榊原紫峰筆
此書之譯,始於國朝十六年。乃應人文社之約也。自建國後,前文壇諸公,多棄文從譯,況知堂以叛臣罪子之身乎。知堂晚歲,為文頗廢。此書未盡,已為「文革」所輟,竟成絕筆。而翻觀此六卷殘章,猶能得其壯時之影也。
2018,1,27
打賞二維碼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