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新冠世界戰爭,中國幫你們一起打

2020-12-14 健康界

4月7日,世界衛生日。其設立源於《世界衛生組織憲章》,在1948年4月7日生效。

無疑,今年的世界衛生日將在與新冠病毒的全球「戰爭」中度過。全球確診病例已過百萬的事實,證明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在大瘟疫面前能「獨善其身」。

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已有「遏制階段」進入「緩疫階段」的中國,正是沿著這樣的思路,帶著寶貴的物資和經驗,以國際醫療隊的形式奔赴各大洲,成為「國際抗疫」的寶貴力量。

已向9國派出11支醫療隊

繼國內抗疫「一省包一市」的硝煙逐漸散盡之時,「一省包一國」、「一省包多國」、「多省包一國」的對口支援又相繼上演。截止健康界發稿時,我國已向9個國家派遣了11支醫療隊和工作組支持抗疫,中國醫療衛生專家的足跡已覆蓋南亞、中東、歐洲和美洲,包括:伊朗、伊拉克、義大利、塞爾維亞、柬埔寨、英國、巴基斯坦、寮國、委內瑞拉。

早在2月底,中國就向伊朗伸出援手。以上海醫療專家為主組建的中國紅十字會赴伊朗志願專家團隊,是我國向外國派出的第一支醫療隊,伊通社在報導中將專家團隊稱為「最美逆行者」。

隨後,對於此次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義大利,中國已先後派出三批醫療專家組前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受到當地媒體與民眾的廣泛關注與好評。義大利外交部長迪馬約在接受義大利國家電視臺1臺採訪時,介紹了中國為幫助義大利抗擊新冠疫情而提供的援助,並表達對中國援助義大利抗擊疫情的感謝。更有義大利多地居民降下歐盟旗幟,升起中國五星紅旗以表達感謝。此外,還有羅馬市居民區市民用擴音器播放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並有人大聲高喊「Grazie Cina!」(感謝中國)。

十分罕見的是,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總理布爾納比齊等多位政府官員直接在停機坪等候中國醫療隊的抵達!中國專家醫療隊帶著政府緊急籌集的十幾噸物資抵達塞爾維亞時,武契奇熱情與6名醫療隊成員一一碰肘表示歡迎和感謝。隨後,武契奇還向五星紅旗上獻上深情一吻,這一幕不由讓很多人動容。

傳授的不僅僅是「怎麼救」 

在我國派遣的國際醫療隊或工作組中,「硬核標配」主要是專家成員搭配醫療物資。但和國內各省醫療隊援鄂救治不同,援助海外各國的專家組成員不直接參與當地救治,而是主要從救治、防控角度提供「中國經驗」。

中國派往義大利第二批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周華就表示:「具體治療措施不是我們的工作重點,對我們而言救治某一個、幾個病人是沒有用的。只要我們的經驗能影響到他們,比對某一個、幾個病人實施救治更有價值……重要的是把整個流程理順。」 所以此次中國派出的「外援」其實有著更重要的使命:傳遞中國抗疫經驗,讓各國抗疫少走彎路。

這意味著,醫療隊成員構成不僅限於以呼吸科為主的重症救治專家,往往還包括感控、檢驗、公共衛生或疾控專家。

從我國赴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義大利、柬埔寨等國支援的專家組實際情況來看,他們在實地考察當地醫院救治流程與感染控制措施時,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疾病防控、臨床診斷、社區管理等提供培訓和指導,並將中國此次抗疫過程中不斷探索分析與積累總結出來的的防控策略、技術、標準和案例予以傳授。

以此次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義大利為例,周華總結,專家組的意見很統一,結合我國的「四個早」——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對重症病人集中收治,集中優勢資源,集中優勢專家來治療重症病人。尤其重要的是,至少要採取一些方法和措施,做到應收盡收,把已經確診的病人集中隔離。只要隔離起來,兩個星期以後情況馬上就會有所好轉。

同時,根據對口援助各國當地疫情的嚴重程度及醫療衛生條件,我國在充分保障國內抗疫工作需要的前提下,會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為當地提供抗疫援助。

在飽受戰爭摧殘,醫療體系較為薄弱的伊拉克,防治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檢測能力不足。

專家組成員、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楊鴻輝說:「中國的經驗就是檢測、檢測再檢測!當前伊拉克只有一家實驗室可以檢測,我們覺得這是遠遠不夠的。」基於這種情況,中國專家組在其首都巴格達援建了PCR實驗室,從設計到建設,乃至實驗室裡的全套設備均由我國負責。

該實驗室此後預計每天可完成約1000例新冠病例檢測工作,這將對伊拉克擴大檢測人群、彌補檢測漏洞有重要意義。此外,伊拉克共和國總理還稱,中國捐贈的5萬份核酸檢測試劑和其他實驗室設備可以幫助伊拉克在其他省份開設5家新實驗室。

在救治和檢驗等方向的助力之外,專家組還在當地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宣教防疫知識、疾病預防救治等工作,更有當地電視臺全程現場直播,讓更多醫護人員了解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經驗做法。

援助外國友人的同時,中國援外專家組也儘可能為各地華人華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比如山東省派出的赴英聯合工作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對在英華人華僑的防護指導。 

想方設法把「乾貨」留給當地

援助海外的醫療隊員們,在國內疫情勢頭正猛時普遍堅守在一線。馬不停蹄前往被援助國家後,他們把這個節奏又帶到了他鄉。

周華所在的醫療隊,自3月18日當晚抵達米蘭後,來不及倒時差,處理物資一直到半夜,第二天又直接連軸轉地開始工作。在貝加莫最大的醫院Giovanni XXIII醫院實地考察救治情況時,走到隔離病區時,周華和大家相視一笑,不約而同拿出防護服。「這個時候,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到醫院不上一線就無法了解真實情況,不能體會義大利同行的工作狀態。

在國內疫情初期,周華就曾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督導組成員一直參與督導工作,對整個社會的防控流程較為熟悉。據介紹,此次在義大利向公眾宣傳防疫知識,專家組成員們一起嘗試了很多辦法。

為了在視頻直播中周全解答留學生關於防疫的問題,十來個人準備了兩天。他們錄製的新冠防控《赴意專家知識堂》系列視頻,也在義大利語平臺上翻譯推送。

此外,周華所在專家組與國內基金會合作,將國家衛生健康委的診療方案及浙大一院的新冠肺炎防控手冊用中文版、英文版、義大利版專門翻譯成冊,把其中的救治方式與理念不斷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醫院傳遞。

新冠防控《赴意專家知識堂》系列視頻

不止是周華所在的醫療隊,在伊拉克、在委內瑞拉、在伊朗……疫情不分國界,這場新冠世界戰爭,中國幫你們一起打。

相關焦點

  • 美打了三場現代化戰爭,給世界提了醒,張召忠:對中國意義極大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成為了全球控制疫情最好的國家之一,與美國和歐洲國家表現出的控制不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從一窮二白開始發展,如今70年過去了中國究竟發展的怎麼樣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讓全世界驚豔。
  • 王文:2020年,中國必須打贏這五場戰役!
    中國決策層用「戰爭」來鼓舞人民士氣、調動全國資源,「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幾天前,波赫前總理茲拉特科•拉古姆季亞發了一段視頻給我,並希望我代他向中國社會表示支持,其中有一句話令我感動:「新冠病毒肆虐下,中國是全球保衛人類的第一道防線。」正是這種決策部署,使本可能會造成更多死亡病例、更大範圍傳染的新冠病毒疫情,控制在目前相對可預見的進程中。
  • 2020年震動世界的重大事件,有戰爭也有新冠,這一年不簡單
    近日,有外媒盤點出了2020年震動世界的重大事件,有戰爭也有新冠,這一年不簡單。據法新社12月15日發表報導稱,新冠肺炎疫情給2020年蒙上濃厚的陰影,同時,在這一年,美國唐納·川普總統在跌宕起伏的美國大選中敗給喬·拜登,同時,「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震撼全世界。報導盤點了今年的一些重大事件:1月11日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中國北京通報了首個致死病例,後被稱為「新冠肺炎」疾病。
  • 近代中國百戰百敗,唯獨這場與世界第二強國的戰役打贏了
    近代中國的歷史是無比屈辱的,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每場戰爭中國都打敗了,幾乎每次戰敗後都要割地賠款,俄國甚至跟中國沒打就割走北方大片土地。 在人們印象中似乎近代中國沒有打贏過仗,其實有過,而且打贏的是世界第二強國法國!
  • 全球新冠死亡人數超100萬!這場漫長的告別何時結束?
    短短幾個月,在新冠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全球100萬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製圖:中新網 魏雷超然而,讓人心痛的數字並未定格,世界衛生組織9月18日警告,新冠病毒「並沒有消失」,每周仍有約5萬人為此喪命。擁擠的重症監護室,無處安放的遺體,布滿墳墓的荒地……在全球的許多角落,因失去親人而痛苦的人們,上一份悲傷還來不及緩解,就要迎接下一場生離死別。
  • 殘酷的新冠 無形的力量
    站在2020年的時光盡頭回顧這一年,每一個人都會發出內心的感慨,特別是經受新冠傷害、參與抗疫一線、封城隔離的群體,會有更加特別的感受。當2020年的鐘聲響起之時,或許沒有人會想到這一年過得會如此的艱難與難料。
  • 認真地聊聊新冠疫苗
    據WHO統計[1],全球新冠疫苗研發項目已有44個。至少有96家公司和學術團體在同時開發[2],這要是給你們個舞臺都可以辦《創造疫苗101》了。這不奇怪,疫苗太重要了。在新冠肺炎成為全球大流行病的當下,如果說疫情是一場戰爭,那只有疫苗的誕生,才能徹底為它插上勝利的旗幟。其實我說句實在話,新冠疫苗對我國普通群眾估計是用不上了。
  • 建國72年,美國在中國周邊打了3場戰爭,帶來中國國運3次上升
    中國與美國,隔著太平洋相望, 一個是屹立千年的東方大國,一個是崛起百年的西方大國。縱觀共和國建國這72年間,中國兩國雖然沒有在各自本土上直接對抗,但是相互之間的較量從未停止過,這72年間,美國這個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帝國在中國周邊一共發動了3次大規模戰爭,而這3次的戰爭也恰好給中國帶來了3次國運上的提升!具體又是哪3次戰爭呢?
  • 印媒:要想超過中國,印度必須打贏這5場「戰爭」,現實卻很殘酷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將中國作為潛在對手,想超過中國。對此,印度媒體稱,要想超過中國,印度必須打贏這5場「戰爭」。據環球時報7月1日報導,《印度時報》6月28日發表題為《不僅是加勒萬,我們也需要贏得這5場戰鬥》的文章。
  • 《新世界》你們就這麼玩?8個孫紅雷也救不了場啊
    評分掉到了6.9,這兩天《新世界》的水軍們又集中刷了一大片四分五分的好評,算是垂死掙扎。哈哈哈哈,放水就放水,你「哈哈」啥呀?《新世界》錢給得多是嗎?這才是真正的觀眾評分——再掙扎,也是垂死。那些昧著良心說《新世界》製作精良、邏輯嚴密的,你們解釋一下這些。徐天劫獄救田丹沒成功,鐵林入獄殺田丹也沒成功,不過一槍射穿了左肩。
  • 越南戰爭打了20年,中國援助20年,為何戰爭一結束,越南就翻臉?
    抗美援朝打了2年零8個月,最終,在中國解放軍的幫助下,朝鮮人民取得勝利,中朝兩國建立深有友誼,即便是60多年後的今天,兩國關係依舊親密。 然而,抗美援越,打了20年,中國援助了20年,結果越南統一沒多久,便翻臉無情,甚至與中國兵戎相見,究竟怎麼回事呢?
  • 美國人把戴口罩妖魔化,還稱《聖經》預測到了新冠病毒,世界末日...
    《聖經》是世界各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教徒們奉為經典的「課本」,它內容豐富,涉及為人處世、詩歌和哲學等知識。英國《表達》新聞網近日報導,由於全球新冠病毒的持續傳播和影響,有些美國人為了找到「答案」,竟然從《聖經》中講述病毒和世界末日的蛛絲馬跡。
  • 疫苗和病毒在爭分奪秒,哪些因素將會影響這場全人類的抗疫戰爭
    全人類所有國家都殷切期盼的第一批商用化新冠疫苗,終於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正式加入了這場抗疫戰爭,至此,人類面對新冠疫情不再是赤手空拳且沒有任何主動反擊的武器了,人類與新冠病毒的戰鬥,終於進入到了全新的階段。
  • 新冠疫苗重大突破!中國女將軍!戰狼原型!
    就在新肺病毒肆虐世界時。昨晚,官媒公布了一條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陳薇院士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臨床試驗!陳薇是誰?她不但是工程院院士、我國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生物安全專家,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中國首席生化武器防禦專家。
  • 為什麼中國檢測新冠這麼快?因為我們急著拯救世界
    對於RNA病毒,2017年麻省理工的張鋒團隊就開發了基於CRISPR-Cas13的檢測RNA的技術(這還有一起關於CRISPR專利權的世紀審判,有空再說),結合擴增技術,CRISPR也可以檢測出新冠病毒保守特徵序列目的片段,張鋒團隊已經公開了新冠病毒的CRISPR檢測法(結合擴增技術和試紙條),我們華人,也是牛掰啊。
  • 美國的幻想主義讓它成為世界的新冠病毒烏託邦
    美國的幻想主義讓它成為世界的新冠病毒烏託邦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毋庸置疑。無論從金融還是軍事,包括文化。全球硬通貨美元,各大洋遊弋的航空母艦,佔領各大影院的好萊塢。美國為什麼這麼強大?他說的那些話,中國一個小孩子都不信,美國的選民卻信了,而且支持率還屢創新高。原因就是川普迎合了美國人的幻想主義。現在很多美國人都認為新冠疫情只是大號流感,也不戴口罩,更反對隔離在家。川普是一個政客、商人,福奇是受過高等教育,在防治病毒領域鑽研了幾十年的科學家。
  • 沒有硝煙的戰爭——媒體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隱喻現象分析
    在當代中國媒體話語中,「醫療即戰爭」也是一個耳熟能詳的隱喻詞彙。病毒、疾病、病菌是敵人、敵軍、入侵者;醫護人員和患者都是對抗疾病的鬥士、勇士、戰士,如有必要可能人力「肉搏」;醫療工作者是患者的同盟、軍師,他們是吹哨人、白衣天使,是「防疫戰線上的英雄」;生產一線則是「前線」;而疫情防控最終一定會「打贏」、取得「勝利」等等。
  • 京領日報|中國新冠藥物研究登《科學》、清華主辦世界和平論壇
    國內大學清華主辦2020世界和平論壇特別視頻會議6月16日,2020世界和平論壇特別視頻會議在線拉開帷幕。本次特別會議主題為「後疫情時代:中國與世界」。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來自多個國家的前政要、智庫負責人和戰略家針對當今世界人類所面臨的新安全挑戰進行討論,提出建設性應對方案,努力推動國際社會的安全合作。世界和平論壇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前瞻性的國際安全預判及可能的安全合作建議,多種形式的討論為與會者提供了表達不同觀點和建議的平臺。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疫情加速世界後霸權時代到來
    參考消息網6月16日報導(文/吳心伯)縱觀人類歷史,經濟與技術發展推動社會進步,而戰爭與危機則改變國際政治進程。新冠疫情作為百年一遇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其衝擊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料,它不僅引起了對衛生健康領域前所未有的關注,也加深了我們對國家治理、國際合作以及國際格局變化的理解。
  • 新冠病毒——災難與機遇-光明日報-光明網
    19世紀的帝王刻板印象和20世紀中國政治動蕩歲月給世界留下來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被一掃而空。認識中國變化的這種趨勢可能會繼續下去。我不記得近代史上還有哪段時間中國的日常生活被國際媒體如此廣泛地報導過。    中國人民對新冠疫情做出了非同尋常的反應,贏得了許多關注細節的人們的讚揚,包括世界衛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