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壹刀:疫情面前,龍應臺的矯情不可笑嗎?

2020-12-15 環球網

執筆/李小飛刀

龍應臺女士近日在推特上發了一段短文,取名叫「2020後」。

龍女士說,我們正在目睹二戰後最關鍵的歷史時刻,「本來就是極權的,現在利用疫情加強控制手段,並且合理化極權體制。本來是開放的,現在憂慮『瘟疫』這個敵人是不是給強人和極權送上了溫床」。

她說,曾經歷過「極權災難」的德國人正在辯論:社會應該容許政府的手伸入?政府擴權,後果是什麼?

她警告,對自由主義的威脅,可以趁著瘟疫的翅膀無聲無息地入侵、滋長。

在此次新冠肺炎全球疫情當中,大規模的檢測、集中隔離及人身限制措施被證明有效,大政府相對小政府更有能力將分散的醫療和社會資源集中起來。

在法國,馬克龍聲稱要反省「民主國家所暴露的缺陷」,奪回國家對民生醫療行業的控制權。

在德國,龍女士口中正在「辯論」的德國人實際上為另一件事心有餘悸:如果疫情在明年暴發,失去了默克爾(將在2021年退休)這樣一位「強人」的德國該怎麼辦?

在龍應臺眼裡,相對於病毒,大政府才是人類更為可怕的「敵人」。這符合冷戰中及結束後西方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將蘇聯體制與納粹政府、古拉格與奧斯維斯嫁接到一起的話語邏輯。

然而,這樣一種小知識分子的意識形態話語,不符合人類千年來與疾病搏鬥,尤其是數百年來與天花、霍亂、麻疹、鼠疫、傷寒等等在內的流行病鬥爭的血淚史。

1

天花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

16世紀,天花病毒隨著西班牙殖民者登上美洲大陸,在當地造成了可怕的種族滅絕。1521年天花疫情第一次大流行,差不多一半的阿茲特克人死去;1545年、1564年、1576年三次暴發,「新西班牙」(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墨西哥、中美洲及美國南部)土著從約2000萬減少到不足200萬,秘魯印加人從約700萬人減少到約50萬。

在18世紀初的歐洲,天花是「嬰兒殺手」,除了腹瀉外,天花奪走的小生命比其他任何疾病都要多。在英國,一個人口不到5000的城鎮,1769年到1774年有589個兒童死於天花,其中466人在3歲以下,只有一個孩子活過了10歲;在倫敦,85%死於天花的人不到5歲。在德國柏林,差不多同一時期,98%死於天花的是12歲以下的孩子。

天花這種病有兩個特徵:一是痊癒後可獲終生免疫;二是臨床表現為重症和輕症兩種,重症病死率為25.5%,輕症病死率為0.1%~1.0%。在長期的經驗累積中,人們發現,可以把一個輕症病人的組織或者分泌物注入到接種者身上,使對象獲得終身免疫。

在中國,大夫從輕症病人快幹的痘瘡上取下結痂,把痂碾成粉吹到接種者鼻子裡;在奧斯曼帝國,醫生從膿包裡劃出一點膿,用刀在接種者身上劃一個口子,把膿揉進去。這兩種方法被稱為種人痘。

從歷史上看,與疾病做鬥爭,最大的敵人反而不是疾病。

18世紀時,歐洲科學界已經知道土耳其有種人痘的方法,但是沒人敢嘗試,打破沉寂需要有超越常人的勇氣。1717年,土耳其駐君士坦丁堡大使夫人叫來了幾個倫敦醫生,當著他們的面給自己5歲的女兒接種,這個孩子後來發病很輕,她的試驗給英國上層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大使夫人的個人勇氣不足以推動整個社會的醫療變革。由於人痘接種後並不一定是輕症,100個人裡還是有兩三個人死亡。又有人懷疑,個人接種增加了病毒攜帶者,反而會讓病毒傳播更廣。人痘因此名聲不佳,在歐洲推廣度很低。

在北美,一個叫博伊爾斯頓的醫生首先採用人痘法,他給自己6歲的兒子和兩個奴隸種痘,成功後又接種了244人,其中6人死了,博伊爾斯頓被指控傳播疾病,勉強逃過私刑,只能洗手不幹。

而轉機來自於很多人印象中的「自由鬥士」班傑明·富蘭克林與華盛頓,在兒子死於天花後,富蘭克林向華盛頓積極介紹了另一位醫生基爾派屈克倡導的大眾種痘計劃,而華盛頓就此強制在軍隊中推廣種痘,還為此專門建立了醫院。北美的經驗傳回歐洲,方才又引起歐洲的興趣。

但人痘風險高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1796年,英國人愛德華·詹納從「擠奶姑娘最美麗」的傳說中發現,一個人在擠牛奶的過程中可能感染牛痘,而牛痘對人體的危害很小,人傳人的風險也低。經過多年的嚴謹試驗,他把這一成果向公眾公開,卻引起激烈反對,種人痘是門賺錢生意,詹納斷了別人財路;教士在講壇上大罵把動物的病傳給人是罪惡,詹納成了歐洲漫畫家當時最愛貶損的主題。

整個19世紀到20世紀初,反對種牛痘的聲音一直不絕,在英國,反對者的矛頭主要集中於政府強制種痘。1837—1840年,一場天花流行死了3.5萬人,《柳葉刀》編輯託馬斯·沃克利直接指責種人痘,英國議會接受了他的看法,通過一項法案,規定接種人痘是犯罪,卻沒有強制執行這項法律的機制,許多人都在規避。

1870—1873年是比較關鍵的年份,普魯士全面推行強制種痘,軍隊徵兵都要重新種痘,而法國沒有強制種痘計劃。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戰爭中普魯士軍隊有4835人染上天花,278人死亡。而在普魯士關押的法國戰俘中,14178人染上天花,1963人死亡。

法國的流亡者逃到英國,進一步加劇了英國疫情,給嬰兒種牛痘的呼聲更加強烈。1897年,英國政府制訂了一項「道德條款」,允許在經兩位兼職治安官或一位專職治安官同意後可以免種。可能是因為這樣的豁免相當麻煩,在以後的十年中,嬰兒種痘的人數增加。從1911年到1921年,英國年度公布的患者數每10萬人中從315人下降到只有7人,死亡人數從30人下降到2人。

由於種牛痘取得了成功,各國開始打算在全球範圍內消滅天花。

1851年,巴黎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著手在各國之間統一檢疫標準。

1907年,第一個有關世界衛生的組織——國際公共衛生署在巴黎成立。

1923年,國聯接手並擴大了其工作範圍。1946年,在紐約召開了一次國際衛生會議,合併了巴黎的衛生署和國聯有關機構,並於1948年4月7日成立世界衛生組織。

到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除了實驗室的一些標本,全世界天花病毒已經在野外滅絕。

在《疾病改變的歷史》這本書中,兩位作者——英國科學院院士卡特賴特及雷丁大學榮休教授比迪斯對人類最終戰勝天花的論述十分精彩:「詹納所做的工作以及他造成的影響改變了傳染病的類型。雖然他本人渾然不知,但他實際激發了一場社會革命。在許多國家接種牛痘,使得官方介入其中,在歷史上政府第一次在全國範圍不斷努力,積極地去消除疾病。個人選擇的自由讓位於群體的利益,國家所做的努力最終匯為一場大規模的國際性戰役。」「雖然有許多人反對,有時理由是要求得到尊重,但毫無疑問,大規模強制種痘將天花由一種本地的常見病變為罕見的外來疾病,最後將其消滅。對接種的得失有再大的爭議也不能改變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強制接種是人們第一次為消除疾病而採取的大規模行動。因而,預防並最終徵服天花是社會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2

中國也不例外。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許多人追念中國現代醫學及教育之父伍連德。在清末民初那段最黑暗的歲月裡,伍連德是一盞明燈。

為了抗擊疫病,他放棄南洋安穩的生活,舉家回到風雨飄搖中的祖國;告別愛妻幼子,衝向東北疫區第一線。三戰鼠疫、一鬥霍亂,在列強的懷疑和否定中爭取支持,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奔走呼號,在軍閥買辦間周旋,與千年的頑固習俗纏鬥,在積貧積弱的中國建立最初的公共衛生基礎,與世界各國不卑不亢的打交道。他的能力與勇氣可謂大矣,可他的個人努力與浸透他心血的東北,卻不能扭轉整個舊中國的苦難。

據不完全統計,1900 年到1949年,全國鼠疫發病人數超過115萬人,死亡超過100萬人。血吸蟲病的流行範圍達200 多萬平方公裡,患病人數在1100萬人以上。黑熱病患病人數在 53 萬人以上。絲蟲病患病人數在 3000 萬人以上。結核病的患病率高達4%左右,死亡率高達 200/10萬以上。麻風病患病人數不下 50 萬。

衛生工作隊伍、機構以及藥品和醫療器械等都十分缺乏。據1949年統計,全國中西醫藥衛生技術人員共有505040 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僅有38875人,而且絕大部分在大城市裡工作。全國有醫院 2600所,病床 80000 張,佔全國人口 85% 以上的農村僅有病床

20133 張。有限的衛生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農村居民所享有的衛生資源極其稀缺。

此外,醫藥供應非常不足,絕大部分化學藥品國內不能自制,最簡單的醫療器械也要依靠進口。

醫療條件落後使得中國人健康水平十分低下,人口的死亡率在25‰左右,嬰兒死亡率在20%左右,人口平均壽命35歲。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國已如此,人何以堪。1937年日軍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伍連德苦心孤詣20多年建立起來的醫療體系在戰火中毀於一旦,不願與日寇為伍的伍連德舉家避往南洋小島,此後再沒能回到祖國。

真正扭轉這一局面的,是新中國,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發起的「愛國衛生運動」。

據史料所載,當時「全華東地區為宣傳愛國衛生運動編印了衛生宣傳小冊子101.41萬多冊, 各類大標語、宣傳畫、幻燈片等宣傳品更是不計其數。各地黨的宣傳員、報告員和科學工作者、醫務工作者、教師及學生組成宣傳大軍奔赴城鄉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全華東地區有95%以上的群眾接受愛國衛生運動的教育。福州、寧波等城市95%以上的人口投入到愛國衛生運動中。」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華東地區半年來,清理垃圾1.188億擔,疏通溝渠51.6萬條,修建廁所42.7萬所,捕鼠2.1千萬隻,撲滅蠅蛹148.8萬多斤,滅蒼蠅 2.53億隻,滅蚊1.28 億隻。」

2017年,愛國衛生運動獲世衛組織頒獎表彰。世衛組織代表稱,中國為世界奉獻了社區主導的初級衛生保健的最早典範之一。

在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新中國培養出更多伍連德式的科學家和醫生。

我們很多人小時候吃過的「糖丸」,它的發明者病毒學家顧方舟,為試驗脊髓灰質炎疫苗,在第一期臨床試驗中先是自己喝下疫苗,又瞞著妻子,給剛滿月的兒子餵下,帶動整個實驗室效仿。從25歲時國家送他去蘇聯攻讀博士學位,到2000年74歲的他在「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上簽字儀式,顧方舟把一生都獻給了與疾病鬥爭的事業。

3

從成規模的群居開始,瘟疫就伴隨著人類。在它面前,任何皇帝與先知都顯得渺小,一切個人都微不足道。

在與疾病做鬥爭的過程中,疾病往往不是最大的敵人:在現代醫院的起源教會收容所中,祈禱與施洗才是良藥;直到上世紀60年代以前,「瘟神」劉猛廟的數量在中國民間也遠大於醫院;儘管東羅馬帝國時期的君士坦丁堡人已經認識到隔離與火葬可以有效抑制鼠疫傳播,歐洲民眾依然將「黑死病」遷怒於猶太人,一批一批地把他們綁上火刑架;在工業革命時的倫敦,相比霍亂,擁擠的宿舍、骯髒的下水道和毫無人性的剝削,才是工人最大的殺手。

直到今天,人類也沒有找到確定有效治療天花的方法,防疫和隔離依然是僅可依靠的兩大手段,而這無疑又依賴強而有力的政府所制訂和執行的公共政策。抗疫遠不僅僅是治病,更是一場觀念革命與社會革命。人的生死存亡等不及社會的自然生長,而社會啟蒙也是人主動為之的結果。

沒有一個個人可以單獨戰勝疫病,每一個人都要為此做出犧牲,而犧牲最大的,是那些在人類與疾病千年搏鬥中奉獻出一切的偉大靈魂,是詹納,是伍連德,是顧方舟,是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犧牲的377名醫護工作者及其他各行各業工作人員,是全世界犧牲在戰疫崗位上的「逆行者」。

星光殷殷,其燦如言。它沉默,也在訴說。

在它面前,小布爾喬亞式的矯情,小知識分子的牢騷,不顯得卑微和可笑麼。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補壹刀:元朗的血性,不一般!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補壹刀,作者補刀客元朗,香港18個地方行政區中位置最偏西北的一區。在大陸人以往的印象裡,元朗的標誌是蛋卷和老婆餅,但最近在元朗發生的事件,讓許多人看到了元朗血性的一面。
  • 補壹刀:菜菜子是想搞出一個「山崩地裂」的大新聞嗎?
    本文轉自【補壹刀】;執筆/刀小胡、胡一刀&斬魄刀也許是菜菜子面對「斷交頹勢」,急於想製造一個「成功案例」。所以,當美國人宣布衛生部長阿扎即將訪臺時,臺灣一些人把它渲染、加工成一個「大新聞」。阿扎在那次會後還在社交媒體網站上發消息說,「感謝臺灣與美國分享應對疫情的最佳經驗與資源」。政治性的惺惺作態,一眼就讓人看穿。臺灣方面則極力配合,聲稱「自阿紮上任以來,每一年WHA舉行期間,縱使臺無法參加大會,臺灣方面都會在會外與阿扎進行雙邊會談,且阿扎始終強調,將努力協助臺灣參加WHA」。
  • 補壹刀:香港法官頭上的假髮,該摘下了!
    原標題:補壹刀:香港法官頭上的假髮,該摘下了!最近,香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在多家媒體撰文談及香港司法改革,稱要推翻「三座大山」,包括「爭取脫去法官假髮、安排法官參加國情班和廢除大律師稱銜,以及擴大司法推薦委員會人數」。
  • 補壹刀:滙豐,別被華盛頓一罵就慫了!
    本文轉自【補壹刀】;執筆/刀賤笑&叨叨姐「滙豐銀行在香港行駛在危險的水域。」 「滙豐在地緣政治鋼絲上的搖擺。」一些對華不友好的人和輿論因此不爽,就連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都跳將出來,指著滙豐鼻子罵它「卑躬屈膝」。 滙豐為什麼有這樣的轉向? 我們又要不要為此給它一個機會?
  • 補壹刀:死硬「臺獨」青年上戰場會玩命?
    本文轉自【補壹刀】;你支持「自己或自己家人」上戰場嗎?「十一」長假中,一份民調在島內引起不小的波瀾。我今年回臺灣呆了8個月,跟很多年輕人交流,你問他們臺灣真的有可能「獨」嗎,他們絕大多數回答沒可能,但是年輕人就是有所謂「一腔熱血」,有逆反心理,明明知道做不成,但他們會想,「如果」成了呢,而且反正不管成不成,大陸會來「收拾」局面,他們是這樣一種心理。隨著逐漸步入社會,這種心理也會慢慢消退。
  • 龍應臺說:我不在乎大國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嚴,你怎麼看?
    龍應臺這句話,現在被很多公知高舉為真理。當年龍應臺在北京大學演講,語出驚人:誰在乎 「 大國崛起 」 ?至少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剛才我所說的文明刻度——你這大國怎麼對待你的弱勢與少數,你怎麼包容意見不同的異議份子。這,才是我在乎的。誰又在乎 「血濃於水」?至少我不那麼在乎。
  • 龍應臺,你真的有文化嗎?
    龍應臺這個名字我以前真的沒太在意,只知道她是作家,翻過她的幾本書,讀過她幾個被人吹捧的句子後我就對她的文章一點興趣都沒有了。因為我發現那些被吹捧的句子粗糙膚淺根本打動不了我。其實龍應臺讀的大學很好,而且學歷很高。當然臺灣的教學質量不敢恭維,從龍應臺和蔡英文這些人身上可以看出。蔡英文連英文、漢字都寫錯,不知道學歷怎麼來的。而這個龍應臺呢,頂著文人的名號橫行天下,竟然文化程度很差。一個文學上的博士對於自己祖國竟然沒有熱愛之心,這是人類起碼素質的欠缺。
  • 補壹刀:美國「最黑暗一天」,世界卻有了短暫的寧靜!
    本文轉自【補壹刀】;執筆/刮鬍刀、李小飛刀&胡一刀華盛頓特區瘋狂的一夜,讓美式民主的臉丟盡了。從美國四面八方趕來「勤王」的那些川普粉絲,瘋狂地衝進了國會大廈。國會立即休會,議員們紛紛躲到桌椅下面,彭斯則直接通過地下隧道撤離。
  • 補壹刀:魔幻劇本來了!中國跑到加勒比地區監控美國人?
    本文轉自【補壹刀】;執筆/刀小胡&李小飛刀美國一些機構和媒體編造「中國威脅論」又出了新花樣。他發現,美國人出國旅遊的時候,手機會收到中國聯通向美國人發送簡訊,這些簡訊是由運營商在手機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全球網絡發送的,它們允許運營商取得用戶定位,連接其他手機用戶及評估漫遊費用。所以這個米勒就說,收到簡訊,就代表手機被「攻擊」了。
  • 補壹刀:鍋從西天來!30萬印度農民抗議,中國是幕後黑手?
    本文轉自【補壹刀】;執筆/刀小胡、鴿子叨&李小飛刀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這次鍋從西天來。印度30萬農民發起的「挺進新德裡」運動愈演愈烈。並暗示「有人不喜歡」莫迪政府為農民謀福利。但是丹維沒有給出任何證據支撐他對中巴的這一指控,並很快招致印度其他政治人物毫不客氣的批評。馬哈拉施特拉邦政黨溼婆軍發言人就「猛烈抨擊」丹維將中巴拖入農民抗議引發的騷亂中,並指責丹維已失去理智,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 兩個人一定比一個人不寂寞嗎?(龍應臺)
    不是第一次看龍應臺的《目送》,卻是第一次從書中品出人生的味道。初讀不知書中意,讀懂似是斷腸人。一個人的孤單可能會寂寞,兩個人的同居就一定不寂寞嗎?一個人的生活可能會孤單,兩個人在一起的生活就一定是成雙成對嗎?
  • 龍應臺《目送》‖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你有感性的一面嗎?」面對自以為是者的詰問,龍應臺曾以一篇《自白》來回應,結尾處說:是的!我是個女的!我很遺憾。當然,作為她真正讀者的人,自然可以見到她身為女人感性的一面。自她34歲第一次做母親後,《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目送》相繼出版,被稱為「人生三書」,是龍應臺「人生課」中的三本「作業」。
  • 補壹刀:義大利30萬華人希望祖國撤僑?實際情況是……
    【來源:補壹刀】執筆/胡一刀、李小飛刀&米蘭的小鐵刀北京3月10日新增6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都是境外輸入,其中5例為義大利輸入病例。青島當天也新增1例確診病例,也是來自義大利的境外輸入病例。所以,在這種嚴峻的疫情下,不流動是最大的安全,居家是最好的防護。因此,在意華人社會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聚會與旅行,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地區。這是對自己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保護。
  • 疫情當前,世衛組織這一刀補得漂亮,蔡英文得了「失心瘋」了
    編輯:晨星目前中國正處於一場十分艱苦的抗擊疫情戰爭之中,每一個中國人都是這場戰爭中堅強勇敢的護士。所以,一些與我們素來相交的國家都相繼給我們送來了醫用物資。然而,就在這個世界人民都齊心協力想要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臺灣以蔡英文為首的當局高層,卻在謀劃著「以疫獨臺」。由於疫情的傳播迅速,臺灣也未能倖免。而蔡英文當局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抓住了這次的疫情,在疫情愈來愈嚴重的時,並沒有優先考慮島內民眾的生命安全,而是藉口要增強臺灣的疫情防治能力,希望獲得來自國際的幫助,妄圖加入世界衛生組織。
  • 喜歡專門看美麗圖片的人,一定要讀一下龍應臺這段語錄,振聾發聵
    ——龍應臺龍應臺這段語錄,更是很深沉地揭露了我們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的,美麗圖片下面所掩蓋的是我們看不到的醜陋不堪哀鴻遍野的人間,這也說明了,人間再美好,卻也有很多人心依舊醜陋。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龍應臺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來一起更深入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 李敖寫20萬字痛罵龍應臺,林青霞仗義出頭,3句話讓李敖服服帖帖
    有一次,在一個香港的書展上,李敖就曾犀利地說:「臺灣在不停出爛書,包括龍應臺的爛書,所以請買李敖的書。」原來那時候,龍應臺出了一本書,叫《大江大海1949》,裡面記載的是自己父親與官兵們鎮守雨花臺,並且與日軍血戰了4晝夜的事跡。
  • 想要讀懂湖北作家方方,先要看看龍應臺和許可馨
    其實,想要讀懂湖北作家方方,先要看看龍應臺和許可馨。先說許可馨,一位中國藥科大學的公派留學生。所謂公派留學生,就是國家出資給予補貼,不僅報銷了留學生的學費,每個月還會給予一定的生活費。但就是這樣的政策下,培育出的留學生卻成了另一位低級版的方方。
  • 補壹刀:一個中國留學生在美被槍殺的悲劇,是如何釀成的?
    本文轉自【補壹刀】;執筆/胡一刀&斬魄刀一個是30歲才華橫溢的中國留學生,一個是32歲對社會充滿仇恨心理的非裔美國人。一場突然爆發的連環槍殺案,令中國網民高度關注,因為這位受害的中國留學生本該有著非常燦爛的人生,卻遭遇飛來橫禍。一場悲劇,令當年很多的同學在中國社交網絡上回憶起他曾經的片段。
  • 「生個孩子就了不起嗎?別在我面前裝」男人怪妻子月子裡矯情,栽了...
    可說心裡話,阿珠是不願意和婆婆相處的,因為婆婆的脾氣一直很大,什麼都要她說了算,有些霸道。 而且從結婚時,阿珠就能感覺到婆婆不太喜歡她,因為她老家是農村的,條件一直不好。她是在城裡打工時和丈夫相識的。 而婆婆從一開始就有些瞧不上她,覺得她一無所有,能嫁到城裡的她家,實在是高攀了。
  • 補壹刀:鬥爭再升級!美方發「鐵幕2.0」演說,中國硬核反制關閉美領館!
    本文轉自【補壹刀微信公眾號】;文/花叨叨&胡一刀中國的反制來了! 就在剛剛,中國宣布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這是對美國日前悍然要求中國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的對等反制。美國人之前認為,美國總統與中國領導人握手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尼克森卻讓這種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然而,在2020年7月23日,它受到了玷汙。 蓬佩奧在這座博物館前,用一番被稱為「鐵幕2.0」的演說,「羞辱」了這位共和黨前總統,給中美關係已經出現裂痕的紐帶,又砍下了一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