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期,日本為了資源補給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美國於1945年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了兩枚原子彈,這也是世界第一次見證原子彈的殺傷力,這次爆炸造成大量的軍民死亡,無數建築摧毀,這兩座城市基本成為一片廢墟,這次原子彈的爆炸有力的震懾了世界各國,二戰結束後,美國企圖從朝鮮登陸,利用朝鮮為跳板牽制中國的發展,中國依然出兵抗美援朝,美國在朝鮮戰場上想故伎重施,想對中國和朝鮮進行核打擊,核戰爭一觸即發。
因為中國出兵朝鮮,所以美國試圖在短時間內擊潰朝鮮的陰謀被粉碎,美軍被中國志願軍驅趕到三八線附近,美國甚至向外界表示必要的時候想動用最後的王牌——原子彈。但是在整個韓戰中,美國並沒有使用原子彈,這是為什麼呢?真相是他們不敢用。
1950年6餘20日,美國為了擴大自己在亞洲的影響力,朝鮮內戰正式爆發,而美國支持的就是南朝鮮,以美國為首,組成了多國部隊悍然入侵朝鮮,本來佔據優勢的北朝鮮被打的節節敗退,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這對中國已經造成嚴重的威脅。
再這樣的情勢下,1950年10月19日,中國志願軍正式決定加入韓戰,中國志願軍的加入讓北朝鮮的敗局漸漸的被扭轉,美軍也開始力不從心,當時美聯軍的指揮官是麥克阿瑟,他被中國志願軍打得一敗塗地,美國也曾想過使用原子彈,但是直到最後也沒敢用。
整個韓戰,表面上看是朝鮮自己的內戰,但是其實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和中國志願軍的較量,也是世界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爭較量,中國志願軍參戰不到一周的時間,蘇聯也加入了戰爭,但是蘇聯軍隊穿上的是中國志願軍的服裝,雙方達成默契,不想吧戰爭繼續擴大化。
當時美國的總統杜魯門和朝鮮戰場的指揮官麥克阿瑟對這場戰爭意見上有很大的衝突,杜魯門是非常不希望美國和蘇聯以及中國產生直接衝突,他覺得這可能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引線,但是麥克阿瑟卻堅持認為,在奪取最終勝利為前提之下,使用一些必要措施是可以的,包塊使用原子彈。美國人表示:美國想使用原子彈的消息被杜魯門有意無意的透露了出去,沒想到這個消息沒有引起中國的恐慌,反而讓美國的盟友恐慌了,就怕被美國連累,蘇聯也威脅核彈制核彈,美國直到最後也不敢動用原子彈。
其實當時美國內部是有兩個派系的,其中一個是以麥克阿瑟為首的軍方將領,他們堅持要使用原子彈,另一派是杜魯門為代表的政府。為了制止戰爭,杜魯門在韓戰後期解除了麥克阿瑟最高指揮官的身份,美國認識到戰爭不能在繼續下去,最終停止了戰爭。韓戰是在二戰之後為數不多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幸好最後雙方都克制了自己才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不然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