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考作文經久不息的素材,馬加爵慘案一度引起非常多網友的熱議,老師說:「寫心理壓力類的文章,可以把馬加爵當成反例寫進作文,馬加爵心理崩潰了才殺人的。」,爸媽說:「以後要搞好同學關係,不然要是碰上馬加爵這種室友就糟糕了。」
2004年,雲南大學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在全網範圍引起了長達一個多月的熱議。一位臨近畢業的大四學生,因為和室友打牌時發生口角,心懷怨恨,在3天內用鐵錘殺害了4名同學,這位犯下滔天罪行的學生就是馬加爵,犯罪時才剛滿23歲。
據媒體報導,在2004年2月的某天晚上,馬加爵約邵瑞傑、龔博、楊開紅三人在宿舍打牌,在打牌過程中,馬加爵作弊被邵瑞傑發現,兩個人發生了口角,邵瑞傑不假思索說道:「沒想到你打牌都玩假的,為人太差,難怪龔博過生日都不請你。」
馬加爵因此懷恨在心,謀劃了一系列殺人藏屍案件,不得不說,龔博、楊開紅是被邵瑞傑這個大嘴巴連累。龔博過生日的時候逃過了一劫,沒想到死在了打牌上。
說到無辜,我們不得不提一下最後一位受害者——唐學李同學。唐學李同學既沒有參加打牌,也沒有得罪過馬加爵,兩個人甚至沒有太多的交集,可是為什麼唐學李同學也沒能逃脫毒手呢?
據馬加爵供詞透露:唐學李對我一直很友好,我也不想殺他的。可是他那幾天在我們宿舍借住,妨礙到我的殺人計劃,只能委屈他了,我用鐵錘一下子敲死了他。
在殺害唐學李的第二天,馬加爵趁邵瑞傑洗腳沒防備的時候,用同樣的作案手法,一錘子敲死了室友;第三天中午,馬加爵打鐵趁熱地殺死了參與打牌的楊開紅,當晚約龔博到宿舍裡面,趁其不備,一錘子結果了龔博。
在殺害室友之後,馬加爵連夜從昆明火車站潛逃,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馬加爵最終還是被繩之以法,這件震驚全國的大學生殺人案件浮現在人們眼前。
和網絡上流傳的原因不同,著名的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認為,馬加爵殺害4位同學另有動機,李玫瑾教授表示:網上流傳的原因是假的,怕對馬加爵家人造成二次傷害。
李玫瑾教授表示,在馬加爵被宣判死刑之後,她曾託人詢問過馬加爵一個問題:馬加爵在校期間,有沒有過性行為。
結果出乎大家的意料,馬加爵回答:有,而且有很多次,都在校外。
李玫瑾教授據此分析,馬加爵本性並不差,從馬加爵給姐姐的錄音帶中了解到,馬加爵內心是迷茫的:「我這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出在,我覺得人生的意義到底是為了什麼?我老是鑽牛角尖,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差,馬加爵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高材生,馬加爵獲得過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二等獎、省級三好學生,高考分數線遠遠超過了雲南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最終因為家庭經濟問題選擇了雲南大學。
從馬加爵的履歷上看,寒門貴子的稱號他受之無愧,可惜因為一念之差,殺害了自己的好哥們,毀了5個前途光明的人生。
自卑、敏感是貧困學子的通病,得不到女同學青睞的馬加爵更是把目光放到了校外的特殊職業女性身上。這對於馬加爵來說,是一件難以啟齒,不可告之於眾的私密事情。但是在打牌過程中,被邵瑞傑這個大嘴巴說出來了,為了保住自己的秘密,馬加爵只能痛下殺手,殺人滅口了。
不得不說,李玫瑾教授的推論,比網上流傳的原因可靠多了。要是馬加爵真的因為龔博過生日沒請他就殺人,那馬加爵早就殺人了,何必等到現在?
從馬加爵慘案之中,我們要明白:玩笑要有度,老實人發起瘋來更可怕。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和同事、同學保持良好的關係呢?
說話過腦子這點我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自己有時候不假思索就說出一些不合時宜的話,不僅讓氣氛尷尬,還讓對方難堪,於是場面妥妥的冷下來了。
2.不要揭開別人的隱私
不論是別人主動傾訴,還是你偶然知道的。只要是關於別人的隱私,我們都不應該像邵瑞傑一樣,像個大嘴巴一樣到處說,不僅讓受害者感到難堪,也讓旁人覺得你不可信。
3.保持不遠不近的關係
很多人分不清同學、同事和朋友之間的關係,覺得同學就是朋友、同事就是朋友,用一種至交好友的身份去對同學指指點點,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這很容易讓人厭煩,據日本心理學家的測試結果顯示,大部分人都對自來熟性格的人產生厭惡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之中,同學、同事之間還是要保持不疏遠、不靠近的關係。
大家覺得校外piaochang是不是馬加爵慘案發生的原因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