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住宅設計
一戶建、別墅、高級公寓
大家可能對日本地產有很多奇怪的「誤解」。
最近網上總在流傳日本「窮人住別墅,富人住公寓」,說 200 萬你在上海市中心只能買個廁所,但在日本你就能拿下一棟別墅!
一起君覺得挺詫異的,就去問了問日本的設計師朋友,得到的回答是:腫麼可能!
不過空穴來風,一定事出有因,今天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日本住宅的設計「真相」。
別墅?窮人可住不起
首先撇清一個概念,別墅 ≠ 二層樓。
日本作為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雖然這些年經濟有些停滯,但貧富差距還是蠻大的,真正意義上的別墅一般人可住不起。網上瘋傳的那些 2、3 層房子其實指的是日本傳統的自建房——一戶建(いっこだて)。
你可能覺得有點兒費解:這不也是小別墅麼?這個就好像大雜院不等於四合院,老公房不等於老洋房一樣。
雖然一戶建的確是一戶一棟的建築,但是離我們實際上說的別墅有很大距離的。這裡舉兩個日本「真·別墅」給大家品一品。
東京港區帶超大庭院的海景別墅,2389㎡ ▽
或者是隈研吾設計的這套,997㎡,光外立面就透出高級感 ▽
再怎麼著也得是這樣帶標準和式山水院落的別墅,507㎡ ,位於鎌倉 ▽
這些別墅不管建築還是庭院都透著一個「大」字,都是知名事務所、設計師操刀,雖然外表低調,但結構、室內設計都是大手筆,可不是結構簡單、追求性價比的一戶建能比的。
我們之前分享過的這套 Kidosaki Architects Studio 在箱根設計的大別墅,光是佔地面積就 1896.50㎡,建築面積 406.45㎡,花了 5 年才建成。屋頂裝飾、房簷高度等遵循了傳統規制,因此建造成本特別高。
相比之下,那種動畫片裡小丸子的家、大雄的家總面積都不超過 100㎡,基本都在偏遠鄉下小鎮,或者遠離市區的城郊。
你瞅著密密麻麻的程度,和大別墅開闊的尺度咋能相提並論呢?
要蓋房,先買地
更重要的一點,日本一戶建是自有產權,售價=土地價格+建造費用,那價格可不比公寓便宜,要是蓋在市中心,動輒上千萬人民幣的都有!
有圖為證!以東京片區為例,價格超過 2 億日元(rmb 1300萬)的一戶建比比皆是,都分布在那幾個高級地段▽
東京代官山的這套一戶建,建築面積 136㎡,佔地 88㎡,1LDK,售價高達 1.7 億日元(約人民幣 1100 萬)。
核心地段土地貴,而且內部配套,系統廚房、地暖、燃氣供水、電動馬桶、視頻監控等等都給你包圓了。
而且買了它就等於在東京市區裡擁有一塊私有土地。周邊配套都是很高大上,未來這樣的高端社區地價一般只漲不跌 。
日本頂級公寓貴在哪?
另一方面,東京主要區域 6000萬日元(400萬人民幣)以下的公寓也挺多的,並不是富人專屬哦,但有錢人的確獨寵高級公寓!
咱先從低層公寓說起,日本東京的低密度高級公寓,我之前介紹過的青山雅築(The Avior),一套頂層複式室內面積 325㎡, 室外露臺面積有 217㎡,售價高達 2 億人民幣!
東京近 2 億一套的頂層複式,日式簡約也是低調奢華
△ 點擊連結了解更多
這種只有 11 套公寓和 2 套頂層豪宅的樓盤,賣點就在於安靜的環境、良好的安保、周邊齊全的設施配套,細緻到家的物業服務,還有大師級設計,這些普通人都奢望不起。
不光房價貴,各種費用更貴,就拿東京售價 2 億日元的高級公寓來說,購入後每月都得交物業費、維修基金,如果有車還需要繳納停車費。
低層公寓貴在氛圍安靜,那 30 層的摩天大樓就貴在地段了。高聳入雲的建築體,一覽無餘的城市景觀,佔據城央核心位置。再加上五星級酒店式的物業管理,一般人只能抬頭 45° 仰視,內心直呼 OH MY GOD!
有人說買不起,我可以租啊!不要被貧窮限制了想像,這裡的頂級公寓,租金通常在 120 萬日元/月(7萬8人民幣),還有 6000元/月的管理費,1000元/月的停車費。
開闊的公區和大堂設計,充滿現代主義簡約美學。
下面分享幾套不同價位的公寓給你們品一品。
01.白金天空
3LDK 戶型,面積 117㎡,售價 2 億日元(1300萬人民幣)▽
1LDK 戶型,面積 51㎡,9930萬日元(650萬人民幣)▽
45層的超高層大廈,挑空的大廳、電梯間毫不吝嗇使用大量天然材質,營造奢雅氛圍。
樣板間更是鋪陳昂貴石材、家具、燈飾,到頂的玻璃幕牆能看到最壯觀的東京夜景。
燈帶映射下,材質肌理反射出迷人光影。
和式元素同樣可以融入不同的空間,像這樣在床頭做出格柵飾面,平添質樸簡約氣息。
02.大井町城市大廈
1LDK平面圖,面積 41㎡,3800萬日元( 人民幣 250萬)起售 ▽
2LDK平面圖,面積 73㎡▽
東京中心圈附近的公寓,也大多都在 600-2000 萬人民幣,面積小一些的可能 300 萬人民幣就能拿下。更適合年薪百萬的高級白領。
這樣的公寓體量不會太大,面積也分布在 30㎡~80㎡,樣板房裝修風格以簡約時尚為主。
這裡的周邊環境和基礎設施也是非常齊全的,學校、圖書館、超市、JR線都有覆蓋。
03. 西日暮裡公寓
200 萬人民幣以下的公寓有沒有?有,可能只會分布在離市中心遠的地方。而且外立面和內部裝潢都要「親切」許多。
1LDK 平面圖,室內面積 30㎡,售價約 180萬人民幣 ▽
2LDK 平面圖,室內面積 55㎡,售價約 310 萬人民幣▽
室內風格明顯更為簡單、清爽,布局的適用性更高。
「小」到極致的一戶建
其實在日本,一戶建的持有率並不高,那麼它是怎麼就和窮人聯繫起來了呢?
眾所周知,二戰後的日本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低迷,60年代,趕上經濟騰飛,日本政府更是提出了「住房建築5年計劃」,大力扶持「一家一戶、一人一室」。
結果政府扶持的又有些用力過猛了,大城市的居住用地一下子就緊張了。日本居民大範圍遷徙到了二三線城市,同時也把一戶建帶到了全國各地,從而給人一種「日本人都住小別墅」的印象。
一戶建的興起還要歸功於它造得快、便宜、性價比極高的優點,兩層樓那麼高的房子,7天就能建好!
這類自建房 85% 採用木結構,壽命雖然不長,但環保、比較抗震,主體部分都是由木構標準件拼搭完成的,就和搭積木一樣方便,一般 2、3層高、套內面積在 200㎡ 以內,3、5個工人一周就能完成基礎建設。
建造用的各類構件都是可以批量化生產的預製件,有統一標準。
外立面和內部規劃還可以隨心所欲的設計。
獨棟獨戶的一戶建,建築面積多在 200㎡ 以下,使用面積可能還不到 100㎡,卻包含有三大標配:院子、2~3層房子加停車場,室內功能區更是細緻到變態 ▽
日本的設計師也練就了一身在小地塊「極限蓋房」的本領,比如下面這棟由 FujiwaraMuro Architects 在神戶建造的房子,地塊面積只有 22㎡,被兩邊現有的一戶建鄰居夾在中間。
這樣一座超級狹窄的三層木結構房屋, 套內面積竟然有 63㎡ ,面寬還不到 3 米,妥妥的 Tiny House。
內部利用大切口的中庭可讓日光達到各個樓層,白色牆面、下沉式客廳也讓空間顯得更大。
正是這種靈活實用的設計理念,讓一戶建佔有很大市場,不過普通人買它就沒法享受健全的物業和市區裡的豐富配套啦。
所以 pick 一戶建還是公寓,全看你打算如何取捨了,只要錢到位,地段和面積,還不是你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