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服的發展過程中,有這樣的一種漢服形制,那就是深衣制。這樣的一種形制,歷史是十分悠久的。雖說現如今,大家在穿著漢服的時候很少會穿著深衣這樣的形制,但是,大家也還是需要好好的了解一下這個形制的~
那麼,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期,最全漢服形制介紹之——深衣制吧!希望大家在看完之後,都能有一定的收穫呀!
深衣制是指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的一種服飾。因為「被體深邃」,因而得名。
深衣制可以分為曲裾和直裾兩種。現代人文學者建議將深衣作為中華地區的漢服來推廣,作為漢族文化的代表。那麼怎麼區分直裾和曲裾呢?
1. 直裾
日本和服就是來源於漢服直裾。顧名思義,直裾下擺部份剪裁為垂直,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沒有縫在衣上的系帶,由布質或皮革制的腰帶固定。
2. 曲裾
曲裾的下擺是弧形的,可以在身上繞1-3次,這是三繞曲裾,繞了三下。特點是「續衽鉤邊」,也就是說「這種服式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幅向後交掩的曲裾。」(孫機)。
說到這裡呢,就不得不提一下漢服中深衣裡,曲裾和直裾的演變了。深衣男女穿著皆可,既可用作禮服也可日常穿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服飾。
直裾是華夏服飾文化體系中深衣的一種,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是因為古代的褲子都沒有褲襠,只有兩條褲腿穿到膝蓋位置,上面用帶子系在腰部。
這種沒有褲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面的衣服遮擋,褲子就會露出來,在當時被視為禮節的禁忌。因而曲裾的出現,讓下擺有了這樣幾重保護,從而符合理併合禮得多。
而隨著服飾的改進及服飾制度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有所改變,出現有襠的褲子。由於內衣的改進,在先秦及西漢前期較為盛行的繞襟曲裾因其穿著繁瑣逐漸被直裾替代。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替代曲裾並流行和普及。
看完這篇關於漢服中深衣制的介紹之後,大家對於漢服深衣的認識,是不是也變得更多了呢?大家喜歡這樣的深衣制嗎?一起留言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