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壹刀:滙豐,別被華盛頓一罵就慫了!

2020-12-18 環球網

本文轉自【補壹刀】;

執筆/刀賤笑&叨叨姐

「滙豐銀行在香港行駛在危險的水域。」

「滙豐在地緣政治鋼絲上的搖擺。」

……

西方媒體這兩天的類似報導道出了滙豐面臨的困境。

從2018年底被爆「出賣」華為,到今年明確表態支持港區國安立法,滙豐的對華態度出現了蠻大轉變。

一些對華不友好的人和輿論因此不爽,就連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都跳將出來,指著滙豐鼻子罵它「卑躬屈膝」。

滙豐為什麼有這樣的轉向?

我們又要不要為此給它一個機會?

1

蓬佩奧對滙豐的指責,帶著強烈的嘲諷意味。

這位被中國網友稱為「全球亂源」的國務卿先生,昨天在美國務院官網上發表聲明,雖然由頭是批評滙豐表態支持涉港國安立法,但真正的主題,還是毫不意外地放在了攻擊中國上。

於是,總共三段、短短200多字的聲明,充滿了北京「脅迫」「欺凌」「攻擊性」的字眼。連標題,都被煞費苦心地拔高到「關於中國試圖脅迫英國」的高度。

聲稱北京「脅迫」英國,有啥證據?

偏偏在這個最見真章的問題上,國務卿先生掉鏈子了,只用了一個「據傳(reportedly)」,含糊帶過。

在蓬佩奧再次拉攏盟友和合作夥伴加入「反華同盟」的呼籲中,滙豐出場了,作為北京「脅迫」的一個警示。

說滙豐遭「脅迫」,國務卿先生是要表示同情嗎?

NO。

通篇聲明,有關滙豐的一個核心評價,就是「卑躬屈膝(kowtow)」。路透社等諸多媒體,都將這個詞放上了標題。

蓬佩奧在聲明中還用了一個反語,說滙豐的「忠誠表現」並沒換來尊重,滿是對這家銀行的嘲諷。

相比而言,來自滙豐總部所在地英國的批評,層級更低,也更「嚴肅」一些。

雖然英國政府也對涉港國安立法有過激烈表態,但作為滙豐的監管方,倫敦到目前為止還沒以官方表態的形式擠兌過自己家的銀行。

但英國其他一些政界人士的唾沫,也夠滙豐喝一壺了。

這兩天已有不少英國議員發聲,要求滙豐和渣打放棄支持涉港國安立法,批評滙豐更親華而非親英國,甚至威脅說滙豐是在支持「北京加強對香港的管控」,是在「燒毀與朋友的橋梁」,等等。

除了美英官方或政界的指責,滙豐支持涉港國安立法,還遭到一些持偏西方立場的客戶甚至自家員工的批評。那些人說,滙豐應該秉持「傳統」,不要就政治問題表達立場。

滙豐「正將自己暴露在美國盛怒的巨大風險中」,彭博社的報導,一語道破了這家銀行遭遇困境的重要根源。

美國為何憤怒?因為蓬佩奧們感覺遭到了滙豐的「背叛」。

過去幾年,至少在他們反華議程的兩件大事上,滙豐表現得都還算不錯。

一件事是阻擊華為。

這段故事,想必很多人都了解了。滙豐銀行出賣華為,向美國FBI提供起訴孟晚舟的所謂「關鍵證據」。

事後證明,滙豐是因為有把柄握在華盛頓手中。

2012年,因涉嫌違反制裁令和洗錢問題,滙豐與美國檢方達成和解協議,接受美司法部和FBI長達5年的監控。正是這種監督,使滙豐有了背後插刀華為的動機。

另一件事就是香港問題。

有關涉港國安立法的決定出來一周後,滙豐銀行的立場大概並不符合蓬佩奧們的期待,但它畢竟沒有明確表示支持。

以致全國政協副主席、前香港特首梁振英5月29日在社交媒體發文,批評滙豐這家英資銀行,說它不能一邊賺中國的錢,一邊跟著西方做損害中國主權、尊嚴和人民感情的事。

2

滙豐估計心裡委屈:為了幫你們坑華為,我都把人得罪光了,現在想挽回點名聲,你們還不讓!

它到底做了什麼?

一是求情。

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8日透露,滙豐最近幾周都在唐寧街為華為的事情「奔波求情」。

滙豐主席杜嘉祺還向詹森首相的顧問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希望,倫敦不要禁止華為參與英國的5G建設,否則滙豐在中國可能「將遭到報復」。

二是表態。

6月3日,滙豐公開表態支持港區國安立法。

它在自己微信帳號上以「滙豐銀行亞太地區執行總裁籤署支持新法請願」為標題發出了一則聲明,文中配發了一張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在香港「撐國安立法」接站籤名表示支持的照片。

不過,滙豐的配文略藏機鋒。

它稱: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該公司支持所有能夠振興香港經濟的法律。1997年香港回歸時,北京方面同意香港保持高度自治50年。

而且,王冬勝的籤名既不是在滙豐銀行內部籤名時慣常使用的「Peter Wong」,也不是在香港本地常用的繁體字。媒體報導的時候,尤其提到,「他特意以簡體字的『勝』來替代通常使用的繁體字」。

媒體也都注意到,滙豐對港區國安立法的表態用的是王冬勝的個人名義,既非滙豐,也非滙豐主席杜嘉祺。

即便如此,這一聲明依然激起千層浪。

它被認為是這家挾洋自重的老牌企業在舊生態和新秩序的衝突中做出的一個艱難抉擇。

據知情人士透露,滙豐多年以來如魚得水地行走各國是秉承了一個老套的策略,那就是公開場合少表態,但私下多做工作,還可向相關政府保證,滙豐的利益與這些國家的經濟成功繫於一身。

事實上,2018年12月的華為事件以來,滙豐也是這麼做的。

據媒體報導,去年初,滙豐時任總裁範寧曾向中國駐英大使私下表達了歉意。

《金融時報》的報導還更詳細些,據它透露,範寧和幾位滙豐高管在做客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時候,曾拼命甩鍋美國司法部,表示滙豐實屬被逼無奈之舉。

他們給出的解釋是,美國司法部2017年就要求滙豐提供信息說明其與華為的關係,還向滙豐派駐了一支200到400人的大型監控團隊。滙豐別無選擇,只能配合。

有意思的是,雖然西方對滙豐的表態頗有指摘,但資本市場似乎卻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

就在滙豐公開表態的第二天,它的股價上揚大約1.83%,遠高於當天香港恒生指數0.17%的上漲幅度。

然而,如果拉長時間來看,自2018年1月末達到78港元的高點後,滙豐控股的股價一直在一路下滑,曾一度跌至33港元的低位。

3

這一兩年,滙豐的日子不太好過。用一名滙豐高管的話說,內部「士氣低落」。

滙豐控股曾是香港人最愛的股票之一,它過去的派息記錄穩定,通常在5%左右。但在今年4月1日這一天,滙豐銀行開了個「愚人節的玩笑」。

按照滙豐自己的說法,它是應英國監管當局的要求,為了應對疫情,取消2019年的第四次派息,同時將在2020年底前暫停派息及回購股份。

雖說滙豐控股的總部在倫敦,它需要考慮英國當局和當地監管機構的要求,但從它的發跡、壯大,一直與中國,尤其是香港市場密不可分,其盈利也主要來自內地及香港。

一間賺盡中國人錢的銀行,現在竟然因為英國經濟受困,就要拿香港股民的錢救火,是不是不太仁義。

滙豐控股股價當日因為這一消息大跌9.51%,也讓香港人對滙豐的分紅「信仰」碎了一地。

滙豐的尷尬不僅於此。

國際化和綜合化是滙豐兩個最突出的標籤,它曾受益於經貿往來、人員流動的全球化。最多時,滙豐的業務網絡曾覆蓋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

《滙豐帝國:全球頂級金融機構的百年傳奇》一書評價稱:滙豐將經營業務拓展至世界各地,最大限度地分散了亞洲金融風暴及香港泡沫經濟破滅帶來的影響,並分享到美歐經濟穩定增長的成果。

然而,好景不長。

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滙豐多元布局後遭遇的第一個重挫。它以148億美元價格收購的美國家庭國際銀行在那一年倒下,成為滙豐全球布局由盛轉衰的關鍵。

此後,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地出現。

2012年7月,美國參議院出具了一份長達335頁的報告,詳細描述了販毒分子和與恐怖主義有關聯的團體如何利用滙豐銀行洗錢,並從事非法活動。

2015年又曝出,滙豐瑞士私人銀行在2005年到2007年間曾協助10萬名客戶避稅及隱藏高達千億美元的資產。

……

不斷上升的貿易摩擦和區域整合難題,讓滙豐無力招架,它意識到在全球攤大餅的模式難以為繼。

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痛苦且漫長的瘦身行動。

今年2月,滙豐宣布,到2022年底前削減風險加權資產總值超1000億美元,3年內裁員3.5萬人,同時整頓歐美業務,必要時可以退出部分市場。

誰也沒想到,新冠疫情來了。

香港的經濟衰退在加深,滙豐銀行也受到很大影響。而且,疫情也打斷了滙豐原定的瘦身步子。

有人因此說,滙豐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

多重壓力之下,滙豐幾乎別無選擇。

中國香港是滙豐最重要的市場。最新的2019年度,中國香港為滙豐貢獻了120.49億美元的除稅前利潤,佔滙豐全年利潤的90.27%,包括中國內地在內的亞太其他地區貢獻64.19億美元,佔比48.09%。

一位滙豐高管曾直言:「如果疏遠中國當局,將危及滙豐銀行的未來;如果疏遠香港,將冒(失去)目前所有收入的風險。」

他還轉述滙豐主席杜嘉祺的看法說,「別想其他的了,中國當局才代表香港的長遠未來。」

是的。

事實就是,無論現在還是未來,英國綜合實力的持續下降,以及中國的繼續發展都是大概率事件。

就此而言,滙豐時下的轉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有網友質疑說,滙豐這樣的舉動就像是連夜繡紅旗,但繡多少也沒用。還有人說,這次能向著我們,下回也能轉向英美,唯利益是也。

不過,即便如此,我們是不是還是可以考慮暫時給滙豐一個機會。

最終如何,當然將取決於滙豐銀行自己的誠意和抉擇。

讓我們拭目以待。

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補壹刀:一個中國留學生在美被槍殺的悲劇,是如何釀成的?
    本文轉自【補壹刀】;執筆/胡一刀&斬魄刀一個是30歲才華橫溢的中國留學生,一個是32歲對社會充滿仇恨心理的非裔美國人。一場突然爆發的連環槍殺案,令中國網民高度關注,因為這位受害的中國留學生本該有著非常燦爛的人生,卻遭遇飛來橫禍。一場悲劇,令當年很多的同學在中國社交網絡上回憶起他曾經的片段。
  • 補壹刀:菜菜子是想搞出一個「山崩地裂」的大新聞嗎?
    本文轉自【補壹刀】;執筆/刀小胡、胡一刀&斬魄刀也許是菜菜子面對「斷交頹勢」,急於想製造一個「成功案例」。所以,當美國人宣布衛生部長阿扎即將訪臺時,臺灣一些人把它渲染、加工成一個「大新聞」。這個消息一出,島內一些人真是跟扎了「興奮劑」一般。從臺灣媒體到臺當局的各個部門,都表態要隆重歡迎阿扎的到來,「阿扎是首位訪問臺灣的美國衛生部部長,也是6年來首位訪問臺灣的美國內閣成員。」臺灣「外交部」則強調:阿扎長期是臺灣的堅定友人。
  • 補壹刀:香港法官頭上的假髮,該摘下了!
    原標題:補壹刀:香港法官頭上的假髮,該摘下了!最近,香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在多家媒體撰文談及香港司法改革,稱要推翻「三座大山」,包括「爭取脫去法官假髮、安排法官參加國情班和廢除大律師稱銜,以及擴大司法推薦委員會人數」。
  • 補壹刀:鬥爭再升級!美方發「鐵幕2.0」演說,中國硬核反制關閉美領館!
    本文轉自【補壹刀微信公眾號】;文/花叨叨&胡一刀中國的反制來了! 就在剛剛,中國宣布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這是對美國日前悍然要求中國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的對等反制。但現在,面對美方毫無道理的嚴重挑釁,中國別無他擇。 1 坐落在加州洛杉磯的尼克森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是很大一部分中國遊客會經常來參觀的景點。它的魅力幾乎和迪士尼樂園以及商場一樣,吸引著來自四海八方的遊客。
  • 補壹刀:元朗的血性,不一般!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補壹刀,作者補刀客元朗,香港18個地方行政區中位置最偏西北的一區。在大陸人以往的印象裡,元朗的標誌是蛋卷和老婆餅,但最近在元朗發生的事件,讓許多人看到了元朗血性的一面。
  • 補壹刀:魔幻劇本來了!中國跑到加勒比地區監控美國人?
    本文轉自【補壹刀】;執筆/刀小胡&李小飛刀美國一些機構和媒體編造「中國威脅論」又出了新花樣。這一爆料迅速被西方媒體捕捉,成為指控中國對美網絡威脅的「新證據」。美國在涉及安全的問題上歷來撒謊成性,無所不用其極。眾所周知,2003年2月5日,時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拿出了一個裝有白色粉末的試管,信誓旦旦地當眾表示這就是伊拉克研究化學武器的證據。
  • 補壹刀:美國「最黑暗一天」,世界卻有了短暫的寧靜!
    本文轉自【補壹刀】;執筆/刮鬍刀、李小飛刀&胡一刀華盛頓特區瘋狂的一夜,讓美式民主的臉丟盡了。從美國四面八方趕來「勤王」的那些川普粉絲,瘋狂地衝進了國會大廈。國會立即休會,議員們紛紛躲到桌椅下面,彭斯則直接通過地下隧道撤離。
  • 補壹刀:鍋從西天來!30萬印度農民抗議,中國是幕後黑手?
    本文轉自【補壹刀】;執筆/刀小胡、鴿子叨&李小飛刀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這次鍋從西天來。印度30萬農民發起的「挺進新德裡」運動愈演愈烈。但是丹維沒有給出任何證據支撐他對中巴的這一指控,並很快招致印度其他政治人物毫不客氣的批評。馬哈拉施特拉邦政黨溼婆軍發言人就「猛烈抨擊」丹維將中巴拖入農民抗議引發的騷亂中,並指責丹維已失去理智,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 滙豐斷臂求生
    滙豐的「水逆」,似乎渡過去了。今日滙豐大漲4.15%,報42.7港元,股價上幾乎已經補上了4月1日的裂口。曾經一度被腰斬的滙豐,還是硬氣起來了。根據滙豐披露的財報,2008年其淨利潤為381億元,2016年只盈利90億元,也沒斷過派息的傳統,但水逆之年的滙豐的「怕死」不無道理,畢竟香港人還是很相信風水的嘛。今年前三季度,滙豐歸母淨利潤為304億元,同比下跌65%。
  • 補壹刀:死硬「臺獨」青年上戰場會玩命?
    本文轉自【補壹刀】;你支持「自己或自己家人」上戰場嗎?「十一」長假中,一份民調在島內引起不小的波瀾。我今年回臺灣呆了8個月,跟很多年輕人交流,你問他們臺灣真的有可能「獨」嗎,他們絕大多數回答沒可能,但是年輕人就是有所謂「一腔熱血」,有逆反心理,明明知道做不成,但他們會想,「如果」成了呢,而且反正不管成不成,大陸會來「收拾」局面,他們是這樣一種心理。隨著逐漸步入社會,這種心理也會慢慢消退。
  • ECOONER壹可壹研:千萬別讓這些錯誤的護膚方式毀了皮膚!
    ECOONER壹可醫研:千萬別讓這些錯誤的護膚方式毀了皮膚!面部刮痧ECOONER壹可醫研看到有些明星、博主說用刮痧板在臉上刮可以排毒、瘦臉、去皺紋,去除黑眼圈、眼袋等功效。首先ECOONER壹可醫研要慎重提醒大家,這個方法不但不能排毒、去皺紋,相反還會讓你的皮膚變的鬆弛下垂等。還把你肌膚的保護屏障給破壞,讓你的皮膚變得越來越敏感。如果真的有用的話,ECOONER壹可醫研認為什麼明星們每年要花上百萬去做醫美呢?為什麼會有護膚品的存在呢?
  • 補壹刀:疫情面前,龍應臺的矯情不可笑嗎?
    執筆/李小飛刀龍應臺女士近日在推特上發了一段短文,取名叫「2020後」。龍女士說,我們正在目睹二戰後最關鍵的歷史時刻,「本來就是極權的,現在利用疫情加強控制手段,並且合理化極權體制。本來是開放的,現在憂慮『瘟疫』這個敵人是不是給強人和極權送上了溫床」。
  • 同事的領導管太寬,沒事連我都罵,網友:怕啥慫回去
    同事的領導管太寬,沒事連我都罵,網友:怕啥慫回去職場講究各司其職,為了方便管理,中層領導各自都建立自己的團隊,部門與部門由中層領導自己聯繫,員工則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有不足的地方,都是各自的領導糾正。近日職業論壇就有一個帖子,同事領導管的太寬,沒事連我都罵,網友:怕啥慫回去。一起往下看。原來是一位員工,公司的銷售部門領導一直在群裡大罵,這位員工覺得銷售領導,又不是他的領導,被罵時感覺不舒服,還哭了幾次,所以對這位銷售領導很是記恨。
  • 孤煙暮蟬:博爾頓事先知道孟晚舟被捕,並收受滙豐銀行高額出場費
    @孤煙暮蟬:【博爾頓事先知道孟晚舟被捕,並收受滙豐銀行高額出場費】據華盛頓郵報揭露,提前「獲知」孟晚舟會被捕的美國白宮顧問博爾頓曾分兩次收受來自滙豐銀行的出場費,公開報導的已知金額高達30多萬。與提前知情的博爾頓截然不同,包括華為公司在內的中方各界,直至孟晚舟被捕月餘,才從美國司法部的起訴中獲知,滙豐提供了關鍵證據,直接導致了孟晚舟被捕。
  • 補壹刀:在中美最敏感的這件事上,安倍到底啥意思?
    但看以往美國對中國發起輿論攻勢時,基本都能看到各大盟友聯動,其中有主動的,也有華盛頓施壓造就的。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資料圖)這次對中國「追責」「甩鍋」的攻勢,華盛頓難道沒跟日韓打什麼招呼嗎?刀哥不那麼認為。
  • 各四皇對凱多的態度,白鬍子慫,大媽罵,紅髮一句話
    同樣是四皇的其他海賊,對凱多的態度也不同,白鬍子是慫,大媽是罵,紅髮則是一句話。01黑鬍子認為凱多是怪物黑鬍子當上四皇才一年多的時間,從劇情上來看,沒有和凱多有過任何衝突,黑鬍子在評價當下局勢的時候,對凱多也有自己的態度。黑鬍子說,凱多是一個怪物。
  • ECOONER壹可壹研:千萬別讓這些錯誤的護膚方式毀了皮膚
    隨著網際網路發展,信息的傳播變得越來越容易,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見識和日常生活,然而,網際網路同樣也會傳播錯誤的信息,比如在護膚的分享中,ECOONER壹可醫研發現,就有很多的錯誤的護膚方式,卻依然有很多人轉發點讚,對此,ECOONER壹可醫研就來說說都有哪些錯誤的護膚方式吧!  1.
  • 補壹刀:戰爭可能就在下一秒打響!蔡英文正緊鑼密鼓對抗「武統」
    本文轉自【補壹刀】;解放軍東部戰區今天(18日)宣布在臺海附近組織實戰化演練!結合昨天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剛剛到臺展開所謂的「訪問」,而解放軍這一次罕見地在演習開始當天,宣布在臺海這樣高度敏感的地區舉行一場非常重要的軍事演習,只能說一切都非同尋常。
  • 懂點兒啥:滙豐銀行150年,如何切開中國的血管?
    1993年,滙豐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趕在香港回歸前夕,把全球總部遷到了倫敦。滙豐在全球的業務,不少都是非法勾當,比如幫黑幫、毒販和恐怖分子洗錢。2002年起,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的販毒集團,把錢大量存在滙豐墨西哥分行。他們都是一麻袋一麻袋地來存,後來還改進了方式,專門針對滙豐的出納窗口,定製了一套錢箱,效率顯著提高。十年後,歐巴馬連任美國總統時,司法部才根據舉報盯上了滙豐。
  • 補壹刀:義大利30萬華人希望祖國撤僑?實際情況是……
    【來源:補壹刀】執筆/胡一刀、李小飛刀&米蘭的小鐵刀北京3月10日新增6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都是境外輸入,其中5例為義大利輸入病例。青島當天也新增1例確診病例,也是來自義大利的境外輸入病例。但是,因為歐洲國家多年比較平穩,老百姓災難意識淡薄,再加上義大利最早的患者大多是「老弱病殘」,讓許多義大利人產生一種印象:這個病都是原先身體不好的人感染,體質好的人沒事,再加上衛生部長等官方權威也在電視上說不需要戴口罩,導致一小部分華人,一開始對新冠也不是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