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兩枚原子彈告終,可見原子彈的威力非同尋常,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武器能與之抗衡,也正式因為它的出現世界格局才次發生改變。原子彈的殺傷性可見一斑,因此很多國家都懼怕它的存在。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各國進入了相對穩定的局面。
但是在抗美援朝期間,剛成立的新中國武器裝備比較落後,所以說當時美國如果使用原子彈,中國根本不是對手。可是此時的美國為什麼沒有使用原子彈?是因為他們善良還是有其他原因?不少專家表示,美國沒有使用原子彈,不是不用,而是不敢,美國在當時雖然屬於世界強國,但是他們沒有大國擔當更沒有人道主義。
這從他們的軍人在世界各地犯下的罪行就能窺視一二,殺人強姦更是屢見不鮮。現在美國境內種族衝突日漸劇烈,他們對自己人都能下狠手,對待他國又怎麼心慈手軟。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美國在朝鮮戰場沒有使用原子彈呢?其實在1950年6月2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還沒有進入朝鮮之前,美國就有使用原子彈的想法。
之所以沒有使用,是因為美方經過探討研究覺得在這裡使用原子彈效果並不會發揮到極致,最終會落下一個不擇手段的壞名聲。其次當時的朝鮮工業、居民比較分散,用了原子彈也是在浪費資源。再一個美國政府從心裡就瞧不上小小的朝鮮,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隨著中國志願軍的加入,戰況發生轉變。美國不但失去了最有利的北朝鮮還遭受了巨大的人員傷亡。面對這種局勢,麥克阿瑟舊事重提並提制定了詳細的戰略部署,他建議美國政府在鴨綠江畔放置26枚原子彈,以此切斷中國軍隊的供應線。
1950年11月3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召開的記者見面會上他曾說:美國一直積極考慮在朝鮮戰場使用原子彈,但最終還得由戰場形勢來決定。美方各個部門幾乎都提出了使用原子彈的主張,曾有一份研究數據表明:如果想要對朝鮮和中國的120個師兵力產生決定性影響,那麼需要360枚原子彈。
1951年6月隨著戰況的僵持不下,交戰雙方進入了談判階段。戰爭形勢雖然有所緩和,但是美國依然想使用原子彈對付中國志願軍。1951年12月,新上任的美國第二任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不但建議使用化學武器,還將原子彈視為轉敗為勝的關鍵,並要求美國政府提供38枚原子彈。
此後美國想使用原子彈的想法就沒有停止過,一直到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議》即將籤訂之際,美國還在蠢蠢欲動。那麼在長達三年的朝鮮戰場上,一貫無所不用其極的美國怎麼就克制住了這顆不安的心?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就是即便使用原子彈也達不到預期效果,而且收效甚微。
原因一:即便使用原子彈,目標也只是軍隊和物資,而志願軍所在的朝鮮以山地為主,地勢複雜,還有提前準備的防空洞,所以這樣的地形美國根本發現不不,也不利於原子彈發揮最大威力。因為原因二:在入朝之前,中國志願軍就做好了充分防禦原子彈的準備。
原因三:蘇聯的態度是美國所忌憚的,因為蘇聯在1949年成功研發原子彈,如果惹惱蘇聯,美國也不會賺多大便宜。原因四:這個非常重要,就是在韓戰爆發前,中國就與蘇聯籤署了相關的戰略條約,也就是中國本土收威脅,蘇聯有義務出兵援助。
原因五:美國一旦將精力放在朝鮮戰場,就意味著無暇顧及歐洲地區,自己的後方得不到保障也是危險重重。原因六:英國、法國等盟國極力反對,印度也強烈譴責任何有關使用核武器的建議,沙烏地阿拉伯以及亞洲國家也反對使用這樣的武器。因此除了美國,世界各國都在反對美國使用原子彈,所以即便美國在當時是世界第一強國,也不敢一意孤行犯眾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