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要注意勞逸結合,收藏部編版五下第1課《古詩三首》預習資料

2020-12-05 教書育人桃李滿園

由於受疫情影響,教育部已發文,中小學生開學的時間會推遲,具體開學時間另行通知。孩子在家也不能閒著,要安排好娛樂和學習的時間,做到勞逸結合,生活才更充實。

我會寫:

晝:晝夜 白晝 極晝

耘:耘田 耕耘 春耕夏耘

桑:桑樹 蠶桑 桑葉

曉:拂曉 破曉 知曉

多音字:

解:jiě解釋 jiè押解 xiè 渾身解數

供:gòng供品 gōng提供

形近字:

晝(晝夜)盡(盡頭)

耘(耕耘)耕(耕地)

曉(報曉)澆(澆水)

問題歸納:

1、三首詩中的孩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第一首詩中的孩子勤勞、天真;第二首詩中的孩子天真可愛,自得其樂;第三首詩中的兒童悠閒自在、無憂無慮。

2、這三首詩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都寫兒童自在快樂的生活狀態,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充滿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處: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描寫的是繁忙的勞動場面引出兒童學種瓜的可愛場景。

《稚子弄冰》從稚子的心理出發,重點描寫「脫冰作戲」。

《村晚》先寫鄉村晚景,再寫牧童,構成了鄉村晚景圖。

課後習題答案:

二、讀下面的詩句,說說你眼前浮現出怎樣的情景,體會其中的樂趣。

1、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詩意:小孩子雖然不懂得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蔭下學著種瓜。

一個「學」字使兒童天真的形象躍然紙上。不僅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可愛,還表現了他們被大人們的勤勞耳濡目染,從小就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

場景: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閒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於是「也傍桑陰學種瓜」,在茂盛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那一本正經的樣子,真是太有趣了!

2、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詩意: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在盆中的冰塊脫下,用彩絲穿起來,提在手中當鉦來敲。

前兩句詩主要對稚子進行了動作描寫,「脫」「穿」等動詞生動表現了稚子弄冰的動作。

場景: 清晨,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從銅盆裡取出凍好的冰塊,用彩色絲線穿上,提在手中,當作銀鉦來敲打。當孩子們正醉心於那穿林而過的美妙的聲音時,忽然冰塊兒落地,發出了如玻璃破碎的聲音。唉,太令人失望了!從中體會到孩子自得其樂的盎然情趣。

3、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詩意: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把家還;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聲腔。

「橫」坐不是規規矩矩地坐著,表現了牧童的天真頑皮之態。如改為「騎」則沒有這種效果。

場景: 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慢悠悠地走著;他的手裡還拿著一支短笛,有模有樣地吹著自己編的小曲,雖不成調但那頭老牛似乎聽懂了小主人吹奏的曲子,「哞哞」地叫著。從中體會到孩子悠閒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宋] 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作者介紹:

範成大,字至能,號稱石湖居士。南宋詩人。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裡、陸遊、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著有《石湖集》《吳船錄》等。 主要作品:《夏日田園雜興》《喜晴》《賣痴呆詞》等。

主題: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以樸實的語言,細緻地描繪了鄉村農人耘田績麻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的情景,展現了農家夏忙時熱鬧的勞動場面,抒發了對勞動人民的讚美之情。

譯文:

白天在田裡除草,到了夜晚回來搓麻繩,男村裡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擔。小孩子雖然不懂得耕織之事,卻也模仿大人的樣子,在桑樹的樹蔭旁學著種瓜。

註解:

①晝(zhòu):白天

②耘(yún)田:在田間鋤草

③績麻:把麻搓成線。

④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從事。

⑦傍:靠近。

⑧陰:樹蔭。

賞析:

①這首詩描寫農村初夏時節生活中的一個場景。詩的前兩句用晝和夜對比,生動地描繪了鄉村裡男耕女織、日夜辛勞的情形,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敬重之情。

②詩的後兩句生動描寫了農村兒童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的情形,一個「學」字讓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流露出詩人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的喜愛和讚揚之情。

《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

【宋】楊萬裡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作者介紹:

楊萬裡(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著名文學家、詩人。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又作「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主要作品:《小池》《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舟過安仁》等。

主題:

《稚子弄冰》從小孩幼稚貪玩的心理特徵切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稚氣滿紙而又詩意盎然的「脫冰做戲」的場景,表現了兒童調皮、可愛的特點,表達了詩人對兒童的喜愛之情。

譯文:

一個小孩子,早上起來,從金屬盆裡把冰取出來,用彩絲穿起來當鉦來敲。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樹林,突然冰落在地上發出玻璃一樣的碎裂聲。

註解:

①稚(zhì)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脫曉冰:早晨從金屬盆裡把冰取出來。

③取:這裡沒有實在意義。

④鉦(zhēng):一種金屬打擊樂器。

⑤馨(qìng):一種用玉或石製成的打擊樂器。

⑥玻璃: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並不是現在的玻璃。

鑑賞:

①前兩句通過對小孩子一系列動作的描寫,刻畫出一個天真快樂的兒童形象。「脫」字形象傳神,寫出了孩子取冰的樣子。

②後兩句寫孩子玩得正高興時突然冰塊落到地上,發出如玻璃碎裂的聲音。「忽作玻璃碎地聲」一句,讓我們仿佛聽到了那清脆的聲音,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詩中從三個方面上描寫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澤上,「金」盤「彩」絲穿「銀」冰;形態上,「金盤」脫出的冰猶如「銀錚」 ;聲音上,既有「玉磬穿林響」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聲」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聲,生動表現了稚子弄冰的無限樂趣。

《村晚》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作者介紹:

雷震,南宋,生平不詳。或以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寧宗嘉定年間進士。

主題:

《村晚》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詩人即景而寫,描寫了自然景物變化和牧童的活動,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表現了牧童無憂無慮、悠閒自在的情致,抒發了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讚美以及對悠然恬靜的農村生活的嚮往之情

譯文:

池塘四周長滿了青草,池塘裡的水幾乎要從水塘裡漫出來。遠遠的青山銜著紅紅的落日,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閃動著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向家的方向走去,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樂曲。

註解:

①陂(bēi):池岸。

②銜:口裡含著。本詩中指落日西沉,半掛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沒。

④漪(yī):水中的波紋。

⑤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調。

⑦信口:隨口。

鑑賞:

前兩句寫景。詩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描繪了一幅非常幽雅美麗的圖畫,為後兩句寫牧童出場布置了背景。兩個「滿」字,寫出了仲夏時節的景物特點,描繪了景色的生機勃勃;「銜」字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來落日將沉未沉的情態,將山寫活了;一個「漫」字,寫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動形象。

後兩句寫人。與前兩句恬靜的氛圍相比,這兩句描繪得生動活潑「橫」字表明牧童不是規矩地騎,而是隨意橫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認真地吹,而是「無腔信口吹」表現了牧童的調皮可愛、天真活潑、淳樸無邪。

相關焦點

  • 第21課《古詩三首》(四年級語文上冊)
    第21課《古詩三首》《出塞》(王昌齡)王昌齡簡介:王昌齡 (698—757年第21課《古詩三首》《夏日絕句》李清照李清照簡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第21課《古詩三首》(四年級語文上冊)字詞梳理:本篇古詩課文將要學習會認的字8個,會寫的字10個,其中要求掌握的多音字一個
  • 第18課《富饒的西沙群島》三年級語文這樣預習和複習效果更好
    圖片來自網絡《富饒的西沙群島》是部編版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18課的課文,本文語言優美、內容詳實,分別從海水、海底、海灘和海島四個方面介紹了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下面就跟著丹格教育的老師一起來預習或複習一下這篇課文吧
  • 第20課《美麗的小興安嶺》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堂筆記,預習複習專用
    該字要注意其偏旁,不能多加一點。組詞:電視、視力、視線。造句:每晚7點,爺爺總要打開電視看《新聞聯播》。第18課《富饒的西沙群島》三年級語文這樣預習和複習效果更好第17課《古詩三首》三年級上冊古詩這樣預習和複習
  • 第18課《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夜宿山寺》和《敕勒歌》
    《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字詞梳理在《古詩二首》一共有會寫的字8個,會認的字12個,部分字重複。「驚」的筆順筆畫在會寫的字中,「驚」字要注意豎心旁的寫法,先寫左右兩點,再寫豎畫;「危」字要注意它的部首是「」;「野」字要注意左半部分的筆順,「裡」的後三筆筆順為
  • 第21課《狐假虎威》一線老師備課筆記,預習複習均可用,建議收藏
    第21課《狐假虎威》前面我們分享了20課《雪孩子》,今天丹格教育的老師繼續分享第21課《狐假虎威》這篇課文的備課筆記,預習複習都可用書寫時注意最後兩筆的筆順,先寫撇點,再寫捺點。組詞:食物、食神、豐衣足食。造句:樹下的螞蟻正在尋找食物。
  • 三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三首》預習,提前感受春天的溫暖
    鑑於部分地區放假過早,時老師在這裡為大家準備三年級下冊語文的預習解說。天氣寒冷,也要記得努力學習哦!一.學習生字詞融的左下部分只有一橫,不要畫蛇添足;燕中間部分的「口」要寫得小一點,四點底也要分部好;「鴛鴦」兩個字的上半部分都要寫得略扁,把下半部分的「鳥」蓋住;惠中間一筆的橫畫要懸空,上半部分要寫得緊湊;崇上半部分的「山」要寫得小一點;溪右半部分上面的三點以及中間的「么」要寫得緊湊,下面的「大」要寫得略扁;泛右邊的第一筆為平撇,下面的「之」略扁;減右半部分的斜鉤要寫得舒展
  • 第20課《雪孩子》高清備課筆記,指導孩子預習、複習不再困難!
    第20課《雪孩子》高清備課筆記《雪孩子》是部編版語文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20課的課文,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它用優美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充滿童趣,而又帶一點點美麗的憂傷的故事。下面就跟著丹格教育的老師一起來預習或複習一下這篇課文吧!
  • 部編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知識點+圖文解讀
    推薦閱讀: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5課《 一個豆莢裡的五粒豆》圖文講解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6課《蝙蝠與雷達》圖文講解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7課《呼風喚雨的世紀》圖文講解+知識點梳理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蝴蝶的家》圖文講解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二》圖文講解生字組詞:暮:暮色 朝暮 暮春 暮年 晨鐘暮鼓吟:吟詩 吟誦 吟詠 呻吟
  • 部編版五年級下語文第1課《古詩三首》一課一練(含答案)
    1 古詩三首一、讀拼音,寫詞語。《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這三首詩都描寫了兒童的形象。( )五、讀詩句,完成練習。1.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1)從「_________」可以看出,古詩描寫的季節是________。(2)「銜」字形象地寫出了______________的情景,「浸」字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 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精彩課件,收藏起來,考試前回顧幾遍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古詩三首》總共有三課時,它的教學目標主要是:1.自主學習字詞和句子,會認會寫課文後的重要生字生詞,理解字義,掌握重點句子的意思,識記字形。2.在教師的帶領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3.理解每首詩的意境,掌握每首詩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4.了解牛郎織女的故事,並能結合故事說說《迢迢牽牛星》表達的情感。第一課時是《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 第23課《帶刺的朋友》小學三年級語文這樣預習和複習效果看得見
    《帶刺的朋友》是部編版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最後一篇課文,相信不少同學已經預習過這篇課文了,誰是帶刺的朋友?它就是小刺蝟。第22課《讀不完的大書》三年級上冊,小學語文就這樣預習和複習第20課《美麗的小興安嶺》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堂筆記,預習複習專用
  • 第25課《掌聲》三年級語文上冊,一線老師說這樣學習更高效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25課是課文《掌聲》,作者董保綱。書寫時,注意右邊「周」的寫法,內部是「土」不是「士」。組詞:曲調、調動、聲調。造句:這首歌的曲調真好聽。第23課《帶刺的朋友》小學三年級語文這樣預習和複習效果看得見
  • 第24課《司馬光》課文筆記,孩子預習的好幫手
    在部編版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4課將學習一篇文言文——《司馬光》。第23課《帶刺的朋友》小學三年級語文這樣預習和複習效果看得見第22課《讀不完的大書》三年級上冊,小學語文就這樣預習和複習第20課《美麗的小興安嶺》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堂筆記,預習複習專用
  • 第6課《畫》一年級語文上冊,一線老師說這樣預習效果更好
    《畫》一年級上冊(語文)在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第五單元是一個識字單元,共安排了《畫》《大小多少》《小書包》《日月明》《升國旗》這5篇識字課文,運用古詩、兒歌、詞語、短句等形式,讓識字課變得生動有趣。注意:走之底是由三筆寫成,初學寫走之底時不要寫連筆,第二筆,橫折折撇要向左下方稍斜,捺是平捺。帶有「辶」的字多和走路有關。斜刀頭是兩筆寫成,第一筆是短撇。帶有「⺈」的字還有負、爭、兔、免等字。
  • 部編版四語文下《宿新市徐公店》教案及板書附作業必背古詩百首
    部編版四語文下《宿新市徐公店》教案及板書教學內容:教科書P2~3內容第一課教學目標:1、複習生字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誦讀古詩詞快速瀏覽作者簡介(3)聽範讀詩歌,畫出朗讀節奏(4)生讀兩次古詩(齊讀、小組)三、看圖初讀走進古詩,理解大意1、老師講故事入詩。
  • 第21課《大自然的聲音》一起走進自然,聆聽美妙的聲音
    第21課《大自然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是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21課內容,該文以獨特的視角第20課《美麗的小興安嶺》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堂筆記,預習複習專用第19課《海濱小城》語文三年級上冊一線老師說可以這樣預習和複習
  • 五下《古詩三首》筆記,《稚子弄冰》改作文方法,思維導圖加範文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三首》手寫筆記課後練筆《稚子弄冰》改作文方法一要找出六要素思維導圖二要多問怎麼樣。其實就是要我們添加上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第三就是要通過不同的描寫來擴展。就這樣簡單三步:一找六要素,二問怎麼樣,三擴多描寫,敘事性古詩改作文是不是很簡單呢?你學會了嗎?
  •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預習方法——以六下第9課《那個星期天》為例
    「 六讀 」 學習法: 一讀篇章頁二讀課題三讀閱讀導語四讀課後習題五讀參考資料(注釋、插圖)三、已學習《匆匆》,我掌握了: 1.人文性目標: 對時光流逝的惋惜,要珍惜時間有所作為的情感。 2.工具性目標: 作者是怎樣表達情感的 」? (1)作者通過直接抒情的手法,將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並抒發情感。
  • 第9課《古詩三首》,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單元
    在第9課即將學習的是詩人白居易、蘇軾和盧鉞(yuè)的三首古詩。這三首古詩均為七言絕句,《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古詩三首》詩人簡介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去世後諡(shì)號為「文」,世稱「白太傅」或「文忠公」。
  • 小學語文《短詩三首》、《綠》、《白樺》,看資深教師備課重點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每課知識點,看資深教師備課重點,方便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現將各課知識點整理如下,給需要的你。9 短詩三首第九課課文目標1. 認識「漫、濤」兩個生字,會寫「繁、漫」等8個字,會寫「繁星、藤蘿、波濤」3個詞語。2. 通過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背誦課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