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如果太厚,在開讀前總是會有壓力,如果這本書還沒有精彩的故事,也不曲折離奇,甚至主題還那麼沉重,讀下去的欲望在開讀之前就消耗完了。
於是,選擇放棄。不如去看場電影,或者看兩集電視劇。
但這本書太有名,總繞不過去,還是忍不住翻上幾頁。如果你翻開了,那麼你完了,將會愛不釋手,直至把它讀完。
這不是一本悲傷的書
「葬禮」,多麼刺眼的字,加上「穆斯林」三個字就愈加顯得沉重。但這本書並不是在說一個悲傷的故事。死亡對於一個穆斯林來說是解脫,是經過人間歷練後,走向天園的開始。這是一件「喜」事。
書裡有死亡,但更多的是美好的東西,比如美玉、美人和愛情。
這裡面的愛情有多美呢?
一個17歲的少女和一位青年在北京大學相識,兩個人有共同的愛好、類似的性格、差不多的學識和共同的追求,然後一見鍾情。
這樣的一對璧人兒,卻互相一點兒也不吐露,但感情卻在朝夕相處中越積越厚,越攢越多……
少女的心像一塊羊脂玉,溫潤、細膩而又一塵不染,那純潔乾淨的眼神,那纖纖玉手,那溫潤細膩的情感被作者一幀一幀地描摹出來,讀的人心潮澎湃卻又不得不小心翼翼,捧著書都怕驚擾了她。
那青年熾烈而堅定,熱情而又彬彬有禮,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自己的感情,呵護著美麗、善良而又純潔的她……
羨煞旁人。
「愛」貫徹始終,各種愛都有,但都純淨的一塵不染。
這不是一本複雜的書
50萬字,只講了一個家庭三代9個人的故事,外加幾個外人。雖然都是些家長裡短的事情,讀起來竟然一點也不覺得累贅。
用空靈悠長的筆觸為我們展示了璧兒、玉兒和新月的故事,這三個命運糾葛的女人距離那麼近,卻有隔開的那麼遠。一個頂天立地,名動京師的玉王因為她們成為一個枯槁的老人,最終孤獨地死去。
僅此而已。
但因為有足夠厚重的歷史背景和人文背景,每個人物都得到了加權。再加上作者細膩的筆法,讓整本書非常飽滿。
讀的時候,整本書就像是一顆含在眼中的淚珠,一不留神就會滾出來。
作者的使命感,讓這本書增色更多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名字,作者自己也說不清,只是覺得應該這樣做。
作者是在講一個故事,但卻是在完成一件使命。
霍達是一位穆斯林,生活在中國的回回因為自我隔絕,其他民族的人對他們知之甚少。過少的了解,難免會有一些誤解。只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作者便將伊斯蘭教從無到有,把穆斯林從生到死為我們完整地呈現出來。
不褒不貶,用平實的筆為我們展示真切的宗教儀式;
不卑不亢,用現實的情況為我們剖析他們自我隔絕的原因;
不遮不掩,用真實的故事為我們展示他們的思考和抗爭。
作者要為我們展現最真實的回回的生活,展現穆斯林完整的生命歷程,展現回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是一個穆斯林的使命,也是一個作家應該秉承的使命。
讀這本書,是心靈淨化之旅
拋開宗教,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追求,更應該去做適當的事情。《穆斯林的葬禮》沒有宣揚什麼,只在強調人要變得更好,要追求美,要享受愛情和一切純淨聖潔的東西。
「玉」在書中是一種象徵,代表著美好的嚮往;「月」在書中也是和玉一樣,是美好的代名詞,而博雅宅就是我們人生的道場。
我們在追求美好的過程中,避免不了誤入歧途,但只要人生的方向不變,總不至於太蹉跎。
這本書那麼厚,表現的東西還那麼多,這些虛無縹緲的話題其實說不清,所以不讀也罷,睡一覺也許會更舒服一些。