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次「華山論劍」的冠軍,王重陽先生從來沒有令人失望過,雖然他死得早,但王先生的武功修為卻並不弱,相反,這位大能對未來武林的貢獻遠遠超出了你的想像。
「一住行窩幾十年,蓬頭長目走如顛。海棠亭下重陽子,蓮葉舟中太乙仙。無物可離虛殼外,有人能悟來生前。出門一笑無拘礙,雲在西湖月在天。」王先生一心向道,為了修道大業,他放棄了心愛的女人,放棄了紅塵中的榮華富貴,正如孔子門生顏回一般,一簞食,一瓢飲,而樂在其中矣。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倘若修道不成,豈不對不起自己?此時的王先生與破釜沉舟的項羽一樣,已經沒有了後路,那就上唄!短短數年時間,他讀遍道家經典,截長補短,自行發揮,憑著過人的想像力、記憶力與創新能力,他開創了日後武林第一名門正派——全真教。
「學堂」已經建好了,接下來就得引進人才了,江湖之地臥虎藏龍,古人云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可偏偏人家王先生既是千裡馬,亦是伯樂,在遊歷江湖時,他悄然收了七位徒弟,即後來的全真七子,分別為馬鈺(丹陽子)、丘處機(長春子)、譚處端(長真子)、王處一(玉陽子)、郝大通(太古子)、劉處玄(長生子)和馬鈺之妻孫不二(清靜散人)。這是王先生第一批傳人,當然在這些人之上,他還有一個好「基友」,那便是老頑童周伯通了,周先生的武功大抵源於王重陽先生,也難怪日後他會如此佩服王重陽。
以上八人,是王先生正統全真教傳人,後來因為全真教名氣太大,弟子足跡踏遍江湖各地,因此到了《神鵰俠侶》時代,王先生又多了三位傳人,一位是傻大個郭靖,他先後得到馬鈺、周伯通指點,領悟全真無上心法;第二位是神鵰大俠楊過,他則領悟了王重陽留在古墓中破解《玉女心經》的武功心得;最後一位則是耶律齊先生,他成了周伯通的弟子,所學武功正是王先生遺留下來的全真玄門正宗武學。
湊在一起,王先生便有了十一位傳人,不過咱們說的是十六位,那麼剩下的五位在哪裡呢?他們又是誰呢?這五人是《倚天屠龍記》裡的人,分別為覺遠大師、無色禪師、張三丰、郭襄以及張無忌。這五人與王重陽先生有什麼關係呢?首先咱們知道,這五位高手之所以有那麼高的成就,一切都離不開「九陽神功」這門武功,他們所學武功都源於「九陽神功」,所以這五人都是「九陽神功」創始人的傳人,那麼這位創始人是誰呢?他便是王重陽先生了。
請允許我引入書中一段原文:
他不說自己姓名出身,只說一生為儒為道為僧,無所適從,某日在嵩山鬥酒勝了全真教創派祖師王重陽,得以借觀《九陰真經》。
第一個細節:為儒為道為僧。王重陽先生並非純道家大能,這位先生在研究道學的時候常常借鑑了佛家、儒家理論,因而極力推崇「三教合一」(釋道儒三教合一),並結合自身實踐經驗,提出了這樣一個理論:
太上(道家)為祖,釋迦(佛家)為宗,夫子(儒家)為科牌。
第二個細節:為何取名為「九陽」?何為「九陽」?其實就是「重陽」,《周易》「九」為陽數,「六」為陰數,所以「九陽神功」是陰陽互濟的武學,完全可以取名為「六陽真經」,如此才符合陰陽相融之意,但這位創始人卻故意取名為「九陽」,為何?「九」為陽,「陽」亦為「陽」,如此便是「雙陽」,這便是「重陽」了。
各位朋友應該是否有種撥開雲霧見月明的感覺?可見覺遠大師、無色禪師、張三丰、郭襄、張無忌五人的武功,最初都源於當年那位神秘的王重陽先生,十六位傳人中,論武功修為,張三丰不及四個人,其中三位是楊過、郭靖、周伯通,這三人武功在伯仲之間,本來我也不想張三丰如此不濟,怎奈人家自己承認不及郭靖:
「……據說貴派創派祖師郭女俠的父親郭靖大俠,資質便十分魯鈍,可是他武功修為震爍古今,太師父說,他自己或者尚未能達到郭大俠當年的功力。」
排在第一位的則是明教魔頭張無忌先生了,本來我也不想張無忌排在第一位,怎奈金老先生太抬舉他了,他說:「很大可能是張無忌。」
王先生在古墓中留下八個字:重陽一生,不弱於人。如此看來,王先生何止不弱?簡直是超神了啊!十六位傳人中,除了全真七子外,周伯通、郭靖、楊過、耶律齊、覺遠大師、無色禪師、張三丰、郭襄、張無忌等人均為江湖了不起人物,其中以張無忌實力最強,周伯通、郭靖、楊過次之,張三丰則只能位居第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