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π 2.0實現天文學N體模擬粒子數新突破

2020-12-17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天文系聯合廈門大學天文系等單位,依託交大超算平臺(π 2.0集群),成功完成4.4萬億粒子的宇宙大尺度結構N體模擬Cosmo-π測試(使用512節點、20480核心),追蹤了137億年以來的宇宙演化,並打破此前3萬億粒子數的TianNu數值模擬世界紀錄(使用13824節點、331776 核心),成為目前世界上完成粒子數目最多的天文學N體模擬。

近日,該項研究成果「CUBE - Towards an Optimal Scaling of Cosmological N-body Simulations」被高性能計算和並行與分布式系統領域權威國際會議CCGRID 2020收錄,並成為全球唯一入圍IEEE 國際可擴展計算挑戰賽SCALE 2020的解決方案。論文作者程盛淦(共同第一作者)、廖秋承、林新華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共同第一作者於浩然來自廈門大學天文系,林新華為論文唯一通訊作者。論文預印版已在arXiv發布(點擊https://arxiv.org/abs/2003.03931,查看論文全文)。

 交大智慧,浩瀚星宇「超大規模」模擬

千百年來,人類對宇宙的遐思與探索從未止步。從早期「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樸素疑問,到如今逐漸將九天攬月的夢想寫在深邃太空之上,一代代科學家投身其中,認識宇宙、推演發展、預測未來。

 本次項目團隊使用的N體模擬(N-body Simulation),正是現代天體學研究中,探索N個粒子在引力相互作用下動力學問題的重要工具。研究中,團隊將宇宙形成初期的虛擬粒子數設定為4.4萬億,考察其隨時間推移、在引力作用模型作用下的聚合、分散運動,獲取共計約500TB數據,儘可能還原暗物質在宇宙中的真實演化情況。

從前世界紀錄的3萬億到如今的4.4萬億,是粒子數的海量增加、宇宙演化歷史的更清晰還原,但同時,也是計算複雜度的指數級增長、對計算機計算能力及存儲能力的巨大挑戰。超強性能的交大超算平臺,為項目團隊提供信心與底氣,並支撐其最終摘得科研碩果。

超算,全稱「超級計算機」,由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處理器組成,可處理大量數據並進行模擬,應用領域廣泛。2013年,交大超算平臺π 1.0建成,6年時間累計為我校258個課題組提供服務,運行作業200多萬個。2019年上半年,全新建設升級的π 2.0集群投入運行。

 

學科融合,高質量創新成果加速產出

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天文領域當前普遍使用國外開發的數值模擬軟體,本次模擬使用的N體數值模擬軟體CUBE,繫於浩然團隊自行研發,為自主可控的國產數值模擬軟體。

於浩然團隊率先完成核心功能和宇宙學模型,計算平臺服務團隊將其在π 2.0集群重新實現和優化,使其具備在超算上進行大規模運行的能力。最終CUBE僅使用2萬核心便突破世界紀錄的表現,不僅讓很多人期待該軟體在更大規模的國家超算上的更多潛力,也見證了「學科融合」的交大計算服務模式的再次成功實踐。

10倍,100倍,10000倍,材料學院張瀾庭教授團隊,機動學院孟祥慧教授團隊,密西根學院鮑華團隊……計算平臺持續挑戰軟體優化極限,釋放服務科研「硬核」力量。

當前,π 2.0集群已全面融入我校教學科研活動。助力校內課程教學,提供一對一助教支持,輔助完成作業計算任務,使學生在課堂上體驗超級計算機的「速度與激情」;覆蓋各學科門類,支撐在海洋學、生物醫學、材料科學、航空航天、機械製造、天體物理等領域科學研究及工程應用,與時間賽跑,為創新加速。

除π 2.0集群外,網絡信息中心還擁有jCloud2.0 雲計算平臺、AI計算平臺,三者共同構成交大新一代校級計算平臺。

  

擁有一流算力,首創學科融合,完善用戶服務,交大新一代校級計算平臺攜手全體師生共赴多彩研學旅,勇攀科研新高峰。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π2.0超算打破天文學N體模擬粒子數世界紀錄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近日,上海交通大學π2.0實現天文學N體模擬粒子數新突破,打破世界紀錄。N體模擬,是現代天體學研究中,探索N個粒子在引力相互作用下動力學問題的重要工具。日前,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天文系聯合廈門大學天文系等單位,依託交大超算平臺(π2.0集群),成功完成4.4萬億粒子的宇宙大尺度結構N體模擬Cosmo-π測試(使用512節點、20480核心),追蹤了137億年以來的宇宙演化,並打破此前3萬億粒子數的TianNu數值模擬世界紀錄,成為目前世界上完成粒子數目最多的天文學N體模擬。
  • 上海交通大學實現天文學N體模擬粒子數新突破!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天文系聯合廈門大學天文系等單位,依託交大超算平臺(π 2.0集群),成功完成4.4萬億粒子的宇宙大尺度結構N體模擬Cosmo-π測試(使用512節點、20480核心),追蹤了137億年以來的宇宙演化
  • FPGA加速N粒子重力並行模擬實現和仿真案例
    所得到的的所有粒子的加速度,結合空間裡的初始位置,初始速度和時間不長分別得到所有N個粒子的新位置。為了簡化模型的實現,做出了以下的假設: 1. 所有粒子都是點質量(質點模型) 2. G=1 3. 在重力計算中引入一個修正係數,以避免當兩個點質量處於完全相同的坐標時候產生的誤差。
  • 判斷h(x)=e^x-sinx-1在區間(-π,0)上零點的個數?好的方法不嫌多
    當a=0時,g(x)=x,則有函數h(x)=e^x-sinx-1,即求函數h(x)=e^x-sinx-1在(-π,0)上零點的個數。要想求函數h(x)在區間(-π,0)上零點的個數,要對函數h(x)求導,根據該導數與0的大小關係來判斷該函數的單調性,再根據該函數的單調性來判斷該函數的最大最小值,然後根據函數的最大最小值與0的大小關係來判斷該函數零點的個數。
  • 潘建偉團隊成果再登《科學》,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獲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中國科學院今天對外發布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π的萊布尼茲公式,無窮多個有理數相加還是有理數嗎?
    關注默契小甜瓜,每天分享不一樣的小知識在我們的直覺中,有理數和有理數相加結果還是有理數,事實上,有限個有理數相加結果就是有理數。但是,無窮多個有理數相加結果還是有理數嗎?例如,著名的π的萊布尼茲公式。這個公式中,將圓周率π和所有奇數的倒數建立了聯繫,很明顯無窮多個有理數相加的結果可能是一個無理數。那麼這個公式是怎麼得到的呢?首先,我們看一下上面的公式,無論是對等式左邊做等比數列求和,還是對右邊分子進行因式分解,都能很容易得出上面的等式。
  • 歌手鹿晗MINI數專《π-volume.4》上線 歸於原色開啟無限可能
    10月27日,鹿晗全新數專《π-volume.4》正式上線。經過π1在角色體會中的自我探尋、π2講述關乎愛無限可能的想像、π3構建復古浪漫般的0.7倍速生活後,歌手鹿晗無論在作品中以旁觀者的視角感受情緒和情感,還是挑戰不同的表演形式和演唱技巧,歷經多層面的嘗試與體驗,像是破解人生謎團般一路不斷自我追尋。最終以《π-volume.4》為π系列收官,在無限不循環的音樂世界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回歸本我的原色,堅定內心的勇敢,感受生命的從容。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求解施溫格方程
    11月19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信公號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
  • π系列專輯收官,鹿晗或將開啟2.0時代
    時隔一年半,鹿晗π系列專輯終於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從2019年4月份,鹿晗便開始著手製作象徵著無限可能的π系列專輯,27日,隨著π4的發布,這一概念終於落下的帷幕。π4專輯封面時間不會辜負默默努力的人,這張「鹿式音樂」的新專輯於今天在豆瓣上給出了成績:9.6分,近九成的聽眾給出了好評。
  • 在TensorFlow 裡模擬宇宙!提升模擬計算速度,成本降低 1000 倍
    N體宇宙模擬簡單來說,N體模擬的方法是為了解釋宇宙演化中的非線性演化問題,科學家們提出的一套研究宇宙學的數值模擬方法。在宇宙學領域,N體模擬還原了宇宙是如何從誕生之初的大爆炸演變至今的。如果我們按照物質初始分布,將大量的粒子放置在一個盒子中,由於引力的牽引,粒子會不斷移動。而最終的粒子狀態,就是對浩瀚宇宙結構的再現。
  • 新紀錄!奧地利科學家實現20量子比特系統內多粒子受控糾纏
    新紀錄!奧地利科學家實現20量子比特系統內多粒子受控糾纏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奧地利科學家最近在量子糾纏系統領域創下新記錄:成功實現了20量子比特系統內受控的多粒子糾纏。
  • 《騎馬與砍殺2》新引擎介紹:優化給力 粒子效果棒
    近日,《騎馬與砍殺2》官方放出了最新開發日誌。《騎馬與砍殺2》採用了全新引擎,負責計算機引擎及優化的引擎程式設計師Burak Dermanlı登場,為我們介紹了遊戲新引擎。一起來看看詳細報導吧! 我的工作主要圍繞粒子系統、資源管道、布料模擬與內存管理。我按照要求實現了新的特性,可以說它幾乎已經完成可以滿足《霸主》需要了。粒子系統和布料模擬都得到了極大的優化,以便在低端硬體高效運行。有時我會看到人們對這類系統,以及他們是否會在遊戲中遇到性能瓶頸的擔憂。有一個心理學事實,如果屏幕上有一些引人註明的東西,那麼當出現性能問題時,這些元素就會受到審查。
  • 超級粒子加速器,模擬展現了這罕見一幕
    他們希望借鑑於粒子加速的原理,在旋轉的黑洞能量中,讓一些接近光速的等離子體,在對撞的過程中,獲得逃離黑洞的機會,並從黑洞強大的引力場中竊取能量! 逃離黑洞,這並非僅屬科幻小說裡的橋段。在物理學家的眼裡,這一個新見解,至少在理論是存在合理的邏輯的,更並非不可現之事!他們認為訣竅在於如何巧妙、仔細地安排好一切,這樣粒子就不會永遠消失在貪得無厭的黑洞中。
  • 3月14日「π日」:我們總是與π這個數學常數不期而遇
    π 是無理數中最著名的例子。就像根號2一樣,無論分數有多複雜,都不能用來精確地表示 π。證明這一點非常難,但數學家們知道如何做到。為此,我們肯定需要一個新符號,因為常規的數字符號無法精確地寫出這個特別的數。由於 π 是在整個數學領域裡最重要的數之一,因此我們需要有一種方式來明確表示它。這個方式就是用希臘話中「周長」一詞的第一個字母「π」。
  • 農村生活垃圾生物質熱解和燃燒氣相數值模擬
    這意味著發生反應(2)和(3)的炭-氣反應前沿開始於顆粒表面,然後隨著燃燒的進行向中心移動,導致粒徑減小。在整個轉換過程中,收縮核心的密度保持不變。對於粒子跟蹤,使用拉格朗日公式,對0到1000之間的粒子雷諾數有效,用於計算假定為球形粒子上阻力。顆粒在燃燒室內的小尺寸和很短的停留時間可忽略重力的作用[11]。
  • 如何優雅地計算π?
    當邊數足夠大時,兩個多邊形的周長便趨近於圓周長的下界與上界。思考題:如何證明22/7>π?同樣在這一年,威廉·瓊斯在《新數學導論》中第一個將π作為圓周率的專屬符號,但真正讓各國數學家接受這一設定的還要歸功於萊昂哈德·歐拉。1736年,歐拉在其《力學》一書中開始使用符號「π」,此後數學家們紛紛效仿。
  • 證明圓周率π的無理性
    諸如1 / 2、3 / 5和7/4之類的數字稱為有理數。和所有其他數字一樣,無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但是,與實數的其他子集(如圖1所示)相反,無理數的十進位擴展永遠不會終止,也不會像循環小數那樣有著重複的序列。而圓周率π(圓周長與其直徑之比)正是無數無理數中的一個(如圖2所示)。
  • 「光明日報」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記者齊芳、常河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
  • 盤點2019年材料領域的37篇《Science》:電子科技大學、哈工大實現零的突破!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72/1451.summary2 北大焦寧團隊《Science》:另闢蹊徑,氮化反應重大突破!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69/11164 大連理工教授《Science》根本上突破傳統晶片瓶頸的新機制!
  • 郭磊:粒子尺度的科研世界
    針對對撞機上的物理現象進行分析研究,對複雜的粒子物理理論進行數值計算與模擬,並將計算結果與高能物理實驗的結果相比較變得愈加重要,這些需求促進了粒子物理唯象學的發展。作為一門理論聯繫實驗的學科,粒子物理唯象學的研究既要求研究者對粒子物理理論有整體的把握,還要清楚高能對撞實驗,對研究者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