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健康估值一年漲五倍,市值超阿里健康,有水分嗎?

2020-12-19 新浪科技

來源:雷達財經

根據研報數據,和對手相比較,京東健康在日均問診量、用戶數、合作醫院等指標上處於落後位置。

雷達財經出品 文|李宏晶 編|深海

12月8日,京東健康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交易,發行價70.58港元,總募資規模264.57億港元。截止收盤,京東健康漲幅55.85%,股價110港元,市值達到3440億港元,超過阿里健康的3216億港元,躋身港股網際網路醫療市值top1。

隨著上市成功,京東健康的估值從一年前的70億美元,飆漲至目前約440億美元,估值上漲達5.29倍。控股股東京東集團持有上市後68.73%的股份,劉強東的個人財富也因此水漲船高,增加大約357億港元。

京東健康能有如此表現,與其良好的經營業績不無關係。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實現營業收入87.77億元,同比增長75.93%;淨利潤虧損53.61億元,若剔除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則經調整盈利為3.71億元。

有投資者擔憂,與母公司過分緊密的聯繫,讓京東健康業務的獨立性成疑,財務狀況也披上一層面紗,因為可操作的地方較多。

上半年淨虧損53.6億元

招股書顯示,京東健康致力於打造以醫藥及健康產品供應鏈為核心,醫療服務為抓手,數字驅動的用戶全生命周期全場景的健康管理平臺。

根據招股書,2017-2019年,京東健康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5.53億元、81.69億元、108.4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24.99%;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實現營業收入87.77億元,同比增長75.93%。

淨利潤方面,2017-2019年,京東健康淨利潤分別為1.79億元、2.15億元、-9.7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75.77%;2020年上半年虧損53.61億元,較上年同期2.36億元盈利虧損擴大23.72倍。

京東健康解釋稱,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虧損,主要受可轉換優先股和其他非經常性項目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若不考慮相關影響,京東健康2017-2019年經調整盈利分別為2.09億元、2.48億元、3.4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8.07%;2020年上半年經調整盈利3.71億元,同比增長46.06%。

招股書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於2019年按收入計,京東健康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醫療健康平臺,總收入人民幣108億元,市場份額為29.8%。

收入結構上,京東健康接近90%的收入來自商品銷售收入,即在線醫藥與健康產品銷售,2017年-2020年上半年,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額分別為49.07億元、72.55億元、94.35億元及76.93億元,佔比總營收分別為88.4%、88.8%、87.0%及87.6%。

比重較小的服務收入主要來自向線上平臺的第三方商家收取佣金及平臺使用費;及提供數位化營銷服務,向第三方廣告主收取數位化營銷服務費。

在商品收入中,藥品為常見的處方藥與非處方藥,佔報告期內商品收入的比重不足30%;非藥產品包括保健產品以及醫療用品及器械,醫療用品及器械主要包括隱形眼鏡、成人用品、計劃生育產品,以及用於家庭醫療保健、康復和健康監測的醫療設備等,佔報告期內商品收入的比重在70%以上。

京東健康表示,過往經營中,非藥品相較藥品毛利率更高,而藥品中則是非處方藥相較處方藥毛利率更高。總體上,京東健康毛利率維持在25%左右,淨利潤率也為正值。

用戶方面,截至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累計用戶超1.5億,零售藥房業務年活躍用戶達7250萬人,每位用戶平均可創造收入176元。

除了在線醫藥銷售,京東健康也提供在線醫療健康服務,例如在線問診和處方續籤、慢性病管理、家庭醫生和消費醫療健康服務等。為此京東健康組建了一支由自有醫生和外部醫療專家組成的醫療團隊,同時與多家第三方醫院和醫療健康機構合作。

另外,京東健康也涉足消費醫療健康服務。通過與線下消費醫療健康機構合作,用戶可在線上平臺進行預約並支付服務開支,接受體檢服務、醫學美容、口腔齒科和疫苗預約等服務。

截至2020年6月30日,在線醫療健康業務自有醫生138位,外部醫生21319位;日均在線問診人數從2019年上半年的1.48萬人,增長到今年上半年的8.61萬人,增長近6倍。不過,該部分業務仍未創造營收,京東健康坦言,在線醫療健康服務產生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很小。

估值較一年前暴漲劉強東財富增加357億港元

2019年5月份,京東集團在一季度財報中宣布,京東健康從集團中分拆獨立運營,並整合京東原有的京東大藥房、藥京採和京東網際網路醫院三塊業務。

天眼查顯示,2019年11月份,京東健康完成A輪融資,京東與CPE China Fund、中金資本和霸菱亞洲共同投資10億美元,其中CPE China Fund是中信產業基金旗下美元基金,京東健康投後估值約70億美元。

2020年,京東健康又獲得了兩輪共計21.6億美元融資,高瓴資本在B輪單獨投了8.3億美元,投後估值達300億美元。

公開發行之後,京東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JD Jiankang持有上市公司68.73%股份,為京東健康控股股東。其他機構投資者有,高瓴資本旗下的SUM XI Holdings Limited 持有上市後的4.34%股權;霸菱亞洲投資旗下Triton Bidco Limited持股2.68%;中信產業投資基金旗下的CJD eHealthcare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2.68%;中金旗下CICC e- Healthcare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2.01%;中國人壽旗下國壽成達(上海)健康產業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持股1.92%;Eastar Medical Investment, L.P.持股1.66%。

除此之外,Novacare Investment Limited也是京東健康的小股東,持有發行後0.31%。Novacare Investment Limited為京東健康的員工持股平臺,由CEO辛利軍實益擁有93.09%的權益,餘下權益由京東健康的其他13名僱員實益擁有。

蘇州丹青二期創新醫藥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京東健康上市後0.26%的股份。根據天眼查股權穿透後,蘇州丹青二期創新醫藥產業投資合夥企業的LP構成中,包括劉強東與章澤天共同持有的宿遷天強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及劉強東、李婭雲、張霧共同持有的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Amazing Start Management Limited持有發行後的2.98%。Amazing Start Management Limited由匯聚信託有限公司(為首次公開發售前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參與者的利益以信託形式持有股份的受託人)全資擁有。

本次IPO,京東健康還引入了6名基石投資者,包括高瓴資本、Tiger Global、Lake Bleu Prime、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Pte)、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合計認購,總額13.5億美元(約104.67億港元),佔比38.83%,禁售期為6個月。

截至2020年6月份,京東健康共計有1411名員工,有237名員工(包括2名董事、一名高管及4名關聯人士)獲得股權激勵計劃,認購公司9473萬股。以今日收盤價110港元計算,這部分股權價值104.2億港元,人均4396.75萬港元。

京東健康上市背後的最大贏家是劉強東,今年六月份京東集團在港交所提交的上市文件顯示,劉強東持有京東集團15.1%。隨著京東健康上市後市值來到3440億港元,劉強東的個人身價將增加357億港元。

劉強東助理張霧,持有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5%的股份,後者是蘇州丹青二期創新醫藥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伙人,透過這層股權安排,張霧可分得大約1400萬港元的收益。

高瓴資本也同樣獲益巨大。2020年8月,京東獲高瓴資本投資8.3億美元,本次作為基石投資者再度投資1.51億美元,目前該部分股權價值149.3億港元(約19.26億美元),4個月時間增值9.45億美元。

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業務有待突破

根據京東健康的描述,公司的零售藥房業務與在線醫療健康服務相輔相成,在醫療健康價值鏈上形成協同的閉環商業模式。

零售藥房業務將用戶群導向醫療健康服務,以進行在線問診和處方續籤。通過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家庭醫生等服務,在線醫療健康服務能夠預判用戶需求、改善用戶體驗以及將用戶流量重新導向零售藥房業務,購買其他健康產品,如補品和醫療器械。

兩項業務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和共生的生態系統。

不過從收入構成上,京東健康和競爭對手阿里健康十分相似,藥品銷售長期佔據其營收主力,二者本質上更趨向於一個線上藥房;在線健康服務目前仍是投入期,處於整體虧損狀態。

根據西南證券的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擁有1836名自有醫生的平安好醫生,在線醫療服務收入也僅佔25%。

在線健康服務收入佔比過低,讓京東健康在諸多分析之中,很難被定位成在線醫療服務商,更像是"藥品+電商"的傳統電商企業,這也意味著其聲稱的閉環模式是否成立還有待觀察。

圖片來源:西南證券

事實上,在線醫療健康服務(網際網路醫院)方面,京東健康布局晚於對手。西南證券研報表示,2017年12月,京東健康開始提供網際網路醫院服務,2019 年 1 月,京東網際網路醫院第一家接入的線下實體醫院——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宿遷分院)正式上線。

根據研報數據,和對手相比較,京東健康在日均問診量、用戶數、合作醫院等指標上處於落後位置。

此外,不能忽視的是,京東健康和京東集團之間的關聯交易和潛在利益衝突。

京東集團向京東健康提供技術、流量、物流、支付等支持。2007年-2020年上半年,雙方技術和流量支持交易金額分別為2.76億元、4.25億元、5.28億元及4.24億元。

與此同時,雙方也有業務上的重疊,京東健康自營的的防護裝備產品(例如溫度計及口罩)也在京東集團的平臺上銷售,雖然數量不大,但存在潛在競爭。

京東健康提示相關風險表示,由於京東集團是其控股股東,雙方合作過程中如果出現損害京東健康的情形,京東集團可利用其對公司的控制權以阻止京東健康向京東集團提出法律索賠。

根據招股書,在京東健康的8位董事中,劉強東、徐雷、許冉及、李婭雲及辛利軍均在京東集團任職。CEO辛利軍現任京東集團副總裁,劉強東為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和CEO,徐雷現任京東零售執行長,許冉是京東集團現任CFO,李婭雲則是京東集團首席合規官。

京東健康表示,公司目前及未來仍將繼續利用京東集團的線上平臺,作為公司的健康產品的銷售渠道。

有投資者擔憂,與母公司過分緊密的聯繫,讓京東健康業務的獨立性成疑,財務狀況也披上一層面紗,因為可操作的地方較多。

有行業人士向雷達財經表示,目前來看,京東健康估值存在一定水分,但如果京東健康能夠解決自身不足,估值有望進一步提高。

相關焦點

  • 羅永浩又被限制消費;京東健康上市首日漲55.8%,市值超阿里健康...
    (新浪娛樂)國內新聞2.京東健康上市首日暴漲55.8%,市值超越阿里健康12月8日,京東健康正式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當天股價一度暴漲超過70%,截至收盤,其股價漲55.8%,市值達到3439億港元,超越阿里健康成為網際網路醫療市值最大公司。
  • 京東健康、華潤萬象暴漲背後,驚現同一神秘基金,兩日淨賺10億
    京東健康遭爆炒,股民紛紛拍斷大腿昨日京東健康掛牌,公司股價遭爆炒,市值一度突破3700億港元,最高漲超70%,今日公司股價再度漲6.36%,報價117港元,市值3659億港元。在這波造富狂潮中,劉強東無疑是最大贏家,還有高瓴資本,甚至40萬股民也是有湯喝。
  • 又一京東獨角獸申請上市,估值15個月漲4倍,一年收入破百億
    9月27日,京東健康提交赴港上市的招股書,倘若一切順利,京東將在今年再次敲響上市的鐘聲。受該利好消息的驅動,京東集團的港股一路攀升,截至10月8日,京東集團總市值達到9400.91億港元。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健康在2019年5月份才開始獨立運營,相較於京東物流和京東數科,雖然其獨立時間晚,存在感也不強,但在短短15個月內,京東健康的估值就漲了4倍。根據京東半年報,京東健康在獲得高瓴資本8.3億美元的B輪融資後,估值由此前的70億美元上升至300億美元。
  • 首日市值超3個平安好醫生,京東健康的模式很香?
    12月8日登陸港交所的京東健康(06618.HK)最終以上漲55.85%、總市值3440億港元的戰績結束了在資本市場的首日亮相。3440億港元的市值將上市兩年多的平安好醫生(01833.HK)1050億港元的市值遠遠甩在身後。在市值巨大差距的背後,京東健康和平安好醫生兩家業務模式和業績表現也有不少差異。
  • 京東健康 一家靠壯陽藥和保險套撐起3000億市值的公司?
    ——直指京東健康是靠壯陽藥、保險套撐起3000億市值的。這就很可笑了。壯陽藥、保險套撐起3000億市值?第一個問題,京東健康是虧損的嗎?從招股書來看,顯然不是。但賣藥就沒技術含量嗎?起碼相比於兩類業務更為平衡、醫療屬性更加突出的平安好醫生來說,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的市值要高出一倍還多,足見醫藥電商業務的值錢之處。而且短短幾年間,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的營收已在今年陸續超過大型線下連鎖藥店。
  • 詳解京東健康估值 網際網路醫療三巨頭齊聚港股 誰主沉浮
    以市值計算,京東健康一舉超過阿里健康,坐上國內網際網路醫療的第一把交椅。對於京東健康成功上市,瑞銀亞太區投資銀行主管金弘毅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當時團隊都預料到這會是一個非常熱的項目,最終的發行效果也非常好。從年初到現在,阿里健康的股價亮眼,平安好醫生也是瑞銀牽頭的IPO項目,有了這幾個成功案例,加上京東健康有它獨特之處,所以這個項目的成功不是意外。
  • 全球「最年輕」獨角獸,京東健康即將啟動招股,估值2000億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繼京東健康之後,劉強東的下一個估值2000億的IPO,能否順利推進。全球「最年輕」獨角獸估值或達300億美元11月15日,京東集團公告稱,京東健康已通過港交所聆訊,正式獲準在香港上市。據媒體報導,京東健康已於11月16日開始分析師路演,此次計劃募資40億美元,準確的募資金額將在接下來的路演期間確定。
  • 艾德一站通:京東健康來了,市值超越阿里健康?
    京東健康或於周三(25日)建簿招股,目標集資額達40億美元(約312億港元),其估值高達290億美元(約2262億港元),預計12月8日掛牌。 中國的獨角獸企業已經不少,但是從事大健康行業不多,而真正以改變行業,造福大眾為目的,京東健康是首家。 京東健康的戰略是打造以供應鏈為核心、醫療服務為抓手、數字驅動的用戶全生命周期全場景的健康管理平臺。
  • 3400億市值,京東醫療有多少水分?
    12月8日,獨立運營一年半的京東健康在香港上市,當天股價受到市場追捧,最終上漲56%,市值達到3400億元,不但超過同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更是其一年前A輪融資時70億美元的市值的6倍。
  • 京東健康也上市了,但網際網路醫療的路仍然很長
    截至當日收盤,京東健康收漲55.85%,募得265億港元,並且以3439.8億港元的市值超越了阿里健康3215.5億港元的市值。 股價和市值的飆升,反映出資本市場對京東健康抱有巨大期望。
  • 京東「猛獸出籠」,劉強東太狠了!|京東|劉強東|京東健康|...
    01三大業務板塊齊頭並進,估值2200億後疫情時期,提起京東健康幾乎無人不知,因為在疫情期間,京東健康通過為用戶提供遠程無接觸的醫療服務,贏得了眾多客戶青睞,並且依賴京東完善的物流體系為許多慢病患者解決了購藥難題。這個風口,加速了京東健康的上市進程。
  • 高瓴下注京東健康:劉強東的第三隻獨角獸值300億美金?
    或許是受此激勵,此後一年間,京東健康不斷攻城掠地,成為京東旗下以及網際網路醫療賽道中,估值飆升最快的獨角獸公司。京東2020半年報顯示,8月17日京東健康完成了B輪融資,其投後估值達到30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健康在2019年5月10 日才正式宣布獨立運營,彼時其估值僅為70億美元。而橫向對比同業來看,京東健康的估值已遠超在線診療領域龍頭平安好醫生的市值(約合150億美元),並直追阿里健康的市值(約合310億美元)。
  • 迎北水入國指 京東健康(06618-HK)炒到聖誕
    京東健康(06618-HK)昨首掛勁升5成半,成螞蟻集團擱置上市以來,市場上最矚目新股。撇開基本因素、估值水平,單炒供求技術因素,京東健康短線升勢料未完,指數換馬及北水相關買盤有望成一大動力。京東健康上市集資約270億元,為繼其母企京東(09618-HK)後,今年集資額第2大新股。
  • 京東健康「豹變」 300億美元市值背後的科技底色
    中國科技新聞網9月30日訊(趙芙瑤 李欣)一年之內,京東系已有多家公司奔跑在資本市場的路上。先是京東集團於6月18日在香港掛牌,不到半月,7月1日,京東數科進入上市輔導階段。9月27日,京東健康提交了赴港上市招股書,9月28日,京東在香港交易所發布了《擬議分拆京東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獨立上市》的公告,宣布京東健康即將從京東整體中獨立出來單獨上市。據媒體報導,目前京東健康的估值已超300億美元。
  • 京東健康香港IPO:市值超3000億港元,港股上演三國殺
    京東健康最高可募資超過300億港元。京東健康有6名基石投資者,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Pte)、高瓴資本和貝萊德集團(BlackRock),認購13.5億美元的股票。京東健康CEO辛利軍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京東健康將秉承『成為國民首席健康管家』的使命,不懈努力,持續為用戶提供易得、便捷、優質和可負擔的醫療健康產品與服務。」京東健康今日開盤價為94.5港元,較發行價上漲33.89%;此後,京東健康股價進一步上漲,市值突破3000億港元,市值超過了阿里健康。
  • IPO之後,「三毛五」為何成為京東健康增長密碼?
    12月8日,京東健康登陸港交所,成為2020年亞洲最大IPO。截至12月10日,其收盤價112.5港元,總市值為3518億港元——不但高於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甚至超過京東集團最新市值約1萬億港元的1/3。京東健康的高市值,在外界部分人士看來與兩方面有很大關係。
  • 京東健康12月8日掛牌,劉強東迎來「大豐收年」
    這也意味著京東健康、阿里健康(00241.HK)與平安好醫生(01833.HK)三大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巨頭將在港股「會師」。京東健康12月8日掛牌目前,阿里健康市值為2780億港元,平安好醫生市值為1020億港元。
  • 京東健康真的健康嗎
    一場疫情讓線上問診有了需求,醫療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卻是其網際網路化最大的桎梏。京東健康依靠母公司的流量和供應鏈,成為第一家盈利的網際網路醫療公司,但未來能否獨立運營,或仍需關聯方京東集團輸血養活?
  • 身價一日大增300億,京東健康首秀暴漲56%,「京東系...
    上市前夜暗盤漲27%,上市首日開盤即大漲,截止今日收盤報110港元,漲55.85%,總市值3440億港元,超越阿里健康(0241.HK/3216億港元)、平安好醫生(1833.HK/1050億港元)成為港股第一大網際網路醫療公司。京東健康IPO以招股價範圍上限定價,每股發行價為70.58港元,募資約268億港元,若行使超額配售權,最高可募資超過30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