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被徐志摩拋棄鄉下「土包子」,如何逆襲成第一個銀行家?

2020-12-19 騰訊網

民國時期的奇女子很多!寫下人間四月天的林徽因,還是絕世名伶孟小冬?亦或是以「南唐北陸」著稱的名媛唐瑛、陸小曼等等!

當然,有這麼一位奇女子:不漂亮、不受重視、也沒有得到她想要的愛情。

她出生於,民國時期的名門世家,嫁給了赫赫有名的浪漫詩人,最後卻遭到嫌棄,被逼離婚。

離婚後,又以中國銀行家的卓越身份,出現在世人面前,一生充滿了心酸與傳奇。

她,就是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張幼儀。

1

1900年,張幼儀出生在江蘇保山。

父親是個醫生,祖輩曾在清代做過地方官,也算是名門望族。

這樣的傳統家庭,重男輕女思想較一般家庭更甚,張幼儀就是那個不被重視的孩子。

母親共生了12個孩子,8男4女。但她只說有8個孩子

但幸運的是,張幼儀自己有著強烈的求知慾,還有疼愛自己的哥哥。

1903年,不到3歲,母親為張幼儀舉行裹腳儀式,在第4天的時候成功被二哥出面阻止,於是成為了張家第一個「天足」女子。

1912年,12歲的張幼儀被《申報》上一則關於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校的招生信息吸引,她的求知慾被徹底點燃。

在得到哥哥們的支持下,說服了父母,進入蘇州第二女師範學校讀書,接受教育。

該校重視女子教育,張幼儀也在此受到了先進教育。

但三年後,尚未結業的張幼儀,就被接回家成親了。

替她作媒的,正是時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書:張公權。張幼儀最親的四哥!

因為很簡單:徐志摩的文筆和風格,大有梁啓超的風範。

徐志摩

2

1915年12月5日,碧空如洗,徐家為徐志摩和張幼儀舉行了盛大的舊式婚禮。

為了讓她嫁得風光體面,在夫家獲得足夠的地位與重視,她的娘家人用心良苦,特地派人去歐洲採辦嫁妝,陪嫁豐厚得令人咋舌。光是家具就多到連一節火車車廂都塞不下,是她神通廣大的六哥安排駁船從上海送到海寧硤石。

可是洞房花燭夜,徐志摩揭開喜帕,輕蔑地說她「鄉下土包子」時,就註定了婚姻的悲劇。

在結婚後幾個星期,徐志摩就離家求學去了,先是天津,後來又是北京大學,只在假期回來。嫁到徐家四年,但兩人相處的時間只有四個月。

就這樣,張幼儀完全沒有初婚女子的甜蜜感,反而成為了徐志摩用來抵抗舊社會的靶子。

他在她身上發洩時代和家庭的不滿,也用她來抵抗自己對家的責任和義務。

1918年,張幼儀生下了兒子阿歡,即徐積鍇;他迫不及待的聽從老師的意見赴美留學去了。

也就是在那段時間,徐志摩認識了他第一個愛上的女人:林徽因!並對她展開瘋狂追求。

兩年多,在兒子已經兩歲的時候,為了防止徐志摩在歐洲有什麼不得當的行為,在未徵得徐志摩的同意的情況下,張幼儀被公婆送往歐洲。

在英國倫敦、沙士頓,以及後來在德國柏林的那一段生活,徐志摩對待張幼儀並不友好,甚至有些殘酷。

兩人在沙士頓住下後,不久張幼儀就懷孕了。當她對徐志摩說了這件事後,徐志摩的第一反應是,趕快打掉。

此時的徐志摩正在瘋狂追求美貌與才華兼具的林徽因,心裡在想著離婚這件事,怎麼會讓這個孩子存在呢。

張幼儀有些不安地囁嚅道:「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了。」徐志摩卻以冷若冰霜的語氣諷刺她:「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還馬上提出了離婚,見張幼儀不答應,便一走了之,將其一人撇在異國他鄉。張幼儀說自己就像是一把「秋天的扇子」,天氣轉涼以後,被遺棄的妻子。

此時的張幼儀身懷六甲,不會講什麼英文,徐志摩也消失不見。

幸好二哥張嘉森當時在法國讀書,寫信給她:「萬勿打胎,兄願收養。拋卻諸多、事,前來巴黎。」。

3

1922年,在二哥的幫助下,輾轉到了柏林生下次子徐德生,又名彼得。

生下孩子不久後,在徐志摩的堅持下,兩人離婚分手。這是中國史上依據《民法》的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而張幼儀也成為了民國離婚第一人。

兒子徐積鍇

當張幼儀筆尖落在離婚協議書上的那一刻,她終於明白,自己這些年的隱忍努力,委曲求全,帶給自己的除了可恥的羞辱,再無其它。她拼命努力,卻始終換不來他的一個眼神。

籤完字的那刻,張幼儀抬起頭,用從未有過的坦蕩眼神看著徐志摩;「去給自己找個更好的太太吧。」

徐志摩認為自己是擁有新思想的新青年,才華橫溢,是天之驕子,是不可以被舊的婚姻制度所束縛的,他要恩斷義絕,揚長而去,與舊的一切撇清關係。

可在這段婚姻中,張幼儀又何嘗不是舊制度的犧牲品或者叫殉葬品。

籤好離婚協議後,徐志摩提出要去醫院看了小彼得,

「他把臉貼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顛倒」,「他始終沒問我要怎麼養他,他要怎麼活下去。」那時他全部的心思,都給了他的繆斯女神。夫妻一場,父子一場,她們竟無法從他浩瀚的愛的海洋裡,取得「一瓢飲」。

終於張幼儀還是放過了自己。

1925年的一天,彼得突然間就開始腹痛、噁心、嘔吐、發熱,一張小臉蒼白的毫無血色,不久死於腹膜炎。

張幼儀小兒子

1926年,張幼儀回到了上海。

4

張幼儀本就是商界的奇才,太陽隱藏在黑暗的雲層裡太久了,總是要出來發光發亮的。

一年後,在四哥的一再要求下,張幼儀回到上海,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並主持上海各國銀行事務。

這是一家由幾位女性於1910年創辦的銀行,往來客戶也多是女性,而她們選擇張幼儀,看中的是她的關係,當時幼儀的四哥張嘉璈是中國銀行總裁。

剛上任沒多久,她就發現銀行虧損嚴重,死帳壞帳一堆。

她知道,她的苦難再次降臨。

她吸收西方思想,對銀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從辦公室排序到服務理念統統轉變。

同時,她把西方「女人必須藏私房錢」的理念帶到中國,吸引名媛、富太太來銀行儲蓄。

與此同時,八弟張禹九與徐志摩等四人在靜安寺路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張幼儀不計前嫌,又出任該公司總經理,這使她的經營能力得到了極大發揮。

1934年,二哥張君勱主持成立了國家社會黨,她又應邀管理該黨財務,一時威風八面;

在1937年,上海第二女子商業銀行在她的誠信經營下起死回生。

抗戰爆發後她又屯積軍用染料,漲了100倍,大發了一筆橫財。

5

回國後,張幼儀仍照樣服侍徐志摩的雙親(認作義女),甚至徐志摩去世後,徐父暮年的十三年都由張幼儀照顧。

徐志摩父(中)·張幼儀(右)

讓幼儀奇怪的是,她發現,從她與徐志摩離婚以後,徐志摩與她交往反而比婚前要好很多。

張幼儀最後一次見徐志摩,是在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去世的前一天。那天下午,剛剛到上海的他來到店裡,說要馬上坐飛機趕回北平。張幼儀問他為什麼這麼趕,並建議他不要再搭乘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中國航空公司為做廣告,送給徐志摩一本免費乘機券),因為不如外國公司的飛機安全。徐志摩像平常那樣大笑著說,他不會有事的。

事後,徐志摩的嬌妻陸小曼,承受不了丈夫去世的事實,一病不起。

無奈,張幼儀便幫助料理了徐志摩的後事,還親自送上輓聯,同時她每月還會給陸小曼存300塊錢,以資助其生活。

就連後來臺灣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張幼儀的策劃下編纂的,為的是讓後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

6

1949年4月,經歷諸多的磨難,張幼儀赴香港定居,也因此得以遇見了人生的第二位伴侶——蘇記之。一個與她有相似婚姻經歷的醫生。

1953年,蘇記之向張幼儀求婚,重視禮節的她興奮地向二哥、四哥,還有兒子徵求意見。

兄長們回信「妹慧人,希自決」。

給兒子寫的封信:「兒在美國,我在香港,展昏誰奉,母擬出嫁,兒意如何?」

徐積鍇兒子阿歡的信更是讓張幼儀淚流滿面:「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劬勞之恩,昊天罔極。……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母如得人,兒請父事!多麼響亮的八個字,在那個年代,能支持母親再嫁本就是頂著世俗的壓力。徐積鍇竟然還願意以侍奉父親的禮節侍奉繼父,張幼儀可謂是生子無憾了!這也是對她一生最好的回報吧。

同年8月,終於,54歲的張幼儀與51歲的蘇季之在日本東京一家大酒店舉行了婚禮。

20年後,這個她真正意義上的靈魂伴侶被腸癌奪去了生命,世界又只留下她一人。

結婚前,她想:「那我愛不愛他呢?這我沒辦法講。我嫁給他的時候,心裡這麼想:我能不能為這個人做什麼?我有沒有能力幫助他成功?」

7

晚年的張幼儀,在兒子的應邀下,來到美國生活。70幾歲的她,每天的生活簡單而充實。

1988年1月20日,張幼儀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88歲。安葬在郊區墓園,墓碑上刻著「蘇張幼儀」4個字。

晚年有人問張幼儀愛不愛徐志摩,她答道:

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這是張幼儀對愛的理解——責任、扶持。對詩人徐志摩來說,愛是什麼呢?或許是剎那靈魂的交匯吧。

8

去年六月二十日,徐行一家10口從美國重回故鄉,先後前往徐志摩墓祭奠先人,來到幹河街瞻仰徐志摩舊居。

在參觀徐志摩故居時,在被問到對祖父徐志摩的評價時,只用了簡單的兩個字:崇拜。

當被人問起對祖母是什麼印象時,她竟還未說話便已溼了眼眶。

右二為徐志摩三孫女徐行

原來徐行和她的其他姐姐弟弟一樣,都是被祖母張幼儀拉扯大的。

可以說,張幼儀四個孫子的成才背後,與從小撫養他們長大的祖母張幼儀有著莫大的關係。

相關焦點

  • 原配夫人張幼儀,徐志摩說她是「鄉下土包子」,結婚只是完成任務
    張幼儀1900年出生於寶山的一個書香世家。她的祖父做過知縣,父親行醫,家境富裕,她的二哥張君勱是政治家、哲學家,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出生於這樣家庭的張幼儀並不是沒見過世面的鄉下婦女,但她在徐志摩的印象裡卻一直是一個「鄉下土包子」。
  • 上海寶山弱女子張幼儀,慘遭海寧徐志摩拋棄,是如何反擊逆襲的?
    張幼儀01、慘遭拋棄張幼儀,名嘉玢,1900年出生於江蘇寶山(現上海寶山),1912年,張幼儀進入蘇州「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讀書,接受先進教育。但是,三年後,尚未結業的張幼儀奉父母之命回家成親,對方是才華橫溢的徐志摩。當時,徐家和張家都是江南大戶人家,可謂門當戶對。可是,新婚之夜,徐志摩卻把張幼儀一個人丟在婚房,不理不睬。原來,徐志摩結婚之前並沒有見過張幼儀,先入為主地認為她是鄉下老土,十分嫌棄。
  • 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年輕時有多美?看了老照片後感嘆她驚豔了時光
    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年輕時有多美?看了老照片後感嘆她驚豔了時光 現在著重介紹的是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她年輕時真的很美,看了老照片後感嘆她簡直驚豔了時光。
  • 徐志摩原配張幼儀:從民國第一棄婦到女銀行家,彪悍人生需要解釋
    她的這兩位哥哥也是厲害的人物,二哥是哲學家,四哥是銀行家,對她的關愛的和影響都不小。張幼儀後來曾說:「我生在變動的年代,所以我有兩副面孔,一副聽從舊言論,一副聆聽新言論。我有一部分停留在東方,另一部分眺望西方。我具備女性的內在氣質,也擁有男性的氣概。」
  • 徐志摩的原配張幼儀,一個被拋棄女子的傳奇,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
    徐志摩是民國時期十分有名的一位才子,同時,他也是一位眾所周知的,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渣男」將他稱為「渣男」也是因為徐志摩在感情世界的始亂拋棄,而他一生最對不起的人,就要數他的原配張幼儀了。
  • 徐志摩的三個女人,最幸福的是被拋棄的原配
    「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沒辦法找到自己。」被徐志摩拋棄的張幼儀,她的人生才不失敗。徐志摩的三個女人,最幸福的其實是被遺棄的原配。張幼儀最被熟知的身份,是徐志摩的原配,是中國第一樁西式離婚案的女主角。15歲結婚,22歲離婚,懷有身孕時的一紙離婚書,成全了徐志摩的浪漫,之後看來,其實也成全了張幼儀自己的人生。
  • 張幼儀人生的三個追求者,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也曾是別人的女神
    假如一個從未見過面的人被安排成你未來的伴侶,如果那個陌生人僅僅是看了一張照片就對你充滿了嘲諷,你會怎麼做呢?在許家和張家當家的幾次會面之後,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關係已基本確定。徐志摩從不把張幼儀當作自己的妻子,她只是自己口中的「土包」。即使是兩個人的孩子,也不過是徐志摩為了家裡的老人而安心養育,從未是愛情的結晶。那是徐志摩和張幼儀婚姻的縮影。
  • 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真的醜嗎?一組老照片告訴你,其實她真的很美
    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真的醜嗎?一組老照片告訴你,其實她真的很美 提及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位獨立、自強的名媛,她在男尊女卑的時代裡,活成了一道不一樣的煙火。那麼,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真的醜嗎?
  • 她是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15歲結婚,22歲被拋棄,單身30年
    若問大家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是誰,估計很多人回答不上來,但若問徐志摩的原配妻子,或被徐志摩拋棄的那個人是誰,很多人都能信口捻來。因為在民國,文人拋妻棄子這種事,可是非常之多的。因為那時候新的婚戀觀剛傳入中國,許多男士,特別是有文化的男士,都會吵吵著要「解放」,要「自由」。徐志摩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個,而他的原配妻子張幼儀就是其中受害最大的一個。
  • 為徐志摩生下2個孩子的張幼儀,離婚30年後成中國首位女銀行家
    世人都說張幼儀嫁徐志摩是"高攀",但實際上是"下嫁"。 張幼儀出身名門,祖父為清朝知縣,父親張潤之是當時上海寶山縣巨富;二哥張君勱是中國現代史上頗有影響的政治活動家和哲學家,與梁啓超是好友,時任《時事新報》總編,還是當時的內閣國際政務評議會書記長和總統府秘書長;四哥張公權是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上海金融界鼎鼎有名的實力派。
  • 張幼儀很土,配不上徐志摩?看看真實的張幼儀,能讓你羨慕!
    所以當時徐志摩家去張幼儀家裡提親也是覺得門當戶對,好歹張家也是當地的知名的大家庭,並且很多的人也對她們家評價很高的。張幼儀嫁給徐志摩也是相夫教子,孝敬父母,徐志摩對張幼儀不感興趣,無非就是因為張幼儀沒有經過新式教育,張幼儀後來還寫自傳,她也是很有文化的。
  • 徐志摩遇難現場:四肢燒成焦炭,半邊身軀折斷,張幼儀輓聯意味深長
    1913年,張幼儀的四哥,浙江都督秘書張嘉璈在巡查學堂時發現一篇文章寫得出類拔萃,嘴角露出滿意的笑容,心裡想著這樣一個人才如果是自己家裡的人就好了,就看了一眼這個作者的名字,只見紙上寫著「徐志摩」三個大字。張嘉璈想起家裡正好有個15歲的妹妹張幼儀,可不通過聯誼的方式把徐志摩變成他們家的人,於是自做主給張幼儀安排了親事。
  • ...原配,卻被逼打胎慘遭拋棄!逆襲成女強人,成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
    加上接受新式教育的徐志摩,看了張幼儀的照片,又見到她裹了一半的腳後,就更加不願意娶封建傳統的張幼儀了。 1915年,張幼儀帶著豪華的嫁妝,嫁到了徐志摩的家裡。、 從此,張幼儀開始了她的冷暴力婚姻生活。 結婚後5年,徐志摩了讀大學,隨後出國留學。
  • 被渣男徐志摩拋棄後,她是如何逆風翻盤的?妥妥的小說女主
    出生於江蘇寶山的張幼儀,在十五歲時就嫁給了民國的大才子徐志摩為妻,可卻被罵「土包子」,跟著徐志摩到英國讀書,懷孕了兩個月卻被提出離婚,而就在離婚之後,張幼儀的一生才開始正式綻放,穩穩的小說女主的人設!十二歲時,張幼儀就讀於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還沒有畢業,就被家裡人結婚接回家去與徐志摩結了親,較為傳統的當時的年代,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這樣,兩人便成了一家人。
  • 張幼儀:人生,從來是靠自己成全
    這句話對張幼儀來說非常確切。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姻,可以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產物,她是徐志摩的合法妻子,卻也是中國第一位被離婚的女子。被離婚的張幼儀,經歷了痛苦的淬鍊,最終靠著自己不屈不撓的努力,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真正開啟了她傳奇的一生。
  • 徐志摩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個個美豔不可方物?老照片見證玄機
    徐志摩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個個美豔不可方物?老照片見證玄機徐志摩是民國的風流才子,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派的成員。徐志摩的顏值非常的高,長相俊美,才情橫溢,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浪漫詩篇。這樣富有詩情的才子,一生最重要的女人有三位,在他的眼裡,一個是土包子,一個是白月光,一個是紅玫瑰,點綴著他的生命。土包子:張幼儀張幼儀是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姿色平庸,看起來並不起眼,徐志摩並不喜歡妻子,認為她是鄉下土包子,沒有共同的言語。張幼儀嫁給徐志摩後就孝順公婆,勤儉持家,開啟一段沒有自我、沒有依靠的人生。
  • 張幼儀:婚姻觸底,唯有自我成長,才能贏得尊重和反彈
    感恩徐志摩的放手,讓她有了重塑自我的機會,有了真正做自己的機會。也是這樣的機會,為她贏得了真正的尊重!1)贏得前夫的尊重彼時的張幼儀是徐志摩眼裡的「鄉下土包子「。在飛機上,她因眩暈而嘔吐,他脫口而出:你真是個鄉下土包子。他逼著她在離婚書上簽字,不顧她已有身孕。生下幼子彼得後,她一邊帶孩子(幸好有保姆朵拉的幫忙),一邊學習德語,甚至進入德國裴斯塔洛齊教育學院攻讀幼兒教育。三年的德國時光(1922-1925)讓張幼儀脫胎換骨。
  • 徐志摩與髮妻張幼儀無奈的婚姻,若無相見,怎會相欠
    又有多少人山盟海誓願一生執手相依,卻陰差陽錯,成了彼此的過客。你是「此情可待成追憶」,他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不管人生有多少的不經意,到底還要走下去。是緣,是劫,躲不過,避不開。徐志摩此時並不知道,他出眾的才識會為他生命中第一段姻緣落下了伏筆。起伏的命運如同構思跌宕的小說,看似虛擬,卻是人世尋常之事,件件真實,有憑有據。
  • 另娶後的徐志摩生活潦倒,找張幼儀借錢,張幼儀每次都說同一句話
    這個人就是張幼儀了,張幼儀出生於1900年比徐志摩小了三歲,兩人的結合按照當時的說法也算是門當戶對,徐志摩的父親是清末民初的實業家,同時也是硤石第一家錢莊——裕通錢莊的創辦人
  • 徐志摩的前妻,是不是他天空中的一片雲?
    徐志摩給恩師梁啓超的信中寫道: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寫這封的時候,徐志摩在英國,他正不顧一切拋棄妻子,天天給林徽因寫滾燙情書。1915年,19歲的徐志摩與16歲的張幼儀舉行了婚禮。第二年,生下了第一個兒子,並且在張幼儀另一個哥哥引薦下,用一千大洋,拜梁啓超為師。1917年,徐志摩考入北京大學。梁啓超的建議他赴國外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