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社區買菜,了解業務流程

2020-12-1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經過這次戰役後,用戶會習慣網上買菜,未來應該還會湧現出很多公司進入到社區買菜的領域中。這裡就簡單梳理下這部分的流程,共同學習探討!

前言

最近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城市的小區都不允許快遞員上門送貨了,用戶只能到小區指定的地點進行取貨。

多點、叮咚買菜、美菜、盒馬等電商著實火了一把,每天的訂單量都非常的多,他們都依託於超市或線下門店等進行接單、商品打包,然後由騎手搶單,最終送達用戶。

經過這次戰役後,用戶會習慣網上買菜,未來應該還會湧現出很多公司進入到社區買菜的領域中。

這裡就簡單梳理下這部分的流程,共同學習探討!

場景描述

上圖的業務流程我們都很熟悉,從供應商送貨到倉或到店,再由零售商售賣,最終到用戶手裡,完成了一次購物。這裡既有供應商到零售商(2B)的業務流程,也有零售商到用戶(2C)的業務流程。

線上(線下)買菜的流程也是依賴於這些主流程進行的細化、完善,下面分階段簡述下各個部分。

1. 從供應商到零售商倉庫

此部分流程對應供應鏈系統中的採購流程,前期由零售商選擇供應商,然後下採購單將商品送到零售商指定的倉庫。如果涉及採購退貨,則由零售商創建採退訂單,將商品退還給供應商即可。

在採購環節最重要的還是如何控制商品庫存及商品的自動補貨流程,這涉及到銷售預測、採購計劃的管理,關於採購管理可以看下《電商後臺:採購管理》。

2. 從供應商到門店

為了縮短供應鏈的環節及搶佔線下市場,最近幾年很多電商公司都在布局線下門店,供應商的商品直接送達到各個門店,以降低運輸成本並保證採購單的達成率。

對於供應商送達門店的採購單來源有兩種:

(1)門店的採購單

對於門店的採購單也可以稱之為要貨單(相對於零售商),由門店根據商品在店庫存情況主動下單,系統根據門店要貨單生成供應商採購單,然後由供應商將商品直接送達到各個門店。

由於供應商不會像零售商一樣,隨時下單隨時發貨,它通常會設置送貨時間(如每周一、四送貨此時門店周四至周日的要貨單周二配送,周一至周三的周四送),具體根據每個供應商的備貨、發貨能力而定。

其次是承運商物流配送系統,如何將多個門店的採購單高效的送到是關鍵,這個有點類似於倉儲系統中的揀貨路徑。

在《零售的哲學》這本書中介紹了711門店商品如何配貨的,它們搭建了自己的物流體系,所有的供貨商都統一由自己的物流車輛進行集貨,然後按照時間要求和順序統一進行送貨,這樣雖然自建物流會產生很大的成本。但從長遠來看還是節省了配送成本又提升了效率,目前國內同城配的物流公司很多,可以與他們進行合作,這樣成本會降低很多。

門店要貨單如果是由倉庫配貨則與供應商無關,但備貨發貨能力取決於倉庫,而且關於財務結算只涉及門店與倉儲所屬公司主體的結算,不涉及門店與供應商的結算結轉。因為零售商已經採購商品到倉,至於如何配貨給門店則屬於公司內活動。

從供應商配送到門店,首先要產生門店要貨單,系統根據下單時間進行集單,生成供應商採購單。然後採購單會通過採購平臺傳直接傳給供應商,由供應商進行單據審核確認、備貨、發貨等相關操作。

(2)用戶訂單

由C端用戶通過買菜APP或平臺下單後選擇門店配送或到店自提,這部分訂單通常對於時效要求很高,有商家推出及時達(半小時或1小時送達)等服務,也可以由用戶預約送貨時間。

此部分訂單同樣需要進行集單處理,如果不能滿足用戶配送要求,那麼在下單時需要進行明顯的提醒,避免用戶投訴。

關於訂單的處理流程首先需要根據收貨地址或自提門店進行分單,然後根據這些訂單中的商品再產生門店要貨單,要貨單產生後同樣要遵循供應商和物流的配送規則進行集單處理,最終由供應商發貨到門店。

3. 從零售商倉庫到門店或用戶

由倉到店或到C端用戶的前提是商品的採購統一到倉庫,無論是線下銷售還是線下銷售,商品都由倉庫發貨。區別是訂單可以直接由倉庫發貨給用戶,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京東、天貓等訂單都是用商家從倉庫發貨給用戶的。這就是典型的B2C訂單,對於這種訂單一般採用第三方物流進行配送。

另外一種場景用戶訂單可以先到門店,然後由門店進行配送或用戶自提的方式,這種場景與現在的社區團類似,門店或團長就是一個中轉站點。

從倉庫作業成本考慮用戶訂單需要先進行集單,然後由倉庫根據集成的出庫單進行揀貨、打包、發貨。當商品到店後,門店根據用戶訂單進行二次分揀,這就是B2B2C的過程,流程就是先集單,到店後再分單。

為什麼這麼做?

主要是成本原因,在商品配送過程中集中揀貨、發貨、送貨的成本不僅於物流運輸費用,還涉及的商品的包裝、裝箱與倉內作業成本。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用戶買一瓶紅酒,包裝時需要有小紙箱,填充物,塑料泡沫包裝袋等,層層包裝;但如果是十瓶一塊包裝則要簡單的多,消耗品在網際網路電商企業中佔比是非常大的。

當然倉儲也可以不進行集成操作,即倉庫完全按用戶訂單進行揀貨、打包,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門店不需要進行二次分揀,門店的工作量大大降低。

4. 門店到用戶

現在的買菜等應該都是依託於超市、門店進行配送,即便是從倉庫發貨也是按單進行揀貨、打包,然後統一配送到各個門店,然後由門店進行最後一公裡的配送。由門店到用戶的訂單來源仍分為兩種:

(1)門店無庫存訂單

這種場景是用戶購買的商品是由倉庫發貨即門店無庫存的情況。

前面介紹了從倉到門店的商品有兩種情景:商品集單後送達即不區分訂單,到貨後由門店進行二次分揀;第二種是倉庫按用戶單個訂單進行打包,然後配送到門店,到店後直接配送即可。

無論哪種場景,都節約了從倉到店的運輸成本,同時提升配送時效。有的同學可能會說,都一樣通過物流公司配送到店再由店到用戶,這不是多此一舉,為何不直接採用從倉到用戶的配送方式呢?

其實這就是ToC與ToB的區別,雖然都是訂單,批量送達或按單送達,在物流公司選擇的產品類型是不同的,運輸方式也不同成本也有所不同。

曾經與一位資深的物流總監溝通過,非常認同他所說的,我們不能用ToC的流程去做ToB的業務,因為每個行業都有其行業特點,選擇不同費用有很大的區別,同時運輸時效也不同。

對於從門店到用戶,關於集單配送的商品進行分揀,這個流程比較複雜。

  • 首先,商品因為是批量到貨,難免會有少發、漏發或損壞的情況,所以收貨數量會有差異。
  • 其次,針對差異數量的處理是什麼樣的流程,例如,多個用戶購買了同樣的商品,優先滿足哪些用戶訂單呢
  • 第三,對於用戶訂單商品缺貨後,是走補發還是給用戶退款呢,損壞的商品責任如何確認等等
  • ……

分揀完訂單如何配送到用戶?

1)門店自己進行配送

如果訂單較少的情況下還可以,但是當訂單量比較大時,門店自行配送很難完成,所以此種方案要結合門店的實際情況而定。

2)接入美團等第三方平臺

這個就類似於外賣搶單的場景,通過系統的對接,由騎手搶單後進行配送,即便訂單量大也沒有問題,成本略高些。

系統對接也相關簡單,流程是門店經過分揀完成後,將待配送的訂單推送到美團等第三方平臺上,並接收訂單配送的狀態,對於配送狀態同時要更新到用戶下單的APP以便用戶可以查看訂單的路由信息。

訂單由倉到店再到用戶如果是集單,系統的複雜度在於商品的分揀和配送部分,因為在分揀過程中要考慮訂單的售後處理,在設計時要考慮很多細節。

(2)門店有庫存訂單

這種場景是用戶的訂單直接下到門店,由門店進行接單、揀貨、發貨。這裡我們可以把門店看成一個個前置倉,用戶下單可以選擇門店,然後則判斷門店商品庫存,最後生成用戶訂單。

這個對於系統的難度在於如何使倉庫商品及時分配到門店,門店如何保證商品安全庫存,門店線下和線下商品是否採用共享庫存。

目前很多超市都推出了APP或小程序引導用戶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方式,如歐尚、永輝超市、物美等。多點是我常用的軟體用戶訂單後會傳送到物美超市後臺,揀貨後由多點進行配送,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多點平臺上完成。

供應鏈的重要性

最近試用了下面的一個社區買菜、叮咚買菜和多點,截圖如下:

在下單流程上都是一樣的,目前都是送到小區的指點地點,通過實際下單,可以看出到貨後的訂單分配效率等問題。

對於社區型的服務,比拼的還是供應鏈,以買菜這種軟體我們可以看下商品瀏覽、購物流程有大的區別嗎?

未來競爭應該是在保證商品質量的財時解決供應鏈的痛點。

商品,有一些商家商品不行,那麼他們即便物流等再強,那麼其在開始就輸了,所以菜品的新鮮度和質量要保證。

同時是價格,對於像買菜等社區電類電商不能脫離開大眾用戶,像一些定位高端的門店等似乎競爭力不太強,都在尋求轉型。

供應鏈痛點,從交付能力來看三個方面即車輛的滿載、配送的時效、交付的完整。從倉到店,店到用戶或供應商直送等各種模式的嘗試,都是為了儘可能的減少供應鏈的節點從而提升物流效率。在通過集單或分揀等過程中,在為了倉儲批量生產的同時也是為了充分利用物流運輸車輛,提升滿載率和時效。

在用戶訂單的合單和分揀以及充分利用門店庫存也是為了提升商品交付,所有的這些都是圍繞供應鏈進行的。

總結

零售的本質是什麼?這麼多年來O2O、新零售、無界零售、社區等模式層出不窮,但對於用戶而言就是快速、便捷的購買到自己喜歡的、合適的、便宜商品而已。

目前的買菜如此,未來從流程、從系統上都是為了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交易,從供應鏈上優化。

 

作者:倔強的大蘿蔔;公眾號:倔強的大蘿蔔

本文由 @倔強的大蘿蔔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京東或收購「美家買菜」,加碼社區生鮮
    今年以來,社區團購風起雲湧,各網際網路巨頭也紛紛參與「大戰」。據了解,京東已對生鮮電商平臺美菜網旗下的子品牌「美家買菜」啟動收購。但目前收購金額不詳,業內人士預測不會超過2億美元。資料顯示,美家買菜於2018年6月正式上線,是美菜網旗下的社區團購平臺,由美家優享升級而來。該品牌以社區為單位,由寶媽或店主成為團長,在線上藉助微信群、小程序等組織社區居民拼團,線下交付自提,由平臺提供採購、物流倉儲及售後支持。在經歷2019年的社區團購行業「大洗牌」後,美家買菜成為為數不多的「倖存」企業之一。
  • 拼多多5周年演講:多多買菜加碼社區團購,生鮮團購為長期業務
    其創始人黃崢在10月8號五周年的慶典上發布了演講,演講的內容除了回顧拼多多的發展以及獲得的成就外,還花大篇幅提到了「多多買菜」新業務的發展。下面來看看,對於社區團購生鮮拼團,拼多多又是如何理解的?黃崢:「買菜是個好業務,是個苦業務,是個長期業務,也是我們拼多多人的試金石。」
  • 京東社區團購軍團再擴容:收購美菜網旗下美家買菜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邵宏傑便是之前京東區區購項目的業務負責人,是京東的第六屆管培生。 2013年,劉強東親自拍板並命名「京東區區購」後,便親自帶領他和另外幾名京東管培生,組建成一個獨特小團隊推行該業務。
  • 傳京東收購美家買菜,社區團購這股巨浪有...
    巧的是,這場社區團購大戰的兩個參賽者滴滴和美團正是之前兩輪補貼大戰的勝出方。 1.美家買菜:京東的追車捷徑 京東這次收購的美家買菜,並非無名之輩。 美家買菜背後的美菜網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B2B的生鮮供應企業,主營食材配送業務。在生鮮2B市場,美菜網是其中的獨家獸。2B業務成熟之後,公司自然想到進軍C端市場。
  • 傳京東收購美家買菜,社區團購這股...
    除了似是而非的收購傳言外,京東自己也在不斷整合集團內部的社區團購資源,包括合併其原有的社區團購業務友家鋪子、蛐蛐購和京東區區購,成立京東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下的社區團購業務部。同時,京東內部也在籌劃「京東優選」的社區團購項目。
  • 無接觸配送安全放心,「長江嚴選」等社區團購成市民買菜首選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長江嚴選」、食享會、美菜商城、中百多點、餓了麼、盒馬鮮生、美團買菜、美團外賣、京東到家、京東友家鋪子、興盛優選、供銷集市、本來鮮、吉及鮮、中商優選、十薈團、美家買菜、大魚雲倉等18家電商平臺企業開展線上生鮮配送業務,日均配送單量超過12萬單,其中客單價80元以上的佔比超過75%,日均配送重量超過500噸。
  • 京東高調進軍社區團購,劉強東親自坐鎮收購美家買菜
    而美家買菜的關聯公司北京美鮮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8月,由劉傳軍持股80%。 《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美菜網估值已達到500億元。 美家買菜屬於社區團購性質的平臺,即以社區為單位,由寶媽或店主成為團長,在線上藉助微信群、小程序等組織社區居民拼團,線下交付自提,由平臺提供採購、物流倉儲及售後支持。
  • 理髮店老闆的第二職業:美家買菜的社區溫度
    和很多團長不同,唐利丹是從美家買菜的用戶轉成團長。原本唐利丹因為美家的便捷、性價比就是平臺的忠實用戶,後來她所在的團負責人因為個人原因關閉了團。在美家買菜業務員的幾番溝通下,她就成為了金駒家園社區的團長。 "我當初稀裡糊塗成為了團長,現在卻越幹越喜歡,越割捨不下",唐利丹如是表述對美家買菜的感情。
  • 藍鯨專訪|美家買菜CEO王天野:社區團購進入下半場,夯實供應鏈成關鍵
    多年來在生鮮供應鏈的深耕細作,美家買菜管理層積累了豐富的業務經驗,對行業有著深入的認知和研判,相信他的見解能給從業者帶來更多的思考。疫情下社區團購高負荷,供應鏈優勢凸顯在2019年遭遇發展寒冬的社區團購,因疫情爆發,再次成為整個行業的焦點。這個集生鮮、到家、私域為一體的業態,在特殊時期發揮著保障民生的作用。
  • 京東進軍社區團購:2億美元求購生鮮電商平臺美家買菜
    而美家買菜的關聯公司北京美鮮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8月,由劉傳軍持股80%,徐薛胤持股20%。《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美菜網估值已達到500億元。美家買菜屬於社區團購性質的平臺,即以社區為單位,由寶媽或店主成為團長,在線上藉助微信群、小程序等組織社區居民拼團,線下交付自提,由平臺提供採購、物流倉儲及售後支持。
  • 券商中國:網傳阿里、美團等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為謠言
    來源:券商中國今日,有網傳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接近這些公司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上述網傳為謠言。也有券商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證實「這是謠傳。」今年下半年,受疫情影響,社區團購買菜等方式在一線城市、社區冒起,也吸引了眾多網際網路大公司的參與。
  • 社區團購、網上買菜,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貪婪,該收一收了!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社區團購崛起以前買菜購物大家都是到菜市場親自挑選,但是現在,網際網路巨頭開始布局社區團購。把人們買菜的習慣也搬到了線上渠道,這讓很多人逐漸養成了在網上購買菜品的習慣。
  • 為了解決社區買菜難 各有各的招(圖)
    本期熱點:應對買菜難很多社區都被買菜難的問題困擾著
  • ...年後送首位女性上月球;傳京東 2 億美元收購美家買菜,進軍社區...
    (來源:界面新聞)京東社區團購軍團再擴容,收購美菜網旗下美家買菜12 月 6 日消息,京東已對生鮮電商平臺美菜網旗下的子品牌——美家買菜開啟了收購。一名接近美家買菜高層的知情人士證實,情況屬實。但目前收購金額不詳,業內人士預測不會超過 2 億美元。
  • 傳京東欲併購旗下美家買菜加碼社區團購 美菜網:2億美元收購不屬實!
    不過,有媒體報導稱,在11月30日的京東高管早會上,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目前,京東已經集中整合了其社區團購業務友家鋪子、蛐蛐購和京東區區購,在京東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下專門設置了社區團購業務部。
  • 新零售:模式另類的叮咚買菜案例分析
    在大眾基礎生鮮消費這個存量市場中,社區生鮮業態一方面通過滿足當下消費升級和便捷性的雙重需求,如同當年「農改超」一般「革了傳統農貿市場的命」; 另一方面,經營優秀的社區生鮮連鎖還能通過有競爭力的價格、更貼近社區的優勢,截流大型商超,搶佔超市的市場份額。
  • 後臺案例實操:如何通過狀態機圖梳理業務流程
    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如果能運用狀態機圖,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有利於產品經理去綜合的考慮是否有業務環節的遺漏,並且梳理業務流程是否合理。那麼應該如何運用狀態機圖去梳理業務流程呢?本文作者結合案例為我們做出了解答。
  • 社區團購第一起「瓜分案」:巨頭擠壓,美家買菜賣身京東美團頭條
    圖/視覺中國據AI財經社了解,11月末美團優選進軍東北,其中部分站點的採購體系、收貨、質檢和品控人員,都是原歸屬於美家買菜和蘇寧小店的員工。美家買菜前期在山東發展速度很快,但如今僅剩戰略位置較重的臨沂殘留一些兵馬,與巨頭博弈。當得知這一結果,朵融並不意外。
  • 劉強東出手:京東收購美家買菜 社區團購再擴容
    美家買菜屬於社區團購性質的平臺,即以社區為單位,由寶媽或店主成為團長,在線上藉助微信群、小程序等組織社區居民拼團,線下交付自提,由平臺提供採購、物流倉儲及售後支持。  另外,據億邦動力的報導,美菜網曾獲得近10億人民幣投資,投資方或為其早期投資方順為資本,據知情人士透露,此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旗下社區拼團項目美家優享的布局。  社區團購的風口在哪?
  • 美家買菜、興盛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千團大戰」又來了?
    幾年前就有很熟悉的超市在兼有美家買菜的社區團購,偶爾也會買些東西,好多商品確實便宜!去年忽然發現好多店又有了興盛優選的社區團購業務,好奇心驅使加上本身我從事跟超市相關的業務,所以也關注了從事相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